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9:17: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頂管法隧道工程,尤其涉及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
背景技術:
頂管法是一種非開挖施工技術,其主要原理為通過後背千斤頂將預製管節頂入地層中,進而形成建設所需的隧道。一般來講,採用預製管節頂進,其成型隧道為縱向連續的一定幅寬的管節拼裝而成。前後管節之間將存在搭接頭,該搭接頭主要有企口型、T型承插和F型承插等型式,每種型式均有其特點和適用性,但總體來講,為保證接縫防水性能,傳統的各種型式應對接縫變形的能力都較差,在現場難免會出現的糾偏作業中,管節容易發生破損。
另外,一般在承插型接頭中,防水主要依靠插口內的楔形橡膠條,在管節安裝時,前後管節的承插作用難免對楔形橡膠條造成不均勻的擠壓和滑帶作用,楔形橡膠條容易翻轉甚至破壞,進而影響隧道防水效果。
為此,需要研究一種接縫型式,使得在管節承插和糾偏過程之中,保證隧道結構的安全和防水體系的正常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以使在管節承插和糾偏過程之中保證隧道結構的安全和防水體系的正常功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包括縱向對接形成隧道的管節,相鄰兩管節埠之間形成接縫,其特徵是:所述接縫兩側的管節埠上對應設置周向間隔的密封墊溝槽,各密封墊溝槽內設置彈性密封墊,接縫處於兩側管節埠全環密貼接縫墊片;各管節管壁內具有周向間隔布設且縱向貫通的預應力孔道,於預應力孔道兩端設置中空的定位榫頭,各管節對接形成隧道後在各預應力孔道內穿入錨索,於隧道端對隧道整體施加預應力。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管節前後承插時,通過定位榫頭的作用,使管節精確定位,使前後環彈性密封墊對齊,當隧道貫通之後,在預應力孔道中穿入錨索,於隧道端施加預應力將隧道整體拉緊,此時彈性密封墊受力擠壓,達到密封止水的效果;管節頂進過程中,在彈性密封墊允許變形範圍內,於接縫面處適度改變各點位接縫墊片的厚度,即可達到糾偏的目的,同時不影響結構安全和隧道成型後的防水性能。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三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局部的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中的預應力孔道及兩端定位榫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示出構件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管節10、密封墊溝槽11、彈性密封墊12、預應力孔道21、定位榫頭22、接縫墊片3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包括縱向對接形成隧道的管節10,相鄰兩管節10埠之間形成接縫。所述接縫兩側的管節10埠上對應設置周向間隔的密封墊溝槽11,各密封墊溝槽11內設置彈性密封墊12,接縫處於兩側管節A埠全環密貼接縫墊片31。各管節10管壁內具有周向間隔布設且縱向貫通的預應力孔道21,於預應力孔道21兩端設置中空的定位榫頭22,各管節10對接形成隧道後在各預應力孔道21內穿入錨索,於隧道端對隧道整體施加預應力。
參照圖1和圖3,當管節A前後承插時,通過定位榫頭22的作用,使兩相鄰管節10之間精確定位,使前後環彈性密封墊12對齊。當隧道貫通之後,在預應力孔道21中穿入錨索,於隧道端施加預應力將隧道整體拉緊,此時彈性密封墊12受力擠壓,達到密封止水的效果。管節10頂進過程中,在彈性密封墊12允許變形範圍內,於接縫面處適度改變各點位接縫墊片31的厚度,即可達到糾偏的目的,同時不影響結構安全和隧道成型後的防水性能。
參照圖3,預應力孔道21與定位榫頭22組合使用,沿管節10環向根據需要設置多組,預應力孔道21通常為預埋於管節10管壁內的無縫鋼管,定位榫頭22可採用無縫鋼管或具備所需強度、剛度的材料製作。
參照圖1,所述接縫墊片31可沿管節環向通環布置,亦可分塊組合成環,接縫墊片31由具有彈性的橡膠或複合式材料製成。所述彈性密封墊12應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在變形範圍內均能達到所需密封止水效果,可採用具備所需性能的橡膠或複合式材料製作。
參照圖2,所述密封墊溝槽11與管節10一體預製成型,也可以採用鋼構件,預埋於管節10埠部。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頂管管節接縫構造的基本原理和結構,由於對相同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很容易在此基礎上進行若干修改和變動,因此,本說明書並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參數和適用範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