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6:39:31
專利名稱: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吊車、起重機,具體為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使用的起重設備如塔吊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點1、是靠自身的重量(如汽車)或固定配重(如塔吊)來保證吊起一定重量的物體;2、現在的塔吊配重,都是在很高很高的吊臂上,一般都是鐵塊或水泥塊作為配重,很是危險;3、建築物多高則塔掉就要有多高,而且操作人員都是在高空作業,如果塔吊出現倒塌事故,則操作人員都是九死一生,很是危險;4、塔吊在地基上不能橫向和縱向移動,為一個死物,5、必須要打基礎浪費人力物力;6、塔吊在作軸向轉動時是由支架作為支點,吊臂轉動,不靈活、危險係數大。經過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光碟檢索查詢沒有發現有有關內容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不需要打基礎、可軸向旋轉、滑車可在吊臂上自由行走、只需單向動力的滑車裝置,配重、卷揚機配置在機身下面,應用槓桿的力學原理,藉助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實現被吊物體與該機配重之間的自動平衡,借力使力的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含機座(1)、機身(2)、吊臂(3)、軌道行走減速機(5)、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配重車(11)和鋼軌(4)部分。機身(2)的上部經軸套(16)與吊臂(3)連接構成塔吊支撐結構、下部經滾柱軸承(33)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塔吊轉動結構,機身(2)的一側經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和配重箱支架(15)構成配重車(11)的支撐結構,機身(2)的另一側經與鋼絲繩定滑輪(17)、鋼絲繩(21)、行走滑車(18)連接構成塔吊滑車升降結構,機座(1)經與主動行走輪(24)連接構成塔吊地面行走結構;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連接於機身(2)的下部角鋼(35)構成卷揚機在機身下面的塔吊結構;鋼絲繩(21)一端固定於配重車(11)上,另一端經變徑輪(13)與掛鈎(56)連接。機座(1)是由工字鋼(30)構成矩形底座,工字鋼(30)對角線構成四個等邊三角形,工字鋼(30)與鋼管及軸承內套(27)連接構成直角三角形,軌道行走減速機(5)的軸上連接有軸座(23)、主動行走輪(24)、大皮帶輪(25),經三角帶(26)使小皮帶輪(31)與大皮帶輪(25)絞接連接。機身(2)由角鋼(35)組合構成,旋轉主動齒輪(34)一端與機身旋轉減速機(6)連接、另一端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機身(2)旋轉機構;角鋼(35)四個腳連接有機身連接套(37),可移動抱杆(38)一端與角鋼(35)連接、另一端與萬向鋼絲繩滑輪(40)連接。在兩塊鋼板(47)之間有工字鋼(30)、滑車行走梯形輪(46)、鋼絲繩定滑輪(17)、限位螺母(49);在工字鋼(30)與鋼板(47)的空間處的滑車行走梯形輪(46)上的滑車行走輪軸(50)穿過鋼板(47)由螺栓(44)連接固定工字鋼(30),滑輪軸(48)穿過鋼板(47)、鋼絲繩定滑輪(17)工字鋼(30)、限位螺母(49)與螺栓(44)固定連接。螺栓(44)穿過配重箱行走軌道(14)與機身(2)固定連接,配重箱(51)的底部與工字鋼(30)焊接連接,行走輪(52)與工字鋼(30)連接,配重箱(51)是三個座與槽鋼上的活動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前端與機身(2)由螺栓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後端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由螺栓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靈活、搬運方便、借力使力四兩撥千斤。安裝時間短、借力使力無基礎、重量輕、可軸向旋轉,在安裝、拆卸、移動時能夠自吊;減少了死亡、傷亡率,直至到沒有。本實用新型適用廣泛,不僅適用於建築業,還適用於鐵路、橋樑建設、露天地下工程的施工、設備安裝、車站、碼頭、貨場的貨物裝卸,還可替代安裝載再固定範圍的天車,如生產車間的天車、裝卸汽車、火車的天吊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座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座結構原理E-E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機身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機身結構原理A-A剖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機身中節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機身中節結構原理B-B剖視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吊臂單節結構原理俯視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吊臂單節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吊臂單節結構原理側視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吊臂行走滑車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吊臂單結構原C-C剖視示意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配重車及架結構原理側俯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配重車及架結構原D-D剖視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機身自吊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6為本實用新型吊臂自吊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7為本實用新型雙機互吊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8為本實用新型樓面施工結構原理俯視示意圖;圖19為本實用新型樓面施工結構原理示意圖。A-為吊車行走方向,B--為吊車控制範圍,C-建築物承重牆、D-地面料場,E-建築物平面,F-料箱,M-建築物。
具體實施方式
它包含機座(1)、機身(2)、吊臂(3)、軌道行走減速機(5)、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配重車(11)和鋼軌(4)部分。機身(2)的上部經軸套(16)與吊臂(3)連接構成塔吊支撐結構、下部經滾柱軸承(33)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塔吊轉動結構,機身(2)的一側經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和配重箱支架(15)構成配重車(11)的支撐結構,機身(2)的另一側經與鋼絲繩定滑輪(17)、鋼絲繩(21)、行走滑車(18)連接構成塔吊滑車升降結構,機座(1)經與主動行走輪(24)連接構成塔吊地面行走結構;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連接於機身(2)的下部角鋼(35)構成卷揚機在機身下面的塔吊結構;鋼絲繩(21)一端固定於配重車(11)上,另一端經變徑輪(13)與掛鈎(56)連接。機座(1)是由工字鋼(30)構成矩形底座,工字鋼(30)對角線構成四個等邊三角形,工字鋼(30)與鋼管及軸承內套(27)連接構成直角三角形,軌道行走減速機(5)的軸上連接有軸座(23)、主動行走輪(24)、大皮帶輪(25),經三角帶(26)使小皮帶輪(31)與大皮帶輪(25)絞接連接。機身(2)由角鋼(35)組合構成,旋轉主動齒輪(34)一端與機身旋轉減速機(6)連接、另一端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機身(2)旋轉機構;角鋼(35)四個腳連接有機身連接套(37),可移動抱杆(38)一端與角鋼(35)連接、另一端與萬向鋼絲繩滑輪(40)連接。在兩塊鋼板(47)之間有工字鋼(30)、滑車行走梯形輪(46)、鋼絲繩定滑輪(17)、限位螺母(49);在工字鋼(30)與鋼板(47)的空間處的滑車行走梯形輪(46)上的滑車行走輪軸(50)穿過鋼板(47)由螺栓(44)連接固定工字鋼(30),滑輪軸(48)穿過鋼板(47)、鋼絲繩定滑輪(17)工字鋼(30)、限位螺母(49)與螺栓(44)固定連接。螺栓(44)穿過配重箱行走軌道(14)與機身(2)固定連接,配重箱(51)的底部與工字鋼(30)焊接連接,行走輪(52)與工字鋼(30)連接,配重箱(51)是三個座與槽鋼上的活動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前端與機身(2)由螺栓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後端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由螺栓連接。
無縫鋼管(28)上端裝有滾子軸承(29)。由小皮帶輪經三角帶驅動大皮帶輪帶動主動行走輪轉動實現整機在軌道上的前後行走。機身旋轉減速機帶動小齒輪(34)轉動,小齒輪驅動大齒輪轉動實現機身360°的軸向旋轉。機身上焊有機身連接套由螺栓進行連接,每節機身上可隨時安裝上抱杆,上抱杆的下部固定在機身上、上端裝有推力軸承(39)和萬向鋼絲繩滑輪以便在本實用新型的組裝、拆卸時使用。在角鋼的一端焊有吊臂連接公板(41)、另一端吊臂連接母板(42)由軸與主節連接。工字鋼的兩端各鑽有4個孔(43),用鋼板與主節連接。吊臂上裝有3個導向的鋼絲繩定滑輪,吊鉤(20)裝有鋼絲繩動滑輪(19)、吊臂上焊有軸套、工字鋼上裝有行走滑車,行走滑車經螺栓和定位套管(45)連接,滑車行走輪軸上裝有滑車行走梯形輪、滑輪軸上的鋼絲繩定滑輪用限位螺母調整鋼絲繩定滑輪經向間隙,升降卷揚機、鋼絲繩經鋼絲繩定滑輪和鋼絲繩動滑輪後固定到套管(53)上。滑車行走卷揚機的鋼絲繩經臂架上的鋼絲繩定滑輪和吊臂前端的鋼絲繩定滑輪固定到行走滑車的套管(54)上、經滑車行走卷揚機的一拉一松即完成行走滑車的前後行走。配重箱行走軌道後端裝有變徑輪、行程開關(12)、和鋼絲繩定滑輪,行走輪安裝在用工字鋼焊接的配重箱支架上,配重箱是三個獨立的鐵箱,可互換、可移動,箱中的配重物可選用建築工地使用得著沙石、也可做成封閉的水箱,裝上水配重(夏季可用水、冬季可用沙)。本實用新型在起吊物體時,經控制器(9)到升降卷揚機轉動拉動吊臂的前端向下移動,後端則向上抬起,拉動鋼絲繩轉動變徑輪拉動配重車向後移動。跟據起吊物體的重量大小來決定配重車的行走距離。當被吊物體重量大於設計負荷時,配重車行走至配重箱行走軌道的末端碰到行程開關時,自動斷電,停止工作。當被吊物體重量降低到設計負荷之內時,本實用新型恢復工作。變經輪有兩個不同軸徑的雙槽輪,小槽輪鋼絲繩的一端索在吊臂的後端,另一端在小槽中纏繞數圈後固定在變經輪上,大槽輪的鋼絲繩一端索在配重車上,另一端固定在變經輪上,按照設計大輪槽的直徑是小輪槽直徑的N倍,則配重車的行走距離便相當於小輪周長的N倍。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是座落在建築物本身上,充分利用建築物,隨著建築物的升高而升高。要實現這個目的,要解決三個問題第1、建築物本身的承載能力?第2、逐層移動是否方便?第3、是否影響正常的建築施工?表1例出了與相同的產品QTZ20型各個性能的對比。
表1
經計算和樣機的試用驗證,第1、本實用新型的整機重量是1.5T滿負荷工作時被吊物體重2T,配重為1.8T,合計重量是5.3T而5.3T的重量分布在3延長米承重牆上(按設計規定樓房的37cm承重牆每延長米承重50T,24cm的承重牆每延長米承重30T)所承受重量僅是主設計重量的1/12至1/20。在建築物平臺使用不會給建築物本身造成任何擠塞或不安全因素。第2、本實用新型最大的單件不超過300KG,如果配一臺起重300KG的小吊使用,由4個工人拆裝並移動上一層樓,在4個小時內便可完成,如同時使用規格相同的塔吊,不用拆卸便可互吊移動到上一層樓。(見圖17)第3、本實用新型不超過8米與塔吊的幾十米至上百米高度來比,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第4、本實用新型吊臂的旋轉半徑只是塔吊吊臂旋轉半徑的四分之一,它對吊臂下面的人和物可能受到的威脅要更小一些。第5、本實用新型的駕駛員在在本本實用新型平面的幾十米範圍內自由操作與塔吊駕駛員在駕駛室內高空作業相比更安全。第6、本實用新型塔吊吊臂上的配重、卷揚機、行走電機等重設備全部移到機身的根部,為本實用新型提高設備安全性能的關鍵,提高了設備自身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第7、國家效益,僅以本實用新型應用到建築工程中的塔吊為例(其他行業也可廣泛應用這種設備)。保守估計全國建築行業現有正在服役的塔吊10萬臺,平均每臺塔吊和重量為40T(以QTZ40型塔吊為中間值)而本實用新型的重量僅是它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且安十分之一計算,可節約鋼材36萬噸,省去混凝土配重和基礎可節約水泥30萬噸,節電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年節電20萬度以上。這些資源用到國防或其它經濟建設中去,會生產多大的國家經濟效益?!第8、從媒體報導中得知,幾乎每個大城市每年都有2-3起塔吊機倒人亡、毀壞其它建築物的事故,本實用新型安全性能大大的提高,無疑是最大的社會效益,它應用範圍廣泛,也會給各行各業帶來更好的效益。第9、用戶效益以建築行業為例,安表1的計算。基礎費可省去5000元,安裝費可省去8000元,運費可省去2000元,電費可省去1000元(安200個工作日計算)和塔吊相比購置設備款可省去10餘萬元。而且還可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期。第10、本實用新型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不僅適用於建築業還適用於鐵路、橋樑建設、露天地下工程、設備安裝、車站、碼頭、貨場的貨物裝卸,還可替代安裝在固定範圍的天車,如生產車間的天車,裝卸汽車、火車的天吊等。本實用新型的機身和吊臂在安裝和拆卸的過程中可利用隨機攜帶的抱杆實現自吊。(見圖15、16)本實用新型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見圖18、19)。
權利要求1.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它包含機座(1)、機身(2)、吊臂(3)、軌道行走減速機(5)、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配重車(11)和鋼軌(4)部分,其特徵是機身(2)的上部經軸套(16)與吊臂(3)連接構成塔吊支撐結構、下部經滾柱軸承(33)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塔吊轉動結構,機身(2)的一側經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和配重箱支架(15)構成配重車(11)的支撐結構,機身(2)的另一側經與鋼絲繩定滑輪(17)、鋼絲繩(21)、行走滑車(18)連接構成塔吊滑車升降結構,機座(1)經與主動行走輪(24)連接構成塔吊地面行走結構;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連接於機身(2)的下部角鋼(35)構成卷揚機在機身下面的塔吊結構;鋼絲繩(21)一端固定於配重車(11)上,另一端經變徑輪(13)與掛鈎(56)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其特徵在於機座(1)是由工字鋼(30)構成矩形底座,工字鋼(30)對角線構成四個等邊三角形,工字鋼(30)與鋼管及軸承內套(27)連接構成直角三角形,軌道行走減速機(5)的軸上連接有軸座(23)、主動行走輪(24)、大皮帶輪(25),經三角帶(26)使小皮帶輪(31)與大皮帶輪(25)絞接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其特徵在於機身(2)由角鋼(35)組合構成,旋轉主動齒輪(34)一端與機身旋轉減速機(6)連接、另一端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機身(2)旋轉機構;角鋼(35)四個腳連接有機身連接套(37),可移動抱杆(38)一端與角鋼(35)連接、另一端與萬向鋼絲繩滑輪(4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其特徵在於配重箱(51)的底部與工字鋼(30)焊接連接,行走輪(52)與工字鋼(30)連接,配重箱(51)是三個座與槽鋼上的活動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前端與機身(2)由螺栓連接、配重箱支架(15)的後端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由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吊車、起重機,具體為一種無基礎自動配重全自動塔吊裝置。其特點是它包含機座(1)、機身(2)、吊臂(3)、軌道行走減速機(5)、機身旋轉減速機(6)、升降卷揚機(7)、滑車行走卷揚機(8)、配重車(11)和鋼軌(4)部分。機身(2)的上部經軸套(16)與吊臂(3)連接構成塔吊支撐結構、下部經滾柱軸承(33)與大齒輪(10)連接構成塔吊轉動結構,機身(2)的一側經與配重箱行走軌道(14)和配重箱支架(15)構成配重車(11)的支撐結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靈活、搬運方便、借力使力四兩撥千斤。安裝時間短、借力使力無基礎、重量輕、可軸向旋轉,在安裝、拆卸、移動時能夠自吊;減少了死亡、傷亡率,直至到沒有。本實用新型適用廣泛,不僅適用於建築業,還適用於鐵路、橋樑建設、露天地下工程的施工、設備安裝、車站、碼頭、貨場的貨物裝卸,還可替代安裝載再固定範圍的天車,如生產車間的天車、裝卸汽車、火車的天吊等。
文檔編號B66C23/00GK2769241SQ20042006391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8日
發明者萬維柔 申請人:萬維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