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3:34:36 1
專利名稱: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立體車庫技術,尤其涉及了可以設置在城市中橫跨寬型道路(例如八個車道及以上)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中的民眾擁有小型汽車(轎車)作為代步工具的數量越來越多,建造昂貴的樓房車庫或/和地下車庫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之後,又出現的佔地面積很小的以鋼構形式出現的廉價的立體車庫,對於緩解上述發展的社會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應該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現了制約現有立體車庫發展的問題
立體車庫的設計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層框架結構形式出現的,佔地面積雖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會城市或一線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車的部位再找到適合於建造立體車庫及其輔助的短距離車輛專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當困難了。——以上情況已經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現有立體車取得可持續性發展的機會。此外,立體車庫內存儲車輛的運載機電技術屬於相當成熟的現有技術範疇。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立體車庫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即在幾乎不增加專用建造立體車庫地皮以及幾乎不影響現有交通狀況的前提下,為妥善解決城市中停車難的現實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建造改進型立體車庫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擬採用以下的技術
本發明包括垂向疊加排列的縱向停車位,以及用於運載汽車升降的電梯裝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其特徵在於
A.立體車庫存車部位的結構形式上述縱向停車位與行車道路的中心線平行,且排列在庫內車輛通道的兩側;
B.立體車庫升降井的設置位置上述升降井位於庫內車輛通道的端部位置,或者庫內車輛通道的端部與中部位置。——在立體車庫部位的下部增加設置了常規的專供人們步行通過的人行天橋結構。利用本發明存放汽車的運載路線
首先,汽車從行車道路進入升降井內的電梯中,並通過該升降井將該汽車提升到高處的車輛通道;
然後,汽車在上述的車輛通道內橫向被動位移至同一個層次的一個縱向停車位的入口
處;
最後,汽車在上述的入口處位置又被縱向位移至該入口處位置對應的縱向停車位內存放。
利用本發明取出汽車的運載路線
首先,汽車從縱向停車位內縱向退出到車輛通道中;
然後,汽車在上述的車輛通道內橫向被動位移至同一個層次的升降井內的電梯中,並將該汽車降至底層;
最後,汽車從降至底層的電梯中開出,並離開升降井直接進入外部的行車道路。利用本發明時涉及到的有關車輛受阻的減緩矛盾的舉措
必要時,讓受阻車輛繞道局部人行道或/和行車道路上的局部快車道行駛。一為了減少與交通的矛盾,立體車庫升降井的位置一般都應該設置在慢車道上,或者稍許佔用一些人行道或行車道路的快車道寬度方向的部位。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的特點由於採用了本發明上述的諸項舉措,打破了城市窄小空間地理條件對於已經要求不高的建造立體車庫的制約,再次拓寬了立體車庫對於選擇建造地點的適用範圍,為大量地在城市普通行車道路邊側或/和中間建造足夠數量的立體車庫,進而為解決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車難問題創造了條件。一充分利用道路上空的可利用空間建造簡易型且大規模的停車車位。
圖1示意了橫跨在約八個車道上空的本發明四層框架結構正面布局概況。圖2是圖1的俯視圖。1 人行道;2 行車道路;3 庫內車輛通道;4 中間支撐結構;5 作為服務對象的小型汽車(轎車);6 縱向停車位;7 為驅動車輛升降設備運行服務而專設的垂直升降井; 8:往返行車道路的中心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重點是立體車庫的框架格局規劃問題,至於立體車庫內涉及到的諸如驅動汽車3如何按照人為意志實施準確的運載路線軌跡(前、後、左、右的位移)的機電技術問題,均屬於相當成熟的現有技術範疇,這裡的說明從略。圖1示意的是一種較實用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其立體車庫的主體呈橫跨寬型道路(由八個或以上車道構成)的長條形鋼構結構形式(四層共88個車位),其兩個端部設置了供電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而該兩個垂直升降井7都是設置在行車道路2兩邊的慢車道上面,由於跨度較大,可以在其中間位於行車道路2的中心線8的位置上增設常規的支撐結構4。圖2示意的是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與行車道路2與人行道1有關係的平面俯視布局概況,顯然,本發明是以車輛通道3居中而縱向停車位6排列在兩側為主線、而兩個垂直升降井7位於上述車輛通道3兩端的的框架格局來實現本發明意圖的。——不難看出,本發明的兩個垂直升降井7是位於行車道路2兩個邊側的兩條慢車道上的,該兩個垂直升降井7的地面投影均佔用了屬於行車道路2上的部分慢車道與屬於人行道1的部分,目的在於儘可能地減緩與慢車道上交通的矛盾,必要時,也可以在道路設計上允許以自行車為主的代步工具繞道人行道1來行駛,顯然,該第一個實施例要求人行道1的路面儘可能地設計得寬一些。
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是將圖1示意的橫跨行車道路2上的立體車庫主體部分兩端的兩個垂直升降井7均設置在行車道路2上的快車道與慢車道的交界線上,——通常在該交界線位置附近均設置了具有一定寬度的綠化地帶,這是為了行車安全起見,才故意地讓快車道與慢車道之間形成一定的距離。一一該第二個實施例的俯視形是可想而知的;顯然,設置在行車道路2上快、慢車道之間的上述綠化地帶越寬,該第二個實施例的實施對車輛交通的影響就越小。該第二個實施例的設置方案在不少情況下(主要指設置了上述的具有一定寬度的綠化地帶的位置)很可能比起上述的第一個實施例更為合理且實用。——在同樣寬度的行車道路2上實施本發明涉及的兩個實施例,該第二個實施例中的停車位6的總數將會少於第一個實施例中的停車位6的總數。第三個實施例與第四個實施例是在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基礎上,再在其中部位置又設置了垂直升降井7,供汽車5從行車道路2的中心線8部位駛進或駛離本發明。至於本發明中利用本發明存放汽車5的運載路線,利用本發明取出汽車5的運載路線,利用本發明時涉及到的有關車輛受阻的減緩矛盾的舉措,可以詳見本說明書中上述的「發明內容」斷段落當中相關的說明。一個成熟的城市,尤其是包括省會在內的一線大城市中,符合建造本發明行車道路2的總數量或總長度是相當可觀的,若能夠實現在該道路上根據實際需要高密度地建造本發明,將會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城市中停車難的問題。——不少需要大批量停車的大型商場,大型飯店,影劇院與眾多的辦公樓,等等公用設施都會開設在上述較寬敞的行車道路 2的兩側。此外,本發明的主體結構最好採用鋼構的建築型式(成本低建速快重量輕),於擴大車位庫容量有利,而鋼構少不了緊固件;最理想的緊固件是現有的鉚釘(必須地面燒紅鍛打實施緊固「鉚接」——高空現場「鉚接」操作困難),其次是「螺栓防松型旋緊」(相比之下劣於「鉚接」抗振功能較差易於被振鬆脫),這裡建議採用工程「性價比」最高且具有「四兩撥千斤」力學放大機構的作為另一項簡單發明專利的「螺栓型『鉚接』 」技術 (ZL200310108707.6),來實施本發明在高空(例如50米以上的高度)利用專用工具徒手方便地實現「現場旋緊型『鉚接』 」:只有強行破壞了該「螺栓型鉚釘」結構之後才會失去其「鉚接」功能。——「鉚接」緊固性能這一點幾乎同於現有的常規「鉚接」技術(抗振功能極強不存在鬆脫的可能)。如果,從現在起,就能夠著手規劃並實施涉及包括本發明在內的有關立體車庫的諸個發明項目,那麼,有條件的我國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中的停車難問題,很可能就會在1至 3年內逐步予以解決,尤其是在新興的城市當中。——在我國現有體制下,建造城市公用停車庫的規劃及其撥款實施項目,很可能不屬於政府的管轄範疇(誰都可以不管),是屬於由政府審批的某個單位的自有項目(自籌資金),如果上述情況屬實,希望政府能夠為民承擔起應該屬於政府行為的這個責任,同時組織社會上的閒散資金共同投入到解決城市停車難的這個社會大問題當中。況且,經營停車事業還能夠創造「停車收費利潤」來抵消立體車庫的初期建造費用,就如修建收費高速公路一樣。
權利要求
1.一種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它包括垂向疊加排列的縱向縱向停車位(6),以及用於運載汽車(5)升降的電梯裝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7);其特徵在於立體車庫存車部位的結構形式上述的縱向停車位(6)與行車道路(2)的中心線(8)平行,且排列在庫內車輛通道(3)的兩側;立體車庫升降井(7)的設置位置上述的升降井(7)位於庫內車輛通道(3)的端部位置,或者位於庫內車輛通道(3)的端部與中部位置。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體車庫下部增加設置了常規的專供人們步行通過的人行天橋結構。
3.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中汽車的存放運載路線;其特徵在於首先,汽車(5)從行車道路(2)進入升降井(7)內的電梯中,並通過該升降井(7)將該汽車(5)提升到高處的車輛通道(3);然後,汽車(5)在上述的車輛通道(3)內橫向被動位移至同一個層次的一個縱向停車位(6)的入口處;最後,汽車(5)在上述的入口處位置又被縱向位移至該入口處位置對應的縱向停車位 (6)內存放。
4.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中汽車的取出運載路線;其特徵在於首先,汽車(5)從縱向停車位(6)內縱向退出到車輛通道(3)中; 然後,汽車(5)在上述的車輛通道(3)內橫向被動位移至同一個層次的升降井(7)內的電梯中,並將該汽車(5)降至底層;最後,汽車(5)從降至底層的電梯中開出,並離開升降井(7)直接進入外部的行車道路(2)。
5.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涉及到的有關車輛受阻的減緩矛盾的舉措;其特徵在於讓受阻車輛繞道局部人行道(1)或/和行車道路(2)上的局部快車道行駛。
全文摘要
一種橫跨寬型道路上空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形式,它是在現有最簡單的由雙排垂向疊加排列的縱向停車位(6)構成的立體車庫框架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徵在於A、立體車庫存車部位的結構形式上述的縱向停車位(6)與行車道路(2)的中心線(8)平行,且排列在庫內車輛通道(3)的兩側;B、立體車庫升降井(7)的設置位置上述的升降井(7)位於庫內車輛通道(3)的端部位置;顯然,立體車庫兩端的升降井(7)均位於行車道路(2)的兩側的慢車道或慢車道與快車道的交界位置處(基本上可以不會對車輛交通造成明顯的影響)。——拓展了立體車庫在城市中的適用地理條件,為在行車道路(2)上建造密集的鋼構立體車庫,進而為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車難問題創造了條件。
文檔編號E04H6/18GK102561762SQ20121004963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6日
發明者梁嘉麟 申請人:梁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