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調式送經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2:56:36 1
專利名稱:自調式送經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織布機的一種送經調節裝置。
目前國內大量使用的1511型和1515型織布機的送經調節裝置是以漲力扇形杆帶動送經運動連杆和調節杆,上下活動,使送經鋸齒輪撐動杆改變撐動轉角來調節送經速度。由於其設計不盡合理,漲力扇形杆跳動起伏大,而且頻繁,造成機件磨損,影響生產,同時送經速度與經紗漲力不始終相協調,當織軸從大軸轉到小軸時,經紗送出長度不夠,漲力增加,如果人工調節不及時,就會造成斷經斷緯增加,影響產質量。
當前國內有的廠家也有把織機原送經機構去掉,在織機上增設一套送經裝置,即機外送經裝置,它雖然比較完善,但機構複雜,造價高,老機改造困難,難於推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自動調節的送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在原送經裝置系統中,在送經軸上設置一端靠搭在織軸上,另一端經吊杆,和調節杆相連接的織軸傳導機構,在送經運動連杆上,相對於漲力扇形杆端頭的部位設置差動機構。
織軸傳導機構為拐角形連杆,靠搭在織軸上的傳導杆端部成壓漲狀,用彈簧拉壓緊。差動機構由形差動架和用壓簧夾持的差動制動座所組成。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自調式送經裝置結構示意圖。
1.調節杆,2.送經鋸齒輪撐動杆,3.吊杆,4.傳導杆,5.送經軸,6.織軸,7.連杆,8.形差動架,9.差動制動座,10.平穩杆。
圖1所示自調式送經裝置結構示意圖中,在送經軸5上設置一個織軸傳導機構,傳導機構的傳導杆4成拐角狀,靠搭在織軸6上的傳導杆4端部做成壓掌狀,另一端和吊杆3相連接,吊杆3再連接原機構中穿過送經鋸齒輪撐動杆2的調節杆1上,傳導杆4依靠彈簧靠在織軸6上。在送經運動連杆7上,與漲力扇形杆10端頭相對應部位設置一形差動架8和差動制動座9,漲力扇形杆10端頭伸進形差動架8中,差動制動座9夾持送經運動連杆7。差動機構的作用是消除因漲力扇形杆10的頻繁跳動,對送經運動杆7的影響使送經運動連杆7相對校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使之送經均勻。當經紗漲力發生變化,漲力扇形杆10上升或下降超過差動幅度時,送經運動連杆7就隨之上升或下降,進行調節送經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織軸6處於最大滿軸時,拐角形傳導杆4連接吊杆3的一端,該端處於最低位置,由此端經吊杆3連接的調節杆1也處於最低位置,此時,送經鋸齒輪撐動杆2撐動鋸形齒輪的角距最小,送經速度最慢,送經速度和經紗漲力相對應協調。當織軸逐漸減小時,拐角形傳導杆4連接吊杆3的一端處於逐漸上升狀態,由吊杆3帶動調節杆1也逐漸上升,使送經鋸齒輪撐動杆2撐動角距逐漸增加,送經速度加快,這正好抵消由於織軸減小使送經長度不足而引起漲力的增加。織軸的大小變化和送經速度變化大致成反比例關係。設置織軸傳導機構可以全過程和原送經調節系統實現送經全自動調節。
設置差動機構,可以消除由經紗漲力變化而引起漲力扇形杆10帶動送經運動連杆1的頻繁跳動,調整漲力扇形杆10的跳動後,就可使送經運動連杆7和調節杆1相對穩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使送經速度保持均勻、平穩,提高質量也減少了機件的磨損。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設置織軸傳導機構和差動機構,可以使送經速度和經紗漲力關係得到較好地協調,和配合一致,使送經速度保持均勻、平穩。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機件磨損,延長設備壽命。便於維修易於管理。
權利要求1.一種織布機自調式送經裝置,由送經調節杆1、送經鋸齒輪撐動杆2、送經軸5、織軸6、送經運動連杆7、漲力扇形杆10、平段杆11等所組成,其特徵在於送經調節裝置中,在送經軸5上設置一端靠搭在織軸6另一端經吊杆3,和調節杆1相連接的織軸傳導機構,在送經運動連杆7上,相對於漲力扇形杆10端頭的部位設置漲力調節差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織軸傳導機構,為拐角形連杆,靠搭在織軸6上的傳導杆4端部壓掌狀,用彈簧拉壓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差動機構由固定在送經運動連杆7上的 形差動架和用壓簧夾持送經運動連杆7的差動制動座9所組成。
專利摘要一種自調式送經裝置,包括有織軸傳導機構和經紗漲力調節啟動機構,可適用於1511型和1515型織機的改造。本裝置機構簡單,改造費用低,易於推廣。自調式送經裝置可實現全自動調節送經,消除漲力扇形杆的頻繁跳動對漲力調節的影響,使送經速度均勻、平放,布面漲力一致,產品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並能減少機件磨損、延長設備壽命,有利於維修和管理,實為老設備改造的最佳方案。
文檔編號D03D49/06GK2130828SQ9221649
公開日1993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1992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1992年7月14日
發明者張運福 申請人:金州紡織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