一種oled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7 07:11:56 1
一種oled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OLED顯示裝置,涉及顯示【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OLED子像素髮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一種OLED顯示裝置,包括:封裝在一起的陣列基板和封裝基板,所述陣列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發光功能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傳輸引線,每條所述傳輸引線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電極,向所述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
【專利說明】—種OLED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OLED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OLED (Organic Light) β mitting a 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發光原理是:在兩個電極之間沉積有機材料,通過兩個電極對該有機材料通以直流電而使其發光。OLED顯示面板因其可自發光顯示,並由有機材料製備,而可以被捲曲、摺疊,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0003]如圖1所示,OLED顯示裝置包括封裝在一起的陣列基板10和封裝基板20,在陣列基板10的第一顯示基板11上設置有驅動薄膜電晶體100以及第一電極(像素電極)12、發光功能層(有機材料)13、像素牆14以及第二電極15。其中,驅動薄膜電晶體100包括柵極(G) 101、源極(S) 102以及漏極(α ) 103,驅動薄膜電晶體100的源極102與像素電極12連接,向像素電極12提供電信號。第二電極15和像素電極12之間形成有發光功能層13,當驅動薄膜電晶體100向像素電極12提供電信號,且同時柔性線路板通過傳輸引線向第二電極15提供電信號,在像素電極12和第二電極15之間有電流通過,激發發光功能層發光實現顯示。
[0004]如圖1所示,由於第二電極15為大面積一體成型,理想情況下,OLED顯示器的第二電極15通過一個埠提供電信號,第二電極15的電位應該相等,但是,實際上,第二電極整體存在電壓降,這樣,在對每個子像素的像素電極12加載相同的電壓時,流經每個子像素OLED器件的電流會不相同,由此使得每個子像素的發光亮度不均勻。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顯示裝置,解決了 OLED顯示器子像素髮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OLED顯示裝置,包括:封裝在一起的陣列基板和封裝基板,所述陣列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發光功能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
[0008]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傳輸引線,每條所述傳輸引線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電極,向所述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
[0009]可選的,還包括:分隔層,所述分隔層位於所述第二電極層的下面,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牆,所述分隔牆設置在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電極的分界處,以使得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不接觸。
[0010]可選的,所述第二電極的厚度小於所述分隔牆的厚度。
[0011]可選的,所述分隔牆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以及相對的底面和頂面;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銳角,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鈍角;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其中一個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的第一側面及頂面,在第二側面與另一個第二電極隔斷。
[0012]可選的,還包括位於封裝基板的輔助電極層,所述輔助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輔助電極,每一所述輔助電極對應一個第二電極,且與所述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頂面的部分直接接觸,並與傳輸引線電連接,向所述第二電極傳輸電信號。
[0013]可選的,所述分隔牆的底部面積大於頂部面積。
[0014]可選的,所述分隔牆的厚度為1-5微米。
[0015]可選的,還包括:像素界定層,所述像素界定層位於所述分隔層的下面,包括位於各像素電極之間的像素牆;所述分隔層在對應像素牆的位置處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
m ο
[0016]可選的,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四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
[0017]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顯示裝置,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可以通過對應的傳輸引線提供電信號,由於將第二電極層分成了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因此減小了各第二電極的面積,各第二電極的電壓降減小,通過每根傳輸引線對各第二電極加載電信號,同時,在對每個子像素的像素電極加載相同的電壓時,各第二電極與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趨於相同,即流經每個子像素OLED器件的電流基本相同,由此每個子像素的發光亮度趨於一致,提高發光均勻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現有的OLED顯示裝置的一個子像素的簡化電路示意圖;
[0020]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LED顯示裝置示意圖;
[0021]圖3為圖2所示的分隔牆在第二電極的分隔處示意圖;
[0022]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電極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形成分隔牆的曝光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10-陣列基板;11-第一顯不基板;12_像素電極;13_發光功能層;14_像素牆;15-第二電極;151_與第一分隔牆對應的第二電極;152_與第二分隔牆對應的第二電極;153-與第三分隔牆對應的第二電極;154-與第四分隔牆對應的第二電極;16-分隔牆;161-第一側面;162-第二側面;163-底面;164-頂面;165-第一分隔牆;166-第二分隔牆;167-第三分隔牆;168_第四分隔牆;100_驅動薄膜電晶體;101_柵極;102_源極;103_漏極;20_封裝基板;21_第二顯示基板;22_輔助電極層;200_開關薄膜電晶體;30_掩膜板;31-遮光圖案。【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所有實施例中,需要闡明「薄膜」、「層」以及「圖案」的定義,以及之間的關係。其中,「薄膜」是指利用某一種材料在基板上利用沉積或其他工藝製作出的一層薄膜。若在整個製作過程當中該「薄膜」無需構圖工藝,則該「薄膜」還可以稱為「層」;若在整個製作過程當中該「薄膜」還需構圖工藝,則在構圖工藝前稱為「薄膜」,構圖工藝後稱為「層」。經過構圖工藝後的「層」中包含至少一個薄膜「圖案」。示例的,上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絕緣的像素電極,即第一電極層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多個絕緣的像素電極圖案。
[0028]OLED顯示裝置,第二電極和第一電極之間形成有發光功能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即像素電極,所述像素電極通過薄膜電晶體提供電壓信號,當像素電極和第二電極同時加載電壓信號,在像素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有電流通過,激發發光功能層發光實現顯示。其中,所述發光功能層具體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
[0029]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OLED顯示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封裝在一起的陣列基板10和封裝基板20,所述陣列基板10設置有第一電極層(圖2中對應像素電極12的層結構)、第二電極層(圖2中對應第二電極15的層結構)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即圖2中的像素電極12)和所述第二電極層(圖2中的第二電極15)之間的發光功能層13,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12,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15 (圖2中兩個第二電極15斷開互不接觸),每一所述第二電極15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12 ;
[0030]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傳輸引線,每條所述傳輸引線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電極,向所述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
[0031]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即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至少兩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所述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即第二電極層可以包括多個第二電極,且所述第二電極與像素電極一一對應。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至少兩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這樣,減小了各第二電極的面積,且每一所述第二電極通過對應的傳輸引線提供電信號,在對每個子像素的像素電極加載相同的電壓時,各第二電極的電壓降減小,各第二電極與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趨於相同,即流經每個子像素OLED器件的電流基本相同,由此每個子像素的發光売度趨於一致,提聞發光均勻度。
[0032]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傳輸引線,每條所述傳輸引線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電極,所述傳輸引線與其對應的第二電極電連接,向所述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即第二電極層包括的各第二電極,分別通過對應的一個傳輸引線輸入電信號。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傳輸引線可以為線路板的連接引線,通過傳輸引線向對應的一個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可以是傳輸引線的一端與第二電極相連,另一端設置在線路板上,向對應的所述第二電極提供電信號。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連接方式只要實現第二電極與傳輸引線的電連接,就可以通過所述傳輸引線向對應的第二電極提供電信號。
[003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所述第二電極通過對應的傳輸引線提供電信號,由於減小了各第二電極的面積,各第二電極的電壓降減小,在對每個子像素的像素電極加載相同的電壓時,流經每個子像素OLED器件的電流基本相同,由此每個子像素的發光亮度趨於一致,提高發光均勻度。
[0034]需要說明的是,現有的OLED顯示裝置,根據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透光性可以分為底發光顯示裝置、頂發光顯示裝置以及雙面發光顯示裝置。具體的,當像素電極(即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第二電極為不透明電極時,所述顯示裝置為底發光顯示裝置;當像素電極(即第一電極)為不透明電極,第二電極為透明電極時,所述顯示裝置為頂發光顯示裝置;當像素電極(即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第二電極為透明電極時,所述顯示裝置為雙面發光顯示裝置。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所述像素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為透明或者不透明,即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OLED顯示裝置可以是任意一種發光型顯示裝置。
[0035]可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分隔層(即對應圖3中分隔牆的層結構),所述分隔層位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即圖2中第二電極15)的下面,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牆16,所述分隔牆16設置在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電極(即圖2中的兩個第二電極15)的分界處,以使得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不接觸(如圖2中的兩個第二電極15斷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通過分隔牆使得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不接觸,分隔牆可以通過構圖工藝形成,製作簡單。
[0036]另外,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還可以是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具體的,所謂「構圖工藝」是將薄膜形成包含至少一個圖案的層的工藝;而構圖工藝通常包含:在薄膜上塗膠,利用掩膜板對所述光刻膠進行曝光,再利用顯影液將需去除的光刻膠衝蝕掉,再刻蝕掉未覆蓋光刻膠的薄膜部分,最後將剩下的光刻膠剝離。
[0037]所述採用構圖工藝形成所述第二電極層,即可以是在襯底基板上通過塗布等工藝形成金屬薄膜,在所述金屬薄膜上塗布光刻膠,通過掩膜板進行曝光,再對曝光後的光刻膠進行顯影和刻蝕等,通過將第二金屬薄膜在對應像素電極之間的區域的薄膜刻蝕掉,形成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
[0038]可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電極15的厚度小於所述分隔牆16的厚度。
[0039]需要說明的是,若所述第二電極的厚度大於所述分隔牆的厚度,則容易導致分隔牆兩側的第二電極直接接觸,不能直接斷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電極15的厚度小於所述分隔牆16的厚度,則可以通過塗布的方法塗布一層金屬薄膜,則所述金屬薄膜在分隔牆處直接斷開,形成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而無需其他工藝,簡化了製作方法。
[0040]其中,優選的,如圖3所示,所述分隔牆16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161和第二側面162,以及相對的底面163和頂面164 ;所述第一側面161與所述分隔牆16的底面163呈銳角(即圖3中的α角),所述第二側面162與所述分隔牆16的底面163呈鈍角(即圖3中的β角);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15,其中一個第二電極15 (即圖3中靠近α角的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16的第一側面161及頂面164,在第二側面162與另一個第二電極15 (即圖3中靠近β角的第二電極)隔斷。
[0041]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分隔牆16的第一側面161與所述分隔牆16的底面163呈銳角(即圖3中的α角),則有利於在形成第二電極時使得第二電極15 (即圖3中靠近α角的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16的第一側面161及頂面164。同時分隔牆16的第二側面162與所述分隔牆16的底面163呈鈍角(即圖3中的β角),則在第二側面162直接形成兩個斷開的第二電極15。且第一側面與底面呈的銳角越小越有利於第二電極覆蓋分隔牆的頂面,第二側面與底面成的鈍角越大越有利於分隔牆將第二電極斷開。
[0042]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底面和頂面,以靠近陣列基板的襯底基板的一側為底面,以遠離陣列基板的襯底基板的一側為頂面。在第二電極的厚度小於分隔牆的厚度的基礎上,所述分隔牆也可以是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均與底面呈直角,或者第一側面與底面呈銳角,第二側面與底面呈鈍角。
[0043]具體的,可以通過構圖工藝,控制曝光時對應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的透光率形成上述分隔牆。
[0044]如圖5所示,掩膜板30上設置有遮光圖案31,採用負性光刻膠則在分隔層在對應掩膜板有遮光圖案31區域的部分被刻蝕,在對應透光的區域形成分隔牆。其中,為了形成第一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銳角,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鈍角的分隔牆,可以僅以控制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處對應的掩膜板的透光率。具體的在利用負性光刻膠形成所述分隔層時,堅膜溫度(即固化光刻膠的溫度)和時間(一般優選溫度為120°和時間150秒)、顯影強度(一般優選顯影液濃度為0.36%和走速為1.2米/分鐘),通過灰度掩膜板的光透過率調節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的曝光劑量,第一側面優選為40mj/cm2,第二側面優選為20mj/cm2,優選的製成厚度為3.5微米。
[0045]可選的,所述分隔牆的底部面積大於頂部面積。即如圖3所示,分隔牆16的底面163的面積大於頂面164的面積。這樣有利於分隔牆穩固的形成在陣列基板上,不容易發生脫落。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分隔牆的底面可以是長方形等任意方便形成的圖案。
[0046]可選的,所述分隔牆的厚度為1)5微米。且進一步優選的分隔牆的厚度為3.5微米。其中,一般設置第二電極的厚度為30納米)100納米。且優選的,設置第二電極的厚度為50納米。這樣更有利於利用分隔牆將所述第二電極斷開。
[0047]可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位於封裝基板20的輔助電極層(即圖2中對應輔助電極22的層結構),所述輔助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輔助電極22,每一所述輔助電極22對應一第二電極15,且與所述第二電極15覆蓋所述分隔牆16頂面的部分直接接觸,並與傳輸引線電連接,向所述第二電極15傳輸電信號。
[0048]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輔助電極層位於封裝基板,可以是如圖2所示,輔助電極22直接形成在封裝基板20的第二顯示基板21上。且若封裝基板還設置有其他薄膜或層結構,例如封裝基板上還可以設置有彩色膜層,則還可以將所述輔助電極層設置在所述彩色膜層上。
[0049]所述第二電極可以是通過輔助電極與傳輸弓I線電連接進行電輸入,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與傳輸電極電連接實現電輸入。本發明實施例僅以附圖所示的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0050]所述每一所述輔助電極對應一個第二電極,且與所述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頂面的部分直接接觸,並與傳輸引線電連接可以是通過傳輸引線與驅動晶片電連接,以實現編程控制向所述第二電極傳輸電信號。即陣列基板和封裝基板對合後,使得所述輔助電極與對應的第二電極覆蓋分隔牆的頂面的部分接觸,通過輔助電極與傳輸引線電連接,可以使得傳輸引線與驅動晶片電連接,從而通過驅動晶片控制向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將輔助電極形成在封裝基板上,通過輔助電極向對應的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顯示裝置的集成度高,避免了通過導線將傳輸引線和第二電極電連接,基板上導線走線較多,造成線路容易故障,且故障不容易檢測的問題。
[0051]可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像素界定層(即圖2中包括像素牆的層結構),所述像素界定層位於所述分隔層(圖2中的分隔牆16)的下面,包括位於各像素電極12之間的像素牆14 ;所述分隔層在對應像素牆14的位置處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牆16。
[0052]即所述像素牆形成在各像素電極之間的位置處,即形成在非透光區,則所述分隔牆在對應像素牆的位置處形成分隔牆,即所述分隔牆形成在像素之間的非透光區或者非顯示區,則可以避免分隔牆形成在顯示區影響顯示效果的問題。
[0053]可選的,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四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
[0054]具體的,如圖4所示,第一分隔牆165、第二分隔牆166、第三分隔牆167、第四分隔牆168將第二電極層分隔形成對應的四個第二電極。具體的,圖4中,對應第一分隔牆165的第二電極151對應覆蓋第一分隔牆165的第一側面和上面,和對應第四分隔牆168的第二電極154斷開不接觸;對應第二分隔牆166的第二電極152對應覆蓋第二分隔牆166的第一側面和上面,和對應第一分隔牆167的第二電極151斷開不接觸;對應第三分隔牆167的第二電極153對應覆蓋第三分隔牆167的第一側面和上面,和對應第二分隔牆166的第二電極152斷開不接觸;對應第四分隔牆168的第二電極154對應覆蓋第四分隔牆168的第一側面和上面,和對應第三分隔牆167的第二電極153斷開不接觸。
[0055]需要說明的是,分隔牆可以是多個條形結構,如圖4中的第一分隔牆165、第二分隔牆166、第三分隔牆167以及第四分隔牆168,其可以將第二電極層分隔成多個第二電極。其也可以是其他不規則的形狀或排布等,本發明實施例不作具體限定。
[005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OLED顯示裝置,包括:封裝在一起的陣列基板和封裝基板,所述陣列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發光功能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像素電極,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每一所述第二電極對應至少一個像素電極; 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傳輸引線,每條所述傳輸引線對應一個所述第二電極,向所述第二電極輸入電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分隔層,所述分隔層位於所述第二電極層的下面,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牆,所述分隔牆設置在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電極的分界處,以使得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不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電極的厚度小於所述分隔牆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隔牆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以及相對的底面和頂面;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銳角,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分隔牆的底面呈鈍角;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其中一個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的第一側面及頂面,在第二側面與另一個第二電極隔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位於封裝基板的輔助電極層,所述輔助電極層包括多個互不接觸的輔助電極,每一所述輔助電極對應一第二電極,且與所述第二電極覆蓋所述分隔牆頂面的部分直接接觸,並與傳輸引線電連接,向所述第二電極傳輸電信號。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隔牆的底部面積大於頂部面積。
7.根據權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隔牆的厚度為1-5微米。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像素界定層,所述像素界定層位於所述分隔層的下面,包括位於各像素電極之間的像素牆;所述分隔層在對應像素牆的位置處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的分隔牆。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四個互不接觸的第二電極。
【文檔編號】H01L27/32GK103943663SQ201410169023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5日
【發明者】路林, 曹建偉, 劉衛東 申請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