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纜成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5:50:36 1

本發明屬於電纜生產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電纜成圈裝置。
背景技術:
電纜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絕緣的導體和外包絕緣保護層製成,是將電力或信息從一處傳輸到另一處的導線,被大量運用在電力輸送中。電纜在完成生產後通常是將其捲成圈狀,成圈電纜便於運輸和使用;為了減輕成圈電纜的重量,現有的成圈電纜都將其內部的滾筒去掉,也便於電纜在使用完之後不需要對滾筒進行收集處理和運輸。
目前電纜成圈機通常是在轉盤上滑動安裝2-4個支柱,轉動轉盤將電纜捲成圈狀,然後向電纜圈內滑動支柱將電纜取出。然後電纜外部設有保護層,若僅使用支柱對其成圈,使電纜捲成的圈的過程中,電纜在支柱處受力較大,整個電纜受力不均,使得電纜成圈後質量質量受損;嚴重時還可能在電纜成圈的過程中,由於電纜在質感出受力過大被損壞。若使用圓柱形滾筒將電纜捲成圈,在電纜成圈後滾筒難以取下。電纜在成圈完成後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影響電纜的使用,通常在電纜圈的外部包裹一層保護層;目前電纜圈的保護層是在電纜成圈後,通過人工操作將保護層纏繞到電纜圈上,其過程較為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電纜成圈裝置,以解決目前電纜成圈過程中,電纜質量受損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一種電纜成圈裝置,包括滾筒、活動塞、用於支撐滾筒的支架和用於轉動滾筒的電機,滾筒包括內層筒和橡膠製成的外層筒;所述內層筒與外層筒的兩端密封連接,內層筒與外層筒之間設有密閉的空腔;內層筒的上端內部設有固定塞,固定塞中心設有滾軸,滾軸上端與支架轉動連接;內層筒的內壁設有與空腔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於固定塞下方;所述活動塞與內層筒和滾軸的下端均密封滑動連接,所述滾軸的上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所述電機固定於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端鉸接有支撐板,所述滾軸的下端與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外層筒的下端外壁上設有固定環。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於:使用本裝置對電纜成圈時,先將活動塞與滾軸配合併推進內層筒內,由於活動塞與內層筒和滾軸均密封滑動連接,使得內層筒內的空氣從通孔處進入空腔內,將外層筒撐起。然後將支撐板旋轉至水平狀態並固定,並使其與滾軸轉動連接。此時將電纜牽引至外層筒上,並啟動電機使滾筒轉動,由於滾軸與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滾軸上端與支架轉動連接,滾軸下端與支撐板轉動連接,滾軸與固定塞固定連接;從內層筒和外層筒隨電機的轉動而轉動,使外層筒對電纜進行成圈。此過程使用圓柱形滾筒對電纜進行成圈,有效避免了使用支撐柱成圈時由於支撐柱處電纜受較大的力而影響電纜的質量。同時使用本裝置成圈的電纜其內部為圓形,便於運輸和使用。
待電纜成圈完成後,可通過筒狀的保護層對電纜圈的內外部進行包裹,保護層的筒狀內徑上小下大;將此保護層的上端固定於固定環上,轉動支撐板使支撐板的不處於電纜圈的下端。然後往下滑動活動塞,使空腔內的空氣從通孔處流出,外層筒的直徑減小,從而使得電纜圈從滾筒上落下。由於位於外層筒下端的固定環上固定有保護層,使得電纜圈落入保護層中,保護層上端從電纜圈的內部對電纜圈進行包裹;保護層的下端筒狀直徑較大,可從電纜圈的外部對其進行包裹,從而快速完成電纜的成圈過程,以及電纜圈的包裹保護層的過程。電纜圈脫離滾筒快速省力,同時在電纜圈脫離滾筒的過程中,完成使用保護層對電纜圈的進行包裹的過程,避免了電纜圈後續所需的人工包裹保護層的過程,省時省力,操作簡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裝置可對電纜成圈時保護電纜不受損,能十分方便快捷的將電纜圈從滾筒上取下,同時還能在電纜圈的外部快速省力的包裹保護層。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還包括圓環形的上擋板和下擋板,所述上擋板與滾軸上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擋板與滾軸下端可拆卸連接。上擋板和下擋板可在電纜圈成圈過程中對電纜線進行限定,防止電纜線在外層筒上纏繞時超出外層筒的兩端,對電纜成圈過程造成影響。同時在電纜成圈較厚時,可將電纜圈的兩端進行約束,使電纜圈上下端面整齊。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所述外層筒的外壁上設有凸起的螺紋圈。在外層筒被撐起時,螺紋圈也隨之撐起,由於螺紋圈在外層筒的外壁上凸出來;在使用外層筒對電纜成圈的過程中,螺紋圈將會對電纜線進行引導,使電纜圈最內層平整,也可防止電纜圈在外層筒上纏繞時,電纜線無規律亂繞,致使成型的電纜圈容易鬆散。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所述內層筒的下端內壁上設有橡膠圈。可使得活動塞和內層筒密封連接,橡膠圈設於內層筒下端內壁,可使活動塞與內層筒下端就密封連接,將活動塞推進內層筒時,更多的空氣將會進入空腔,從而對外層筒更有效的支撐。
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三的優選,所述橡膠圈與內層筒的內壁通過燕尾槽卡合,所述橡膠圈的內側呈圓弧形。為防止活動塞在內層筒中滑動時,橡膠圈跟著滑動,使橡膠圈與內層筒的內壁通過燕尾槽卡合固定,使橡膠圈被牢固的固定於內層筒的內壁上。為了活動塞在內層筒內滑動時不受橡膠圈的阻擋作用,將橡膠圈的內側設定為圓弧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電纜成圈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滾筒和活動塞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外層筒10、螺紋圈11、固定環12、內層筒20、橡膠圈21、通孔22、空腔23、固定塞30、滾軸31、活動塞40、支架50、支撐板51、電機60、上擋板70、下擋板7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纜成圈裝置,包括滾筒、活動塞40、支架50和電機60,滾筒包括內層筒20和外層筒10,內層筒20採用硬質塑料製成,外層筒10採用橡膠製成;內層筒20與外層筒10的兩端通過彈性橡膠密封固定連接,內層筒20與外層筒10之間設有密閉的空腔23。內層筒20的上端內部通過膠水固定有固定塞30,固定塞30中心設有滾軸31,滾軸31的上端伸出滾筒的上端,滾軸31的下端伸出滾筒的下端。滾軸31上端與支架50轉動連接,電機60通過螺栓固定於支架50上,電機60的輸出端與滾軸31的輸出端同軸連接。內層筒20的內壁設有與空腔23連通的通孔22,通孔22位於的固定塞30下方;活動塞40為中空結構後,活動塞40的外部與內層筒20的下端密封滑動連接,活動塞40的內部與滾軸31的下端均密封滑動連接。內層筒20的下端內壁上通過燕尾槽卡接有一層橡膠圈21,橡膠圈21的內側呈圓弧形,橡膠圈21可使活動塞40與內層筒20的下端密封連接。
支架50的下端鉸接有支撐板51,滾軸31的下端可與支撐板51轉動連接,外層筒10的下端外壁上設有固定環12,外層筒10的外壁上設有凸起的螺紋圈11。滾筒的上端設有與滾軸31固定連接的圓環形上擋板70,滾筒的下端設有與滾軸31可拆卸連接的圓環形下擋板71。
使用本裝置對電纜成圈時,需要先將活動塞40與滾軸31配合併推進內層筒20內,使得內層筒20內的空氣從通孔22處進入空腔23內,將外層筒10撐起。然後將下擋板71固定在滾軸31下部並與滾筒的下端靠齊;將支撐板51旋轉至水平狀態並固定,並使其與滾軸31轉動連接。此時將電纜牽引至外層筒10上,並啟動電機60使滾筒轉動,電纜將會隨著螺紋圈11纏繞在外層筒10上,使外層筒10對電纜進行成圈。待電纜成圈完成後,使用筒狀且直徑上小下大的保護層,並保護層的上端固定在固定環12上。轉動支撐板51將支撐板51從轉軸上脫離,然後往下滑動活動塞40,使空腔23內的空氣從通孔22處流出,外層筒10的直徑減小,從而使得電纜圈從滾筒上落下。由於位於外層筒10下端的固定環12上固定有保護層,使得電纜圈落入保護層中,保護層上端從電纜圈的內部對電纜圈進行包裹;保護層的下端筒狀直徑較大,可從電纜圈的外部對其進行包裹,從而快速完成電纜的成圈過程,以及電纜圈的包裹保護層的過程。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