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9:11:21
專利名稱: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輕型客車,具體來說是涉及一種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常規輕型客車前懸架用轉向節為鍛造件,生產周期長,模具成本高,結 構受工藝的限制只能比較簡單,使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的整體構造零部件多,裝配麻煩,且 裝配累積誤差大。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以解決輕型 客車前獨立懸架整體結構零部件多,裝配麻煩,裝配累積誤差大,生產周期長,模具成本高 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其特徵在於,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後側 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塊制動器安裝板,所述制動器安裝板上加工有制動器安裝孔;所述 轉向節本體前側中部設置有一轉向橫拉杆安裝板,所述轉向橫拉杆安裝板上加工有轉向橫 拉杆安裝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左側沿同一軸線加工有兩個錐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右側加工
有一裝配軸。進一步,所述每塊制動器安裝板上加工的制動器安裝孔為3個。進一步,所述轉向橫拉杆安裝板上加工的轉向橫拉杆安裝孔為1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產周期短,模具成本低,生產成本受生產規模影響 小;減少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整體結構零部件數量,裝配工作量小,裝配累積誤差小。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後側上 下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塊制動器安裝板1,所述每塊制動器安裝板1上各加工有3個制動器安 裝孔3 ;所述轉向節本體前側中部設置有一轉向橫拉杆安裝板2,所述轉向橫拉杆安裝板上 加工有1個轉向橫拉杆安裝孔4 ;所述轉向節本體左側沿同一軸線加工有錐孔5和錐孔6, 所述轉向節本體右側加工有一裝配軸7。本實用新型為鑄造件,將傳統的轉向節、制動器安裝板與轉向下節臂的功能合為 一體鑄造而成,材料為球墨鑄鐵,通過等溫淬火達到鍛件的機械性能。該生產工藝使本實用新型的模具投入費用和生產周期大大降低,且生產成本受生產規模的影響也大為降低。在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整體裝配時,前獨立懸架系統的上橫臂和下橫臂分別與本 實用新型左側的錐孔5和錐孔6通過球面銷連接在一起;裝配軸7通過軸承裝配於前獨立 懸架的輪邊系統內。制動器總成通過本實用新型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側後方的制動 器安裝板1的制動器安裝孔3即可實現裝配,轉向橫拉杆通過本實用新型輕型客車前獨立 懸架轉向節前側的轉向橫拉杆安裝板2的轉向橫拉杆安裝孔4即可實現裝配;使得輕型客 車前獨立懸架系統整體裝配簡單,裝配效率高,且減少了裝配中累積誤差的產生。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 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 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其特徵在於,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後側上 下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塊制動器安裝板,所述制動器安裝板上加工有制動器安裝孔;所述轉 向節本體前側中部設置有一轉向橫拉杆安裝板,所述轉向橫拉杆安裝板上加工有轉向橫拉 杆安裝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左側沿同一軸線加工有兩個錐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右側加工有一裝配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塊制動器 安裝板上加工的制動器安裝孔為3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向橫拉杆 安裝板上加工的轉向橫拉杆安裝孔為1個。
專利摘要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後側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塊制動器安裝板,所述每塊制動器安裝板上加工有制動器安裝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前側中部設置有一轉向橫拉杆安裝板,所述轉向橫拉杆安裝板上加工有轉向橫拉杆安裝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左側沿同一軸線加工有兩個錐孔,所述轉向節本體右側加工有一裝配軸。本實用新型為鑄造件,將傳統的轉向節、制動器安裝板與轉向下節臂的功能合為一體鑄造而成,材料為球墨鑄鐵,通過等溫淬火達到常規鍛件的機械性能。本實用新型生產周期短,模具成本低,生產成本受生產規模影響小;減少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整體結構零部件數量,裝配工作量小,裝配累積誤差小。
文檔編號B62D7/18GK201901174SQ20102060226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明者姚翔, 黃祥 申請人:上海科曼車輛部件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