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稻米種植方法
2023-05-26 23:09:21 1
一種有機稻米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包括稻米種子包肥處理、育苗、秧苗移栽、整地施肥四個關鍵控制步驟。本發明中用包衣肥對稻米種子處理,肥種包衣比為35~50:1,包肥後起到了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秧苗發育、提高抗逆性的作用。在後期通過使用載有天然抗蟲抑菌活性的物質製成的有機肥,藥肥雙效,大大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減少後期防治次數,在稻米抽穗期使用海藻提取物製成的葉面肥,及時補充穗期需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本發明具有方法簡單、省工省力、明顯提高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有機稻米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產品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稻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有機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遵循生態學規律,基本不使用化肥、農藥、化學藥劑等人工合成物品,而儘量使用牲畜糞便、綠肥、秸杆還田等有機肥和有機飼料,試用各種生物和物理措施來防治病蟲害的農業生產方式。20世紀70年代,有機農業在發達國家蓬勃興起,有機農業無汙染、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且口味好、安全優質,因而在世界100多個國家迅速獲得了推廣應用,我國的有機農業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以植物類產品為主,世界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就是其中之一。有機水稻在黑龍江、福建等地,都獲得了較大面積的種植,2011年,我國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 11.9萬hm2。
[0003]種植有機水稻對我國有重要意義,中國是農業大國。長期以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劑、添加劑等化合物,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都帶來了不良影響。而有機水稻的種植,一方面可以滿足國民對優質水稻產品的要求,提高食品的安全、綠色度。另一方面,還有利於降低牲畜糞便、農藥等造成的農業汙染,此外,還有利於保護我國生態的多樣性,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0004]中國專利號:ZL201210370297.1,發明名稱為:有機水稻栽培方法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有機水稻栽培方法,包含(I)培育秧苗(2)肥料施用(3)合理密植和(4)田間管理四個步驟,其關鍵在於:所述肥料施用分為兩步:第一步為腐熟農家肥的製備及其施用:將微生物肥均勻噴灑在農家肥中,覆蓋塑料薄膜,處理21天後製得,然後施用腐熟農家肥于田裡;第二步為施用微生物肥:噴施微生物肥於水深小於3cm的稻田裡,施用15天後插秧。
[0005]中國專利號:ZL201310487652.8,發明名稱:一種有機水稻的栽培方法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有機水稻的栽培方法,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培育壯秧、本田管理、適時收穫五大步驟。其中種子處理包括:(I)曬種選種:浸種前5~7天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曬種2~3天,每天翻動3~4次,經過晾曬後的種子,經行鹽水比重選種,鹽水比重1.13,即50kg水加大鹽粒12-12.5kg,充分溶解;(2)浸種催芽:採用電器增溫、地火龍增溫、雙膜增溫等保溫措施進行浸種,浸種時水層要沒過種子20cm以上,溫度11~12°C,時間為5~7天;使用恆溫催芽器進行催芽,催芽溫度為25~28°C,時間為20~24小時,根芽呈雙山型,催芽過程中為了保證芽長一致,要經常檢查催芽器內上、中、下層的溫度變化,要上下、內外倒種2~3次,保持種子溫度均衡。田間管理包括:水層管理、人工除草、噴施葉面肥、病害防治。噴施葉面肥具體為:使用專用強力酵素有機葉面肥在水稻分櫱中期6月中旬噴施一次,之後每個7天噴一次,共噴2~3次;病害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施肥、適時曬田控制徒長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來防治。
[0006]從上述文獻可知,在現在農業生產中,為了保證有機水稻的產量與品質,採用了種子處理以及施用腐熟農家肥和微生物肥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I)水稻種子未經包肥營養處理,可能在育苗階段造成秧苗成活率低、秧苗質量較差,影響水稻產量;(2)施藥與施肥分開,增加了工作量,而本發明將藥肥同時施入,將兩項工作一起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藥肥互相促進,提高了藥效和肥效。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稻米的種植方法,能夠克服現有稻米種植方法造成稻米有害殘留物含量高,稻米品質差的問題。
[0008]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所述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稻米種子包肥處理:選擇有機或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稻米種子,晴天曬種3~5天後,採用包衣肥對稻米種子進行幹種包衣或溼種包衣,種肥包衣比為:35~50:1。
[0009]選擇有機稻米種子或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常規種子,具體品種可以為:金優463、株兩優4024、五豐優308、特優63、T78優2155、博優253。選擇品種應遵循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選擇對病蟲害具有抗性的品種,在品種的選擇中應充分考慮保護作物的遺傳多樣性。
[0010]所述包衣肥的重量組成為:海藻提取物I~10份,硼酸鹽5~8份,磷礦粉15~25份,鎂礦粉10~20份,鉀礦粉10~20份,環糊精20~45份,腐殖酸5~8份,餘量為澱粉。
[0011]所述包衣肥的製備方法:將硼酸鹽、磷礦粉、鎂礦粉和鉀礦粉粗粉碎、研磨至80~100目,再按上述比例加入其它組分,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細度400~500目,即得。
[0012]所述海藻提取物製備方法:收集海洋藻類物質,加水,超聲破碎,打漿後在攪拌速度為60~80轉/分下浸泡20~25天,得到水提物,抽濾,乾燥,粉碎,即得。
[0013]所述的澱粉包括玉米澱粉、木薯澱粉、馬鈴薯澱粉等。
[0014](2)育苗:種子處理後播種育苗,畝播種4.5飛kg,播種後用地膜覆蓋,用於保溫與保持土壤墒情。
[0015](3)施肥、施藥:選擇合適田塊,先粗耕一遍,使用載藥的有機肥在稻米種植前作為基肥畝用1000~2000kg/畝;然後在稻米分櫱時追施50~IOOkg/畝;在稻米抽穗時再追施50~IOOkg/畝,並噴海藻葉面肥水劑I~2遍。
[0016]所述載藥有機肥中藥肥比為12~20:80~88,其中載藥成分來自於天然源物質,組成為苦參鹼、薄荷粉、石灰、白僵菌,比例為1:5:2:7。所述的薄荷粉是植物薄荷(Menthacanadensis)提取的物質,所述的苦參鹼是植物苦參(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提取的物質。
[0017]所述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粉劑質量控制為:平均活孢子90億/g,允許波動範圍85~120億/g,孢子萌發率95%以上,水分3%以下。
[0018]所述有機肥為木薯渣、甘蔗濾泥、海草、雞糞、豆皮、花生殼的腐熟物,其組成比例為:5:5:2:4:3:3;按上述比例稱取後混合、腐熟、乾燥、粉碎,即得。
[0019]所述載藥有機肥製備方法為:將天然源農藥成分按比例混合後,與有機肥再混合,粉碎,造粒即得。
[0020]所述海藻葉面肥制 備方法為:將步驟(1)中海藻水提物加入幾丁聚糖和水,攪拌溶解,即得,組分比例為:海藻水提物30~50份,幾丁聚糖2~10份,水補足100份,備用。所述幾丁聚糖的分子量為10000-100000。
[0021](4)水層管理:水稻秧苗移栽後遵循「返青期深水、分櫱期淺水、生育期間歇灌溉和曬天、穗期後再保水」的原則。
[0022]所述幹法包衣為:將包衣肥與天然礦泉水按比例1:2~5稀釋為懸浮液,具體方法為用小噴壺將製備好的懸浮液噴到稻米種上,邊噴邊攪拌,直到拌勻,然後進行催芽。
[0023]所述溼法包衣為:先將稻米種用35~37°C溫水浸泡24~30小時催芽,待種子破胸露白後,用包衣肥進行拌種,拌種時種子應保持溼潤,加入包衣肥後,來回翻動,充分拌勻,使之均勻附著在種子表面,放置半小時後播種育苗。
[0024]所述載藥的有機肥基肥使用方法為:在較幹的稻米田塊挖平行排列的淺溝,溝深約10~20cm,將載藥有機肥施入溝中,然後蓋土或泥,20天後灌水,水層高度約5~10cm,保水5天後,旋耕,耙平即可。
[0025]所述載藥的有機肥追肥使用方法為:在水稻分櫱期和抽穗前3~5天,均勻撒施載藥有機肥,若田塊有水則保水7~10天,若田塊缺水則需灌水後保水。
[0026]所述海藻葉面肥的噴霧方法為:用水稀釋300~500倍,選擇晴天無雨天氣噴施,噴後4小時內遇雨補噴一次。
[0027]所述返青期深水是指在水稻插秧移栽後至返青期間保持水田深度,但不宜沒過苗心為準;所述分櫱期淺水是指在分櫱期保持淺水層,一般水深以3~5cm為宜;所述生育期間歇灌溉和曬田是指在水稻進入分櫱後期抽穗以前要以曬田和間歇灌溉為主,每次灌溉後讓其自然滲幹後再灌溉;所述穗期後再保水是指當稻米劍葉長出後保水,且保持深水層,以後間歇灌溉。
[0028]有機稻米的種植過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9630.1~19630.4-2005。
[002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出苗齊、全、壯。使用本發明的種子包衣肥對稻米種子包衣處理後,可以明顯提高種子質量,其中的幾種營養組分不僅可以提供種子所需的營養物質,還具有明顯提高種子抗逆能力的作用,使其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有機質及其它養分,使稻米種子在保肥處理後出苗明顯齊整,根系發達。
[0030]2、藥肥同用,病蟲害減輕。使用有機肥的過程中,選用無毒、天然的抗蟲殺菌物質同有機肥一起施入地下,在稻米生長過程中可以起到保護作用,經常發生的稻飛蝨、福壽螺、各種病菌難以侵害作物,減少用藥次數,提高品質。
[0031]3、稻米種子包肥處理工序簡單,易操作。所採用的包衣肥為400~500畝,有幹法和溼法包衣兩種方式,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保肥處理對稻米種子的發芽、成活等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0032]4、有機肥配方合理,來源豐富。本發明中有機稻米種植使用的有機肥來自於廣西大面積種植的木薯、甘蔗等加工肥料,原料易得,加工方便。
[0033]5、有機肥明顯提高稻米長勢,營養均衡。該有機肥中含有木薯渣、甘蔗濾泥、海草、雞糞、豆皮、花生殼的腐熟物,富含固氮微生物,使土壤中自生氮肥充足,在整個生長期內不脫肥,長勢良好。
[0034]6、稻米葉片黑綠,光合作用強。使用海藻提取物噴霧,可以提高稻米葉片對於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如鉀、硼等,葉片長勢好,顏色黑綠,吸收太陽光能力強,光合作用強,合成營養物質效率高。
[0035]7、提高稻米免疫力,抗逆能力強。海藻提取物不僅可以促進葉片中葉綠素光合作用,還可以明顯提高抗旱抗病蟲等能力。
[0036]8、促進根系發育,吸收養分能力增強。
[0037]9、稻米籽粒飽滿,秕殼率低。
[0038]10、稻米口感好,營養物質含量高。在整個生長周期內,禁用化學農藥和化肥,完全使用天然的驅蟲物質和有機肥,而且有機肥中含有的大量微量元素可以被作物吸收,提升品質。
[0039]11、增產效果明顯。相對於常規方法種植的稻米,本發明方法生產的稻米畝產平均提高15%以上,增產效益明顯。
具體實施例
[0040]實施例1
本發明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I)稻米種子包肥處理: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稻米種子金優463,晴天曬種3~5天後,將包衣肥與天然礦泉水按比例1:5稀釋為懸浮液,用小噴壺將製備好的懸浮液噴到稻米種上,邊噴邊攪拌,直到拌勻,然後進行催芽。
[0041]所述包衣肥的製備方法:先製備海藻提取物,收集海洋藻類物質,加水,超聲破碎,打漿後在攪拌速度為80轉/分下浸泡25天,得到水提物,抽濾,乾燥,粉碎,即得;將礦粉粗粉碎、研磨至80~100目,按照海藻提取物50kg,硼酸鹽70kg,磷礦粉200kg,鉀礦粉200kg,鎂礦粉200kg,環糊精250kg,腐植酸60kg,玉米澱粉補足1000kg後充分混合,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細度400~500目,即得。
[0042](2)育苗:種子處理後播種育苗,畝播種15kg,播種後用地膜覆蓋,用於保溫與保持土壤墒情。
[0043](3)秧苗移栽:在秧苗高度為8~10cm時移栽,移栽時間隔有序,行間距為10cm,株距為3cm,帶土移栽。
[0044](4)整地,施肥:選擇合適田塊,先粗耕一遍,在較幹的稻米田塊挖平行排列的淺溝,溝深約10~20cm,將載藥有機肥2000kg施入溝中,然後蓋土或泥,20天後灌水,水層高度約5~10cm,保水5天後,旋耕;在水稻分櫱期和抽穗前3~5天,分別均勻撒施載藥有機肥100kg,若田塊有水則保水7~10天,若田塊缺水則需灌水後保水;在抽穗期噴海藻葉面肥水劑2遍,用水稀釋300~500倍,選擇晴天無雨天氣噴施,噴後4小時內遇雨補噴一次。
[0045]載藥有機肥製備方法為:先製備載藥成分,將苦參鹼、薄荷粉、石灰、白僵菌,比例為1:5:2:7準確稱量總量100kg,混合均勻後粉碎,備用;再製備有機肥,將木薯渣、甘蔗濾泥、海草、雞糞、豆皮、花生皮按組成比例5:5:2:4:3:3稱取後混合、腐熟、乾燥、粉碎,即得;最後將天然源農藥成分與有機肥按照20:80比例再混合,粉碎,造粒即得。
[0046]其中白僵菌粉劑質量控制為:平均活孢子90億/g,允許波動範圍85~120億/g,孢子萌發率95%以上,水分3%以下。[0047]海藻葉面肥製備方法為:將步驟(1)中海藻水提物50份,加入30份幾丁聚糖(分子量I萬-10萬),加水補足100份,充分攪拌溶解,即得。
[0048]在稻米生長期間合理控制水分,在水稻插秧移栽後至返青期間保持水田深度,但不宜沒過苗心為準;在分櫱期保持淺水層,一般水深以3~5cm為宜;在水稻進入分櫱後期抽穗以前要以曬田和間歇灌溉為主,每次灌溉後讓其自然滲幹後再灌溉;當稻米劍葉長出後保水,且保持深水層,以後間歇灌溉。
[0049]按以上發明實施例種植方法生產出的有機稻米比對照常規稻米種植田塊增產23%,且對稻米進行了國家行業標準檢測,國家標準準檢測重金屬和農藥殘留要求均符合相應標準。
[0050]實施例2本發明所述的有機稻米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稻米種子包肥處理:選擇有機或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稻米種子,晴天曬種3~5天後,採用包衣肥對稻米種子進行幹種包衣或溼種包衣,種肥包衣比為:35~50:1 ; 所述包衣肥的重量組成為:海藻提取物I~10份,硼酸鹽5~8份,磷礦粉15~25份,鎂礦粉10~20份,鉀礦粉10~20份,環糊精20~45份,腐殖酸5~8份,餘量為澱粉; 所述包衣肥的製備方法:將磷礦粉、鎂礦粉和鉀礦粉粗粉碎、研磨至80~100目,再按上述比例加入其它組分,經氣流粉碎機粉碎至細度400~500目,即得; 所述海藻提取物製備方法:收集海洋藻類物質,加水,超聲破碎,打漿後在攪拌速度為60~80轉/分下浸泡20~25天,得到水提物,抽濾,乾燥,粉碎,即得; (2)育苗:種子處理後播種育苗,畝播種4.5飛kg,播種後用地膜覆蓋,用於保溫與保持土壤墒情; (3)施肥、施藥:選擇合適田塊,先粗耕一遍,使用載藥的有機肥在稻米種植前作為基肥畝用1000~2000kg/畝;然後在稻米分櫱時追施50~IOOkg/畝;在稻米抽穗時再追施50~IOOkg/畝,並噴海藻葉面肥水劑I~2遍; (4)水層管理:水稻秧苗移栽後遵循「返青期深水、分櫱期淺水、生育期間歇灌溉和曬天、穗期後再保水」的原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載藥有機肥中藥肥比為12~20:80~88,其中載藥成分來自於天然源物質,組成為苦參鹼、薄荷粉、石灰、白僵菌,比例為1:5:2:7 ; 所述白僵菌粉劑質量控制為:平均活孢子90億/g,允許波動範圍85~120億/g,孢子萌發率95%以上,水分3%以下; 所述有機肥為木薯渣、甘蔗濾泥、海草、雞糞、豆皮、花生皮的腐熟物,其組成比例為:5:5:2:4:3:3 ;按上述比例稱取後混合、腐熟、乾燥、粉碎,即得; 所述載藥有機肥製備方法為:將天然源農藥成分按比例混合後,與有機肥再混合,粉碎,造粒即得; 所述海藻葉面肥製備方法為:將步驟(1)中海藻水提物加入幾丁聚糖和水,攪拌溶解,即得,組分比例為:海藻水提物30~50份,幾丁聚糖2~10份,水補足100份,備用; 所述幾丁聚糖的分子量為10000-1000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幹法包衣為:將包衣肥與天然礦泉水按比例1:2~5稀釋為懸浮液,具體方法為用小噴壺將製備好的懸浮液噴到稻米種上,邊噴邊攪拌,直到拌勻,然後進行催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溼法包衣為:先將稻米種用35~37°C溫水浸泡24~30小時催芽,待種子破胸露白後,用包衣肥進行拌種,拌種時種子應保持溼潤,加入包衣肥後,來回翻動,充分拌勻,使之均勻附著在種子表面,放置半小時後播種育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載藥的有機肥基肥使用方法為:在較幹的稻米田塊挖平行排列的淺溝,溝深約10~20cm,將載藥有機肥施入溝中,然後蓋土或泥,20天後灌水,水層高度約5~10cm,保水5天後,旋耕,耙平即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載藥的有機肥追肥使用方法為:在水稻分櫱期和抽穗前3~5天,均勻撒施載藥有機肥,若田塊有水則保水7~10天,若田塊缺水則需灌水後保水。
7.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海藻葉面肥的噴霧方法為:用水稀釋300~500倍,選擇晴天無雨天氣噴施,噴後4小時內遇雨補噴一次。
8.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有機稻米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返青期深水是指在水稻插秧移栽後至返青期間保持水田深度,但不宜沒過苗心為準;所述分櫱期淺水是指在分櫱期保持淺水層,一般水深以3~5cm為宜;所述生育期間歇灌溉和曬田是指在水稻進入分櫱後期抽穗以前要以曬田和間歇灌溉為主,每次灌溉後讓其自然滲幹後再灌溉;所述穗期後再保水是指當稻 米劍葉長出後保水,且保持深水層,以後間歇灌溉。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75333SQ201410138830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9日
【發明者】楊乃惠, 潘敏周, 梁曉妮, 雷軍強, 覃穩梅, 吳永才, 蘇穎, 蒙會球 申請人:象州縣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