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0:55:21 1
專利名稱: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處理散發異味或有毒、有害氣體器具的裝置,特別涉及人類生活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由於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都要產生和排洩散發一些異味或有毒有害氣體,若這些氣體不能及時的排除和處理,將會對環境或人體造成的汙染和危害。如人體排洩(物)氣體的主要成份是吲朵、糞臭素、硫化氫、胺、氮、二氧化硫、乙酸、丁酸等及病菌和微生物。據專定論證衝水馬桶在衝水瞬間的氣旋,可以將排洩物氣體中的病菌、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幾個小時後,慢落在牆和衛生間或整個室內物品上,造成室內汙染。(見《自我保健》2004年第7期27頁)。衛生間是家庭環境的一個汙染源,便後洗手的,衛生間不衛生,人們都知道,但都不重視,還把衛生間變為盥洗,化妝室等多用途。為此,改善、提高衛生間衛生,減少、杜絕汙染源就必須改進衛生潔具,增加功能,讓排洩物病菌、異味還未擴散前,就排出或處理,是保證衛生間室內衛生的關鍵。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結構簡單實用,操作方便,能給使用者根據室內、外環境及衛生間位置,採用將潔具內排洩物氣體抽到室外或在室內消毒殺毒菌過濾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潔具進氣部件(17、21、22),帶有控制開關盒5的抽氣機11,所述進氣部件與抽氣機11之間配有溼式過濾罐2、乾式過濾盒11,相互用氣管7連接,抽氣機11的排氣處帶掩飾劑盒9。在抽氣機作用下,從潔具進氣部件(17、21、22)的進氣孔20、氣道19吸進的排洩物氣體,經溼式過濾罐2進氣口1,進入消毒、殺菌液3內,經罐出口16、氣液分離器15、氣管7、進入乾式過濾盒12,經吸溼材料14、吸附材料13,對排洩物氣體充分消毒殺菌、過濾後,從與抽氣機相連接的掩飾劑盒9排氣口8排出。抽氣機控制開關5,設有時間繼電器,蜂鳴器、延遲器、手動和自動鍵,自動控制是用光電感應探頭4實現,6是電器導線,掩飾劑盒內裝衛生掩飾劑10或喜好的香料。
上述17是內設有帶進氣孔20、氣道19的馬桶座圈和帶氣道19的桶蓋、座圈鉸鏈柱18。
上述21是帶進氣孔20的氣道19的移動式大便器踏板(可製成固定式)。
上述22是設有進氣孔20、帶氣道19的螺杆37的移動式小便器進氣頭(可製成固定式)。
本實用新型潔具抽氣、消毒殺毒、過濾裝置的技術優點結構簡單實用抽氣機、掩飾劑盒、溼式過濾罐,乾式過濾盒均採用單獨任意組合式。操作方便控制開關上設有手動、自動鍵,自動由光電感應探頭完成。排臭、消毒殺菌良好採用溼式、乾式、掩飾劑多種手段,對排洩物臭味、病菌及有害氣體進行稀釋、消毒殺菌、過濾後排放,使衛生間空氣清新無汙染。安裝方便溼式過濾罐置於潔具下或後面(馬桶置於側後下,蹲式大便器置於後),小便器可不連接溼式過濾罐,將抽氣機,乾式過濾盒,掩飾劑盒組合掛於小便器上方或一側牆上。潔具便於改進與本裝置配套;座式馬桶更換帶進氣孔、氣道的座圈和鉸鏈柱,蹲式大便器在水道上加帶進氣孔的氣道或另裝帶進氣孔、氣道的塑料踏板,小便器可在內頂部前端設一進氣頭或另裝一塑料進氣頭。
圖1為本裝置與衝水馬桶組合的工作原理結構圖。
圖2為本裝置與衝水馬桶組合的工作原理結構後視圖。
圖3為帶進氣孔和氣道的衝水馬桶座圈結構俯視圖。
圖4為帶進氣孔和氣道的衝水馬桶座圈結構側視圖。
圖5為帶氣道的馬桶桶蓋、座圈鉸鏈柱結構主視圖。
圖6為帶氣道的馬桶桶蓋、座圈鉸鏈柱結構側視圖。
圖7為帶氣道的馬桶桶蓋、座圈鉸鏈柱結構俯視圖。
圖8為本裝置與蹲式大便器組合工作原理結構圖。
圖9為移動式帶進氣孔和氣道的蹲式大便器塑料踏板俯視圖。
圖10為移動式帶進氣孔和氣道的蹲式大便器塑料踏板側視圖。
圖11為本裝置與小便器組合工作原理結構圖。
圖12為移動式小便器進氣頭主視圖。
圖13為移動式小便器時氣頭側視圖。
圖14為移動式小便器進氣頭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結構及發明目的作進一步的闡述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不僅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本裝置與衝水馬桶組合,定名為抽氣衝水馬桶見附圖1至圖7。
抽氣衝水馬桶由水箱24、桶蓋23、桶體25,帶有進氣孔20、氣道19的座圈17,桶蓋、座圈固定鉸鏈柱18帶氣道19,鉸鏈柱上端座圈孔29與座圈連接柱26連接。27是桶蓋連接銷,下端螺杆28固定在桶體上,兩鉸鏈柱下端用氣管7連接後接於溼式過濾罐2進氣口1,進氣管7底部為(45°)斜口插入罐底,消毒殺菌液3不能超過罐容器的1/3,罐出氣口16設有氣液分離器15,是防止液體被吸出過濾罐。氣管7連接溼式過濾罐2和乾式過濾盒12,乾式過濾盒底部裝有吸溼材料14,因氣體從溼式過濾罐經過後氣體溼度大,為延長乾式過濾盒中的吸附、消毒殺菌材料13的使用壽命和效果,需保證所通過過濾盒的氣體相對幹澡。吸附材料主要選用活性炭和固體消毒殺菌劑。11是帶控制開關5的抽氣機,控制開關設有定時器、蜂鳴器、延時器、手動、自動鍵,4是自動控制感應探頭,裝在水箱前端或後牆壁上,不超過桶蓋掀起的高度。6是電器導線,9是掩飾劑盒,10是掩飾劑或香料,8是出氣口。
使用抽氣衝水馬桶手動時,按下開關,此時定時器定時開始,抽氣機工作,所定時間到時,蜂鳴器提示(5分鐘、9分鐘)將要停止抽氣,定時時間到,在開關繼電器作用下,開關跳起,此時延遲器繼續使抽氣機工作(30秒),直到延遲時間到,抽氣機停機,若要再使用,應再次按下開關,若在定時間內使用完畢按下開關,但延時器還將使抽氣機繼續工作至設定延遲時間(便於抽盡桶內排洩物氣體)。手動開關盒應固定在安全、方便的位置。
使用抽氣衝水馬桶自動控制時,掀起桶蓋時即起動抽氣機,蓋下即關機。若再次使用應蓋上桶蓋,掀起即可,其它均與手動開關相同。
開關盒設置定時、蜂鳴器提示是為了防止座馬桶時間過長,有關專家提示,座馬桶時間過長易引發痔瘡和其它疾病。
實施例2本裝置與蹲式大便器組合,定名為抽氣大便器,見附圖8至圖10。
抽氣大便器由大便器體32,進水口31和設置在水道33上面的氣道19帶進氣孔20,及連接本裝置的氣道連接口30,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與抽氣衝水馬桶相同,不同點是自動感應探頭裝在大便器後牆壁約60mm高(略低於人體蹲下高度),使用時蹲下即起動抽氣機,離開即關機。
為方便現使用大便器改進,可裝塑料進氣踏板(見圖9、10),此踏板四角有固定孔35,踏面有防滑埂34,將踏板固定在原大便器上,用氣管7連接本裝置即可。
實施例3本裝置與小便器組合見圖11至14,定名為抽氣小便器。
抽氣小便器就是在小便器內頂部前端設一進氣部件(進氣頭)22,進氣頭22上由帶有進氣孔20的氣道19,將本裝置氣管7與進氣頭出口36連接。溼式過濾罐可置於地上或置於小便器下牆壁上,也可以不裝溼式過濾罐(見圖11)。抽氣機、乾式過濾盒、掩飾劑盒組合後固定於小便器上面牆壁上,自動感應探頭4裝在小便器前頂部。也可使用塑料小便器進氣頭(圖12-14),直接裝在小便器內頂部前端,用氣管7連接在帶氣道19的固定螺杆37上與本裝置連接,使用方法與上相同。
權利要求1.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包括潔具進氣部件(17、21、22),帶有控開關盒(5)的抽氣機(11)、與抽氣機(11)相連接的內盛有消毒殺菌材料的過濾盒(12),潔具進氣部件與過濾盒(12)用氣管(7)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潔具進氣部件(17),由帶進氣孔(20)的氣道(19)的馬桶座圈、帶氣道(19)的馬桶桶蓋、座圈鉸鏈柱(18)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潔具進氣部件(21),由帶進氣孔(20)的氣道(19)的移動式大便器踏板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帶進氣孔(20)的氣道(19)設置於大便器衝水道(3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潔具進氣部件(22),由帶進氣孔(20)的氣道(19)及與氣道(19)相通的設有出氣口(36)的固定螺杆(37)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抽氣機(11)的排氣口連接掩飾劑盒(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過濾盒為乾式過濾盒(12)。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潔具進氣部件(17、21、22)與內裝有消毒殺菌材料的乾式過濾盒(12)之間配有帶出口(16)的內盛消毒殺菌液(3)的溼式過濾罐(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溼式過濾罐(2)出口(16)處有氣液分離器(15)。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開關盒(5)由時間繼電器、蜂鳴器、延時器、手動和自動鍵、光電感應頭(4)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潔具抽氣、消毒殺菌、過濾裝置;主要包括潔具進氣部件、抽氣機、溫式過濾罐、乾式過濾盒和掩飾劑盒及抽氣機控制開關組成。主要適用於與有進氣部件的潔具配合使用(也可用於局部空氣消毒、殺菌、過濾)。其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實用,操作方便;控制開關設有手動、自動選擇鍵。可將潔具內排洩物氣體通過消毒殺菌、過濾後潔淨清新排放,防止室內空氣及物品汙染。根據需要可配製特殊消毒殺菌液和濾毒材料,確保過濾後空氣衛生,本裝置便於對現使用潔具進行改造。
文檔編號A47K13/00GK2758343SQ200420105389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日
發明者楊成軼 申請人:楊成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