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
2023-06-28 01:47:06 3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患者的手背、足背、耳郭、面頰等部位常因寒邪侵襲過久,出現紅腫發涼、瘙癢疼痛,甚至皮膚紫暗、潰爛等病症。我國每年約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治癒,患者飽受困擾。目前,治療凍瘡的藥物有多種,使用後均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紅、腫、癢等症狀,對於糜爛和頑固性凍瘡不能徹底根治,治癒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及製劑對凍瘡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 細辛 5~10份 白芨 5~10份 川椒 5~10份 桂枝 5~10份 白芷 5~10份 三七 5~10份 生大黃 5~10份 丹參 5~10份 生川烏 5~10份 生甘草 10~20份 樟腦15~30份
芫花 10~20份 鍛石膏 8~10份 其中,細辛,又名細參、菸袋鍋花,屬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全草入藥(因其地上部分馬兜鈴酸含量過高,而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因而2005版《中國藥典》已改為根及根莖入藥),性溫,味辛,功能溫經散寒、化飲、祛風止痛,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風溼痺痛、牙
痛、鼻淵等症。白芨,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乾燥塊莖,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等作用,外敷治創傷出血、癰腫、燙傷、疔瘡等。川椒,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 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 et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 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有芳香健胃, 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主要治療嘔吐,風寒溼痺,齒痛等症。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主產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曬乾或陰乾,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恩能夠夠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白芷,學名為A.dahurica(Fisch. )Benth. et Hook,別名香白芷(福建、臺灣、 浙江等省)、庫頁白芷(四川)、祈白芷(河南、河北),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祈白 JE )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庫而白 £ (川白 £)(Α· anomala Lall.) 及杭白芷(香白芷)(A. taiwaniana Boiss.,epith. mut.)的根入藥,含異歐前胡素(isoimperatorin)、歐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相內酉旨(bergapten)、珊糊菜素 (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溼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 F. H. Chen的乾燥根,含皂甙, 主要為人參皂甙Rbl、Rgl、Rg2和少量人參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黃酮甙、澱粉、 蛋白質、油脂等,能夠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各種內、外出血,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胸腹刺痛,跌扑腫痛。生大黃,為原生藥材的飲片,主要功能為攻積導滯、祛瘀止血、瀉下通便,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雙子葉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屬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安徽、河南、陝西等地,功效為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生川烏,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總生物鹼含量2.3%,酯1.0%,烏頭鹼0.3%。主要含烏頭鹼(aconitine)、中烏頭鹼 (mesaconitine)、塔技烏頭胺(talatisamine)、傑其Jf 烏頭胺(jasaconitine)、苯甲酉先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醯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醯下烏頭胺 (benzoylhypaconine)等。恩能夠夠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溼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生草烏,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野生種)或北烏頭的塊根。有祛風除溼, 溫經止痛的功效,用於風寒溼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生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及根莖,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樟腦,學名1,7,7_三甲基二環[2,2,1]庚烷_2_酮。一種環己烷單萜衍生物。從樟樹的樹皮與木質蒸餾製得的酮,有除溼殺蟲,溫散止痛,開竅闢穢的功效,主治疥癬瘙癢、 跌打傷痛、牙痛。芫花,芫花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的乾燥花蕾,有瀉水逐飲,解毒殺蟲的功效,用於治療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癬禿瘡, 凍瘡。煅石膏,為石膏的炮製品,能夠收溼,生肌,斂瘡,止血;外治潰瘍不斂,溼疹瘙癢, 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等症。基於此,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由上述原料製成。本發明還提供了包含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製劑。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製劑為酊,在本發明提供的另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製劑為乳膏。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8 10 重量份的煅石膏,加入600 IOOOmL水攪拌後煎煮30 60min,冷卻至40 60°C,加入 15 30重量份的樟腦,攪拌後冷卻至20 30°C,即得。本發明還提供了由上述製備方法製備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凍瘡的酊,其製備方法為,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 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粉碎後,先後用200 250mL濃度為75%和60%的乙醇浸提,加入15 30重量份的樟腦混合,即得。作為優選,酊的製備方法中,浸提為在15 40°C浸泡7 15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 72h。在本發明提供的一些實施例中,酊的製備方法具體為,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
細辛5 ~ 10 份白芨5 ~ 10 份川椒5 ~ 10 份桂枝5 ~ 10份
白芷5~10份
三七5 ~ 10份
生大黃5~10份
丹參5~10份
生川烏5~10份
生草烏5~10份
生甘草10 ~ 20份
樟腦15 ~ 30份
芫花10 ~ 20份
煅石膏8 ~ 10份;取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用200 250mL濃度為75%的乙醇在15 40°C浸泡7 15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 72h,過濾收集第一次浸提後濾液;收集濾渣,用200 250mL濃度為60%的乙醇在15 40°C浸泡7 15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 72h,收集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合併第一次浸提後濾液和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加熱濃縮至200 250mL,加入樟腦溶解,即得。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凍瘡的乳膏,其製備方法為,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 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 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粉碎後,煎煮, 過濾後收集濾液,濃縮後加入吐溫-80 6mL、甘油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70 80°C,與 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70 80°C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至30 55°C加入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和15 30重量份的樟腦混合,即得。作為優選,乳膏的製備方法為,煎煮的加水量為400 500mL。作為優選,乳膏的製備方法為,煎煮為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1 3h,第二次煎煮 0. 6 1. 5h0優選地,煅石膏為煅石膏粉。在本發明提供的另一些實施例中,乳膏的製備方法具體為,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細辛5~ 10份白芨5~ 10份川椒5~ 10份桂枝5~ 10份白芷5~ 10份三七5~ 10份生大黃5~ 10份丹參5~ 10份生川烏5~ 10份生草烏5~ 10份生甘草10~20份樟腦15~30份芫花-10~20份煅石膏8~-10 份;取樟腦、煅石膏之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加400 500mL水煎煮,第一次煎煮 1 池,過濾後收集第一次煎煮後濾液,收集濾渣第二次煎煮40 90min,過濾後收集第二次煎煮後濾液,合併第一次煎煮後濾液和第二次煎煮後濾液,加熱濃縮至120 150mL,加入吐溫-80 6mL、甘油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70 80°C,與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70 80°C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後即得。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凍瘡油膏,其製備方法為取400 SOOmL動物油加熱至 100 120°C,加入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 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攪拌後煎榨30 50min,冷卻至40 60°C,加入15 30 重量份的樟腦和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攪拌後冷卻至20 30°C,即得。作為優選,動物油為羊油或豬油。羊油,為白色或微黃色蠟狀固體,相對密度0.943 0.952。熔點42 48°C。碘值38 42。皂化值194-199。主要成分為油酸、硬脂酸和棕櫚酸的甘油三酸酯。是從羊的內臟附近和皮下含脂肪的組織,用熬煮法製取。用於制肥皂、硬脂酸、甘油、脂肪醇、脂肪胺、 脂肪酸、潤滑油等。新鮮的酯經精製後可供食用。羊油多由熬煮羊的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而得。豬油,又稱大油、葷油,,中國人也將其稱為葷油或者大油,由豬肉提煉。優選地,煅石膏為煅石膏粉。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藥組合物、製劑、製備方法及用途。該中藥組合物由5 10 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5 30重量份的樟腦、10 20重量份的芫花、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組成。藥效試驗表明,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及製劑凍瘡酊、凍瘡乳膏、凍瘡油膏能夠有效治癒凍瘡。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鑑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發明內容、精神和範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本發明中的藥材均可由市場購得。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製備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
細辛5重量份白芨5重量份川椒5重量份桂枝5重量份白芷5重量份三七5重量份生大黃5重量份丹參5重量份生川烏5重量份生草烏5重量份生甘草10重量份樟腦15重量份蕪花10重量份煅石膏8重量份將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600mL水中,攪拌後煎煮30min,冷卻至50°C,加入樟腦,攪拌後冷卻至30°C,即得。實施例2製備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
細辛10重量份白芨10重量份川椒8重量份桂枝8重量份白芷8重量份三七7重量份生大黃7重量份丹參8重量份生川烏7重量份生草烏10重量份生甘草15重量份樟腦20重量份+h -Vf-15重量份煅石膏10重量份將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IOOOmL水中,攪拌後煎煮60min,冷卻至40°C,加入樟腦,攪拌後冷卻至30°C,即得。實施例3製備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細辛8重量份白芨7重量份川椒10重量份桂枝10重量份白芷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生大黃10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生川烏10重量份生草烏8重量份生甘草20重量份樟腦30重量份+h -Vf-20重量份煅石膏9重量份 將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SOOmL水中,攪拌後煎煮40min,冷卻至60°C,加入樟腦,攪拌後冷卻至25°C,收膏即得。
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酊細辛6重量份白芨8重量份川椒7重量份桂枝9重量份白芷6重量份三七8重量份生大黃7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生川烏5重量份生草烏8重量份生甘草12重量份樟腦22重量份+h -Vf-18重量份煅石膏8重量份
取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用250mL濃度為75%的乙醇在25°C浸泡IOd 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56h,過濾收集第一次浸提後濾液;收集濾渣,用250mL濃度為 60%的乙醇在25°C浸泡7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56h,收集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合併第一次浸提後濾液和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加熱濃縮至250mL,加入樟腦溶解,即得。實施例5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酊
細辛 7重量份
白芨 9重量份
川椒 6重量份
桂枝 7重量份
白芷 10重量份
三七 5重量份
生大黃6重量份
丹參5~10重量份
生川烏 7重量份
生草烏 9重量份
生甘草 18重量份
樟腦 25重量份
芫花 12重量份
煅石膏 9重量份取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用200mL濃度為75%的乙醇在15°C浸泡15d 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72h,過濾收集第一次浸提後濾液;收集濾渣,用200mL濃度為 60%的乙醇在15°C浸泡15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72h,收集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合併第一次浸提後濾液和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加熱濃縮至200mL,加入樟腦溶解,即得。實施例6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酊細辛9重量份
白芨6重量份
川椒9重量份
桂枝6重量份
白芷7重量份
三七9重量份
生大黃8重量份
丹參6重量份
生川烏9重量份
生草烏7重量份
生甘草16重量份
樟腦28重量份 芫花16重量份
鍛石膏8重量份取除樟腦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用230mL濃度為75%的乙醇在40°C浸泡7d 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h,過濾收集第一次浸提後濾液;收集濾渣,用230mL濃度為 60%的乙醇在40°C浸泡7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h,收集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合併第一次浸提後濾液和第二次浸提後濾液,加熱濃縮至220mL,加入樟腦溶解,即得。實施例7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乳膏細辛5重量份白芨10重量份川椒5重量份桂枝10重量份白芷9重量份三七6重量份生大黃9重量份丹參9重量份生川烏6重量份生草烏8重量份生甘草13重量份樟腦18重量份+h -Vf-14重量份煅石膏粉10重量份取樟腦、煅石膏粉之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加400mL水煎煮,第一次煎煮lh, 過濾後收集第一次煎煮後濾液,收集濾渣第二次煎煮1.紐,過濾後收集第二次煎煮後濾液, 合併第一次煎煮後濾液和第二次煎煮後濾液,加熱濃縮至120mL,加入吐溫-80 6mL、甘油 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70°C,與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70°C 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至30°C,加入樟腦和煅石膏粉,混合即得。實施例8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乳膏細辛8重量份白芨8重量份川椒10重量份桂枝6重量份白芷5重量份三七8重量份生大黃10重量份丹參7重量份生川烏8重量份生草烏6重量份生甘草14重量份樟腦27重量份芫花17重量份煅石膏粉9重量份取樟腦、煅石膏粉之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加500mL水煎煮,第一次煎煮池, 過濾後收集第一次煎煮後濾液,收集濾渣第二次煎煮0. 6h,過濾後收集第二次煎煮後濾液, 合併第一次煎煮後濾液和第二次煎煮後濾液,加熱濃縮至150mL,加入吐溫-80 6mL、甘油 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80°C,與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80°C 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至,加入樟腦和煅石膏粉,混合即得。實施例9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乳膏
細辛10重量份
白芨5重量份川椒8重量份桂枝7重量份白芷6重量份三七5重量份生大黃6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生川烏9重量份生草烏9重量份生甘草17重量份樟腦23重量份+h -Vf-11重量份煅石膏8重量份取樟腦、煅石膏之外的其餘所述原料粉碎後,加450mL水煎煮,第一次煎煮2h,過濾後收集第一次煎煮後濾液,收集濾渣第二次煎煮1. 2h,過濾後收集第二次煎煮後濾液, 合併第一次煎煮後濾液和第二次煎煮後濾液,加熱濃縮至135mL,加入吐溫-80 6mL、甘油 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75°C,與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75°C 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至45°C,加入樟腦和煅石膏,混合即得。實施例10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油膏
細辛8重量份白芨7重量份川椒10重量份桂枝10重量份白芷10重量份三七10重量份生大黃10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生川烏10重量份
生草烏8重量份
生甘草20重量份
樟腦30重量份
芫花20重量份
煅石膏粉9重量份將動物油加熱至110°C,除樟腦、煅石膏粉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SOOmL所述動物油中,攪拌後煎榨30min,冷卻至60°C,加入樟腦和煅石膏粉,攪拌後冷卻至25°C,收膏即得。實施例11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油膏
細辛5重量份白芨5重量份川椒5重量份桂枝5重量份白芷5重量份三七5重量份生大黃5重量份丹參5重量份生川烏5重量份生草烏5重量份生甘草10重量份樟腦15重量份+h -Vf-10重量份煅石膏粉8重量份將動物油加熱至100°C,除樟腦、煅石膏粉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400mL所述動物油中,攪拌後煎榨50min,冷卻至50°C,加入樟腦和煅石膏粉,攪拌後冷卻至30°C,收膏即得。實施例12製備本發明提供的凍瘡油膏細辛10重量份白芨10重量份川椒8重量份桂枝8重量份白芷8重量份三七7重量份生大黃7重量份丹參8重量份生川烏7重量份生草烏10重量份生甘草15重量份樟腦20重量份+h -Vf-15重量份煅石膏10重量份將動物油加熱至120°C,除樟腦、煅石膏外的其餘所述原料加入600mL所述動物油中,攪拌後煎榨40min,冷卻至40°C,加入樟腦和煅石膏,攪拌後冷卻至30°C,收膏即得。實施例13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凍瘡酊、凍瘡乳膏、凍瘡油膏的藥效試驗在全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東南、華中地區分別隨機選取各行業人士凍瘡患者總共60名,患病年限1年至52年不等,按照職業類型分為室內和室外2組,每組30名被調查患者;按照性別區分,分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2組用本發明實施例1至3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對凍瘡患者進行施治,治療效果見表1。表1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治療凍瘡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細辛5~ 10份白芨5~ 10份川椒5~ 10份桂枝5~ 10份白芷5~ 10份三七5~ 10份生大黃5~ 10份丹參5~ 10份生川烏5~ 10份生草烏5~ 10份生甘草10~20份樟腦15~30份+h -Vf-10~20份煅石膏8~ 10 份。
2.包含權利要求1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製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臨床製劑,其特徵在於,其為酊、乳膏或油膏。
4.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 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攪拌後加600 IOOOmL水煎煮30 60min,冷卻至40 60°C,加入15 30重量份的樟腦,攪拌後冷卻至20 30°C,即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製備方法製備的中藥組合物。
6.一種治療凍瘡的酊,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為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粉碎後,先後用200 250mL濃度為75%和60%的乙醇浸提,加入15 30重量份的樟腦混合,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酊,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所述浸提為在15 40°C浸泡7 15d或在50°C水浴條件下浸泡48 72h。
8.一種治療凍瘡的乳膏,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為取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10 20重量份的芫花粉碎後,煎煮,過濾後收集濾液,濃縮後加入吐溫-80 6mL、甘油10mL、三己醇胺2mL加熱至70 80°C,與20重量份的硬脂酸和40重量份的白凡林加熱至70 80°C得到的溶液混合,冷卻至30 55°C加入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和15 30重量份的樟腦混合,即得。
9.如權利要求8所述乳膏,其特徵在於,所述煎煮為分別加400 500mL的水煎煮;第一次煎煮1 汕,第二次煎煮0. 6 1.釙。
10.一種凍瘡油膏,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為取400 SOOmL動物油加熱至100 120°C,加入5 10重量份的細辛、5 10重量份的白芨、5 10重量份的川椒、5 10重量份的桂枝、5 10重量份的白芷、5 10重量份的三七、5 10重量份的生大黃、5 10 重量份的丹參、5 10重量份的生川烏、5 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 20重量份的生甘草、 10 20重量份的芫花攪拌後煎榨30 50min,冷卻至40 60°C,加入15 30重量份的樟腦和8 10重量份的煅石膏,攪拌後冷卻至20 30°C,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臨床製劑及製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由5~10重量份的細辛、5~10重量份的白芨、5~10重量份的川椒、5~10重量份的桂枝、5~10重量份的白芷、5~10重量份的三七、5~10重量份的生大黃、5~10重量份的丹參、5~10重量份的生川烏、5~10重量份的生草烏、10~20重量份的生甘草、15~30重量份的樟腦、10~20重量份的芫花、8~10重量份的煅石膏組成。藥效試驗表明,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及製劑凍瘡酊、凍瘡乳膏能夠有效治癒凍瘡。
文檔編號A61K31/125GK102293931SQ20111024767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4日
發明者馬良海 申請人:馬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