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蓄水防澇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4:25:36 1
專利名稱:樓頂蓄水防澇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包括覆蓋樓頂底面的防水隔離層,防水隔離層依靠自身強度或樓頂圍牆及樓頂底面而形成具有第一高度的蓄水池;出水口,具有第一開口尺寸,且距離樓頂底面具有第一高度;溢流排水口,具有第二開口尺寸,且距離樓頂底面的最大高度為第三高度;第一高度大於第三高度,第二開口尺寸大於第一開口尺寸且第二高度大於第一高度。在降大暴雨時,本實用新型可減小排水系統的壓力,使地面積水不致增加過快,從而減小城市內澇災害程度。
【專利說明】樓頂蓄水防澇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領域,尤其是一種可安裝於樓頂的蓄水防澇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城市的排水系統根據一定標準設置,而在突降大暴雨時,雨水在地面短時集中,排水系統往往不能及時將地面的水排出,另外可能還存在其他人為影響因素致使排水系統堵塞,暴雨強度越大,地面短時積水越多。近年來,由於天降大暴雨而城市排水系統排水不暢,致使城市內澇,產生直接或次生災害的事情時有發生,使人們財產產生重大損失甚至威脅人們生命安全。
[0003]因此,需要一種可短時蓄水以緩解排水系統壓力、使地面積水不致過快增加、減小城市內澇災害程度的裝置。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安裝於樓頂用於蓄水使地面積水不致過快增加而減小城市內澇災害程度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兼具防火功能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兼具綠化功能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
[0007]為實現上述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包括覆蓋樓頂底面的防水隔離層,防水隔離層依靠自身強度或樓頂圍牆及樓頂底面而形成具有第一高度的蓄水池;出水口,具有第一開口尺寸,且距離樓頂底面具有第一高度;溢流排水口,具有第二開口尺寸,且距離樓頂底面的最大丹高度為第三高度;第一高度大於第三高度、第二高度大於第一高度,且第二開口尺寸大於第一開口尺寸。
[0008]由以上方案可見,在降雨時,防水隔離層形成的蓄水池可以儲存雨水,減少流向地面的雨水量,從而減小排水系統的壓力。在雨水液面到達出水口後,雨水可從出水口流出,保持液面穩定。而在降大暴雨時,由於出水口的開口尺寸較小,短時雨水可沒過出水口,直至到達溢流排水口前,雨水只從出水口流至地面,大部分雨水緩存在防水隔離層內,可使地面積水不致增加過快,從而減小城市內澇災害程度。考慮到樓頂的承重能力,在雨水到達較高位置的溢流排水口後,從開口尺寸較大的溢流排水口排出,使液面不會進一步增加,進而不會增加樓頂的承重壓力。在雨勢放緩時,雨水從出水口流出,直至液面到達出水口。
[0009]較具體的方案為,溢流排水口距樓頂底面的距離可調節,並可調節為與防水隔離層的底面平齊。不同建築可具有不同的樓頂承重能力,第三高度可設置為不同,且根據暴雨的雨水量可調節不同的溢流排水口的高度。在溢流排水口調節與防水隔離層的底面平齊時,可放出蓄水池中的水。
[0010]為實現上述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進一步包括底部排水口,底部排水口與管道閥門連接,且可與消防水管連接。在出現火災時,蓄水池內的水可通過消防水管排出,實現其防火功能。底部排水口也可不與消防水管連接,在地面植物需要澆水時,打開管道閥門,蓄水池的水通過底部排水口排出,可以實現節約用水。
[0011]為實現上述又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進一步包括設置在蓄水池內浮箱,浮箱底部設置有內部填充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的孔,浮箱內設置有土壤。由以上方案可見,浮箱底部設置有孔,蓄水池內的水可透過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進入浮箱的土壤內,而由於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的存在,浮箱內的土壤含水量不會過多而不利於植物生長。從而浮箱內可種植植物,實現綠化環境的目的。
[0012]較具體的方案為,土壤為輕質生物土。
[0013]更具體的方案為,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進一步包括可與蓄水池流體連接或與地下化糞池流體連接的噴淋系統。由以上可見,浮箱內種植的植物可通過噴淋系統進行澆水,而且水的噴淋也可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實現空氣的淨化。
[0014]進一步更具體地,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還包括多個V型水槽,V型水槽錯落地懸置在浮箱上方,沿豎直方向來看時,V型水槽整體覆蓋浮箱。由以上可見,V型水槽會接住從噴淋系統噴下的水,使水不流入浮箱而流入蓄水池內,從而即使噴淋系統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產生浮箱內含水量過多而不利於植物生長的現象。
[0015]更進一步地,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還包括固定架,V型水槽通過固定架懸置在所述浮箱上方。
[0016]優選地,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包括由輕型硬質材料製成的過道,過道的高度大於第一高度。過道可供人們在樓頂活動。
[0017]優選地,蓄水池內設置有厭氧菌。防止水發臭變質。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0020]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0022]參見圖1、圖2和圖3,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包括覆蓋樓頂底面101及部分或全部樓頂圍牆100的防水隔離層1,防水隔離層I可由0.5mm的刀刮布固定在樓頂圍牆上而製成,安裝簡單方便,依靠樓頂底面101及樓頂圍牆100的支撐而形成用於儲存雨水且具有第一高度的蓄水池,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高度等於樓頂圍牆100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防水隔離層I也可採用其他硬質或軟質材料,只要能形成可儲水不漏水的蓄水池即可。出水口 2設置在距樓頂底面101第二高度處,該第二高度可根據設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建築物及其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設定,例如可設置為200mm。出水口 2可保持常開狀態,並可接入建築物自身的下水道內,出水口 2的開口尺寸根據樓頂面積設定,優選地不要過大,例如可選用直徑18mm的出水管,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置一個或多個。溢流排水口 3距樓頂底面101的高度可調節,且距離樓頂底面101的最大高度為第三高度,該第三高度可根據樓頂的承重能力而設定。在本實施例中,溢流排水口 3採用直徑為180mm的軟管,例如可採用具有一定支撐的刀刮布製成的軟管,管口距樓頂底面101的高度可提升或降低,最低時可與防水隔離層I的底面平齊。優選地,第三高度的範圍可為300mm至700mm。
[0023]底部排水口 4設置在防水隔離層I的底部位置,且連接有管道閥門13,例如可為止回閥,平時管道閥門13都處於閉合狀態。當發生火災時,使底部排水口 4與消防管道連接,並開啟管道閥門13,樓頂蓄水池內的水即可用於救火,這對於樓層較高的建築物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在消防水壓較低,消防用水無法到達高度。在地面上種植的花草樹木等需要澆水時,也可打開管道閥門13放出樓頂蓄水池內的水。
[0024]在本實施例中,蓄水池內還可設置用於種植花草等植物的浮箱11,浮箱11可採用輕質材料如泡沫材料模製而成,浮箱11底部設置有內部填充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的孔,浮箱11內設置有土壤。由於浮箱11底部設置有孔,蓄水池內的水可透過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進入浮箱11的土壤內,而由於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的存在,浮箱11內土壤的含水量不會過多而不利於植物生長,土壤也不會從孔內漏出。多孔材料可選用海綿等,海綿優選地以壓縮狀態塞入孔內,從而使海綿不至過多地吸入水且不易從孔中脫落。纖維材料可選用無紡布等,可實現透水透氣即可。土壤優選為輕質生物土,以使浮箱11的不至過重。浮箱11內種植的植物優選地為藤本植物。
[0025]與蓄水池流體連接或與地下化糞池流體連接的噴淋系統包括管道6及噴頭7,噴頭7通過固定架5設置在浮箱11的上方,管道6上設置有管道閥門9,管道6可與水泵連接,以從蓄水池內或地下化糞池內抽水。多根懸線8 —端固定在固定架5上,另一端與V型水槽10連接,使多個V型水槽10錯落地懸置在浮箱11上方。懸線8可採用鐵絲、尼克繩等承受一定重量的線材製成。V型水槽10可採用鋼板或鋁板等彎折而成,在V型水槽10沿浮箱11長度方向設置時,V型水槽10的長度大於浮箱11的長度,同理,在V型水槽10沿浮箱11的寬度方向設置時,V型水槽10的長度大於浮箱的寬度,並使得沿豎直方向來看時,多個V型水槽10整體覆蓋浮箱IUV型水槽10會接住從噴頭7噴下的水,使水不流入浮箱11而流入蓄水池內,從而即使噴淋系統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產生浮箱11內含水量過多而不利於植物生長的現象,陽光可透過V型水槽10之間的間隙及V型水槽10與浮箱11之間的間隙照射在浮箱11內。浮箱11內種植的藤本植物可繞過V型水槽10向上生長,通過懸線8爬上固定架5,植物葉片通過噴淋系統進行澆水,而且水的噴淋也可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實現空氣的淨化。
[0026]溢流排水口 3高度的調節可採用聯接線及固定在固定架上的調節閥來進行,其調節可為手動的、電動的或自動的,或採用其他已知的調節管口高度的方法。固定在由輕型硬質材料製成的過道10的高度大於第二高度。過道10可選用其密度稍大於水的硬質材料製成,使其不致漂浮在水面上即可。蓄水池內可設置有厭氧菌,以防止水發臭變質。
[0027]在天氣預報有雨時,可通過調節閥首先降低溢流排水口 3距樓頂底面101的高度,使之與防水隔離層I的底面平齊,從而放出蓄水池內的水,待水放完後,再通過調節閥升高溢流排水口 3的高度到達第三高度。在下雨時,蓄水池可以儲存雨水,水不會流向地面。在雨水液面到達出水口 2後,雨水可從出水口 2流出,保持液面穩定。而在降大暴雨時,由於出水口 2的開口尺寸較小,短時雨水可沒過出水口 2,直至到達溢流排水口 3前,雨水只從出水口 2流至地面,大部分雨水緩存在防水隔離層I內,可使地面積水不致增加過快,從而減小城市內澇災害程度。在雨水到達較高位置的溢流排水口 3後,從開口尺寸較大的溢流排水口 3排出,使液面不會進一步增加,進而不會增加樓頂的承重壓力。在雨勢放緩時,雨水從出水口 2流出,直至液面到達出水口 2。
[0028]另外,由於蓄水池內保持有水,本實用新型樓頂蓄水防澇系統還可起到降溫及保溫的效果,由於防水隔離層覆蓋樓頂底面,還能防止樓頂漏水現象的發生,植物的種植更可使樓頂得到有效利用,增加耕地使用面積。
[0029]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於此。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V型水槽可固定在蓄水池內、水槽採用其他形狀、在防水隔離層強度較大時防水隔離層與樓頂圍牆之間可具有一定間隙等等,凡採用等效變換等方式的技術方案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包括: 防水隔離層,覆蓋樓頂底面,所述防水隔離層依靠自身強度或樓頂圍牆及所述樓頂底面而形成具有第一高度的蓄水池; 出水口,具有第一開口尺寸,且距離所述樓頂底面具有第二高度; 溢流排水口,具有第二開口尺寸,且距離所述樓頂底面的最大高度為第三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高度大於所述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大於所述第二高度,且所述第二開口尺寸大於所述第一開口尺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溢流排水口距所述樓頂底面的高度可調節,並可調節為與所述防水隔離層的底面平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進一步包括底部排水口,所述底部排水口與管道閥門連接,且可與消防水管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浮箱,設置在所述蓄水池內,所述浮箱底部設置有內部填充多孔材料或纖維材料的孔,所述浮箱內設置有土壤。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土壤為輕質生物土。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噴淋系統,所述噴淋系統可與所述蓄水池流體連接或與地下化糞池流體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多個V型水槽,所述V型水槽錯落地懸置在所述浮箱上方,沿豎直方向來看時,所述V型水槽整體覆蓋所述浮箱。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固定架,所述V型水槽通過所述固定架懸置在所述浮箱上方。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過道,所述過道由輕型硬質材料製成,所述過道的高度大於所述第二高度。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樓頂蓄水防澇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蓄水池內設置有厭氧菌。
【文檔編號】E03F5-10GK204282494SQ201420726580
【發明者】陳思 [申請人]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