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油泵雙向供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1:21: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設備修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油泵雙向供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F系列泥漿泵內置機油泵的雙向供油裝置。
背景技術:
F系列(F1300,F1600)泥漿泵潤滑方式採用內置機油泵進行管線噴射潤滑。機油泵為齒輪型油泵,設有入油口、出油口各一個。機油泵放置在泥漿泵動力端本體的潤滑油內。工作時,外部動力帶動泥漿泵主軸旋轉,主軸上裝有小斜齒輪,小斜齒輪帶動曲軸上的大斜齒輪旋轉,機油泵端部與大斜齒輪嚙合,大斜齒輪不停旋轉,帶動機油泵產生吸油、排油動作。根據工作原理可知,吸油、出油管線分別與機油泵相應接口相連,即可實現潤滑目的。
由以上可知,一旦泥漿泵主軸旋轉方向發生改變,機油泵進、出油方向將隨之改變,所以,在潤滑油管線連接前,必須確認主軸旋轉方向,或者,外部動力旋轉方向改變時,必須重置機油泵連接方式,確保潤滑有效。
現場使用時,當主軸旋轉方向改變時,必須打開泥漿泵外蓋板,將原有管線拆除進行重置,費時費力,影響工作時效。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機油泵雙向供油裝置,它可實現泥漿泵智能供油,供油系統根據泥漿泵主軸旋轉方向自動調整供油方式,降低工作時效。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機油泵雙向供油裝置,包括一機油泵,所述機油泵具有第一出入油口和第二出入油口;所述第一出入油口通過第一管線連接一油箱,通過第二管線連接一待潤滑件;所述第二出入油口通過第三管線連接所述油箱,通過第四管線連接所述待潤滑件;所述第一管線上設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管線上設有第一液控單向閥;所述第三管線上設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四管線上設有第二液控單向閥;所述第一液控單向閥通過第一支管線連接所述第三管線;所述第二液控單向閥通過第二支管線連接所述第一管線。
優選的,所述第一管線上設有一第一機油濾清器,所述第一機油濾清器位於所述第一單向閥與所述油箱之間;所述第二支管線的入油口連通所述第一機油濾清器與所述第一單向閥之間的第一管線。
優選的,所述第三管線上設有第二機油濾清器,所述第二機油濾清器位於所述第二單向閥與所述油箱之間;所述第一支管線的入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機油濾清器與所述第二單向閥之間的第三管線。
優選的,所述第一單向閥的導通方向為從所述油箱到所述第一出入油口。
優選的,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導通方向為從所述油箱到所述第二出入油口。
優選的,所述第一液控單向閥在液壓導通時,其導通方向為從所述第一出入油口到所述待潤滑件。
優選的,所述第二液控單向閥在液壓導通時,其導通方向為從所述第二出入油口到所述待潤滑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與原有機油泵潤滑裝置相比,該雙向供油裝置不需要確定主軸旋轉方向,只要機油泵正常運轉,無論正轉還是反轉均可為潤滑部位正常供油,使用操作簡單,節省了修理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修理時效,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機油泵1;第一出入油口2;第二出入油口3;第一管線4;油箱5;第一機油濾清器6;第一單向閥7;第二管線8;待潤滑件9;第一液控單向閥10;第三管線11;第二機油濾清器12;第二單向閥13;第四管線14;第二液控單向閥15;第一支管線16;第二支管線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機油泵雙向供油裝置,包括一機油泵1,所述機油泵1具有第一出入油口2和第二出入油口3;所述第一出入油口2通過第一管線4連接一油箱5,通過第二管線8連接一待潤滑件9;所述第二出入油口3通過第三管線11連接所述油箱5,通過第四管線14連接所述待潤滑件9;所述第一管線4上設有第一單向閥7;所述第二管線8上設有第一液控單向閥10;所述第三管線11上設有第二單向閥13;所述第四管線14上設有第二液控單向閥15;所述第一液控單向閥10通過第一支管線16連接所述第三管線11;所述第二液控單向閥15通過第二支管線17連接所述第一管線4。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工作時,雙向自動供油裝置按以下過程實現雙向供油:
(1)所述機油泵1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機油沿著第一管線4流動,並經第一單向閥7進入機油泵1,同時,由第一機油濾清器6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入第二液控單向閥15,使第二液控單向閥15處於導通狀態,此時,第二出入油口3流出的油液順利通過第二液控單向閥15並排出至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沒有油液進入第一液控單向閥10,所以第一液控單向閥10處於斷開狀態,故油液不會通過第二管線8進入所述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
(2)所述機油泵1逆時針方向旋轉。機油沿著第三管線11流動,並經過第二單向閥13進入所述機油泵1,同時,由第二機油濾清器12流出的油液流入第一液控單向閥10,使第一液控單向閥10處於導通狀態,此時,所述第一出入油口2的流出的油液順利通過第一液控單向閥10並排出至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沒有油液進入第二液控單向閥15,所以第二液控單向閥15處於斷開狀態,故油液不會通過第四管線14進入所述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
與原有機油泵潤滑裝置相比,現裝置不需要確定主軸旋轉方向,只要機油泵正常運轉,無論正轉還是反轉均可為潤滑部位正常供油,使用操作簡單,節省了修理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修理時效,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管線4上設有第一機油濾清器6,所述第一機油濾清器6位於所述第一單向閥7與所述油箱5之間,所述第二支管線17的入油口連通所述第一機油濾清器6與所述第一單向閥7之間的第一管線4,從而使從油箱5流出的油液先經過第一機油濾清器6過濾後再進入所述機油泵1,以保持油液的清潔,延長其使用期限,保護機油泵1。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三管線11上設有第二機油濾清器12,所述第二機油濾清器12位於所述第二單向閥13與所述油箱5之間,所述第一支管線16的入油口連通所述第二機油濾清器12與第二單向閥13之間的第三管線11,從而使得從油箱5流出的油液先經過第二機油濾清器12過濾後再進入所述機油泵1,以保持油液的清潔,延長其使用期限,保護機油泵1。
工作時,當所述機油泵1順時針方向旋轉。機油沿著第一管線4流動,並經過第一機油濾清器6過濾後再進入第一單向閥7,同時,由第一機油濾清器6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入第二液控單向閥15,使其處於常閉狀態,使油液順利通過第二液控單向閥15並排出至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當所述機油泵1逆時針方向旋轉。機油沿著第三管線11流動,並經過第二機油濾清器12過濾後進入第二單向閥13,同時,由第二機油濾清器12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入第一液控單向閥10,使其處於常閉狀態,使油液順利通過第一液控單向閥10並排出至待潤滑件9的潤滑端。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單向閥7的導通方向為從所述油箱5到所述第一出入油口2,以保證油液從油箱5到機油泵1的單向流動。
所述第二單向閥13的導通方向為從所述油箱5到第二出入油口3,以保證油液從油箱5到機油泵1的單向流動。
所述第一液控單向閥10在液壓導通時,其導通方向為從所述第一出入油口2到所述待潤滑件9,以保證油液從油泵1到待潤滑件9的單向流動。
所述第二液控單向閥15在液壓導通時,其導通方向為從所述第二出入油口3到所述待潤滑件9,以保證油液從油泵1到待潤滑件9的單向流動。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