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臂雙滾輪扶正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9:07:36
專利名稱:四臂雙滾輪扶正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四臂雙滾輪扶正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井下輔助儀器,特別涉及一種支撐並且居中其它測井儀 器的井下輔助儀器。
背景技術:
在油田測井過程中,完成井下測量的儀器串裡,有些儀器是必須在套管中居中才 可以實現儀器功能的;若儀器無法居中,則會影響儀器測井數據的精度,尤其為多臂井徑儀 器時,若居中不好,將會導致井徑儀器的個別測量臂無法正常打開,影響儀器的正常工作。 現有扶正儀器一部分為彈片式結構,即儀器利用高彈性的不鏽鋼簧片作為扶正臂,這種結 構承壓力很小,當受到的壓力過大時,扶正臂就會發生形變,影響儀器的扶正效果;採用這 種結構在多次下井後不但會對儀器扶正臂形成磨損,損害儀器,而且會造成油井套管壁的 損害。還有一些扶正儀器為多臂單滾輪的結構,在儀器的每個測量臂上都含有一個滾輪,這 種結構降低了扶正臂在套管臂上的磨損,減少了對儀器的損壞,提高了儀器的承壓力。但是 這種結構的扶正器,其測量臂上的滾輪通過套管上的節箍時會產生很大的震動,這樣就會 導致與扶正器掛接在一起的井下儀器產生一定的擺動,就會影響到儀器的測量精度,產生 誤差。而這種結構的扶正器扶正力不是很大,對井下儀器的扶正精度比較低,而且儀器測量 臂滾動摩擦力較大,容易產生損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包括上接頭、芯軸、上機架、兩個彈簧、測量臂組、下機架 和下接頭;所述上接頭、下接頭分別安裝於所述芯軸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機架、下機架套 設於所述芯軸外周,且位於所述上接頭、下接頭之間;所述測量臂組包括4組,每組包括一 個上臂和一個下臂;所述上臂一端鉸連結所述上機架,另一端鉸連結所述下臂;所述下臂 一端鉸連結所述下機架,另一端鉸連結所述上臂;所述上臂和下臂鉸連結處兩側各設有一 滾輪;所述上機架和下機架均包括一外殼和安裝於外殼內的平板;所述兩個彈簧安裝於對 應外殼內,一端抵持所述外殼,另一端抵持所述平板;所述平板設有延伸出外殼的凸柱,所 述凸柱抵持對應上臂或下臂。所述平板能夠沿芯軸軸向在對應外殼內移動。所述平板設有4個凸柱。所述外殼設於供彈簧裝入的開口,所述開口處安裝有蓋子。所述4組測量臂組軸對稱排布。所述4組測量臂組以芯軸軸心為中心,相鄰兩組測量臂組之間的夾角為90度。所述扶正器還包括堵頭和護帽,所述堵頭安裝於所述上接頭上,所述護帽安裝於 所述下接頭上。[0012]所述上機架和下機架上均設有凹槽軌道,上臂和下臂設有收容於對應凹槽軌道內 的限位柱。所述上機架和下機架能夠沿芯軸軸向移動。所述安裝於外殼內的彈簧始終處於壓縮狀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四臂雙滾輪扶正器的四 組臂分別受到了來自兩個彈簧的彈簧力,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彈簧力的作用可以使四組 臂撐到最大,在儀器的使用範圍內,彈簧一直是被壓縮的,被壓縮的彈簧提供了扶正器的扶 正力;當其它測井儀器接在扶正器下方或是兩個扶正器中間時,因為扶正器上的彈簧作用, 扶正器的滾輪始終貼緊井壁,扶正器的中軸居中,連接在扶正器下方或是兩個扶正器中間 的儀器自然就會被居中。本實用新型雙滾輪的設計可以提高儀器的扶正力並且降低滾動摩 擦,不易損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2中B部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垂直井、斜井或水平井中支撐並且 居中生產測井儀器的四臂雙滾輪扶正器,主要由堵頭1、上接頭2、芯軸3、上機架5、彈簧4、 測量臂、下機架9、下接頭10和護帽11組成,其中測量臂由上臂6、滾輪7、下臂8組成。本實用新型的芯軸3貫穿整支儀器,上、下接頭O、10)分別連接在芯軸3的上、下 兩端,上下機架(5、9)分別貫穿在芯軸3的上下部分,並且可以自由活動。上機架5包括外 殼50和蓋子51,該外殼50具有一個開口,通過該開口可以將彈簧4裝入,開口蓋上蓋子51 便將彈簧4固定於外殼50內;外殼50內還裝有一個可以沿芯軸3軸向運動的平板52 ;外 殼50內的彈簧4 一端抵持蓋子51,另一端抵持平板52 ;平板52沿芯軸3軸向設有4個延 伸出外殼50的凸柱53,四個凸柱53分別抵持對應上臂6的根部。下機架9的結構和上機 架5結構相同。四個上臂6與四個下臂8分別裝在上機架5和下機架9上,對應上臂6和 下臂8之間通過銷軸連接,上臂6和下臂8臨近銷軸連接處均設有一個滾輪7。本實用新型的四組臂分別受到了來自兩個彈簧的彈簧力,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 彈簧力的作用可以使四組臂撐到最大,在儀器的使用範圍內,彈簧4 一直是被壓縮的,被壓 縮的彈簧4提供了扶正器的扶正力。當其它測井儀器接在扶正器下方或是兩個扶正器中間 時,因為扶正器上的彈簧作用,扶正器的滾輪7始終貼緊井壁,扶正器的中軸居中,連接在 扶正器下方或是兩個扶正器中間的儀器自然就會被居中。本實用新型的核心部分是測量臂部分,儀器上的四組測量臂都固定在兩個機架 上,成對連接。這種結構可確保提供精確的扶正力。每組測量臂都包含一個上臂6和下臂 8,在每個上臂6和下臂8上都安裝有一個滾輪7。本實用新型的上機架5和下機架9上均設計有一個凸起的支點,分別用於鉸接儀器測量臂的上臂6和下臂8,上機架5和下機架9上都設計有特定的凹槽軌道,上臂6和下 臂8設有收容於凹槽軌道內的限位柱,用於限定測量臂的運動範圍。這種結構加上雙滾輪 的設計可以提高儀器的扶正力並且降低滾動摩擦,不易損壞。
權利要求1.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接頭O)、芯軸(3)、上機架(5)、兩個 彈簧G)、測量臂組、下機架(9)和下接頭(10);所述上接頭O)、下接頭(10)分別安裝於 所述芯軸(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機架(5)、下機架(9)套設於所述芯軸( 外周,且位 於所述上接頭O)、下接頭(10)之間;所述測量臂組包括4組,每組包括一個上臂(6)和一 個下臂(8);所述上臂(6) —端鉸連結所述上機架(5),另一端鉸連結所述下臂(8);所述下 臂(8) —端鉸連結所述下機架(9),另一端鉸連結所述上臂(6);所述上臂(6)和下臂(8) 鉸連結處兩側各設有一滾輪(7);所述上機架( 和下機架(9)均包括一外殼和安裝於外 殼內的平板;所述兩個彈簧(4)安裝於對應外殼內,一端抵持所述外殼,另一端抵持所述平 板;所述平板設有延伸出外殼的凸柱,所述凸柱抵持對應上臂(6)或下臂(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平板能夠沿芯軸(3) 軸向在對應外殼內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平板設有4個凸柱。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設於供彈簧(4) 裝入的開口,所述開口處安裝有蓋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4組測量臂組軸對稱 排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4組測量臂組以芯軸 (3)軸心為中心,相鄰兩組測量臂組之間的夾角為90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扶正器還包括堵頭(1) 和護帽(11),所述堵頭(1)安裝於所述上接頭(2)上,所述護帽(11)安裝於所述下接頭 (10)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機架(5)和下機架 (9)上均設有凹槽軌道,上臂(6)和下臂(8)設有收容於對應凹槽軌道內的限位柱。
9.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機架(5)和下機架 (9)能夠沿芯軸(3)軸向移動。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於 外殼內的彈簧(4)始終處於壓縮狀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四臂雙滾輪扶正器,包括上接頭、芯軸、上機架、兩個彈簧、測量臂組、下機架和下接頭;上接頭、下接頭分別安裝於芯軸的上端和下端;上機架、下機架套設於芯軸外周,且位於上接頭、下接頭之間;測量臂組包括4組,每組包括一個上臂和一個下臂;上臂一端鉸連結上機架,另一端鉸連結下臂;下臂一端鉸連結下機架,另一端鉸連結上臂;上臂和下臂鉸連結處兩側各設有一滾輪;上機架和下機架均包括一外殼和安裝於外殼內的平板;兩個彈簧安裝於對應外殼內,一端抵持外殼,另一端抵持平板;平板設有延伸出外殼的凸柱,凸柱抵持對應上臂或下臂。本實用新型雙滾輪的設計可以提高儀器的扶正力並且降低滾動摩擦,不易損壞。
文檔編號E21B17/10GK201891392SQ20102065041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9日
發明者易迪峰, 詹保平 申請人:西安威盛電子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