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車輪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2:40:06 1
一種組合式車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1)、環形鍵(2)、輪靴(3),輪體(1)與輪靴(3)通過環形鍵(2)連接,包括連接件,輪靴(3)由3-16個輪靴瓣組成,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通過所述連接件聚合在輪體(1)的外側。輪靴(3)的兩側均設置有環形槽(4),所述的連接件由環形箍(5)和第一螺釘(6)組成,環形箍(5)嵌入輪靴(3)左右兩側的環形槽(4)內通過第一螺釘(6)固定,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成為圓形。本發明更換時不需要抬起車體,減少更換難度及危險性,減少更換用時。
【專利說明】一種組合式車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鋼製車輪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車輪。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許多重型設備及其移動部件上都採用鋼製車輪,如起重機、車間起吊用的行車和火車上都使用了鋼製車輪,而且這些鋼製車輪在我國每年生產的數量巨大,其中輪徑較大的車輪目前多是採用鑄鋼鑄造,雖經熱處理,但耐磨性較差,使用中車輪磨損較快,因此這些車輪使用一段時間後,就要更換車輪,而更換這些鋼製車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無論是更換在空中的行車車輪,還是更換地面上的火車車輪,首先需要把沉重的車體抬起後,才能更換車輪,非常費力及危險;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更換就得把整個車輪都得換掉,不僅浪費金屬材料,而且更換造成的費用也非常昂貴。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車輪更換不便,更換時費時費力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組合式車輪。該車輪更換時,只需要更換輪靴,其餘部件不需要換,並且由於輪靴是多瓣組合式,更換時不需要抬起沉重的車體。
[0004]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採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1、環形鍵2、輪靴3,輪體I與輪靴3通過環形鍵2連接,還包括連接件,輪靴3由3-16個輪靴瓣組成,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通過所述連接件聚合在輪體I的外側。
[0005]所述的輪靴3的兩側均設置有環形槽4,所述的連接件由環形箍5和第一螺釘6組成,環形箍5嵌入輪靴3左右兩側的環形槽4內通過第一螺釘6固定,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成為圓形。
[0006]進一步地,輪體I外圓上設置有外環形槽7,環形鍵2由兩個半圓環組成,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嵌入在外環形槽7和內環形槽8內的兩個半圓環連接。
[0007]進一步地,輪體I與環形鍵2 —體成型,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輪體I上的環形鍵2嵌入在內環形槽8內連接為一體。
[0008]所述的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的外圓面兩側沿徑向設置有階梯狀的螺釘孔9,所述的連接件為第二螺釘10,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通過第二螺釘10穿過螺釘孔9與輪體I連接,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在輪體I外側,形成圓形。
[0009]進一步地,輪體I外圓上設置有外環形槽7,環形鍵2由兩個半圓環組成,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嵌入在外環形槽7和內環形槽8內的兩個半圓環連接。
[0010]進一步地,輪體I與環形鍵2 —體成型,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輪體I上的環形鍵2嵌入在內環形槽8內連接為一體。[0011]進一步地,輪靴3可以為其外圓兩側設置有輪緣、其外圓一側設置有輪緣或者其外圓為圓柱面中的任意一種。
[0012]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壽命長;輪體可用成本較低的鑄鐵製造,並可以長期使用,輪靴可以用耐磨性較好的材料製造,因材料消耗較少,成本較低,可以延長壽命,更換時不需要抬起車體,減少更換難度及危險性,減少更換用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輪靴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三中輪體與環形鍵一體成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一中輪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1、環形鍵2、輪靴3和連接件,其中輪體I安裝在車軸上,如圖6,輪體I外圓上設置有外環形槽7,環形鍵2由兩個半圓環組成,嵌合在輪體I的外環形槽7內,環形鍵2的部分露在外環形槽7外,輪靴3由3個輪靴瓣圍合成一個圓形套,其中每個輪靴瓣佔環形輪靴3的三分之一,如圖4,輪靴3的內圓設置有內環形槽8,兩側均設置有環形槽4,連接件由環形箍5和6個第一螺釘6組成,所述的3個輪靴瓣嵌合在環形鍵2上通過環形箍5套在輪靴3兩側的環形槽4內,然後每個輪靴瓣上固定兩個第一螺釘6,將3個輪靴瓣形成一個圓形固定在輪體I外側,其中輪靴3的內圓面與輪體I的外圓面相接觸,輪靴3的外圓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輪緣。
[0015]當車輪裝在起重機上,由於輪靴3磨損嚴重,在不抬起笨重的起重機就要更換車輪時,只需要擰下環形箍5上的第一螺釘6,取下圓環箍5,處於不與鐵軌接觸部分的輪靴瓣就可以取下,更換上新的輪靴瓣。然後移動起重機車使車輪轉動一定角度,用同樣的方法更換其餘的輪靴瓣,最後將圓環箍5裝入環形槽4內,擰上螺栓6,非常省時又省力就可完成車輪的更換工作。
[0016]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1、環形鍵2、輪靴3和連接件,其中環形鍵2設置在輪體I上,如圖5,輪體I和環形鍵2 —體成型,輪體I安裝在車軸上,輪靴3由8個輪靴瓣圍合成一個圓形套,其中每個輪靴瓣佔環形輪靴3的八分之一,如圖4,輪靴3的內圓設置有內環形槽8,兩側均設置有環形槽4,連接件由環形箍5和16個第一螺釘6組成,所述的8個輪靴瓣均嵌合在輪體I上的環形鍵2上,並與輪體I的外圓面相接觸,然後把環形箍5套裝在輪靴3兩側的環形槽4內,通過第一螺釘6與輪靴瓣分別連接,使8個輪靴瓣形成一個圓形固定在輪體I的外側,其中輪靴3的外圓的一側設置有輪緣。
[0017]當車輪裝在車間行車上,由於輪靴3磨損嚴重,在不抬起笨重的行車就要更換車輪時,只需要擰下環形箍5上的第一螺釘6,取下圓環箍5,處於不與鐵軌接觸部分的輪靴瓣就可以取下,更換上新的輪靴瓣。然後移動行車使車輪轉動一定角度,用同樣的方法更換其餘的輪靴瓣,最後將圓環箍5裝入環形槽4內,擰上螺栓6,非常省時又省力就可完成車輪的更換工作。
[0018]實施例3
如圖3所示,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1、環形鍵2、輪靴3和連接件,其中輪體I安裝在車軸上,如圖5,其中環形鍵2設置在輪體I上,輪體I和環形鍵2 —體成型,輪靴3由16個輪靴瓣圍合成一個圓形套,其中每個輪靴瓣佔環形輪靴3的十六分之一,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的外圓面兩側沿徑向設置有階梯狀的螺釘孔9,輪靴3的內圓設置有內環形槽8,連接件由32個第二螺釘10組成,所述的16個輪靴瓣均嵌合在輪體I上的環形鍵2上,並與輪體I的外圓面相接觸,16個輪靴瓣通過32個第二螺釘10分別穿過螺釘孔9與輪體I連接,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在輪體I外側,形成圓形,其中輪靴3的外圓面為圓柱面。
[0019]當車輪裝在火車上,由於輪靴3磨損嚴重,在不抬起笨重的火車車身就要更換車輪時,只需要擰下處於不與鐵軌接觸部分上的輪靴瓣上的第二螺釘10,輪靴瓣就可以很容易地取下,此時只需要更換上新的輪靴瓣,然後再把第二螺釘10擰在螺釘孔9上,即可完成輪靴瓣的更換。然後移動火車車箱使車輪轉動一定角度,用同樣的方法更換其餘的輪靴瓣,這樣非常省時又省力就可完成車輪的更換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式車輪,包括輪體(I)、環形鍵(2 )、輪靴(3 ),輪體(I)與輪靴(3 )通過環形鍵(2 )連接,其特徵是:包括連接件,輪靴(3 )由3-16個輪靴瓣組成,組成輪靴(3 )的輪靴瓣通過所述連接件聚合在輪體(I)的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靴(3)的兩側均設置有環形槽(4),所述的連接件由環形箍(5)和第一螺釘(6)組成,環形箍(5)嵌入輪靴(3)左右兩側的環形槽(4)內通過第一螺釘(6)固定,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成為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體(I)外圓上設置有外環形槽(7),環形鍵(2)由兩個半圓環組成,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嵌入在外環形槽(7)和內環形槽(8)內的兩個半圓環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體(I)與環形鍵(2)—體成型,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輪體(I)上的環形鍵(2)嵌入在內環形槽(8)內連接為一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的外圓面兩側沿徑向設置有階梯狀的螺釘孔(9),所述的連接件為第二螺釘(10),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通過第二螺釘(10)穿過螺釘孔(9)與輪體(I)連接,使組成輪靴(3)的輪靴瓣聚合在輪體(I)夕卜側,形成圓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體(I)外圓上設置有外環形槽(7),環形鍵(2)由兩個半圓環組成,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嵌入在外環形槽(7)和內環形槽(8)內的兩個半圓環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體(I)與環形鍵(2)—體成型,輪靴(3)內圓上設置有內環形槽(8),輪體(I)與輪靴(3)通過輪體(I)上的環形鍵(2)嵌入在內環形槽(8)內連接為一體。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組合式車輪,其特徵是:輪靴(3)可以為其外圓兩側設置有輪緣、其外圓一側設置有輪緣或者其外圓為圓柱面中的任意一種。
【文檔編號】B60B17/00GK103707713SQ20141000806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張平寬, 王慧霖 申請人:太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