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及其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15:57:11 2
專利名稱: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及其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造紙行業中製造草漿的工藝,特別涉及一種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及其設備。
目前我國稻、麥草是採用幾十年傳統的鹼法或硫酸鹽法常規蒸煮工藝,其主要方法是將稻、麥草等纖維原料和鹼性或硫酸鹽蒸煮藥液一起加入間歇蒸煮蒸球中,通入蒸汽、升溫、放氣,再升溫、保溫進行脫木素反應,從而製成稻、麥草漿;這種方法蒸煮反應劇烈,煮成的稻、麥草漿強度低,濾水性差,尤其是鹼法稻、麥草漿的蒸煮黑液矽含量大,粘度高,致使稻、麥草漿黑液提取率低,鹼回收率低且回收鹼的成本高。嚴重地影響稻草、麥草漿鹼回收技術的實施。這種傳統的蒸煮工藝,其排放黑液是形成目前我國工業廢水主要汙染源之一。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稻、麥草分級置換蒸煮工藝及其所用設備,該工藝可在緩和的反應條件下,分層次地脫出木素。
如上構思,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其特徵在於採用分級置換蒸煮的製漿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備料稻、麥草原料經常規的幹法備料後,再將其進行溼法搓草處理。
②、一級置換蒸煮將上述處理後的稻、麥草原料經過脫水後放入間歇蒸煮蒸球內,用溫度是120~140℃的液比是1∶4.5~7,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50%~70%一級蒸煮液將原料內的水置換出來,同時加熱使得一級蒸煮液的溫度達到130℃以上;③、二級置換蒸煮在上述一級蒸煮液中加入溫度是135~155℃,液比是1∶4.5~7、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30%~50%的二級蒸煮液,從而將一級蒸煮液置換出,並將二級蒸煮液溫度加熱到150℃且將其保溫;此時已成漿在二級蒸煮液後加入置換液,將二級蒸煮液置換出;
④、成漿後的洗滌和冷噴放在上述間歇蒸煮蒸球內加入溫度在80℃左右的洗滌液將上述置換液置換出來;該洗滌液在蒸球內進行洗漿並將其冷噴放。
所述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中所用的間歇蒸煮蒸球,是在現有蒸球的進料口的下部增設一過濾網並在過濾網的一側焊接一排液管。
所述一級蒸煮液的液比為1∶6.5,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60%。
所述的二級蒸煮液的液比為1∶6.5,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40%本發明的優越性是1、可得到高質量、高強度的稻、麥草漿。利用本工藝方法製成的漿色淺,漿質均勻,硬度差小(KMnO4±0.5~0.8),粗漿得率在50%-53%,漿的濾水性好(20~25°SR),溼重9-108。漿的物理性能以麥草為例抗張指數68.4-74.2N-m2/8,裂斷長6.96~7.56Km耐破指數,3.9-4.2KPa.m2/8,撕裂指數4.0~4.8N.m2/8。2、置換蒸煮的稻、麥草漿黑液可多次重複回用於蒸煮製漿,從而有效地減少了排汙,保護了環境。稻、麥草置換蒸煮,均可獲得80~90°的溫度,殘鹼達到8~108/l的黑液,經專題進行數十次黑液回用蒸煮試驗發現蒸煮的成漿未產生遞加增色現象,黑液的濃度,殘鹼,固形物含量的積累和蒸濃緩慢,黑液清淡,無沉澱,無粘跡。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附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框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附圖3為蒸球的結構示意圖。
實施例一種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採用分級置換蒸煮的製漿方法,以求在緩和的反應條件下,分層次地脫出木素。其依次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備料稻、麥草原料經常常規的幹法備料後,再將其進行溼法搓草處理,有效地卻除草料中的葉、芒、髓等,大大降低了矽含量,有利於鹼回收。
2、一級置換蒸煮將上述處理後的稻、麥草原料經過脫水後放入間歇蒸煮蒸球內,用溫度是130℃,液比是1∶6.5,用鹼量佔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60%的一級蒸煮液將其內的水置換出來排出,同時間接加熱使得一級蒸煮液的溫度達到130℃以並將其保溫十分鐘。
3、二級置換蒸煮在上述一級蒸煮液中加入溫度是150℃,液比是1∶6.5、用鹼量佔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40%的二級蒸煮液,從而將一級蒸煮液置換到一級蒸煮液容器中,並將二級蒸煮液的溫度間接加熱到150℃且將其保溫十五分鐘,此時已成漿。在二級蒸煮後加入置換液,將二級蒸煮液置換到二級蒸煮液容器中。
4、成漿後的洗滌和冷噴放在上述間歇蒸煮蒸球內加入溫度在80℃左右的洗滌液將置換液置換到置換槽內,該洗滌液在蒸球內進行洗漿將漿的溫度降到100℃以下,並將其冷噴放。
上述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中所用的間歇蒸煮蒸球,是在現有蒸球的進料口1的下部增設一過濾網2並在過濾網的一側焊接一排液管3。
本工藝方法置換出的一、二級蒸煮液注入新鮮鹼液再加熱升溫為下一球置換蒸煮做好準備,可以多次重複使用,但要保持一定的蒸煮後殘鹼(游離鹼),多次重複使用的次數由現場條件決定。同樣,置換液和洗滌液在保溫條件下,也可以多次重複置換和洗滌。
權利要求
1.一種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其特徵在於採用分級置換蒸煮的製漿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備料稻、麥草原料經常規的幹法備料後,再將其進行溼法搓草處理。②、一級置換蒸煮將上述處理後的稻、麥草原料經過脫水後放入間歇蒸煮蒸球內,用溫度是120~140℃的液比是1∶4.5~7,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50%~70%一級蒸煮液將原料內的水置換出來,同時加熱使得一級蒸煮液的溫度達到130℃以上;③、二級置換蒸煮在上述一級蒸煮液中加入溫度是135~155℃,液比是1∶4.5~7、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30%~50%的二級蒸煮液,從而將一級蒸煮液置換出,並將二級蒸煮液溫度加熱到150℃且將其保溫;此時已成漿。在二級蒸煮 後加入置換液,將二級蒸煮液置換出;④、成漿後的洗滌和冷噴放在上述間歇蒸煮蒸球內加入溫度在80℃左右的洗滌液將上述置換液置換出來;該洗滌液在蒸球內進行洗漿並將其冷噴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中所使用的間歇蒸煮蒸球,包括進料口,其特徵在於,在進料口下部加一過濾網,在過濾網的一側焊接一排液管。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蒸煮液的液比為1∶6.5,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6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二級蒸煮液的液比為1∶6.5,用鹼量是整個蒸煮過程總鹼量的4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造紙行業中製造草漿的工藝,特別涉及一種稻、麥草置換蒸煮工藝及其設備。本工藝採用分級置換蒸煮的製漿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四個步驟:①備料;②一級置換蒸煮;③二級置換蒸煮;④成漿後的洗滌和冷噴放。本工藝置換過程所用的間歇蒸煮蒸球是在現有蒸球的進料口下部增設一過濾網,並在過濾網一側焊接一排液管。本發明不僅可得到高質量,高強度的稻、麥草漿,而且其置換蒸煮的稻、麥草漿黑液可多次重複回用於蒸煮製漿,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廢液排放,保護了環境。
文檔編號D21C3/26GK1271038SQ9910578
公開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16日
發明者陳松濤, 範思齊, 聶勳戟 申請人:天津輕工業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