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電連接三相馬達的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7:51:26 5
專利名稱:用於電連接三相馬達的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電連接三相馬達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具有至少三個繞組並且適於連接到三相電網(其包括具有移相交流電壓的三個 電相位線)的三相馬達是已知的。取決於應用,這樣的三相馬達在星形接線或三角形接線 下使用。取決於選定連接,三相馬達的繞組端不得不以本身已知的不同方式連接到三相電 網的相位線。將繞組連接到相位線的方式也確定馬達旋轉的方向。在現有技術中,布線在所謂的馬達接線盒中現場手動地實現,馬達繞組端子和相 位線被引導到所述馬達接線盒中。該布線是很耗時的並且在連接或馬達的旋轉方向變化的 情況下,它需要相應端子的再插接,這經常導致錯誤。其中插頭連接器用於耦合的試驗也是 已知的。在這裡,馬達接線盒部分被省略。然而連接和旋轉方向的變化總是需要重新布線。文獻EP 2 086 066作為公報文獻公開了一種用於將多相馬達連接到電源的連接 裝置,其由接線盒和基本圓柱形適配器組成。文獻DE 20 2006 016 472 U1公開了一種用於三相馬達單元的連接器插頭單元, 其具有在連接器外殼內的橋接電路模塊。橋接電路在橋接電路模塊中實現,其用於以三角 形接線的方式驅動三相馬達單元。文獻US 3,525,971,FR 2617651 和 DE 30 43 538 A1 均公開了插頭連接器,其可 以導致通過旋轉座或通過插入適配器使連接到三相電網的馬達的旋轉方向的反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標是使得馬達接線盒(也被稱為馬達端子盒)不必要。本發明還 有一個目標是允許使用連接裝置在電纜側進行電連接,馬達的旋轉方向和所用連接部的類 型都可以藉助於所述連接裝置進行現場選擇,而且在連接或馬達的旋轉方向變化的情況下 不需要馬達繞組端的手動重新插接/重新布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將具有至少三個繞組的三相馬達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連 接裝置,其包括用於連接三相電網的相位線的電源連接單元和用於連接三相馬達的至少六 個繞組端的馬達連接單元。可互換的耦合模塊布置在電源連接單元與馬達連接單元之間並 且包含以預定方式將六個繞組端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三個相位線的觸頭和布線元件。所以 重新插接工作將在其中執行以便改變連接的馬達接線盒不再必要。藉助於可互換耦合模塊 現場實現預期連接,而不必以高代價與導線接觸。在根據權利要求1的實施例中,提供第一耦合模塊,其將三相馬達的三個繞組以 三角形接線的方式連接,並且提供第二耦合模塊,其將三個繞組連接成星形接線。為了從三 角形接線切換到星形接線,所以不必拆掉在馬達連接單元的馬達側的繞組端的端子,並且 在電源連接單元上的相位端子也保持不受影響。僅僅需要更換耦合模塊。耦合模塊或每個耦合模塊適於被安裝為沿著耦合方向(即,沿著從電源連接單元通向馬達連接單元的軸線)轉過180°。由於耦合模塊的該旋轉,馬達的旋轉方向被反轉。 因此電源連接單元上和馬達連接單元上的端子也在旋轉方向變化的情況下保持不受影響。優選地,電源連接單元對於三個相位線的每個具有一個端子,所述端子沿去往耦 合模塊的方向分支為兩個並聯相位觸頭,耦合模塊或每個耦合模塊均僅電接觸並聯相位觸 頭中的一個。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馬達連接單元在面對耦合模塊的一側具有到六個繞組端的 繞組觸頭,所述繞組觸頭布置為兩組,每組均有三個繞組觸頭,所述繞組觸頭彼此點對稱。 例如,這可以涉及在兩個並聯線路上的結構,或者繞組端也可以布置在各自的半圓中,兩個 半圓被布置為形成一個圓。在第一組中,第一繞組的繞組起點、第三繞組的繞組端和第三繞組的繞組起點並 排布置,並且在第二組中,第一繞組的繞組端與第一繞組的繞組起點點對稱,第二繞組的 繞組起點與第三繞組的繞組端點對稱,並且第二繞組的繞組端與第三繞組的繞組起點點對 稱。所以保證了在耦合模塊轉過180°的情況下,馬達的旋轉方向變化,原因是其他繞組起 點或端因此接觸相位線。在根據權利要求2的實施例中,耦合模塊包括包含布線元件的可互換橋接模塊。 提供第一橋接模塊,其包含布線元件使得連接馬達的三個繞組被以三角形接線的方式連 接。還提供第二橋接模塊,其包含布線元件使得三個馬達繞組被連接成星形接線。在該實 施例中,僅耦合模塊的一部分必須被更換以便改變連接。然而當然也可能例如用帶有第二 橋接模塊的另一個耦合模塊更換帶有第一橋接模塊的整個耦合模塊。電源連接單元可以在相對於彼此轉過180°兩個位置安裝到耦合模塊以便連接三 相電網的相位線。由於電源連接單元的旋轉,可以產生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變化。對於兩個實施例連接裝置以平行六面體形式配置。三相電網的相位線優選地緊緊連接到電源連接單元。這優選地藉助於卡簧連接實 現。連接裝置還被配置為使得在馬達連接單元上的六個繞組端適於優選地作為壓接 連接牢固地被連接。
下面參考在附圖中示出的兩個優選實施例描述本發明,其中圖1在三維示意圖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馬達連接單元、耦合模塊 和電源連接單元;圖2在三維示意圖中從不同視角方向示出了根據圖1的連接裝置;圖3示出了耦合模塊和電源連接單元的三維示意圖;圖4a示出了用於在三角形接線中沿第一旋轉方向將三個馬達繞組連接到三個相 位線的電路圖;圖4b示出了使用根據圖1-3的連接裝置實現圖4a中所示的連接的示意圖;圖5a示出了用於在三角形接線中沿第二旋轉方向將馬達繞組連接到相位線的電 路圖;圖5b示出了使用根據圖1-3的連接裝置實現圖5a中所示的連接的示意圖6a示出了在星形接線中沿第一旋轉方向將馬達繞組連接到相位線的電路圖;圖6b示出了使用根據圖1-3的連接裝置實現圖6a中所示的連接的示意圖;圖7a示出了在星形接線中沿第二旋轉方向將馬達繞組連接到相位線的電路圖;圖7b示出了使用根據圖1-3的連接裝置實現圖7a中所示的連接的示意圖;圖8示出了具有兩個可互換的橋接模塊而沒有馬達連接單元的第二示例實施例 的三維示意圖;圖9示出了在安裝狀態下且沒有馬達連接單元的圖8的連接裝置;圖10示出了在安裝有馬達連接單元的情況下通過根據圖9的連接裝置的示意截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示例實施例圖1示出為示意形式的第一示例實施例的連接裝置10。連接裝置10包括馬達連 接單元14、可互換耦合模塊16,16'和電源連接單元18,它們藉助於插入式連接彼此連接。在其面對耦合模塊16,16'的一側,馬達連接單元14具有六個繞組觸頭20、22、 24、26、28和30。馬達連接單元14的不可見的另一側帶有端子,該端子電連接到繞組觸頭 20、22、24、26、28和30,並且三相馬達的繞組端可以優選地通過壓接連接結合到該端子。三 相馬達的馬達繞組通常被稱為U、V和W,每個馬達繞組具有兩端。所以六個繞組觸頭20、 22、24、26、28和30連接到馬達繞組端U1、U2、VI、V2、W1和W2。六個繞組觸頭布置為兩組, 每組具有三個觸頭。為了解釋根據本發明的連接裝置,所以作為參考例子具有三個繞組的三相馬達。 連接裝置當然也可以用於其中兩個繞組分別屬於一個相的多極機中。在其面對馬達連接單元14的一側,耦合模塊16,16'具有適於電接觸繞組觸頭 20、22、24、26、28和30的六個繞組連接觸頭。在這裡,在耦合模塊上的繞組連接觸頭和在馬 達連接單元上的繞組觸頭布置為兩組,使得允許電觸頭位於相對於彼此轉過180°的兩個 位置,即,觸頭的布置必須關於從耦合模塊16,16'的面對馬達連接單元14的一側延伸到 面對電源連接單元18的一側的旋轉軸線點對稱,並且耦合模塊能夠圍繞該旋轉軸線旋轉。 繞組連接觸頭在圖1中不可見。在面對電源連接單元18的一側,耦合模塊具有三個相位連 接觸頭32、34、36。相位連接觸頭32、34和36用於通過電源連接單元18接觸三相電網的 相位線L1,L2和L3。在耦合模塊16、16'內,相位連接觸頭電連接到與其相對布置的繞組 連接觸頭。在這裡,繞組連接觸頭組之一的兩個外繞組連接觸頭連接到相位連接觸頭32和 36,並且另一繞組連接觸頭組的中心繞組連接觸頭連接到相位連接觸頭34。其他繞組連接 觸頭在面對電源連接單元18的一側終止為到外部的盲觸頭。耦合模塊16和16'的外觸頭 並不彼此不同。耦合模塊彼此的區別僅僅在於它們的內布線元件實現三角形或星形接線。 為了容易彼此區分各種耦合模塊,它們可以以不同顏色被配置,使得可以簡單地光學區分。在其背向耦合模塊16,16'的一側,電源連接單元18具有用於連接三相電網的相 位線L1、L2、L3的三個端子38、40、42。端子38、40、42優選地被配置為卡簧連接端子,相位 線可以以快速和可靠的方式耦合到所述卡簧連接端子。如圖1中所示,端子38、40、42均分支為兩個並聯端子,所述並聯端子被引導到電源連接單元18的面對耦合模塊16,16 『的一側並且終止為相位觸頭44、46、48、50、52和 54。在本例子中,端子38被設置用於相位線L1的連接並且分支為相位觸頭44和46。端子 40被設置用於相位線L2的連接並且分支為相位觸頭48和50。端子42被提供用於相位線 L3的連接並且分支為相位觸頭52和54。在面對耦合模塊16,16'的一側,因此電源連接單 元18具有六個相位觸頭44、46、48、50、52和54,兩個並聯端子在電源連接單元18內分別彼 此連接並且接觸三相電網的相同相。耦合模塊16、16'的相位連接觸頭32、34、36和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4、 46、48、50、52和54被配置為使得並聯電連接的相位觸頭之一分別與耦合模塊16、16'的相 位連接觸頭32、34、36接觸,並且當耦合模塊圍繞縱軸轉過180°時,並聯電連接的相位觸 頭的各自其他相位觸頭被接觸。圖2從另一個略微不同的視角示出了連接裝置10。在這裡,在圖1中更詳細地顯 示以非常示意性方式表示的馬達連接單元14。在圖2中可以看到三個繞組觸頭20、22、24, 其適於在面對耦合模塊的一側電連接到馬達連接單元14中的三相馬達的繞組端。耦合模 塊16、16'被插入馬達連接單元14中。編碼部件56能夠緊接著耦合模塊16、16'布置在馬 達連接單元14中,以避免在插入期間耦合模塊的非期望旋轉。如下面將要解釋的,耦合模 塊16、16'可以安裝在相對於彼此旋轉180°的兩個位置,以便因此反轉馬達的旋轉方向。電源連接單元18包括類似於圖1中的端子38、40、42。在背向耦合模塊的一側,電 源連接單元18還具有另一個示意性顯示端子。它們例如用於接地(保護接地)以實現馬 達制動功能和/或中性導體,並且也進一步被引導到馬達連接側。然而它們與根據本發明 的連接裝置的功能無關,因此沒有更詳細地進行論述。圖3示出了從耦合模塊側看到的帶有六個相位觸頭44、46、48、50、52和54的電源 連接單元18。編碼部件56被插入。它標記有用於右手旋轉的「R」,附加的箭頭指示馬達的 旋轉方向。當編碼部件56被插入時,耦合模塊16,16'只能被插入一個安裝位置,原因是編 碼部件56上的端頭58與耦合模塊16,16'上的凹口 60相配合。當然也有可能使用本領域 技術人員已知的其他編碼可能性。在耦合模塊16,16'上,可以電接觸馬達連接單元14的繞組觸頭20、22、24、26、28 和30的繞組連接觸頭是可看到的。根據應用,三相馬達以所謂的三角形接線或星形接線工作。耦合模塊16,16'中的 不可見布線元件保證了馬達繞組端與相位線之間的預期連接。圖4a示出了用於三角形接線的電路圖。三相馬達的三個繞組U、V和W的末端以 三角形接線,這意味著馬達繞組U的繞組端U2連接到馬達繞組W的繞組起點W1,馬達繞組 W的繞組端W2連接到馬達繞組V的繞組起點VI,並且馬達繞組V的繞組端V2連接到馬達 繞組U的繞組起點U1。相位線連接到各自繞組起點,這意味著相位線L1連接到繞組起點 U1,相位線L2連接到繞組起點VI,並且相位線L3連接到繞組起點W1。圖4b在示意性俯視圖中示出了作為圓圈的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4、46、 48,50,52和54,虛線64分別封閉並聯電布置並且接觸相同相位線的兩個相位觸頭。馬達 連接單元14的繞組觸頭20、22、24、26、28和30被布置為與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重 合。為了更好理解,與相位觸頭相連的相位線L1、L2和L3直接被插入圖4b中,正如耦合到 繞組觸頭的繞組端U1、U2、VI、V2、W1和W2。馬達連接單元14的繞組觸頭20-30定位為彼此點對稱的兩組,這意味著三個繞組觸頭分別並排布置,並且其他三個繞組觸頭也並排布 置在與之並聯的線路上。根據圖4b,在第一組中,馬達繞組U的繞組起點U1、馬達繞組W的 繞組端W2和馬達繞組W1的繞組起點並排布置。繞組V的繞組端V2、緊接著的繞組V的繞 組起點VI以及繞組U的繞組端U2以點對稱的結構布置在其上。在示意圖中,相位觸頭與繞組觸頭的重合示例被選擇。在實際實現中,觸頭不需要 重合,原因是電觸頭通過布置在其間的耦合模塊實現。耦合模塊16的三個相位連接觸頭32、34、36被繪製為矩形。所示的安裝位置對應 於圖1中所示的安裝位置。耦合模塊16是用於在三角形接線中耦合的耦合模塊。所以均 使相對觸頭彼此連接的布線元件62包含在耦合模塊中。 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32建立到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4的電接觸, 所述相位觸頭的一部分連接到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1。相位連接觸頭32電連接到耦合模塊 16內的相對繞組連接觸頭,所述相對繞組連接觸頭通過馬達連接單元連接到繞組起點U1。 因此繞組起點U1連接到相位線L1。繞組起點U1還通過布線元件62連接到繞組端V2。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34建立到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50的電接觸, 所述相位觸頭的一部分連接到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2。相位連接觸頭34電連接到耦合模塊 16內的相對繞組連接觸頭,所述相對繞組連接觸頭通過馬達連接單元連接到繞組起點VI。 因此繞組起點VI連接到相位線L2。繞組起點VI還通過布線元件62連接到繞組端W2。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36建立到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52的電接觸, 所述相位觸頭的一部分連接到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3。相位連接觸頭36電連接到耦合模塊 16內的相對繞組連接觸頭,所述相對繞組連接觸頭通過馬達連接單元連接到繞組起點W1。 因此繞組起點W1連接到相位線L3。繞組起點W1還通過布線元件62連接到繞組端U2。根據圖4b的接觸因此導致馬達繞組彼此連接和連接到根據圖4a的電路圖的三相 電網的相。圖5a也示出了用於三角形接線的馬達繞組U、V和W的連接,但是旋轉方向不同。 這意味著相位線L1和L2相對於圖4a的示例被互換。圖5b示出了馬達連接單元14的觸頭、電源連接單元18的觸頭和耦合模塊16的觸 頭的相應聯繫。再次所涉及的三角形接線,使用與根據圖4a的連接中相同的耦合模塊16。 這意味著布線元件62均連接相對觸頭。與圖4b相比,耦合模塊16被安裝為圍繞在馬達連 接單元14與電源連接單元18之間沿著耦合方向延伸的軸線轉過180°。所以,耦合模塊 16的相位連接觸頭36現在通過相位觸頭48接觸相位線L2,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 34接觸連接到相位線L1的相位觸頭46,並且耦合模塊的相位連接觸頭32接觸連接到相位 線L3的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54。繞組觸頭的位置不變,即,相位線L2通過布線元 件62連接到繞組端V2和U1,相位線L1通過布線元件62連接到繞組端W2和VI,並且相位 線L3通過布線元件62連接到繞組端U2和W1。所以根據需要反轉馬達的旋轉方向。期望 用於該旋轉方向的耦合模塊的安裝位置可以一部分藉助於相應編碼部件56進行固定。圖6a示出了馬達繞組U、V和W的星形接線的電路圖。為此,馬達繞組端U2、V2和 W2被電連接,而相位線L1連接到繞組起點U1,相位線L2連接到繞組起點VI,並且相位線 L3連接到繞組起點W1。圖6b相應地示出了馬達連接單元14、耦合模塊16'和電源連接單元18上的連接觸頭的構造。耦合模塊16由在外部對應於耦合模塊16的用於星形接線的耦合模塊16'替 換。耦合模塊16'包含布線元件66,所述布線元件使繞組連接觸頭彼此連接,所述布線元 件未連接到相位連接觸頭32、34和36。馬達連接單元14上的繞組端Ul、U2、VI、V2、W1和W2和電源連接單元18上的相 位線的結構相對於圖4b和5b保持不變。在圖6b所示的安裝位置中,耦合模塊16'的矩 形顯示相位連接觸頭32'接觸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4並且因此通過馬達連接單 元接觸相位線L1和繞組起點U1,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34'接觸電源連接單元18 的相位觸頭50並且因此接觸相位線L2和繞組起點VI,並且耦合模塊16'的相位連接觸頭 36'接觸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52並且因此接觸相位線L3和繞組起點W1。繞組端 V2、W2和U2未連接到相位線,然而它們通過布線元件66彼此連接。所以獲得圖6a中所示 的電連接。圖7a示出了以相對於圖6a的連接的反向旋轉方向連接用於星形接線的馬達繞組 U、V和W的電路圖。繞組起點U1、V1和W1彼此電連接,而繞組端U2連接到相位線L3,繞組 端U2連接到相位線L2,並且繞組端W2連接到相位線L1。圖7b示出了與沿著耦合方向的軸線轉過180°的耦合模塊16'的接觸。所以,布 線元件66當前使繞組起點U1、V1和W1彼此電連接。在圖7b所示的安裝位置中,耦合模塊 16'的矩形顯示相位連接觸頭32'接觸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54並且因此通過馬達 連接單元接觸相位線L3和繞組端U2,耦合模塊16'的矩形顯示相位連接觸頭34'接觸電 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6並且因此接觸相位線L1和繞組端W2,並且耦合模塊16'的 矩形顯示相位連接觸頭36'接觸電源連接單元18的相位觸頭48並且因此接觸相位線L2 和繞組端V2。在本情況下,耦合模塊的取向也可以藉助於編碼部件56進行固定。所以有可能以簡單方式實現三相馬達連接到三相電網而不必重新插接連接線。三 角形接線與星形接線之間的區別通過選擇適當的耦合模塊16、16'來實現,並且旋轉方向 的反轉通過耦合模塊的安裝位置實現。為了旋轉耦合模塊,馬達連接線和電源連接線不需 要被拆掉,而是僅僅需要延伸連接裝置和旋轉耦合模塊,其後可以再組裝連接裝置。整個連 接裝置可以在電纜內以插入式連接的方式實現,使得在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現場就地改變 連接和/或旋轉方向是可能的。第二示例實施例圖8在三維示意圖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連接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其具有電源連 接單元68、耦合模塊70和兩個橋接模塊72、72'和馬達連接單元(未顯示)。在面對耦合模塊的一側,電源連接單元68具有三個相位觸頭74,76和78。在電 源連接單元68內,相位觸頭74,76和78電連接到在背向耦合模塊的一側的三個端子(未 顯示),三相電網的三個相位線LI、L2和L3可以耦合到這三個端子。相位線LI、L2和L3 的端子可以優選地通過卡簧連接部實現。電源連接單元可以在相對於彼此沿插入方向轉過 180°的兩個安裝位置安裝到耦合模塊70中。耦合模塊70具有可互換橋接模塊,圖8顯示可以交替使用的第一橋接模塊72和 第二橋接模塊72'。在外部,兩個橋接模塊具有相同結構。它們彼此的區別在於未示出的 布線元件,使得藉助於橋接模塊72獲得三角形接線,而藉助於第二橋接元件72',由於包含在其中的布線元件,三個馬達繞組可以彼此連接和連接到相位線以獲得星形接線。在它們面對耦合模塊70的一側,橋接模塊72、72'均具有三個相位連接觸頭,橋 接模塊72、72 『通過所述相位連接觸頭直接電接觸電源連接單元68的三個相位觸頭74、76 和78。在背離耦合模塊70的一側,橋接模塊72、72'均具有6個繞組連接觸頭80-90或 92-102,它們分別適合於電接觸未示出的馬達連接單元上的繞組觸頭。在圖8中布置在頂 部的繞組連接觸頭80、82和84,或92、94和96均電連接到與其相對的各自相位連接觸頭, 而布置在底部的繞組連接觸頭86、88和90,或98、100和102取決於橋接模塊以不同方式連 接到在頂部的各自繞組連接觸頭。然而在實踐中,端子92、94和96可以被省略。例如在橋接模塊72的情況下,通過馬達連接單元,繞組起點U1可以連接到繞組連 接觸頭80,繞組起點VI可以連接到繞組連接觸頭82,並且繞組起點W1可以連接到繞組連 接觸頭84,而通過馬達連接單元,繞組連接觸頭86接觸繞組端W2,繞組連接觸頭88接觸繞 組端U2,並且繞組連接觸頭90接觸繞組端V2。對於三角形接線,橋接模塊72具有多個布線元件,所述布線元件使繞組連接觸 頭80和86、繞組連接觸頭82和88和繞組連接觸頭84和90分別彼此連接,因此獲得接觸 U1-W2.V1-U2 禾口 W1-V2。相應地,對於星形接線,橋接模塊72 『具有在上排中的繞組連接觸頭92、94和 96 (其與橋接模塊72中相同與繞組起點U1、V1和W1相連)以及在下排中的繞組連接觸頭 98、100和102(其相應地與端子12、似和¥2相連)。橋接模塊72'包含布線元件,所述布 線元件使下排的三個繞組連接觸頭98、100和102,即,W2-U2-V2彼此連接,使得獲得星形接線。因此在馬達連接單元上的馬達繞組端的連接總是保持相同,壓接連接優選地被設 置用於連接。在該實施例中,也有可以以簡單方式通過更換橋接模塊在三角形接線與星形 接線之間切換而不必重新插接端子。對於與使用的橋接模塊無關的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變化,在第二實施例中,電源連 接單元68可以安裝在相對於彼此轉過180°的兩個位置,使得由此獲得連接的三相馬達的 旋轉方向的反轉。作為例子,相位觸頭74通過電源連接單元68連接到相位線L1,相位觸頭 76連接到相位線L2,並且相位觸頭78連接到相位線L3。在圖8所示的安裝位置中,使用 橋接模塊72,於是相位線L1連接到繞組連接觸頭80並且因此連接到繞組起點U1,相位線 L2連接到繞組連接觸頭82並且因此連接到繞組起點VI,並且相位線L3連接到繞組連接觸 頭84並且因此連接到繞組起點W1。當電源連接單元轉過180°時,相位線L1接觸繞組起 點W1,並且相位線L3接觸繞組起點U1,這意味著馬達的旋轉方向被反轉。這同樣適用於橋接模塊72'的使用。圖9示出了在組裝狀態下安裝有橋接模塊72'的根據圖8的連接裝置。第二實施 例也在馬達側提供六個以上繞組端子、保護接地、中線導線和三相電網的另外地線,例如該 另外地線適於通過端子104、106和108連接到馬達。這些線與本發明無關並且因此未更詳 細地進行論述。圖10在三維圖示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如圖8和9中所示的連接裝置,其部分被剖開 並且具有獨立的馬達連接單元110。圖10示出了插有電源連接單元68和橋接模塊72或 72'的耦合模塊70。馬達連接單元110連接到耦合模塊並且封閉橋接模塊72、72'。在圖
1010的右手側,馬達連接線因此可以牢固地連接到電源連接單元,而在左手側,三相電網的相 位線可以牢固地連接到電源連接單元68。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知通過插入式連接部連接電源電纜和馬達連接線的不同方 式。在兩個實施例中,相位線優選地通過卡簧連接部連接到電源連接單元。為了將馬達線連接到馬達連接單元,壓接是優選的。兩個實施例也共同具有一種基本平行六面體結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外部平行 六面體形狀,例如也可以想到圓柱形。在第一實施例中,繞組端的連接結構的唯一關鍵特別 在於端子布置為兩組,每組三個端子,這些端子彼此點對稱,使得耦合模塊轉過180°導致 馬達的旋轉方向的期望反轉。
權利要求
一種用於將具有至少三個繞組(U,V,W)的三相馬達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基本上為平行六面體,並且包括電源連接單元(18),其用於連接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1,L2,L3),馬達連接單元(14),其用於連接三相馬達的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可互換的耦合模塊(16),其中所述耦合模塊(16)布置在所述電源連接單元(18)與所述馬達連接單元(14)之間,並且包括以預定方式將所述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三個相位線(L1,L2,L3)的觸頭和布線元件;第一耦合模塊(16),其設置成與三角形接線的所述至少三個繞組(U,V,W)耦合;第二耦合模塊(16′),其設置成與星形接線的所述至少三個繞組(U,V,W)耦合,以及所述耦合模塊或所述第一和第二耦合模塊(16,16′)中的每個適於被安裝為沿著耦合方向轉過180°,以由此反轉三相馬達的旋轉方向。
2.一種用於將具有至少三個繞組(U,V,W)的三相馬達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連接裝置, 所述連接裝置基本上為平行六面體,並且包括電源連接單元(68),其用於連接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1,L2,L3),馬達連接單元(110),其用於連接三相馬達的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可互換的耦合模塊(70),其中所述耦合模塊(70)布置在所述電源連接單元(68)與所述馬達連接單元(110)之間, 並且包含以預定方式將所述六個繞組端(Ul,U2,VI,V2,ffl, W2)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三個 相位線(Li,L2,L3)的觸頭和布線元件;所述耦合模塊(70)包括可互換的橋接模塊(72,72'),所述橋接模塊包括所述布線 元件;第一橋接模塊(72),其設置成包含布線元件使得所述三個繞組(U,V,W)被以三角形 接線連接;第二橋接模塊(72');其提供成包含布線元件使得所述三個繞組(U,V,W)被連 接成星形接線;以及所述電源連接單元(68)適於能夠在相對於彼此轉過180°的兩個位置處安裝在所述 耦合模塊(70)上,由此反轉三相馬達的旋轉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電源連接單元(18)對於所述三個相位 線(Li,L2,L3)中的每個具有一個端子,所述端子沿朝向所述耦合模塊(16,16')的方向 分支為兩個並聯相位觸頭(44,46,48,50,52,54),並且所述耦合模塊或每個耦合模塊均僅 電接觸所述兩個並聯相位觸頭中的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連接裝置,其中在面對所述耦合模塊(16,16')的一側,所述馬達連接單元(14)具有能夠連接到所述 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的繞組觸頭(20,22,24,26,28,30),所述繞組觸頭被布 置為兩組,每組有三個繞組觸頭,並且兩組中的所述繞組觸頭彼此點對稱,其中在第一組中,第一繞組(U)的繞組起點(Ul)、第三繞組(W)的繞組端(W2)和第三繞組 (W)的繞組起點(Wl)並排布置,以及在第二組中,所述第一繞組(U)的繞組端(U2)與所述第一繞組(U)的繞組起點(Ul) 點對稱,所述第二繞組(V)的繞組起點(Vl)與所述第三繞組(W)的繞組端(W2)點對稱,並 且所述第二繞組(V)的繞組端(V2)與所述第三繞組(W)的繞組起點(Wl)點對稱。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連接裝置被配置為使得三相 電網的所述三個相位線(L1,L2,L3)適於優選地藉助於卡簧連接部牢固地耦合到所述電源 連接單元(18,68)。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連接裝置被構造為使得所述 六個繞組端(Ul,U2,VI,V2,ffl, W2)適於優選作為壓接連接牢固地耦合到所述馬達連接單 元(14,110)。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將具有三個繞組(U,V,W)的三相馬達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包括用於連接三相電網的相位線(L1,L2,L3)的電源連接單元(18;68)和用於連接三相馬達的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的馬達連接單元(14;110)。還提供了可互換的耦合模塊(16;70,72;70,72′),其布置在電源連接單元與馬達連接單元之間並且包含以預定方式將六個繞組端(U1,U2,V1,V2,W1,W2)電連接到三相電網的三個相位線(L1,L2,L3)的觸頭和布線元件。
文檔編號H01R29/00GK101854015SQ20101015796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31日
發明者A·納斯, A·費爾德勒爾 申請人:哈廷電子有限公司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