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3:31:56 2
專利名稱: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盛裝流體或半流體的飲料容器,更具體地說,本實用 新型涉及防止飲料容器的傾翻以及隨之引起的盛裝物溢出。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飲料容器,如玻璃杯、大杯(mug)、罐頭、瓶子和類似物, 由於它們一般比其支撐底部要高,因而都容易發生傾翻並隨之引起盛裝物溢 出。當這些容器受到側推力(side load)時將導致重心升高,從而使得其不再 穩定;而這些側推力可能是手或是手臂在不經意的時候撞到容器而產生的或是 位於正在移動的路上交通工具、航空器或船隻中的容器受到的加速度力(水平 的、垂直的或是任何其他方向的)。由於玻璃杯和大杯的開口相對較大,因此 在發生傾倒時,特別容易溢出大量的盛裝物。雖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在其上增 加一個可移除的蓋子以使得只能通過蓋子上的孔或槽來吸取杯中的盛裝物來 解決(就像傳統的旅行杯一樣),但是,當玻璃杯和大杯在其一側傾翻時,這 樣的蓋子並不能防止溢出。此外,翻倒力可將蓋子震松,使得盛裝物濺出。
已知可使用吸引裝置(suctiondevice)來將飲料容器穩定固定在一個表面 上以避免傾翻。然而,這樣的裝置不但需要使用者確保將飲料容器放置成與吸 引裝置相接觸,還需要使用者向下施力以將吸引裝置固定到該表面上,或執行 一個解開動作以將吸引裝置從該表面鬆開或將容器從該吸引裝置鬆開。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前述領域的改進,特別涉及防止傾翻以及隨之引起的 盛裝物溢出的改進型飲料容器。優選地,這一改進帶來的效果是除常規的容器 使用操作外,使用者無需完成任何其他的步驟或操作。使用者無需學習任何新 的容器使用方式且防傾翻特徵優選以"隱蔽形式(stealthmode)"完成,這樣 在以常規方式使用該容器時,使用者甚至不會察覺到這一特徵的出現。上述問題可通過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directional release and attachment) 功能的自錨定式(self-anchoring)飲料容器來解決並推動本領域的進步。在一 個方面中,該飲料容器包括具有下表面的彈性的無孔基座,該下表面可用來接 合外部基準面以形成穩定的氣密密封,並在此限定位於該基座和基準面之間的 受控壓力區的邊界。容器組件(rec印tacle assembly)安裝於該基座上。該容器 組包括具有閉合底部、側壁部和頂部的飲料容納腔。位於容器組件中的流通通 道從該受控壓力區延伸到大氣壓區域。位於容器組件上的壓力控制裝置具有用 來關閉該流通通道以密封該受控壓力區的閉合位置和用來開啟該流通通道以 為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的排放口的開啟位置。該容器組件進一步包括設置成 在使用者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供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當使用者 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該壓力控制裝置可被抓握部 操作以開啟到開啟位置。當不開啟壓力控制裝置又試圖移動飲料容器時,並且 流通通道關閉時,由於受控壓力區將生成局部真空,從而使得飲料容器自偏置 以保持固定在基準面上。另一方面,由於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 準面上正常拿起時,壓力控制裝置被開啟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該自偏 置將隱蔽解除並且可以將該飲料容器從基準面拿起而感覺不到阻力。
在另一方面中,該飲料容器包括具有中央開口的彈性無孔密封件,並彎折 形成唇部和從該唇部向外延伸的裙部。該密封件上設有外杯。該外杯具有外杯 底部、接合密封件唇部的外杯側壁部,以及外杯頂部。該密封件裙部具有下表 面,該下表面可用來接合外部基準面以形成穩定的氣密密封,並在此限定位於 該密封件裙部和基準面之間的受控壓力區的邊界。該外杯中設有可滑動的內 杯。該內杯包括內杯底部、位於所述內杯底部的下表面上的密封,內杯側壁部 和內杯開放的頂部。外杯底部中的流通口提供了從受控壓力區延伸的流通通 道。該內杯具有下降位和上升位,在該下降位,位於所述內杯底部的密封件可 關閉該流通通道以密封該受控壓力區,在該上升位,位於所述內杯底部的密封 件可開啟該流通通道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的排放口 。該內杯包括設置成
8在使用者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供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當使用者 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該內杯適用於相對於該外杯 向上滑動到上升位以開啟該流通通道。當不拿起內杯又試圖移動飲料容器時, 並且流通通道關閉時,受控壓力區將產成局部真空,從而使得飲料容器保持固 定在基準面上。當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內 杯將升起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 ,使得該飲料容器可以從基準面拿起而感 覺不到阻力。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於消除飲料由於容器傾翻從飲料容器中溢出 的風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選擇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 器,通過簡單地將飲料容器放置在基準面上來毫不費勁地固定飲料容器;以及 通過使用飲料容器的抓握部簡單地將飲料容器拿起來毫不費勁地鬆開該飲料 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優點、各個方面和創新特點,以及其中所示例的實施例
的細節,將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圖中進行詳細介紹,附圖中
圖1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典型實施例的側
視圖;
圖2是圖1的飲料容器的典型實施例的側視圖,其中其基座是以虛線表示;
圖3是圖1的飲料容器的仰視圖;
圖4是圖1的飲料容器的外杯的典型實施例的外部的透視圖; 圖5是圖3的外杯的內部的透視圖;
圖6是圖1的飲料容器的內杯的典型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7是內杯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其中示出了在內杯上形成的可選 排氣通道;
圖8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典型實施例 的側視圖,其中示出了採用虛線表示的用於接收內杯的外杯,並且該外杯是與 可選排氣孔一起形成的;圖9是圖8的外杯的透視圖;
圖10A是具有處於下降位的圖6的內杯的圖4-5的虛線表示的外杯的側 視圖;
圖10B是具有處於上升位的圖6的內杯的圖4-5的虛線表示的外杯的側視
圖;
圖11是未裝配的密封件的典型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2是圖11的未裝配的密封件的仰視圖;
圖13是沿圖12中的13-13剖切線的通過中心線的剖視圖;
圖14是已裝配圖11的密封件的典型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15是圖4-5中的外杯在接收如圖14中設置的密封件之前的透視圖;
圖16是另一未裝配的密封件的典型實施例的通過中心線的剖視圖;
圖17是裝配到飲料容器外杯的典型實施例的圖16的密封件的通過中心線 的剖視圖;
圖18是未裝配的密封件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通過中心線的剖視圖;
圖19是裝配到典型的飲料容器外杯的圖19的密封件的通過中心線的剖視
圖;
圖20是裝配到典型的飲料容器外杯的密封件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通過中 心線的剖視圖;
圖21是裝配到典型的飲料容器外杯的密封件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通過中 心線的剖視圖;
圖22是裝配到典型的飲料容器外杯的密封件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通過中 心線的剖視圖;
圖22A是裝配到典型的飲料容器外杯的密封件的另一典型實施例的通過 中心線的剖視圖;
圖23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典型實施例 圖24是圖22的飲料容器移除其基座的側視圖;
圖25是圖22的飲料容器的細部透視圖,其中示出了結合在其把手中的壓圖26是圖22的飲料容器的內杯和把手的分解圖;
圖27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典型實施例 的透視圖;
圖28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典型實施例 的側視圖;
圖29是圖27的飲料容器移除其基座的側視圖; 圖30是圖27的飲料容器移除其外杯的側視圖;
圖31是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典型實施例 的透視圖;
圖32是圖31的飲料容器的分解透視圖; 圖33是圖31的飲料容器的側視圖。
此處所公開的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允許使用者 以完全常規的方式喝完其中的飲料或其他消費品,但是該容器具有自錨定在其 放置的基準面(如桌面上)上的功能。飲料容器的使用者完全沒有察覺到其自 錨性能已經生效,除非或直到飲料容器受到通常會使得其傾翻的力時,使用者 才會發現容器依然在其靜止位置保持直立。只要使用者不以常規方式拿起該飲 料容器,那麼其將保持自錨定到基準面上。這可被稱為靜止模式。優選地,一 旦使用常規方式拿起該容器,所述自錨定式功能"隱蔽地"解除。這可被稱為 "活動模式(active mode)"。另外,在大多數情況下,該飲料容器的使用者不 會察覺到該自錨功能已經生效或其已經解除該自錨功能。只要該飲料容器從靜 止模式轉變到活動模式,其就可以被毫不費勁地從桌面或其他基準面拿起並且 其自錨特徵對於使用者來說完全是隱蔽的和不易發現的。這樣,飲料容器可提 供這樣一種裝置,如果在靜止模式下,如果該裝置在靜止模式沒有受到幹擾, 其將一直偏置以附著在基準面上,進而防止側推力或是垂直力將其從基準面分 離而導致無意間打翻該飲料容器或使其傾翻。同時,該飲料容器通過製造偏置為使用者提供自然的單一動作,這樣當使用者拿起該裝置使其離開基準面時, 他或她的這一舉動並不會遇到裝置自重以外的任何阻力或阻礙。
此處公開的飲料容器與吸盤不同,吸盤是被設計成在完全靜態的環境中使 用的,使用者的意圖是將物體一直固定在一個位置直到希望將它移開,而此處 公開的飲料容器是適合在靜態/動態環境中使用的,在此,其自然的和有目的
的使用是使得被固定的容器在某種矢量動作(vectormotions)中自由運動,並 在其他矢量動作中保持固定,這樣最終結果是,方向性偏置附著。另外,雖然 吸盤是被設計成可在任意方向上工作,但如果以重力矢量不會反作用到裝置的 方式定向時,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飲料容器的效果最好。
通過從兩部分構建該飲料容器可以達到前述效果,也就是,上部和下部, 其中所述上部可定義成由相對較硬的材料製造的大杯、酒杯、玻璃酒杯、瓶子、 玻璃水瓶、碗、桶或其他器皿,所述下部由彈性無孔材料製造並與上部一起作 用進而可釋放地與基準面接合。如果希望地話,可將上部的底部設計成穿過所 述下部的彈性無孔材料,這樣所述上部可影響下部以內和以上的環境,允許形 成兩個壓力區。特別地,在所述下部的上面和外側存在大氣壓力區,且在所述 下部內側(也就是,在該下部和基準面之間)形成可控壓力區,在靜止模式下 該可控壓力區的壓力要比大氣壓力小。在一個可選結構中,所述上部的底部無 需穿過所述下部無孔材料,而是該下部可以簡單地裝配到所述上部的底部。例 如,當下部被設計成傳統的吸盤時,可以採用這樣的配置。
上部中的流通通道[也可能位於下部中(例如,當其設置成像吸盤一樣的 時候)]用作位於兩個壓力區(大氣和可控)之間的連通路徑。可採用多種方 式來將流通通道符合邏輯地設計到該單位中。例如,該流通通道可以是簡單地 設計成位於所述上部的底部的孔(aperture)、洞、窗口或其他流通口,這些流 通口可到達一個通道,該通道從所述上部的底部延伸到設置有閥的側邊。雖然 該流通通道通常位於所述上部的跡線(footprint)中,但沒有什麼能夠阻止該 通道佔用從該上部分離出來並遠離該上部的空間。
優選地,所述流通通道的打開可以實現對從靜止模式到活動模式的轉變的 控制,這一控制通過使用者的常規的拿起飲料容器的動作的一部分,即抓住飲料容器來實現,例如抓住把手(如果有把手的話)或抓住飲料容器的上側部, 就像通常拿起杯子或酒杯一樣。無需像現有技術的裝置中所需的那樣,要拿起 吸盤或吸引件的邊緣。可提供各種壓力控制裝置來打開和關閉該流通通道,最
優選的是彈性無孔覆蓋密封蓋(blanket seal cover)。其他的壓力控制裝置包括 但不限於可上下滑動的滑塊、插栓、塞子、可推開或拉出的蓋門(coverdoor), 以及可用來打開和關閉可控壓力區和大氣壓力區之間的通道的部件。這提供了 許多優點,這些優點不但涉及使得該設計對使用者來說工作直觀的功能益處方 面,例如拉動把手從而拿起整個裝置,還涉及可採用多種選項來設計和製造該 流通通道的製造前景方面,在此該流通通道的設置由加工和產品需要來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可用來製造該流通通道的一個技術是機械方法,但也可採 用其他方法,如電動輔助運動(electrically aided movement)。
功能上,使用者可像使用其他任何類似的裝置一樣來使用該飲料容器。然 而,所述公開的飲料容器的區別在於,當使用者將其放置到無孔表面時,滯留 在附著到所述上部的底部的下部下方的任何空氣將被排出,從而在受控壓力區 中形成局部真空,從而將容器固定在該表面上。與傳統的吸盤不同的是,在傳 統的吸盤中,使用者必須採用主動的有意動作來將空氣從吸盤的側邊推出,而 所述公開的飲料容器無需這樣的使用者的有意動作。相反地,其通過流通通道 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 ,該流通通道可設置成保持打開直到彈性無孔底部由 於該上部的重量部分地變平到該基準面上,此刻使用者可通過以正常的方式松 開該飲料容器的簡單對策來終止活動模式並開啟靜止模式。由於下部和上部是 附著到一起的,因此該錨定的飲料容器可在靜態模式中固定到基準面並防止傾 翻和濺出。當使用者想要拿起該容器時,他/她可以採用自然的和本能的向上 動作輕鬆地拿起該飲料容器。這將開啟位於該下部上方和外部的大氣壓力區和 位於上部下方並由下部形成的受控壓力區中的低壓區。這將導致幾乎瞬間的和 完全的均壓,這樣不再有吸力剩餘,從而允許使用者在沒有阻力(除了重力外) 的情況下拿起該容器。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了在常規定使用過程中,可以接合 和脫離的完整系統,這樣該飲料容器可在本能的和隱蔽的方式下運作。無需對 下部進行扭曲、拿起或其他直接的操作。這將使得可以提供一種比需要使用者主動解開吸引,如剝下吸盤的邊緣要更加穩定和可靠的用於壓力排除和均衡的 方法。另外,使用者可放下該容器並採用更加可預測和可靠的方式來將其固定。
典型實施例
現參照附圖,其中在所有的單個視圖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的部件,圖
1-3示出了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2的一個可能實施 例。僅僅是作為示例,該飲料容器2可以設置成用於喝熱飲,如咖啡、茶或類 似熱飲的杯子。也可採用其他類型的飲料容器,如杯子、玻璃酒杯、瓶子、飲 料瓶、碗、桶以及類似容器。這些容器表現為可用於盛裝各種液體、固體或它 們的混合物的器皿。
飲料容器2包括具有下圍裙部6的彈性無孔基座4,該下圍裙部6的下表 面6A設置成與外部基準面(如桌面)R接合,並形成大致氣密密封S並由此 界定了位於飲料容器2和基準面R之間的受控壓力區CP的邊界。該基座4可 由矽樹脂橡膠、氯丁泡沫橡膠或任何合適的能形成密封的材料製造。較為優選 的氯丁泡沫包括其至少一側具有可提供無孔特性的不透氣表皮的泡沫層。如果 不透氣表皮僅僅在泡沫層的一側,該側可用來提供與基準面R結合形成密封 的下表面6A。通常,該基座4可依照設計偏好具有任何期望的彈性度和任何 合適的結構。下面結合圖11-21更為詳細地示出了典型結構。
基座4包括允許其安裝到容器組件8的中央孔7。為了穩定,當基座4附 著在基準面上時,該容器組件8的底部優選可抵靠在基準面R上。然而,並 不是在所有的例子中都需要是這樣,並且如果需要的話,該容器組件8的底部 可懸浮在基準面R上方。應注意,允許該容器組件8抵靠在基準面上並不影 響該受控壓力區CP。為了增強穩定性,該受控壓力區CP優選延伸出該容器 組件8的下側壁部分的跡線(foot pririt)。從圖2可見,即使當該容器組件8 平放在基準面R上時,在容器組件8的下外側邊和基座的外圍裙部6的最上 部之間仍然設置有氣穴(air pocket)。此外,如果在基座4附著到基準面R 時,試圖拿起飲料容器2,基座的彈性將允許其伸展,這樣容器組件8將從該 基準面稍稍向上升起。這將直接在容器組件的底部下方形成氣隙(airgap),該氣隙將成為受控壓力區CP的一部分。如以下更為詳細地描述,該增大的體 積將降低受控壓力區CP中的壓力,使得保持飲料容器2的吸力依照波義耳定 理(Boyle'sLaw)成比例增加。
基座4和容器組件8之間的裝配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也可以是暫時性的, 這樣該基座4可以移除以進行清潔或是替換。如果使用永久性的裝配方式,可 釆用膠水、扣具、夾子或其他合適的方式,確保永久和安全連接地將基座4 連接到容器組件的中央孔7中。如果暫時裝配方式是期望的,該基座的中央孔 7的大小可設置成其需要被拉伸以接收容器組件8,因此提供了一個在飲料容 器的正常使用或向其施加傾翻力時不會鬆開的緊密配合。雖然暫時性的裝配方 式允許基座4從容器組件8分離以進行清潔或其他,但是這些部件優選在飲料 容器2的使用過程中是一致作用的,並且不需要是可與其他普通部件互換的 (雖然如果需要的話,它們是可以於其他普通部件互換的)。如結合圖11-20 的更為詳細地描述,可提供一種更為緊密的可拆卸式裝配方式來向上翻轉基座 4靠近中央孔7的圓周部分以形成唇部7A,該唇部7A的內表面與密封容器組 件8的外表面部分8A相匹配(圖2)。如圖2所示,該表面部分8A可以是 有溝的以接收在唇部7A的內表面上形成的對應的肋條。
如圖4-5和6中分別示出的,該容器組件8可由兩部分組件構成,其包括 外杯IO和滑動設置在外杯的內部的內杯12。這些部件可以由耐用的硬性塑料 或其他相對不具有彈性的適合的材料製造,包括但不限於玻璃、陶瓷和金屬, 也可使用前述材料的組合。外杯10可設置成具有底部14、側壁部分16和頂 部18的載體。所述側壁部分16被加工成具有延伸到頂部18的槽20。在容器 組件8的製造過程中,通過超聲焊接或其他合適的連接方法將止動件22附著 到容器組件8上以在頂部18跨接槽20的上部。該止動件22提供了保持內杯 12並限制其相對於外杯10的滑動(優選不超過1 cm)的接合。也可使用其他 形式的接合。
內杯可設置成包括液體貯藏腔24的器皿,該液體貯藏腔24具有閉合底部 26、側壁部分28和開放的頂部(或部分開放)30。該外杯IO的大小設置成使 得該外杯側壁16緊密接合該內杯側壁28以使得內杯相對於外杯的搖動最小化。可選擇的,可在外杯10和內杯12間保持氣隙以幫助保溫內杯中的飲料。 這還可以利用外杯作為防止冷凝液滴到支撐基準面R的杯墊。當外杯位於其 最低位置時,外杯10的頂部18延伸出內杯12的上部。外杯10在內杯12上 部延伸出的量取決於設計選擇。在本實施例中,外杯10的大小基本與內杯12 重疊。然而,下面結合作為可選擇的實施例更為詳細地進行描述,該外杯10 可以稍矮以便於覆蓋,例如,高度不到內杯側壁部分28的一半。可以意識到 的,外杯10和內杯12可以是任何想要的高度、寬度和橫截面形狀。例如,這 些部件可以是高而窄的、短而寬的,也可以是圓形的、橢圓形的、正方形的或 其他的橫截面結構。
如圖3-5所示,流通通道32從受控壓力區CP延伸到呈現外杯10的外部 環境的大氣壓力的區域,該受控壓力區位於外杯底部14的下側。流通通道32 可由在夕卜杯IO上形成的中央流通口 34 (central communication port)禾口可選側 壁排氣通道(vent channel) 36提供。或者,如圖7所示,可提供改良的內杯 12a,其與內杯12相似,但是其是由可選側壁排氣通道36A構成。另一可選 實施例可以由如圖8和9所示的改良外杯10B提供。該改良的外杯10B與外 杯10相似,但是其是由位於外部側壁16B上的一個或多個可選排氣孔36B構 成。
如圖6所示,壓力控制裝置可通過氯丁橡膠或其他合適的密封材料製造的 覆蓋密封38裝配到內杯12的底部26來實現。該密封38適用於密封地閉合外 杯10中的流通口 34。其至少應該與流通口 34 —樣大並優選為稍大以提供更 容易的密封而無需與流通口精確對齊。例如,如果流通口 34的直徑是1/2英 寸,如果該密封圈38用作覆蓋密封而不是封閉塞密封,其可具有至少稍微大 於l/2英寸的直徑。在圖6中,該密封38覆蓋內杯底部36的整個平坦部分, 其直徑大約為1英寸,並且因此是1/2英寸的流通口 34的兩倍大。該密封38 可以任何合適的形式連接在內杯12的底部26,例如使用黏合劑。優選地,密 封38的大部分(substantial portion),或至少是覆蓋流通口 34的部分將附著 到內杯12的底部26。這將防止當使用者拿起內杯12並由於受控壓力區CP的 低壓在密封上產生吸力時引起的任何局部變形和密封38從內杯底部26上脫離。
由於密封38是裝配到內杯12上的,並且該內杯可滑動地設置在外杯10 中,該壓力控制裝置將具有閉合該流通通道32和密封該受控壓力區CP的閉 合靜態模式位置,以及開啟流通通道為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的排放口的開啟 活動模式位置。該壓力控制裝置的開啟和閉合位置分別在圖IOA和10B中示 出。向下延伸的箭頭示出了當內杯12相對於外杯10向上移動引起壓力控制裝 置開啟時,在流通通道32中產生的補償氣流。箭頭指向下方是由於補償氣流 是從該受控壓力區CP外較高的大氣壓流向受控壓力區內較低的壓力區域。
如圖l-2、 6和10A-10B中所示,可使用在內杯12上設置把手40的方式 來構成容器組件8上的抓握部。可選擇的,如果需要的話,內杯12在外杯10 的頂部18之上延伸的部分(也就是,緊接內杯頂部30的部分)可用作容器組 件8的抓握部。在這種方式中,可以省去把手40,並且該飲料容器2可設置 成玻璃杯。在任一示例中,抓握部都是設置成當使用者在將飲料容器2從基準 面R上正常拿起時,供使用者抓握使用。由於密封38附著在內杯12上,當 使用者抓住該抓握部(是作為內杯的一部分)將飲料容器2從基準面R上正 常拿起時,壓力控制裝置可有效地連接到抓握部以作用到開啟位置。該正常拿 起將把內杯12從圖IOA示出的下降位提升到圖10B中示出的較高位,使得密 封38與流通口 34分離,從而打開流通通道32 (如果有側壁排氣通道的話, 可通過側壁排氣通道)並連通受控壓力區到大氣。
只要基準面R不是完全垂直或是大於90度的(也就是,其並不是一個牆 壁、窗戶或天花),當該飲料容器2在其靜止模式下放置在基準面上時,重力 將使得內杯12保持在其下降位。由於密封39覆蓋住流通通道32的流通口 34, 該壓力控制裝置將關閉,且受控壓力區CP也將關閉。在這種方式中,當流通 通道32關閉時,飲料容器2將自偏置以保持固定在基準面R上。由於當試圖 移動飲料容器2又不開啟壓力控制裝置時,受控壓力區將產生局部真空從而相 對於基準面R保持固定。特別地,當壓力控制裝置處於閉合位置時,任何拿 起、傾翻或扭曲該飲料容器的試圖都將造成彈性基座4發生扭曲從而增大受控 壓力區的體積。由於受控壓力區CP的體積增大,此處的氣壓將依照波義爾定理以倒數的形式降低,這樣將飲料容器2固定到基準面R上的密封力和流通 口 34上的密封38的密封力都將增大。另一方面,飲料容器2的自偏置 (self-biasing)將隱蔽地減小,並且當使用者在飲料容器的正常拿起過程中操 作到抓握部時,由於壓力控制裝置開啟到活動模式為受控壓力區CP提供排放 口,因此可將該飲料容器從基準面R上拿起而不會感覺到任何阻力。從使用 者的角度出發,飲料容器2上並沒有明顯的錨定力,並且如果沒有出現基座4 和受控壓力區CP時,這種錨定力是可以感覺到的。內杯12可輕易地被提起 並在同時迅速將密封38與流通口分離。在內杯12到達圖10B示出的上升位 時,流通通道32已被完全打開為受控壓力區CP提供排放口,從而消除對飲 料容器2的固定效應,並允許使用者繼續升起內杯12以及內杯中的剩餘物。
當降低該飲料容器2時,該基座4和外杯10將與基準面R接觸,而此時 該內杯12靜止在圖10B示出的上升位。該流通通道32仍將完全開啟並保持 開啟到其完全下降到圖IOA位置。在內杯12開始從圖10B的上升位移到圖 IOA的下降位之前,該基座4,此時已經與基準面R接觸,在容器組件8的重 量之下,該基座4將部分失去穩定性,直到基座外圍裙部6的外部基本平坦。 優選地,在基座4的部分失去穩定性的過程中,該開啟的流通通道32將用作 空氣從受控壓力區CP排出的通氣口。只有當內杯12完全到達圖IOA中示出 的下降位時,流通口34將被覆蓋密封38蓋住,並且該流通通道32將被關閉。 由於不像密封傳統的吸盤一樣需要向下的力來從外圍裙部6的側邊排出空氣, 因此有助於飲料容器2的隱蔽操作。
如預期結果,飲料容器2將專門使用在與向下的重力作用合作作用的環境 中(在與水平面相差角度接近或大於90度時,上部中包含的液體當然會流出), 這適合使用獨特的墊板型密封38作為流通口門栓(gatekeeper)和用於開啟和 關閉受控壓力區CP和位於基座4上方和外部的大氣壓力區之間的流通。這一 獨特的設計有效地實現了飲料容器2的隱蔽和直觀的活動模式操作,其中覆蓋 密封提供了非常簡單的用於在密封操作中在兩個壓力區(受控和大氣)之間隔 離或控制氣流流通的方法,該方法無需依靠摩擦力或任何阻力件。使用者可操 作壓力區間的流通門栓而不像使用任何插栓或封閉蓋一樣,需要克服摩擦阻密封確保了流通口 34保 持不受外界環境(如溼度、溫度變化)的影響,並降低了可能影響基於維持兩 個部件之間特定的公差和空隙的理論運行的流通口和插栓或封閉蓋密封之間 的配合和運作造成的磨損。在其優選實現中,由於密封38大於流通口 34的橫 截面大小,以及基板材料可在該流通口 34上成形並調節的固有彈性特性,該 覆蓋密封38可簡單地控制開啟流通口 34。
最終結果是,受控和大氣壓力區間的流通方法更為可靠和不易察覺。另外, 由於覆蓋密封38並不需要與流通口34—樣大,且實際上,可能明顯比該流通 口大,該密封可抵償在任何運動部件間可能存在的不同公差。例如,在內杯 10和外杯12的側壁部分會有導緻密封38的流通口 34間未對準的運動空間, 這時該受控壓力區CP將仍然被密封,這是由於密封38足夠大以覆蓋整個流 通口。這樣,除了覆蓋密封38的秘密優點以外,其還可以補償基準面R的傾 向以及可能在操作者將整個容器以靜止模式向下放置時產生的任何差異。甚 至,如果基準面R成30度(或更大)角,在需要時該覆蓋密封38仍然可以 覆蓋該流通口 34而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該密封將是可靠的和可以補償的。 在需要"完成艱巨的任務",如在封閉蓋或密封中的情形下可能不是這樣的情 況,在此需要並期望兩個配件每次以相同的方式在同一位置嚴密結合以進行工 作,並且在此即使是匹配位置上的微小變換也將導緻密封不完美。
基座4可依照多種不同設計構建。例如,如圖11-13所示,該基座4可實 施成具有由普通平面板材製成的圓盤形或其他適合配置的無孔密封件42。該 密封件42具有上表面44和下表面46 (圖13)。又,該密封件42可由包括氯 丁橡膠泡沬的多種彈性無孔材料構成,只要至少其下表面46是無孔的。中央 開口 48從上表面44貫通至下表面46。該中央開口 48具有側壁50。上表面 44上的斜面52從中央開口 48的下部54向外延伸,這樣該中央開口側壁50 包括由該斜面52界定的錐面56。
如圖12和13所示,在該下表面46上緊靠中央開口 48的位置具有一個或 多個肋條58和60。如果需要的話,內肋條58在高度上可以比外肋條要短。 雖然肋條58和60分別示出為圓形的、連續的和固定高度的,但是也能是非圓形的、非連續的和變化高度的。
如圖14和15所示,為了將密封件42像飲料容器2的基座4 一樣使用, 當密封件42裝配到外杯10的表面部分8A時,其緊靠中央開口 48並包括肋 條58和60的部分將被拉伸並向上翻轉。該翻轉動作可形成前面描述的孔7 和唇部7A。或者,作為一開始就是圓盤狀的密封件42的替代,可以通過模具 成型或其他成型方式將密封材料(如矽樹脂橡膠)加工成最後期望的形狀來獲 得圖14中示出的密封形狀。由密封件42的下表面46定義的唇部7A的內表 面能以與基座42的下表面6A密封基準面R同樣的方式密封外杯10來形成受 控壓力區CP。任何要將唇部7A推離外杯10的力將在外杯和唇部內表面之間 形成低壓區,而產生吸合力(suction force)。可通過將肋條58和60分別接 合到在外杯的表面部份8A形成的通道58A和60A來確保這些部件的準確配 準。在這個狀態下,該內肋條58形成密封外杯10的上通道58A的環形密封, 並且外肋條60形成密封外杯下通道60A的第二密封。在密封件42和外杯10 間的位於內外肋條58和60的區域中將形成第三密封。從圖14中可見,在密 封件的中央開口 48處由斜面52定義的錐面56通常將朝向遠離外杯10的外部, 以提供流線型外觀。中央開口 48的下部54將朝向上方。前述的密封件42的 變形也將導致外圍裙部62的形成,該外圍裙部62從唇部7A徑向向外延伸。 這將提供圖1的外圍裙部6。結合上圖1-3所示,密封件下表面46的位於裙部 62的區域內的部分將提供基座4形成密封的下表面6A。
現參見圖16,示出了密封件42的改進形式42A。在該改進形式的密封件 中,最裡面的肋條58A位於中央開口 48A上,這樣中央開口側壁50A為連續 的弧線。圖17示出(概略地示出)了在密封件42A被裝配到外杯10以形成 基座4。孔7和唇部7A形成並裝配到外杯10的表面部分8A。還形成了裙部 62A,並提供了圖1的外圍裙部6和形成密封的下表面6A。
現參見圖18和19,示出了密封件42的另一改進形式42B。在該形式中, 省去了斜面和肋條,這樣密封件42B僅僅包括彈性無孔墊圈,該墊圈包括橫 截面基本相同的上表面44B、下表面46B和中央開口 48B。這種類型的墊圈由 橡膠製成並已經用於管道製造和其他應用已經有100年或更久了 。如果該墊圈
20足夠薄並且有彈性能進行翻轉並形成接合外杯10的表面部分8A的孔7和唇 部7A的話,其現在還可用於做成基座4,這已經在圖20中概略地示出了。如 果墊圈外直徑相對中央開口 48B的內直徑來說足夠大,可形成裙部62B以提 供外圍密封6和形成密封的下表面6A。氯丁橡膠或其他無孔材料也可用來構 成密封件42B。
圖20示出了可從傳統橡膠墊圈(或有其他彈性無孔材料製成的墊圈)形 成的另一改進型密封件42C,但是該密封件的中央開口孔48C的形狀和大小設 計成基本與其所附著的外杯側壁16的形狀和大小匹配。在這種方法中,用於 將密封件42C裝配到外杯10的中央孔7無需翻轉以形成如前面的密封件實施 例中示出的唇部7A。提供中央孔7的密封件42C的底部表面也不形成唇部7A。 作為替代,中央開口 48C的側壁50C接合到外杯側壁16。可使用粘合劑或其 他合適的方法進行可靠的連接,以防止密封件42C的移動。密封件42C從中 央孔7徑向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外圍裙部62C。
現參看圖21,示出了另一典型密封件63,該密封件63不是由普通的平面 材料板製成,而是基本預成型以進行其最後的安裝配置。這樣,密封件63是 由預成型的唇部結構64構成,該唇部結構64定義了基座4的孔7和唇部7A。 還形成了從該唇部結構64徑向向外延伸的裙部結構66。內部68同樣地形成 在密封件63上。該內部68覆蓋所述外杯10的底部14的至少一部分(圖21 中概略地示出了)。內部68上具有中央孔70,該中央孔70與外杯的流通口 34線性排列,並提供部分流通通道32。雖然圖21中示出的中央孔70比流通 口34大,但是其也可與該流通口一樣大或比該流通口要小。
圖22示出圖21的密封件63的改進形式63A,其中沒有唇部結構64。作 為替代,該密封件63A更具有傳統吸盤的特性,其通過黏合劑或其他方法將 內部68A附著到外杯10的底部14 (圖22中概略地示出了)。密封件內部68A 具有與外杯的流通口34線性排列的中央孔70A,並提供部分流通通道32。外 圍裙部66A從內部68A徑向向外延伸。雖然密封件63A的功能與傳統吸盤相 似,其也可由圖19中示出的相似的傳統橡膠墊圈(或是其他彈性無孔材料制 成的墊圈)做成,其區別在於,由於密封件附著在外杯10的底部14而不是側壁16,因此中央孔70A可以更小。
圖22A示出了圖21的密封件的改進形式63B,其中又省去了唇部結構64。 作為替代,密封件63B具有內部68B,該內部68B通過密封固定件69附著到 外杯10的底部14 (圖22A中概略地示出了)。該密封固定件69包括裝配密 封件63B的中央樞紐部(central hub portion) 69A,該密封件63B具有對應大 小的中央孔70B。該密封固定件樞紐部69A用於將密封固定件69附著到外杯 10上。可使用任何合適的附著方式(例如,粘合劑、扣件等)。可移除式聯 接布置方式可允許密封固定件69被移除,這樣如果需要的話,密封件63B可 以被清潔或是替換。該密封固定件69進一步包括可提供下密封成形盤板(lower seal-shaping plate)69B的外環部分。該下板69B和外杯10的底部將密封件63B 夾在中間。外杯10可與接合到密封件63B的上側的反向密封成形板71 —起 成形。
板件69B和71 —起提供用於控制密封件63B的形成的密封成形系統。該 下板69B穩定密封件63B以抵抗可使其向下巻曲的力。該上板71穩定密封件 63B以抵抗可使其向上巻曲的力。可通過使得上板71的外直徑稍微大於下板 69B的外直徑、以及通過在外板外直徑的下側形成小珠或其他向下突起71A 來使得密封件63B輕度拱起。該拱起使得密封件63B向下輕度彎曲以在其下 表面形成小凹陷(concavity)。
密封固定件樞紐部69A具有中央孔69C。該中央孔69C與外杯的流通口 34線性排列,這樣以提供部分流通通道32。外圍裙部66B從密封件63B的內 部68B徑向向外延伸。該密封件63B可為與圖19中示出的相似的傳統橡膠墊 圈(或是其他彈性無孔材料製成的墊圈),其區別在於,中央孔70B的大小 適合接合密封固定件樞紐部69A。在密封固定件69的底部可形成有可選防滑 件69D。該防滑件69D可以是環狀或以其他合適的形狀。其也可使用多個防 滑件來實現。該防滑件69D可由任何合適的防滑材料製成,如矽樹脂橡膠、 氯丁橡膠等。其可使用模具成型(over-molding)方法在密封固定件69A上形 成,或使用任何其他適合的技術將其附著在密封固定件69A上。當外杯10被 密封件63B密封固定在一個表面上時,該防滑件69D可防止外杯10的側向滑動。該密封力由密封件63B在防滑件69D和該表面間產生的摩擦力提供,從 而防止外杯10在該表面上滑動。需要注意的是,該防滑件69D也可與其他公 開的實施例一起使用,在這些實施例中,外杯將以其他方式接觸支撐飲料容器 的表面。
現參見圖23-26,示出了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 另一典型實施例72。與以上描述的飲料容器2相同,該飲料容器2設置成用 於用於喝熱飲,如咖啡、茶或類似熱飲的大杯。需要注意的是,也可用於其他 類型的飲料容器。與飲料容器2不同的是,無需可相對外杯滑動的內杯。作為 替換地,除非需要內杯以滿足絕緣目的,根本無需內杯。
飲料容器72包括彈性無孔基座74,其具有密封基準面R以形成受控壓力 區CP的裙部76。該基座74可選自任何結合圖11-22討論的密封件設計。該 飲料容器72也可包括容器組件78,該容器組件可包括外杯80合可選內杯82
(圖26),但這些部件都不是像在飲料容器2中一樣是可滑動的。作為替換地, 該內杯82是固定裝配到外杯80中的。此外,內杯82可以與外杯80結合在一 起或其可可整個省略以提供單杯容器組件。該外杯80可配置成具有底部84、 側壁部86和開放的頂部88。該內杯82如果存在的話,可配置成包括飲料盛 裝腔90的器皿,該飲料盛裝腔90具有閉合底部92、側壁部94和開放的頂部
(或部分開放的頂部)96。該內杯82的頂部96延伸出內杯80上面,但這並 不是必須的。
流通通道98從受控壓力區CP延伸至大氣壓力區,該受控壓力區CP位於 外杯頂部84的下側,該大氣壓力區由外杯80的外側環境呈現。該流通通道 98由大孔100提供,該大孔100位於外杯底部84中,其大小緊密接收內杯82 的底部92。由從內杯82的底部92向側壁部94延伸的傾斜表面(angled surface) 104在容器組件78中定義了氣流腔室102。該氣流腔室102構成流通通道98 的一部分。該流通通道98進一步包括流通口 106 (圖25),該流通口形成在外 杯側壁部分96中為氣流腔室102提供排放口。如果飲料容器72不具有內杯 82,該流通通道98可由與外杯底部82形成間隙的牆壁(未示出)形成。該牆 壁可以以如圖25中示出的傾斜面104 —樣的方式傾斜,或其可與外杯底部84的下邊緣基本平行,只要該牆壁足夠高以露出流通口 106即可。或者,該流通 通道可由從流通口 106延伸至外杯底部84的導管或其他管道(與圖37中示出
如圖25中所示,壓力控制裝置可通過將由橡膠或其他合適的材料製造的 密封塞(plug seal) 108裝配到把手110的底部的方法來實現。該把手110滑 動裝配到外杯80,並可提供飲料容器72的抓握部。密封塞108用於可密封地 閉合外杯80中的流通口。其可由裝配到把手IIO底部的下凸緣112的塞子構 成。接近於外杯側壁部分86的下端的下凸臺114定義了可滑動接收該把手凸 緣112的通道115。該凸臺114也可在通道115的底部定義密封座116,該密 封座116設置成用於接收密封塞108的頭部,並且其上具有到流通口 106的開 孔。封閉蓋118適合裝配到凸臺114上並用於閉合流通口 106、通道115和密 封座116,並封蓋密封蓋108和下凸緣U2。
把手110的上部可滑動地裝配到外杯80。特別地,如圖26中所述,把手 IIO頂部的上凸緣120裝配到上凸臺122 (圖23-24)上,該上凸臺122緊接外 杯側壁部86的上端。上凸緣120包括導柱124,該導柱124接合到上凸臺122 對應的導槽中(未示出)。該把手的上凸緣120進一步包括接收延伸穿過上凸 臺122的銷128的垂直槽126。該銷128用來固定把手110的上端,以允許該 把手相對於外杯80上下滑動。
由於密封蓋108裝配到把手110,且該把手可滑動地設置在外杯80上, 由密封蓋108 (把手的一部分)提供的壓力控制裝置具有關閉流通通道98和 密封受控壓力區CP的閉合位置和開啟流通通道98和為受控壓力區CP提供到 大氣的排放口的開啟位置。如圖25中所示,封閉蓋118上形成有通風槽130 以接收來自大氣環境的氣流。這樣,可以看出,該飲料容器72是自錨定的並 且具有可通過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R上正常拿起而觸發的定向釋放和附著功 能。作為正常拿起的一部分,可抓握並拿起把手IIO(用作容器組件的抓握部)。 該抓握和拿起將使得把手110從下降位上升到上升位,在下降位,該密封蓋 108關閉流通通道106,在上升位,該密封蓋與流通通道分開從而打開流通通 道98並為將受控壓力區連通到大氣。現參見圖27,示出了飲料容器27的改進樣式72A。飲料容器72A與飲料 容器72相似。然而,在飲料容器72A中,把手110A並不能滑動,作為替代 地,該把手110圍繞轉軸(pivot pin)轉動。這可驅動位於把手110A下端的 活塞組件132。該活塞組件包括密封流通口 133的密封活塞(未示出),流通 口 133在接近外杯側壁部86A的下端處形成。該流通口 133終止於流通通道, 該流通通道與圖23-26的流通通道98相似。或者,可提供改進的流通通道134, 其包括通向外杯底部84A的孔138的通道136 (如導管或管道)。又,在該結 構中,完全可能做成不包括內杯的飲料容器72。該活塞組件132根據設計偏 好進行設計,通過將把手110A的下端轉向流通口 133或轉離流通口 133來進 行操作。在一個結構中,該飲料容器72A和把手110A可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 成,當使用者拿起把手以提起飲料容器時,該把手將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以使得 把手底部遠離外杯側壁86A移動。在這樣的示例中,該活塞組件132將設計 成打開流通口 133以響應該向上運動。在另一種結構中,該飲料容器72A和 把手IIOA將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成這樣,當使用者拿起把手以提起飲料容器 時,該把手將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以使得把手底部移動到外杯側壁86A中。接 著,該活塞組件132將設計成打開流通口 133以響應該向內運動。
現參見28-30,示出了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另一 典型實施例140。該飲料容器140與前述討論的飲料容器2類似,其具有基座 142和容器組件144,該容器組件具有滑動接合的外杯146和內杯148。然而, 如圖29中所示,該外杯46遠遠矮於內杯48。這可通過外杯底部150、側壁部 152和頂部152的位置看出。如圖30中所示,內杯148更高,可從其閉合底 部156、側壁部158和開放的頂部(和部分開放的頂部)160的位置看出。由 於實際上內杯的大部分在外杯146上面延伸,可見內杯148並不需要把手。內 杯148的上部162作為容器組件144的抓握部,被使用者正常抓握以便將玻璃 杯拿起。內杯底部156上的覆蓋密封164匹配密封外杯146底部中的流通口(未 示出)。該流通口可形成用於為基座42形成的受控壓力區CP提供排放口的 流通通道的一部分。還可設有聯接器來限制內杯148相對於外杯146的滑動。 該聯接器可包括緊接內杯底部156的脊166。該脊166與位於外杯側壁部152的內部對應的結構(未示出)接合。為了防止內杯148相對於外杯146搖晃, 可在內杯側壁部158上形成一個或多個導向件168,這些一個或多個導向件168 接合到外杯側壁部152的內側的對應結構(未示出)。例如,該導向件168 可以為垂直脊,並且外杯側壁部152上的對應結構可以為相匹配的溝槽。另外, 飲料容器140的操作與飲料容器2的相同,因此在此不對其進行重複描述。
現參見圖31-33,示出了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的 另一典型實施例170。該飲料容器170與前述討論的飲料容器2類似,其具有 基座172和容器組件174,該容器組件具有滑動接合的外杯176和內杯178。 外杯176的底部180 —體形成提供流通通道的流通口 182。該內杯178包括覆 蓋密封184,該覆蓋密封184設計成當飲料容器是放置在基準面(未示出)的 穩定模式時,用於密封流通通道182。該外杯底部180設計成覆蓋基座172, 這樣當飲料容器170是處於穩定模式時,該基座是不可見的。這進一步有助於 隱蔽操作,這是由於飲料容器170看起來像是普通容器,就像圖33中能看到 的一樣。為了隱藏基座172,該外杯底部180與裝配基座172的中央凸緣186 一起成形。特別地,基座172上的中央孔188能是可移除的或永久性裝配到中 央凸緣186。可使用任何適合的裝配方式,包括用於圖11-22的密封件的任何 方式,當需要時還可對中央凸緣186的配置進行合適的更改。外杯底部180 中的大環形腔190環繞中央凸緣186並提供用於接收基座外圍裙部192的空 間。可在圖32中看到,外杯底部180可由裝配到外杯176下部的獨立片材來 構成,如通過螺紋連接結構194。
因此,公開了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使得該飲料 容器內將要被咽下的飲料和其他消費品處於由於容器傾翻導致的溢出風險最 小。在使用過程中,可簡單地將飲料容器放置到基準面上,就可毫不費力地使 得該飲料容器穩定並防傾翻。接著,可通過使用飲料容器的抓握部來簡單地執 行正常拿起該飲料容器的動作就可毫不費力地將其釋放。雖然示出並描述了典 型的實施例,顯而易見的是根據此處的教導,各種變化和替換實施例是可以實 現的。可以理解的是,因此除依照其未決權利要求
及其等同的精神外,本實用 新型並未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彈性無孔基座;
所述基座具有下表面,該下表面設置成接合外部基準面以形成穩定的氣密密封並由此界定了位於所述基座和所述基準面之間的受控壓力區的邊界;
裝配到所述基座上的容器組件;
所述容器組件包括飲料盛裝腔,所述飲料盛裝腔包括閉合底部、側壁部和頂部;
位於所述容器組件中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從所述受控壓力區延伸至大氣壓力區;
位於所述容器組件上的壓力控制裝置,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具有用於關閉所述流通通道以密封所述受控壓力區的閉合位,以及用於開啟所述流通通道為所述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壓的排放口的開啟位;
所述容器組件包括抓握部,所述抓握部設置成用於在使用者將所述飲料容器從所述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供使用者抓握;
所述壓力控制裝置被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抓握部,以在用戶抓住所述抓握部將所述飲料容器從所述基準面上正常拿起的過程中被開啟到所述開啟位;
其中,當不開啟壓力控制裝置又試圖移動飲料容器時,並且流通通道關閉時,由於受控壓力區將產成局部真空,而使得飲料容器自偏置以保持固定在基準面上;並且
其中,由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壓力控制裝置被開啟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該自偏置將隱蔽地解除並且可以將該飲料容器從基準面拿起而感覺不到阻力。
2、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置成接合到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這樣所述容器組件穿出所述基座且能夠抵靠在所 述基準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
2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包括中央開 口,並彎折形成密封接合到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的唇部,並且所述基座進 一步包括從所述唇部延伸出以定義所述基座下表面的裙部。
4、 根據權利要求
2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包括中央孔, 所述中央孔具有接合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的側壁部。
5、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置成接合 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和底部。
6、 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包括接合所 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的中央唇部和接合所述容器組件的底部的內部。
7、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置成僅接 合所述容器組件的底部。
8、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僅有單個基座,該基 座的大小設計成所述受控壓力區延伸出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的跡線。
9、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飲料盛裝腔由杯 件提供,所述杯件滑動裝配到所述容器組件上。
10、 根據權利要求
9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杯件滑動安裝到 所述容器組件的內部。
11、 根據權利要求
9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杯件包括所述壓 力控制裝置和所述抓握部。
12、 根據權利要求
1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力控制裝置 包括位於所述杯件上的密封,所述密封設置成接合所述容器組件中的流通口, 所述流通口包括所述流通通道的一部分。
13、 根據權利要求
12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是覆蓋密 封,包括大於所述流通口的彈性無孔材料。
14、 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抓握部包括位於 所述容器組件上的把手。
15、 根據權利要求
14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滑動或可 旋轉地裝配到所述容器組件,並且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所述把手,設置成接 合所述流通通道的一部分,並當所述把手相對於所述杯件滑動或旋轉時釋放所 述接合。
16、 根據權利要求
15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由所述把手接合的 所述流通通道包括在所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形成的流通口 。
17、 根據權利要求
16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適合上下 滑動且所述把手的下部裝配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用於在所述把手下部向上滑動 時解除與所述流通口的密封接合。
18、 根據權利要求
16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適合於旋 轉且所述把手的下部裝配活塞組件,該活塞組件用於在當所述把手下部轉離所 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時解除與所述流通口的密封接合。
19、 根據權利要求
16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適合於旋 轉且所述把手的下部裝配活塞組件,該活塞組件用於在當所述把手下部轉向所 述容器組件的下側壁部時解除與所述流通口的密封接合。
20、 根據權利要求
15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組件作為 單杯容器組件構成的,其不具有內杯,或內杯無法相對於所述外杯運動。
21、 一種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彈性無孔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中央開口,形成唇部和從該唇部向外延伸的裙部; 裝配到所述密封件上的外杯;所述外杯具有外杯底部、接合密封件唇部的外杯側壁部,以及外杯頂部; 所述密封件裙部具有下表面,該下表面設置成接合外部基準面並形成穩定的氣密密封,並在此界定位於該密封件裙部和基準面之間的受控壓力區的邊界;滑動設置在所述外杯中的內杯,該內杯包括內杯底部、位於所述內杯底部 的底面上的密封,內杯側壁部和內杯開放的頂部;設在外杯底部中的流通口 ,以提供從受控壓力區延伸的流通通道; 所述內杯具有位於所述內杯底部的密封可關閉該流通通道以密封該受控壓力區的下降位和位於所述內杯底部的密封可開啟該流通通道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的排放口的上升位;所述內杯包括設置成在使用者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供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當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所述內杯相對 於該外杯向上滑動到上升位以開啟該流通通道;其中,當不拿起內杯又試圖移動飲料容器時,並且流通通道關閉時,由於 受控壓力區將生成局部真空,使得飲料容器將保持固定在基準面上;其中,當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內杯將 拿起以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 ,使得該飲料容器可以從基準面拿起而感覺不 到阻力。
22、 根據權利要求
21所述的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杯底部上的 密封包括覆蓋整個或部分所述內杯底部的氯丁橡膠盤覆蓋密封。
23、 一種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密封構件,用於與外部基準面構成穩定的氣密密封並界定位於所述容器和 所述基準面件的受控壓力區的邊界;裝配到所述密封構件上用於盛裝飲料的容器構件;位於所述容器構件中的空氣流通構件,用於提供所述受控壓力區和大氣壓 力區之間的空氣流通;位於所述容器構件上的壓力控制構件,用於選擇性閉合所述流通構件以密 封所述受控壓力區和開啟所述流通構件為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壓的排放口 ;所述容器構件包括設置成在使用者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供 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所述壓力控制構件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抓握部,以在用戶抓住所述抓握部 將所述飲料容器從所述基準面上正常拿起的過程中開啟到開啟位;其中,當不開啟壓力控制構件又試圖移動飲料容器時,並且流通通道關閉 時,由於受控壓力區將產成局部真空,使得飲料容器自偏置以保持固定在基準 面上;以及其中,由於使用者抓住抓握部並將飲料容器從基準面上正常拿起時,壓力 控制構件被開啟為受控壓力區提供排放口 ,該自偏置將隱蔽解除並且可以將該 飲料容器從基準面拿起而感覺不到阻力。
24、 根據權利要求
23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 括控制所述密封構件形狀的密封成形系統。
25、 根據權利要求
23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 構件包括裝配到所述容器構件的底部的彈性無孔密封件,並且在此所述密封成 形系統 包括一對上下夾住所述密封件的上板和下板。
26、 根據權利要求
25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板包括將所述密封件裝配到所述容器構件的密封固定件部分。
27、 根據權利要求
25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板 包括部分所述容器構件,並包括突起,該突起通過使得密封件下彎來使得密封 件拱起以形成凹陷。
28、 根據權利要求
23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 括位於所述容器構件底部上的防滑件,當所述密封構件與所述基準面形成穩定 氣密密封時,所述防滑件定位接合所述基準面。
29、 根據權利要求
23所述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 構件包括用於保溫飲料的氣隙絕緣構件。
專利摘要
一種具有定向釋放和附著功能的自錨定式飲料容器,其具有適用於密封基準面並形成受控壓力區的彈性無孔基座。容器組件裝配到所述基座上,並包括飲料盛裝腔。容器組件中的流通通道從所述受控壓力區延伸至大氣壓力區。位於所述容器組件上的壓力控制裝置適用於選擇關閉所述流通通道以密封所述受控壓力區和開啟所述流通通道為所述受控壓力區提供到大氣壓的排放口。所述容器組件進一步包括供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抓握部,以在用戶抓住所述抓握部將所述飲料容器從所述基準面上正常拿起的過程中開啟到開啟位。
文檔編號A47G19/22GKCN201370371SQ200890000010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8日
發明者哈裡·I·齊默爾曼 申請人:哈裡·I·齊默爾曼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