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抽芯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0:15: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結構設計,具體涉及旋轉抽芯模具。
背景技術:
近年來,注塑模具由於其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得到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塑件會採用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塑件的結構和種類也更加多樣化。對於進氣系統和出氣系統的管接頭類塑件來講,因為需要滿足風阻和噪音的要求,大都形狀不規則,無法用擺塊機構和滑塊機構實現直線脫模。
目前為了實現這類塑件的注塑,模具的內型芯一般採用拼合形式:成型生產時,先把拼塊放入模具中進行注塑;注塑完成後,拼塊和塑件同時從模具模腔中脫出來,但拼塊仍是鑲嵌在塑件上,還需要用人手動取出拼塊;再將拼塊放入模腔中才能進行下一模次生產,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由此可見,目前的注塑模具的拼合形式存在結構複雜、使用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的注塑模具的拼合形式採用結構複雜、使用不便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旋轉抽芯模具,包括上方的定模和下方的動模,所述定模、所述動模上分別對應設有上模具腔、下模具腔,所述動模上設有:
直齒條,水平滑動設置在所述動模的下方,外端與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杆連接;
滑動設置在所述下模具型腔內的圓弧滑塊,其邊沿設有圓弧齒條;
豎直設置的旋轉杆,外周分別設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直齒條與所述第一齒輪適配,所述圓弧齒條與所述第二齒輪適配;
直行滑塊,水平滑動設置在所述動模上,與所述圓弧滑塊相接形成工件的注塑腔,外端與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杆連接。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定模上設有斜導柱,所述直行滑塊上設有供所述斜導柱滑動的滑道,所述動模內設有供所述斜導柱活動的空腔。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定模上固定設有豎直的導向柱,所述動模上設有與所述導向柱適配的導套。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動模的底面固定設有動模支撐板,所述旋轉杆向下穿出所述動模支撐板,所述第一齒輪置於所述動模支撐板的下方。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動模的下方設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與所述動模支撐板的底面通過支撐柱連接。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支撐座上設有頂杆板,所述頂杆板的下方設有頂出裝置,上部設有頂針,所述頂針豎直滑動設置在所述動模內,所述頂杆板的頂面與所述頂針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定模的外沿設有第一斜面,所述動模的外沿設有與所述第一斜面位置對應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滑動契合。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定模的底面設有凹槽,所述直行滑塊的頂面設有與所述凹槽位置對應的凸塊。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液壓油缸驅動直齒條,利用齒輪傳動方式將直線運動轉換為圓弧滑塊的轉動,使得圓弧滑塊在模具型腔內滑出或滑入,無需人手工把型芯放進、取出或進行位置擺放,實現注塑工序全自動生產,使得型芯脫出和工件頂出自動進行,實現脫模自動化,適用與彎管類工件的生產,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向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模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轉抽芯模具,通過第一液壓油缸驅動直齒條,利用齒輪傳動方式將直線運動轉換為圓弧滑塊的轉動,使得圓弧滑塊在模具型腔內滑出或滑入,無需人手工把型芯放進、取出或進行位置擺放,實現注塑工序全自動生產,使得型芯脫出和工件頂出自動進行,實現脫模自動化,適用與彎管類工件的生產,實用性強。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轉抽芯模具,包括上方的定模10和下方的動模20,定模10、動模20上分別對應設有上模具腔、下模具腔,動模20上設有直齒條21、圓弧滑塊25和旋轉杆22。
直齒條21水平滑動設置在動模20的下方,其邊沿設有直齒條,外端與第一液壓油缸210的活塞杆連接。
圓弧滑塊25滑動設置在下模具型腔內,其邊沿設有圓弧齒條251。旋轉杆22豎直設置,外周分別設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直齒條與第一齒輪適配,圓弧齒條251與第二齒輪適配。
直行滑塊23水平滑動設置在動模20上,與圓弧滑塊25相接形成工件的注塑腔,外端與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杆連接。第二液壓油缸在圖中沒有標示,與第一液壓油缸的結構和動作原理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第一液壓油缸210推動直齒條21向內推進,直齒條21的直齒條帶動旋轉杆22的第一齒輪轉動,進而第二齒輪與圓弧滑塊25的齒形咬合,並帶動圓弧滑塊25在下模具型腔內轉動。模具的定模10與動模20閉合,直行滑塊23在第二液壓油缸的作用下向內推進,並與圓弧滑塊25相接,型芯到位的同時,動模20上升完成合模。合緊模具進行注膠,待注塑件成型後,第二液壓油缸帶動直行滑塊23後退,與塑件脫模,第一液壓油缸210向外拉動直齒條21,帶動中旋轉杆22向相反方向轉動,第二齒輪帶動圓弧滑塊25轉動,從塑件中脫出。將定模10和動模20分離,頂出塑件。接下來進行下一件的生產工序。整個成型周期在1分鐘內完成。
定模10上設有斜導柱12,直行滑塊23上設有供斜導柱12滑動的滑道,動模20內設有供斜導柱12活動的空腔。利用斜導柱12使得自行滑塊23的移動具有固定軌跡,不會發生偏移,提高模具型腔的形狀精確度。
定模10上固定設有豎直的導向柱11,動模20上設有與導向柱11適配的導套。導向柱11可使定模10和動模20保持上下對正,提高合模的速度。
動模20的底面固定設有動模支撐板201,旋轉杆22向下穿出動模支撐板201,第一齒輪置於動模支撐板201的下方。動模支撐板201可提高旋轉杆22與動模20的固定強度,而且由於動模20需要頻繁升降,動模支撐板201可作為合適的施力點,避免動模20本身受到損壞。
動模20的下方設有支撐座202,支撐座202與動模支撐板201的底面通過支撐柱26連接。支撐座202上設有頂杆板24,頂杆板24的下方設有注塑機的頂出裝置,上部設有頂針,頂針豎直滑動設置在動模20內,頂杆板24的頂面與頂針之間設有復位彈簧241。動模支撐座板201作為支撐座202和動模20連接固定的中間部件,支撐座202使得頂杆板24具有了合適的固定平臺,並能通過自身的滑動帶動頂針從而拖出塑件。在復位彈簧241的作用下,頂杆板24可帶動頂針復位,做好下一次注塑的準備。
定模10的外沿設有第一斜面,動模20的外沿設有與第一斜面位置對應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滑動契合。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可起到輔助的定位作用,使得定模10和動模20保持精確對正。
定模10的底面設有凹槽,直行滑塊23的頂面設有與凹槽位置對應的凸塊。在合模後,凹槽和凸塊相互契合,能防止注塑過程中動模10和定模20之間產生偏移,有利於提高加工精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液壓油缸驅動直齒條,利用齒輪傳動方式將直線運動轉換為圓弧滑塊的轉動,使得圓弧滑塊在模具型腔內滑出或滑入,無需人手工把型芯放進、取出或進行位置擺放,實現注塑工序全自動生產,使得型芯脫出和工件頂出自動進行,實現脫模自動化,適用與彎管類工件的生產,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