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21:24:01 3
專利名稱: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向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
背景技術:
液壓系統中使用換向閥控制液體(液壓油)的流向,換向閥的原理是利用閥芯和閥體的相對運動使閥所控制的一些油口接通或斷開,換向閥包括手動換向閥、機動換向閥、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電液換向閥。電液換向閥是電磁換向閥和液控換向閥的組合,它通過電磁換向閥控制液動換向閥的動作,變換流體流動方向,按先導閥(電磁換向閥)回油接口的不同,可分為內洩式、夕卜洩式。外洩式是指先導閥的回油口單獨連接油箱,而不經過主閥的回油T 口,無回油背壓,先導閥的特性不受主閥幹擾,而對於內洩式,先導閥的回油口與主閥的回油T 口連接,通過回油T 口排至油箱,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使用內洩式或是外洩式,現有的電液換向閥不能改變洩油方式,只能將其更換為其他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可以根據需要將洩油方式調整為內洩式或外洩式,調整方便。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包括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於所述液動換向閥上方,所述液動換向閥包括主閥體、主閥芯,所述主閥體內設置有主閥孔,所述主閥芯滑動連接所述主閥孔,所述主閥芯的兩端設置有彈簧腔,所述主閥芯的兩端分別通過復位彈簧連接所述主閥體,所述主閥孔設置有五個環形槽,其中四個環形槽分別與油缸A 口、油缸B 口、壓力P口、回油T 口連通,另一個環形槽側面設置有洩油Y 口,該環形槽通過內洩槽連通與回油T口對應的環形槽,所述主閥體側面設置有調整孔,所述調整孔內端設置有防止洩油Y 口與環形槽連通的螺絲塞,所述調整孔外端設置有螺杆,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有導閥孔,所述導閥孔內設置有導閥芯,所述導閥芯端部設置有電磁鐵,所述導閥孔設置有三個環形槽,該三個環形槽分別與左側的彈簧腔、壓力P 口、右側的彈簧腔連通,導閥孔兩側的環形槽通過回油槽連通,所述回油槽與所述洩油Y 口連通。所述調整孔從側面穿過所述回油槽。所述調整孔與所述主閥體的底面平行。所述電磁換向閥兩端設置有手動按鈕。所述導閥芯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電磁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包括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液動換向閥的彈簧腔中的油通過回油槽與洩油Y 口連通,該環形槽通過內洩槽連通與回油T 口對應的環形槽,主閥體側面設置有調整孔,調整孔內端設置有防止洩油Y 口與環形槽連通的螺絲塞,所述調整孔外端設置有螺杆,當需要使用外洩式洩油方式時,將回油T 口堵塞,彈簧腔中的油通過洩油Y 口排出,當需要使用內洩式洩油方式時,卸掉螺絲塞,將洩油Y 口堵塞,彈簧腔中的油通過調整孔進入與洩油Y 口對應的環形槽,再通過內洩槽進入與回油T 口對應的環形槽,通過回油T 口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可以方便地調整洩油方式,不需要更換電液換向閥。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處的局部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主閥體11-主閥孔12——彈簧腔13——內洩槽14——調整孔15——螺絲塞16-螺杆2-主閥芯3—復位彈簧4—環形槽5-導閥孔6-導閥芯7——電磁鐵8——回油槽9——手動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並不是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限制於此。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包括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於所述液動換向閥上方,所述液動換向閥包括主閥體1、主閥芯2,所述主閥體I內設置有主閥孔11,所述主閥芯2滑動連接所述主閥孔11,所述主閥芯2的兩端設置有彈簧腔12,所述主閥芯2的兩端分別通過復位彈簧3連接所述主閥體1,所述主閥孔11設置有五個環形槽4,其中四個環形槽4分別與油缸A 口、油缸B 口、壓力P 口、回油T 口連通,另一個環形槽4側面設置有洩油Y 口,該環形槽4通過內洩槽13連通與回油T 口對應的環形槽4,所述主閥體I側面設置有調整孔14,所述調整孔14內端設置有防止洩油Y 口與環形槽4連通的螺絲塞15,所述調整孔14外端設置有螺杆16,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有導閥孔5,所述導閥孔5內設置有導閥芯6,所述導閥芯6端部設置有電磁鐵7,所述導閥孔5設置有三個環形槽4,該三個環形槽4分別與左側的彈簧腔12、壓力P 口、右側的彈簧腔12連通,導閥孔5兩側的環形槽4通過回油槽8連通,所述回油槽8與所述洩油Y 口連通。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當需要使用外洩式洩油方式時,將回油T 口堵塞,彈簧腔12中的油通過洩油Y 口排出,當需要使用內洩式洩油方式時,卸掉螺絲塞15,將洩油Y 口堵塞,彈簧腔12中的油通過調整孔14進入與洩油Y 口對應的環形槽4,再通過內洩槽13進入與回油T 口對應的環形槽4,通過回油T 口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可以方便地調整洩油方式,不需要更換電液換向閥。[0025]進一步的,所述調整孔14與所述回油槽8相交,所述調整孔14從側面穿過所述回油槽8,從而使結構更加簡單,加工方便,也減少了內洩時排油的行程。進一步的,所述調整孔14與所述主閥體I的底面平行,從而便於操作,方便旋動螺杆16、螺絲塞15。本實施例中,螺杆16的作用是防止油從調整孔14洩漏。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電磁換向閥兩端設置有手動按鈕9,可以通過該手動按鈕9對電磁換向閥進行控制。進一步的,為了增大電磁鐵7的驅動力,所述導閥芯6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電磁鐵7,可以分別對一個電磁鐵7通電,也可以同時對兩個電磁鐵7通電,當對兩個電磁鐵7同時充電時,電磁鐵7對導閥芯6的驅動力的方向應該一致。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
權利要求1.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特徵在於包括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於所述液動換向閥上方,所述液動換向閥包括主閥體、主閥芯,所述主閥體內設置有主閥孔,所述主閥芯滑動連接所述主閥孔,所述主閥芯的兩端設置有彈簧腔,所述主閥芯的兩端分別通過復位彈簧連接所述主閥體,所述主閥孔設置有五個環形槽,其中四個環形槽分別與油缸A 口、油缸B 口、壓力P 口、回油T 口連通,另一個環形槽側面設置有洩油Y 口,該環形槽通過內洩槽連通與回油T 口對應的環形槽,所述主閥體側面設置有調整孔,所述調整孔內端設置有防止洩油Y 口與環形槽連通的螺絲塞,所述調整孔外端設置有螺杆,所述電磁換向閥設置有導閥孔,所述導閥孔內設置有導閥芯,所述導閥芯端部設置有電磁鐵,所述導閥孔設置有三個環形槽,該三個環形槽分別與左側的彈簧腔、壓力P 口、右側的彈簧腔連通,導閥孔兩側的環形槽通過回油槽連通,所述回油槽與所述洩油Y 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整孔從側面穿過所述回油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整孔與所述主閥體的底面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磁換向閥兩端設置有手動按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閥芯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電磁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換向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調整洩油方式的電液換向閥,包括電磁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液動換向閥的彈簧腔中的油通過回油槽與洩油Y口連通,該環形槽通過內洩槽連通與回油T口對應的環形槽,主閥體側面設置有調整孔,調整孔內端設置有防止洩油Y口與環形槽連通的螺絲塞,所述調整孔外端設置有螺杆,當需要使用外洩式洩油方式時,將回油T口堵塞,彈簧腔中的油通過洩油Y口排出,當需要使用內洩式洩油方式時,卸掉螺絲塞,將洩油Y口堵塞,彈簧腔中的油通過調整孔進入與洩油Y口對應的環形槽,再通過內洩槽進入與回油T口對應的環形槽,通過回油T口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可以方便地調整洩油方式,不需要更換電液換向閥。
文檔編號F15B13/02GK202833374SQ2012204122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李志 , 李安歌 申請人:東莞市神煜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