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和利用這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氣輪胎的製造方法
2023-05-29 02:00:51 1
專利名稱: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和利用這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氣輪胎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carcass ply forming apparatus),該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能夠在型芯(core)的外表面上高精度地附貼用於形成胎體的帘布層片 (plysheet)並且能夠通過自動化提高生產率,並且涉及一種利用這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氣輪胎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提出一種氣輪胎的製造方法,例如,在該方法中,具有與充氣的輪胎的內表面近似形狀的外表面的型芯用於提高輪胎的均勻性(參見以下的專利文獻1)。在該製造方法中,例如,如圖10(A)所示,用於形成胎體帘布層的帘布層片被沿著胎體繩al在輪胎的圓周方向切割成多個橫向伸長的矩形板片。如圖10(B)所示,通過分割得到的多個橫向伸長的矩形板片沿著型芯b的外表面被排列在圓周方向上並且被附貼在型芯b的外表面,從而形成胎體帘布層C。但是,在上述的製造方法中,由於多個矩形板片完全分離,所以這些多個矩形板片需要先被排列然後被附貼。因此,例如,附貼過程需要很多的勞力,從而降低生產率。另外, 在附貼過程中,在徑向方向以及在圓周方向上可能會發生偏差,因而難以高精度地形成胎體帘布層C。因此,例如,根據專利文獻2,如圖11㈧所示,縫隙預先被形成在帘布層片的除了至少中心部分之外的位置上,使得多個矩形部分d2被形成在帘布層片的兩側上,從而相對於位於帘布層片d的中心位置上的連續帘布層部分dl是橫向的。另外,如圖Il(B)所示, 具有多個矩形部分d2的帘布層片d繞著型芯b,然後兩側上的多個矩形部分d2隨後被摺疊並且附貼到型芯b的外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多個矩形部分d2,使得帘布層片d不會被完全分割。因此,可以減小圓周方向和徑向方向上的偏差,並且帘布層片d能夠作為一塊板而被饋送,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胎體帘布層的精度和其的生產率。但是,具有預先形成在其上的多個矩形部分d2的帘布層片被正在饋送的同時,多個矩形部分d2可能發生形變。另外,如圖 Il(B)所示,當帘布層片d被纏繞時,多個矩形部分d2彼此緊密鄰近地排列。因此,難以摺疊和附貼多個矩形部分d2,而不使彼此鄰近的矩形部分d2發生變形。因而,難以自動地形成胎體帘布層。[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平開專利第11-25490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平開專利第2006-160236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和利用該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氣輪胎的製造方法,該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結構為不具有矩形部分的帘布層片間歇地被饋送到帘布層附貼位置,矩形部分被形成在已經被饋送的帘布層片的帘布層饋送部,矩形部分被附貼到型芯的外表面,基於該結構,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能夠增大形成胎體帘布層的精度和提高胎體帘布層的生產率。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指向於一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該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包括型芯,該型芯在外表面上具有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胎面部分內側的胎面內側形成表面,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側壁部分內側的側壁內側形成表面,和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卷邊部分的內側的卷邊部分內側形成表面;型芯轉動裝置,該型芯轉動裝置使型芯以預定角間距在輪胎圓周方向上間歇轉動;帘布層引導裝置,該帘布層引導裝置將用於形成胎體帘布層的帘布層片引導到帘布層附貼位置,並且與正在轉動的型芯相一致地間歇地饋送帘布層片;和附貼裝置,所述附貼裝置用於在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在已經被饋送到帘布層附貼位置的帘布層片的帘布層饋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並且將矩形部分附貼到型芯的外表面上,其中,附貼裝置包括保持裝置,該保持裝置具有保持單元,所述保持單元用於在帘布層饋送部的在帘布層饋送部的兩端部上的軸向方向上的兩端部保持帘布層饋送部;縫隙形成裝置,該縫隙形成裝置具有刀具,刀具用於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層片的中心部分的帘布層片上、在由保持單元保持的帘布層饋送部的靠近部分和帘布層饋送部在饋送方向上的後側形成在輪胎的軸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縫隙,從而相對於帘布層饋送部的中心部分在帘布層饋送部的橫向兩側形成由縫隙分開的矩形部分;附加裝置,該附加裝置具有按壓輥,該按壓輥在將矩形部分壓在型芯的外表面上的同時轉動並沿輪胎的徑向向內的方向上移動,以將矩形部分附貼到型芯的外表面。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保持裝置的保持單元在保持矩形部分的同時,能夠與附加裝置的按壓輥以整體的方式一起沿輪胎徑向向內的方向移動。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保持裝置的保持單元和附加裝置的按壓輥被保持從而能夠在輪胎的軸向方向上移動,並且第一彈簧裝置在輪胎軸向外側方向上推動保持單元,第二彈簧裝置在輪胎軸向內側方向上推動按壓輥。另外,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中,附貼裝置包括帘布層片固定裝置,該帘布層片固定裝置在縫隙形成裝置形成縫隙時按壓和固定帘布層片的中心部分。此外,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指向於一種氣輪胎的製造方法,其包括通過利用第一至第四方面的其中任意一個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形成胎體帘布層的步驟。發明效果在本發明的上述特徵中,不具有矩形部分的帘布層片被間歇地饋送到帘布層附貼位置,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矩形部分能夠被形成在已經在被饋送的帘布層片的帘布層饋送部上,矩形部分能夠被附貼到型芯的外表面。因此,當帘布層片被傳送和饋送時,能夠防止矩形部分的變形,並且便利對其的操作。另外,每次間歇地饋送帘布層片時,形成矩形部分,並且被附貼到型芯。因此,彼此鄰近的矩形部分不會相互幹擾,並且矩形部分能夠以高精度依次有效地附貼,並且能夠實現自動化。另外,在附貼裝置中,在保持單元保持帘布層饋送部的狀態下,縫隙被形成在靠近由保持單元保持的帘布層饋送部的部分。因此,縫隙形成時不會發生變形。另外,由於縫隙被形成在保持單元在饋送方向上的後側上,所以縫隙形成之後矩形部分被保持單元保持。 因此,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矩形部分能夠被精確地形成。另外,附貼裝置的附加裝置具有按壓輥,該按壓輥在將矩形部分壓靠型芯的外表面的同時能夠在輪胎徑向向內的方向上轉動和移動。因此,矩形部分能夠以高精度有效地附貼到型芯的外表面,而不會引起矩形部分發生偏差。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能夠使在型芯上形成胎體帘布層實現自動化,能夠提高胎體帘布層形成的精度和胎體帘布層的生產率。
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實例的正視圖。圖2是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3是保持裝置和附加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縫隙形成裝置的正視圖。圖5是縫隙形成裝置的立體圖。圖6是帘布層片的俯視圖,展示矩形部分由縫隙形成裝置形成。圖7(A)是圖釋由保持裝置實施的操作的正視圖,圖7(B)是保持裝置的保持部的放大側視圖。圖8㈧是圖釋由縫隙形成裝置實施的操作的正視圖,圖8(B)是由縫隙形成裝置形成的縫隙的放大側視圖。圖9㈧和圖⑶是圖釋由附貼裝置實施的操作的正視圖。圖10 (A)和圖10⑶是圖釋利用多個矩形板的傳統的胎體帘布層形成方法的立體圖。圖Il(A)和圖⑶分別是圖釋傳統的胎體帘布層形成方法的正視圖和立體圖,在該形成方法中,使用具有多個形成在兩側上與連續的帘布層部分橫向的矩形部分的帘布層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如圖1和2所示,根據本發明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1(以下,簡稱為「形成設備 1」)包括型芯2、型芯轉動裝置3、帘布層引導裝置4和附貼裝置5。型芯2在外表面上具有形成表面M,該形成表面M在形狀上近似通過被充入其中的氣壓而已被充氣的輪胎的內表面。型芯轉動裝置3在輪胎圓周方向上轉動型芯2。帘布層引導裝置4將用於形成胎體帘布層的帘布層片S引導到帘布層附貼位置P,並且隨著型芯2的轉動間歇地饋送帘布層片
5S。每次饋送帘布層片S時,附貼裝置5在帘布層片S的帘布層饋送部M(圖6所示)上形成矩形部分Ml,並且將帘布層片S附貼到型芯2的外表面。「將帘布層片S附貼到型芯2 的外表面」在本實施例中至少意味著帘布層片S經由例如內襯墊(未顯示)而被附貼到型芯2的外表面,以及帘布層片S直接被附貼到型芯2的外表面。型芯2是由例如諸如已知的鋁合金的金屬材料製成的剛性體,型芯2由在輪胎的圓周方向上分割型芯2而獲得的多個分離片形成。生輪胎(green tire)形成之後或者硫化和形成之後,具有這種構造的型芯2能夠被拆卸並且容易地從輪胎移走。另外,型芯2被支撐軸6支撐,從而垂直地設置為繞著水平延伸的輪胎軸CL。另外,型芯2的形成表面M包括胎面內側形成表面M1,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胎面部分的內側;側壁內側形成表面M2,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側壁部分的內側,卷邊部分內側形成表面M3,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卷邊部分的內側。型芯轉動裝置3是聯接到本發明的型芯2的支撐軸6的所謂的步進電動機。型芯轉動裝置3通過例如脈衝控制而被驅動,以間歇地驅動型芯2在輪胎圓周方向轉動預定角間距θ。帘布層引導裝置4將帘布層片S引導到帘布層附貼位置P,隨著型芯2的轉動間歇地將帘布層片S饋送到帘布層附貼位置P。帘布層附貼位置P位於在輪胎軸向方向上從輪胎軸CL向上延伸的參考面N(圖2所示)上。在本發明中,說明參考面N是豎直表面的示意性情況。但是,參考表面N相對於豎直表面輕微傾斜。帘布層引導裝置包括引導板4Α, 該引導板4Α在型芯2的上方延伸到帘布層附貼位置P或者其鄰近的位置,並且將帘布層片 S保持在頂表面上從而幾乎水平地延伸帘布層片S ;引導輥4Β,該引導輥4Β被設置在引導板4Α的後端上,如圖2和5所示。引導輥4Β將未卷繞並且從例如輥饋送的、並且是帶狀的帘布層片S引導到引導板4Α。弓丨導板4Α和引導輥4Β由附貼裝置5的框架8支撐。在本實施例中,框架8包括兩列上前後框架8a,每個上前後框架8a例如是矩形管形狀,並且每個上前後框架8a沿著饋送帘布層片S的方向在型芯2的上方延伸;前水平框架8b,該框架是矩形管形狀,並且連接在前後框架8a的前端之間;和後水平框架8d,後水平框架8d由從前後框架8a分別向下延伸的下延伸片8c支撐,從而位於前水平框架8b的後面並且與前水平框架8b平行,如圖2和3所示。引導板4A被支撐在從後水平框架8d的兩端分別向下延伸的附貼板8e之間。其次,附貼裝置5包括保持裝置11,該保持裝置11具有保持單元10,該保持單元用於將帘布層饋送部&在輪胎軸向方向上的兩端保持帘布層饋送部M ;縫隙形成裝置 14,該縫隙形成裝置14具有刀具13,每個刀具13通過在由對應的一個保持單元10保持的帘布層饋送部M的一部分的附近和在帘布層饋送部M在帘布層饋送方向的後側形成縫隙 12而形成矩形部分Sal ;和附加裝置,該附加裝置具有按壓輥15,每個按壓輥15將矩形部分Sal壓靠並且附貼到型芯2的外表面。具體地,保持裝置11包括升降基座17,該升降基座17由前水平框架8b支撐從而平行於參考表面N上升或者下降;一對水平可動基座18,該對水平可動基座18通過升降基座17相對於輪胎赤道被橫向支撐,從而能夠在輪胎軸向方向上朝著彼此或者遠離彼此移動;和支撐單元10,該支撐單元10分別被水平可動基座18對支撐,從而能夠在輪胎軸向方向上水平移動。
升降基座17是縱向細長的矩形管形狀,並且平行於輪胎軸CL延伸。升降基座17 被安裝到升降單元的杆的下端,升降單元例如是由固定到前水平框架8b的圓筒19形成。 杆19a的延伸和收縮能夠使升降基座17上升或者下降。所示的參考標號19b表示安裝在圓筒19中的引導軸。另外,引導軌20被設置在升降基座17的底表面上並且平行於輪胎軸 CL延伸。在本發明中,每個水平可動的基座18在橫向伸長的基部18a的兩端上具有向下彎曲的突起18b。因此,每個水平可動的基座18被形成為近似U型的平板。另外,每個水平可動的基座18在頂表面上具有可滑動地接合引導軌20的接合塊。水平可動基座18分別與一對橫向可動單元的杆的端部聯接,該橫向可動單元由例如汽缸23形成,汽缸23藉助於附貼固定件22例如被安裝到升降基座17的前表面並且水平地沿著升降基座17的前表面延伸。因此,通過杆23a的收縮或者伸出,水平可動基座18可以在輪胎軸向方向上沿著引導軌20朝向彼此移動或者遠離彼此移動,從而相對於輪胎赤道對稱。另外,每個水平可動基座18在基部18a的底表面上具有平行於輪胎軸CL延伸的引導軌24。其次,每個保持單元I0具有一對夾鉗臂26。每個夾鉗臂沈具有由支撐外殼25樞軸支撐的一端,在另一端上具有保持部26a,並且能夠上下地樞軸運動。每個夾鉗臂沈樞軸地向上或者向下運動,從而關閉或者打開夾鉗臂26的保持部26a之間的空間。在保持部 26a的關閉狀態中,帘布層饋送部Μ在帘布層饋送部Μ在輪胎的軸向方向上的兩端上能夠被夾在保持部26a之間。保持部26a位於參考表面N上。在本實施例中,每個保持部^a 被形成為輥27,該輥27被樞軸支撐從而能夠繞著在與參考表面N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轉動。每個支撐外殼25內結合有汽缸,並且該汽缸工作以便傾斜夾鉗臂26。另外,保持單元10經由附加配合件觀分別被水平可動基座18保持。每個附加配合件觀是近似L型的板,該近似L型的板具有將可滑動地接合引導軌M的接合塊四固定在頂表面的上板觀3,和從上板28a延伸從而在軸向向外端彎曲的下延伸片^b。每個保持單元10被安裝在下延伸片^b的內表面上。用於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推動保持單元 10的第一彈簧裝置30被設置在附加配合件觀的每個上板28a和水平可動基座18的每個外側突起18b之間。其次,如圖6所示,縫隙形成裝置14包括能夠在輪胎的軸向上移動的一對刀具13。 藉助於一對刀具13,縫隙形成裝置14在帘布層片S上、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層饋送部M的中心部分Sa2之外的部分、在靠近由保持單元10的帘布層饋送部&的部分上和在帘布層饋送部M在饋送方向上的後側的部分上形成縫隙12,縫隙12在軸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因而,由縫隙12分開的矩形部分Sal被形成在帘布層饋送部M的兩側上,從而相對於帘布層饋送部M的中心部分Sa2是橫向的。具體地,縫隙形成裝置14包括如圖4和圖5所示,一對水平可動體31,該水平可動體被後水平框架8d支撐,使得水平可動體31能夠在輪胎軸向方向上向著彼此或者遠離彼此運動,從而相對於輪胎赤道(tire equator)對稱;升降體32,升降體32分別地由水平可動體31支撐,從而能夠上升或者下降;和刀具13,刀具13經由刀具保持器33分別被安裝到升降體32。後水平框架8d在例如其前表面上具有平行於輪胎軸CL的引導軌34。每個水平可動體31具有豎直地延長的板狀形狀的基體31A,並且具有固定到可滑動地接合引導軌34的接合塊35 (如圖2所示)的後表面。在每個基體31A的前下表面上,引導軌部分31B垂直地延伸,從而平行於參考表面N。在本實施例中,水平可動體31藉助於滾珠螺杆機構38運動。滾珠螺杆機構38具有平行於引導軌34而延伸並且由後水平框架8d樞軸支撐在兩端的螺杆36。螺杆36的一端被聯接到電動機39。螺杆36具有分別在輪胎赤道的左右側的左螺紋部分36a和右螺紋部分36b。另外,水平可動體31具有固定到其上的球狀螺母部分37,左螺紋部分36a和右螺紋部分36b被分別地螺合到球狀螺母部分 37。因此,水平可動體對31隨著螺杆36的轉動而運動,使得水平可動體31能夠彼此朝向或者彼此遠離地運動,從而相對於輪胎赤道對稱。而且,每個都形成為具有向下延伸的杆40a的汽缸40的升降單元分別被水平可動體31支撐。每個升降體32都被附貼到杆的下端。每個升降體32包括可滑動地接合引導軌部分31B的接合部分32a。因此,縫隙形成裝置14控制汽缸40的杆40a的伸出和收縮和電動機39的轉動,使得刀具13朝著輪胎赤道運動從而彼此靠近,刀具13在帘布層片S 上從等待位置Y(如圖8(A))向下運動,向下運動的刀具13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運動。 具體地,縫隙12能夠被形成在帘布層片S的除了中心部分Sa2之外的部分上,以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使得由縫隙12分開的矩形部分Sal被形成在帘布層饋送部M的各自的兩側上,以相對於帘布層饋送部&的中心部分Sa2是橫向的。其次,附加裝置16包括按壓輥15。按壓輥15在將矩形部分Sal壓靠型芯2的外表面的同時,在輪胎軸向向內的方向上轉動和運動,從而將矩形部分Sal附貼到型芯2的外表面。具體地,根據本發明,在附加裝置16中,按壓輥15分別地被樞軸轉動地安裝到由水平可動基座18保持的輥保持器45,從而能夠繞著在與參考表面N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轉動,如圖2和3所示。每個輥保持器45在其頂表面上具有可滑動地接合對應的一個水平可動的基座18的引導軌M的接合塊45a。因此,按壓輥15能夠與輥保持器45 —起分別地沿著引導軌對在輪胎的軸向向外或者向內的方向上運動。按壓輥15位於參考表面N上, 類似於保持部26a。另外,用於在輪胎軸向向內的方向上推動壓力輥15的第二彈簧裝置46 被設置在水平可動基座18的內側突起18b和每個輥保持器45之間。在附貼裝置5中,保持單元10和按壓輥15以共同的方式被平行於參考表面N能夠上升或者下降的升降基座17支撐,保持單元10和按壓輥15位於參考表面N上。因而, 升降基座17的上升和下降引起保持單元10和按壓輥15在徑向向內或者向外的方向上一體地移動。另外,在本發明本實施例,附貼裝置5具有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該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在縫隙形成裝置14形成縫隙時按壓和固定帘布層片S的中心部分。在本實施例中,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被作為經由附加配合件安裝到前水平框架8b的汽缸47A,並且在其杆的下端部上具有用於按壓帘布層片S的按壓片47B。汽缸47A被設置在輪胎赤道的上方並且在饋送方向上在刀具13後面。因而,隨著型芯2的間歇轉動,帘布層片S被饋送對應一個間歇轉動的圓周長度到達帘布層附貼位置P。如圖7(A)和圖7(B)示意性所示,帘布層饋送部通過保持單元10 垂直地夾持帘布層饋送部M而在帘布層饋送部M的輪胎的軸向上的兩端上被保持在保持單元10之間。如圖8(A)和圖8(B)示意性所示,在帘布層饋送部&被保持的狀態中,運行縫隙形成裝置14。縫隙形成裝置14運行使得已經在帘布層饋送部M上方的等待位置Y上等待的刀具13向下運動,然後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移動,從而在帘布層片S上除了帘布層片S的中心部分的部分上形成在輪胎軸向向外方向上延伸的縫隙12,如圖6所示。然後,由縫隙12分開的矩形部分Sal被形成在帘布層饋送部M的兩側上,從而與帘布層饋送部M 的中心部分Sa2是橫向的。帘布層饋送部M藉助於保持單元10被保持的同時,縫隙形成裝置14在由保持單元10的帘布層饋送部M的附近部分上形成縫隙。因此,當縫隙形成時不會發生變形。另外,縫隙12被形成在饋送方向上在由保持單元10保持的部分的後側上,從而同樣在縫隙形成之後,矩形部分Sal被保持單元10保持。因此,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矩形部分Sal能夠被精確地形成。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縫隙12形成之前,運行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以按壓和固定帘布層片S的中心部分。因此,當縫隙形成時,帘布層片S不會發生偏差,從而可以增大形成矩形部分Ml的精度。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可以將帘布層片S的中心部分壓靠型芯2或者壓靠引導板4A。其次,如圖9(A)和圖9(B)示意性所示,在帘布層饋送部M被保持的狀態中,附加裝置16被運行。在本實施例中,按壓輥15被支撐從而能夠在輪胎軸向向內或者向外的方向上運動,並且藉助於第二彈簧裝置46在輪胎向內的方向上被推動。因此,通過水平可動基座18與升降基座17 —起向下運動,按壓輥15能夠在輪胎的軸向向內的方向上轉動和運動以追從型芯2的外表面的形狀,從而矩形部分Sal能夠高精度地壓靠並且附貼到型芯2 的外表面。另一方面,由於保持單元10同樣被升降基座17支撐,所以保持單元10能夠與按壓輥15—體地在輪胎軸向向內的方向上運動。另外,保持單元10被支撐從而能夠在輪胎軸向向內或者向外的方向上運動,並且藉助於第一彈簧裝置30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被推動。因此,當矩形部分Sal被按壓輥15附貼時,保持單元10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拉動矩形部分Sal的外端部的同時,保持單元10保持矩形部分Ml,從而增大附貼矩形部分 Sal的附貼精度。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可轉動的輥27被用作保持單元10的保持部^a,所以保持單元10可以自動地從附貼的端部上的矩形部分Sal移走,保持單元10能夠藉助於第一彈簧裝置30而被返回到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向下運動的帘布層片固定裝置47固定帘布層片S直到結束附貼為止。另外,結束附貼之後,水平可動基座對18藉助於圓筒23分別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運動,以從型芯2移走按壓輥15,在該狀態下,升降基座17上升。之後,型芯2間歇地轉動預定角間距θ,並且立即開始之後的帘布層片S饋送。重複上述操作,以繞著型芯2的外表面纏繞帘布層片,從而可以繞著型芯2高精度地形成胎體帘布層。另外,諸如已知的帶帘布層、側壁橡膠和胎面膠等的輪胎組件必要地附貼到胎體帘布層的外側,以形成未硫化的輪胎,並且未硫化的輪胎在硫化模式中被硫化,從而形成作為產品的輪胎(成品輪胎)。 除了用於形成胎體帘布層的過程步驟之外,優選地採用常規的過程,因此本發明未給出對其的說明。雖然以上已經具體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附圖所示的以上實施例,能夠做出多種改進以實現本發明。[附圖標號的說明]
1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2型芯3型芯轉動裝置4帘布層引導裝置5附貼裝置10保持單元11保持裝置12縫隙13刀具14縫隙形成裝置15按壓輥16附加裝置30第一彈簧裝置46第二彈簧裝置47帘布層片固定裝置θ角間距Ml胎面內側形成表面Μ2側壁內側形成表面Μ3卷邊部分內側形成表面P帘布層附貼位置S帘布層片Sa帘布層饋送部Sal矩形部分Sa2中心部分
10
權利要求
1.一種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型芯,所述型芯在外表面上具有用於形成成品輪胎的胎面部分內側的胎面內側形成表面、用於形成所述成品輪胎的側壁部分內側的側壁內側形成表面和用於形成所述成品輪胎的卷邊部分的內側的卷邊部分內側形成表面;型芯轉動裝置,所述型芯轉動裝置使所述型芯以預定的角節距沿輪胎圓周方向間歇轉動;帘布層引導裝置,所述帘布層引導裝置用於將形成胎體帘布層的帘布層片引導到帘布層附貼位置,並且與正在轉動的所述型芯相一致地間歇饋送所述帘布層片;和附貼裝置,所述附貼裝置用於在每次饋送所述帘布層片時,在已經被饋送到所述帘布層附貼位置的帘布層片的帘布層饋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並且將所述矩形部分附貼到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附貼裝置包括保持裝置,所述保持裝置具有保持單元,所述保持單元用於在所述帘布層饋送部的在輪胎軸向方向上的兩端部保持所述帘布層饋送部;縫隙形成裝置,所述縫隙形成裝置具有刀具,所述刀具用於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層片的中心部分的所述帘布層片上、靠近由所述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帘布層饋送部的部分和所述帘布層饋送部的在饋送方向上的後側形成在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的縫隙,從而相對於所述帘布層饋送部的中心部分在帘布層饋送部的橫向兩側形成由所述縫隙分開的矩形部分;和附加裝置,所述附加裝置具有按壓輥,所述按壓輥在將所述矩形部分壓在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的同時轉動並沿輪胎徑向向內的方向移動,以將所述矩形部分附貼到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保持裝置的所述保持單元在保持所述矩形部分的同時,能夠與所述附加裝置的所述按壓輥以整體的方式一起沿所述輪胎徑向向內的方向移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保持裝置的所述保持單元和所述附加裝置的所述按壓輥被支撐成為能夠在所述輪胎軸向方向上移動, 並且所述保持單元在所述輪胎軸向向外的方向上被第一彈簧裝置推動,所述按壓輥在所述輪胎軸向向內的方向上被第二彈簧裝置推動。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附貼裝置包括帘布層片固定裝置,所述帘布層片固定裝置用於在所述縫隙形成裝置形成縫隙的時侯按壓並且固定所述帘布層片的中心部分。
5.一種充氣輪胎製造方法,包括通過使用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胎體帘布層形成設備來形成胎體帘布層的步驟。
全文摘要
[目的]提高在芯體上形成胎體帘布層的精度,通過自動化提高生產率。[技術方案]一種層引導裝置,層引導裝置用於將用於形成胎體層的帘布層片引導到帘布層附接位置並且用於間歇地饋送該帘布層片;附接設備,在每次饋送帘布層片時,附接設備用於在帘布層片的帘布層饋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並且用於將矩形部分附接到芯體的外表面。附接設備包括保持裝置,保持裝置具有保持單元,保持單元用於將帘布層饋送部保持在帘布層饋送部的兩端部上;縫隙形成裝置,縫隙形成裝置具有刀具,刀具用於在帘布層片上、在靠近保持部分和帘布層饋送部在饋送方向上的後側上形成縫隙,以在帘布層饋送部上形成由縫隙分開的矩形部分;和附接裝置,附接裝置具有按壓輥,按壓輥在將矩形部分壓靠芯體的外表面的同時轉動和在輪胎徑向向內的方向上移動。
文檔編號B29D30/08GK102189692SQ20111003866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8日
發明者石原昇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