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
2023-05-29 00:30:51 2
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分級、衝洗、淋潤、蒸製、剝皮、切制、乾燥、包裝、貯存。本發明的方法突破了現有先「發汗」、再加工的傳統手工操作模式,採用現代先進的機械化生產設備,極大節省了勞動力,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成品率和產品質量也得到提高,適用於工廠化生產。
【專利說明】—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
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 (Schw.)ffolf的乾燥菌核。其性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健脾寧心、利水滲溼等功效,是為數不多的「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之一,歷代醫家均將視其為常用的延年益壽之品,現代研究證明茯苓含有茯苓酸、茯苓多糖、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和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有諸多益處,市場上有茯苓糕點、茯苓飲料、茯苓麵條、茯苓酒等多種以茯苓為原料的食品,深受國內民眾的喜愛。
[0003]湖北茯苓以其商品色澤潔白,質地均實緻密,多糖、三萜等成分含量高,被譽為中藥中的「白銀」。湖北省主產區羅田縣九資河鎮為茯苓道地藥材的生產基地,並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試行)》(GAP)認證,「九資河茯苓」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該地生產茯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曾被譽為「茯苓之鄉」,其藥材品質世界馳名。
[0004]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預防疾病的意識在逐步提高,對我國傳統的保健食品越來越青睞,需求比較旺盛,同時對我國食品行業的質量問題也日益關注,就茯苓食品而言,質量問題同樣令人擔憂。目前我國的茯苓生產加工企業參差不齊,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很小,生產條件落後,且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難以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趨勢,難以緩解供需矛盾;同時企業的加工技術不統一,管理水平不高,包裝不規範,商品流通效率低,受汙染的機率大,且大多數還是產地高度分散的農戶作坊式傳統加工模式,條件簡陋,無產品質量觀念,根本無質量保證可言。因此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於現代人對茯苓保健食品的需求,以及對穩定、可控、安全的質量的渴求,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本發明方法針對過去作坊式傳統加工方法進行改進,運用現代化機械進行加工,能使茯苓食品成為商品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0008](I)分級:將採挖和/或收購的新鮮茯苓按重量大致分為小個( 1.5kg)三個等級;
[0009](2)衝洗、淋潤:將同等級的鮮茯苓個置於衝洗區,平鋪一層,用淨水衝洗,待泥沙全部衝去後,用溼布蓋上,再每隔半小時淋潤一次,共淋潤三次;
[0010](3)蒸製:將淋潤後同等級的茯苓個置於大型不鏽鋼蒸鍋內,一層挨一層錯開疊放,每層的個與個之間留有空隙,加熱隔水蒸至透心(1.5-3h即可蒸至透心)後立即下鍋,取出茯苓個。一般情況下小個蒸製1.5h、中等個蒸製2.5h、大個蒸製3h。蒸製完成時,茯苓細膩質軟,皮有裂紋,易剝落,用刀切下去基本無阻力且斷面比較光滑,碎苓少。
[0011](4)剝皮、切制:將茯苓個趁熱人工剝皮,將剝完皮的熟茯苓個置於切片切丁一體機內進行自動加工。
[0012](5)乾燥:將切制好的茯苓丁(0.Scm3-L Ocm3)倒入烘盤裡,均勻平鋪1_2層,然後送入隧道式烘房內乾燥,烘乾溫度控制在60°C?65°C,烘4-6小時至茯苓表面出現微細裂紋後,取出在陰涼乾燥通風處堆積起來,使其回潮3?5天至裂紋閉合後,將茯苓丁攤在曬墊上,置於陽光下晾曬3?4小時至乾燥。
[0013](6)包裝、貯存:將乾燥後的茯苓丁用符合食品包裝要求的塑料包裝袋進行真空包裝,貯存於通風乾燥的陰涼庫中。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
[0015]本發明方法易於操作,工廠化生產效率高,加工出來的茯苓產品色白、質密、規格統一、品相好;且蒸透後易乾燥,不易蟲蛀發黴,質量穩定,保存時間久,不易汙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 申請人: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0017]實施例1和2的原料均為羅田九資河茯苓。
[0018]實施例1:
[0019]傳統加工方法,步驟如下:
[0020]1.發汗:
[0021]將採收的鮮茯苓個分為大個O 1.0kg)和小個(< 1.0kg)兩個等級,各200公斤,堆放在發汗房間內,將大個放在裡面,小個放在四周,分層擺好,逐層鋪迭,高度可達1-1.5米,再厚蓋稻草或麻袋,四周可用草封嚴,使其「發汗」。小個發汗7天後翻動I次,10天後發汗完成;大個發汗7天後翻動I次,以後每3天翻轉I次,翻動3次,16天後發汗完成。翻轉時動作要輕,每次翻半邊,不可上下對翻,以免茯苓「發汗」不勻。
[0022]2.發汗標準
[0023]發汗至茯苓表皮長出黃白色絨毛狀菌絲或表面呈現暗褐色,表皮翹起,有雞皮狀裂紋時,則表示發汗完畢、即可進行去皮切制。
[0024]發汗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大風吹和日曬。
[0025]3.去皮
[0026]茯苓個應採取「由皺到平」的原則選擇。將發汗後的大小兩個不同等級的茯苓個,刷拭乾淨,置涼爽處陰乾即可剝皮切制。人工用平口切刀剝去外皮,儘量不帶苓肉,把內部白色肉與近皮處的紅褐色苓肉分開。分別記錄去皮時間。
[0027]3.切制
[0028]手工切制時,握刀要緊,應同時向前向下用力,使苓塊表面平整,光滑,切制時用力要一致,中間不能停頓,發現不純的雜色和沙粒隨即挖掉。分別記錄切制時間。
[0029]4.曬乾
[0030]將切制後的兩個不同等級的茯苓分別及時攤在曬墊上,置陽光下晾曬,夜間收回室內使其陰晾回潤,次日再曬。用上法連曬5日,幹至七成,當表面出現微細裂紋後,連同曬墊疊放室內回潤,2天後,裂紋閉合,稍加壓平復曬I天即可全乾成為商品茯苓。分別記錄乾重。[0031]實施例2:
[0032]本發明的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其步驟如下:
[0033]1.分級:
[0034]將採挖收購的新鮮茯苓按重量大致分為小個( 1.5kg)三個等級,各200公斤;
[0035]2.衝洗、淋潤:
[0036]將同等級的鮮茯苓個置於衝洗區,平鋪一層,用淨水衝洗,待泥沙全部衝去後,用溼布蓋上,再每隔半小時淋潤一次,共淋潤三次;
[0037]3、蒸製:
[0038]將淋潤後同等級的茯苓個置於大型不鏽鋼蒸鍋內,一層挨一層錯開疊放,每層的個與個之間留有空隙,加熱隔水蒸至透心後立即下鍋,取出茯苓個,小個蒸製1.5h、中等個蒸製2.5h、大個蒸製3h。蒸製完成時,茯苓細膩質軟,皮有裂紋,易剝落,用刀切下去基本無阻力且斷面比較光滑,碎苓少。
[0039]4.剝皮、切制:
[0040]將茯苓個趁熱人工剝皮,將剝皮完的熟茯苓個置於切片切丁一體機內進行自動加工。分別記錄三個不同等級的茯苓剝皮和切制時間。
[0041]5.乾燥:
[0042]將三個不同等級的切制好的茯苓丁倒入烘盤裡,均勻平鋪1-2層,分三次送入隧道式烘房內乾燥,烘乾溫度控制在60°C~65°C,烘6小時至茯苓表面出現微細裂紋後,收起堆積起來,回潮3天至裂紋閉合後,再進行晾曬I天即得。分別記錄三個不同等級的茯苓幹
品重量。
[0043]結果分析:
[0044]下面表1是對實施例1與實施例2的結果比較:
[0045]
【權利要求】
1.一種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分級:將採挖收購的新鮮茯苓按重量大致分為小個、中等個、大個三個等級; (2)衝洗、淋潤:將同等級的鮮茯苓個置於衝洗區,平鋪一層,用淨水衝洗,待泥沙全部衝去後,用溼布蓋上,再每隔半小時淋潤一次,共淋潤三次; (3)蒸製:將淋潤後同等級的茯苓個置於不鏽鋼蒸鍋內,一層挨一層錯開疊放,每層的個與個之間留有空隙,加熱隔水蒸至透心後立即下鍋,取出茯苓個; (4)剝皮、切制:將茯苓個趁熱人工剝皮,將剝完皮的熟茯苓個置於切片切丁一體機內進行自動加工; (5)乾燥:將切制好的茯苓丁倒入烘盤裡,均勻平鋪1-2層,然後送入隧道式烘房內乾燥,烘乾溫度控制在60°C?65°C,烘4-6小時至茯苓表面出現微細裂紋後,取出在陰涼乾燥通風處堆積起來,使其回潮3?5天至裂紋閉合後,將茯苓丁攤在曬墊上,置於陽光下晾曬至乾燥; (6)包裝、貯存:將乾燥後的茯苓丁用符合食品包裝要求的塑料包裝袋進行真空包裝,貯存於通風乾燥的陰涼庫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食品的工廠化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新鮮茯苓為羅田九資河茯苓。
【文檔編號】A23L1/28GK103859367SQ201410130614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吳衛剛, 鍾淑梅, 黃鶴, 孫賡, 覃冬玖, 蔣銳 申請人:湖北九州通中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