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與流程
2023-05-27 16:27:01 1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Wi-Fi是基於IEEE 802.11b/g/n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ad、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為了提升數據傳輸的效率,802.11協議定義了隧道直連(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技術。連接到同一個接入點(Access Point,AP)的兩個應用了隧道直連技術的設備可以建立隧道直連連接,隨後這兩個設備可以直接傳輸數據,而不必再經過AP中轉。
現有的隧道直連方法的功耗有待進一步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降低隧道直連數據傳輸的功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第二設備緩存待向處於睡眠狀態的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所述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連接至AP設備;
所述第二設備在預設時間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可選的,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之後,並在所述預設時間之前,所述第二設備處於睡眠狀態。
可選的,所述的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所述AP設備在所述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信標;
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信標的指示,從所述AP設備獲取所述業務指示;
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針對所述業務指示的反饋信息;
所述第二設備接收到所述反饋信息後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所述緩存的數據。
可選的,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前,所述第二設備已和所述第一設備建立所述隧道直連。
可選的,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前,還包括: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的狀態信息,以確認所述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
可選的,採用定時器進行定時,以觸發所述第二設備在所述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所述業務指示。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包括:
緩存單元,適於緩存待向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
定時發送單元,適於在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可選的,所述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還包括:用於定時的定時器,以觸發所述定時發送單元在所述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所述業務指示。
可選的,所述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還包括:狀態信息接收單元,適於接收第一設備的狀態信息,以確認所述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系統,包括:第一設備、第二設備、以及AP設備,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連接至所述AP設備,所述第二設備包括緩存單元和定時發送單元,其中:
所述緩存單元適於緩存待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
所述定時發送單元適於在預設時間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可選的,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之後,並在所述預設時間之前,所述第二設備處於睡眠狀態。
可選的,所述AP設備,適於在所述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向所述第一設備 發送信標;
所述第一設備,還適於根據所述信標的指示,從所述AP設備獲取所述業務指示;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針對所述業務指示的反饋信息;
所述第二設備,還適於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所述緩存的數據。
可選的,在所述第二設備接收第一設備的狀態信息前,所述第二設備已和所述第一設備建立所述隧道直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於在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需等待到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才能接受來自AP的消息,故第二設備等待直至在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的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使得第二設備可以選擇在緩存待向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起至預設時間之間的時間段的狀態,例如可以在該時間內進入睡眠狀態,從而可以降低功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隧道直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隧道直連繫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前所述,Wi-Fi是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ad、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為了提升數據傳輸的效率,802.11協議定義了隧道直連(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技術。連接到同一個AP的兩個應用了隧道直連技術的設備可以建立隧道直連連接,隨後這兩個設備可以直接傳輸數據,而不必再經過AP中轉。現有的隧道直連方法的功耗有待進一步降低。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在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需等待到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才能接受來自AP的消息, 故第二設備等待直至在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Target Beacon Transmission Time,TBTT)設置的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使得第二設備可以選擇在緩存待向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起至預設時間之間的時間段的狀態,例如可以在該時間內進入睡眠狀態,從而可以降低功耗。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有益效果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11中,第二設備緩存待向處於睡眠狀態的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Buffer Unit,BU),所述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連接至AP設備。
在802.11協議中,定義了TDLS非調度自動省電傳輸(TDLS Peer U-apsd,TPU)技術,在該技術中,可以分為TPU緩存站(buffer sta)和TPU睡眠站(sleep sta)兩種邏輯角色,其中TPU sleep sta可以進入睡眠狀態以降低功耗,此時對端扮演了TPU buffer sta的角色。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中,第一設備可以視為TPU sleep sta邏輯角色,第二設備可以視為TPU buffer sta邏輯角色。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睡眠狀態的第一設備是指:第一設備處於隧道直連規定的睡眠狀態,而並不一定指第一設備所有部分均處於睡眠狀態。同樣地,正常工作狀態指的是隧道直連中的正常工作狀態。
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建立隧道直連,在兩個設備均處於正常工作狀態(active)時,可以直接進行數據傳輸。在具體實施中,第二設備和第一設備可以是手機、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智能印表機等各種可以支持Wi-Fi連接功能的設備。
在具體實施中,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建立隧道直連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前建立的。
在另一具體實施中,第一設備在進入睡眠狀態之前,可以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狀態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二設備獲悉第一設備已進入睡眠狀態。
步驟S12中,所述第二設備在預設時間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 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均連接至AP設備,與AP設備進行同步,目標信標傳輸時刻由AP確定。當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時,僅在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可以接收來自AP的消息,無法直接與第二設備通過隧道直連進行數據傳輸。
業務指示(peer traffic indication,PTI)可以通過特定的PTI幀發送。
該預設時間可以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例如,該預設時間可以設置為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提前預設時間的時刻,以使AP設備在接收到業務指示後,能夠在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向第一設備發送信標。
在具體實施中,在所述第二設備緩存所述數據之後,並在所述預設時間之前,所述第二設備可以處於睡眠狀態,以降低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功耗。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預設時間時,可以參考第二設備由隧道直連規定的睡眠狀態至正常工作狀態所需的時間設置,例如可以設置為5ms至6ms。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採用定時器進行定時,以觸發所述第二設備在所述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所述業務指示。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步驟S21中,第二設備緩存待向處於睡眠狀態的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所述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連接至AP設備。
步驟S21的具體實現可以參見圖1中步驟S11,此不贅述。
步驟S22中,所述第二設備在預設時間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目標信標傳輸時刻由AP確定,一般目標信標傳輸時刻為間隔固定的多個時刻,在具體實施中,固定的間隔可以是100ms。圖中t1時刻和t3時刻可以看做兩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之間間隔為前述固定間隔。
第一設備可以在目標信標傳輸時刻接收來自AP設備的信標(beacon),接收信標可以通過接收信標幀實現。可以理解的是,圖中t1時刻和t3時刻僅為示意,並不代表實際位置。
可以看出,若在步驟S21之後,在t4時刻直接向AP發送業務指示,第一設備需在t4時刻後保持隧道直連規定的正常工作狀態,以等待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反饋信息,但第二設備在t4時刻至t3時刻其間一直處於睡眠狀態,並不能和第二設備進行數據交互。在此其間第一設備保持正常工作狀態是一種浪費。
故,設置第一設備在設時間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也就是在圖中t2時刻向所述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在步驟S21之後,t2時刻之前,處於睡眠狀態,可以降低隧道直連數據傳輸方法的功耗。例如,當兩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之間間隔為100ms時,最不理想的情況下,第一設備需要在等待100ms,若設置在下一個標信標傳輸時刻到來前5ms的時刻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則可以使的第一設備節省95ms內的功耗。
步驟S23中,所述AP設備在所述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信標。
步驟S24中,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信標的指示,從所述AP設備獲取所述業務指示。
在AP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的信標中,有AP對第一設備的指示,指示第一設備獲取暫存於AP設備的業務指示幀。第一設備根據該指示從所述AP設備獲取業務指示幀,以獲取業務指示。
步驟S25中,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針對所述業務指示的反饋信息。
步驟S26中,所述第二設備接收到所述反饋信息後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所述緩存的數據。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由於在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需等待到下一個目標傳輸時刻到來之前才能接受來自AP的消息,故第二設備等待直至在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的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使得第二設備可以選擇在緩存待向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起至預設時間之間的時間段的狀態,例如可以在該時間內進入睡眠狀態,從而可以降低功耗。由於支持合理延遲了業務指示的發送,本發明並不影響 對標準協議的兼容性。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其結構示意圖見圖3。
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包括:緩存單元31、定時發送單元32。
緩存單元31,適於緩存待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數據;
定時發送單元32,適於在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在具體實施中,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還可以包括:用於定時的定時器(未示出),以觸發所述定時發送單元在所述預設時間向AP設備發送所述業務指示。
在具體實施中,定時器可以是內部定時器或者是外部定時器。
在具體實施中,隧道直連數據傳輸裝置還可以包括:狀態信息接收單元33,適於接收第一設備的狀態信息,以確認所述第一設備處於睡眠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隧道直連數據傳輸系統,其結構示意圖見圖4。
隧道直連數據傳輸系統包括:第一設備41、第二設備42以及AP設備43。
所述第一設備41和所述第二設備42連接至所述AP設備43;
所述第二設備42包括緩存單元和定時發送單元,所述緩存單元適於緩存待向所述第一設備發41送的數據,所述定時發送單元,適於在預設時間向AP設備43發送業務指示,所述預設時間根據下一個目標信標傳輸時刻設置。
在具體實施中,在所述第二設備42緩存所述數據之後,並在所述預設時間之前,所述第二設備42處於睡眠狀態。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AP設備43,適於在所述目標信標傳輸時刻,向所述第一設備41發送信標;所述第一設備41,還適於根據所述信標的指示,從所述AP設備43獲取所述業務指示;向所述第二設備42發送針對所述業務指示的反饋信息;所述第二設備42,還適於向所述第一設備41發送所述緩存的數據。
在具體實施中,在所述第二設備42接收第一設備41的狀態信息前,所 述第二設備42已和所述第一設備41建立所述隧道直連。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於一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可以包括:ROM、RAM、磁碟或光碟等。
雖然本發明披露如上,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