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6:17: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氣裝置,尤指一種可有效防止油煙或汙染物逸散,使提升排氣效率,以適用於工廠、實驗室及廚房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型排氣裝置與一般用於作業場所的頂吸式吸氣罩沒有太大差別,此類排氣裝置在吸氣時,空氣與汙染物會由吸氣口進入,再通過導管排至室外。其中,接近吸氣口位置的空氣流速較大,遠離吸氣口位置的空氣流速會隨著離開吸氣口的距離增加而快速下降。因此,在吸氣口下方很短的距離內,空氣往上的速度即已變得很小,使得向上的抽吸力不足,極容易受到來自人員走動、風扇或冷氣運轉等擾動氣流的影響,使油煙或汙染物隨著擾動氣流的流動而逸散。
針對上述問題,目前較有效的改善方法為在排氣裝置的吸氣罩的左、右兩側分別增設長方形阻隔板,以防止油煙或汙染物隨著擾動氣流的流動而逸散,進而增加排氣效率。然而,在實際使用時,由於上述長方形阻隔板的面積太大,不但會造成視覺的阻礙,且會增加製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現有技術的結構,並改善上述的缺點,發明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藉由在吸氣罩的底面設有至少一抽氣口,並在吸氣罩的左側面及右側面下方分別設有具有特定功能形狀的阻隔板結構,以能解決現有排氣裝置的阻隔板容易造成視覺阻礙,且會增加製造成本的問題,而能有效防止油煙或汙染物逸散、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整體美觀以促進銷售。
為達上述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包括:一吸氣罩、一左阻隔板以及一右阻隔板。其中,該吸氣罩的底面設有至少一抽氣口,吸氣罩連接一抽氣裝置,抽氣裝置與至少一抽氣口連通;該左阻隔板固定於吸氣罩的左側,且左阻隔板的前端長度介於0.1cm至70cm之間,左阻隔板的後端長度介於30cm至70cm之間,供封閉吸氣罩底部的大部分左側空間;該右阻隔板固定於吸氣罩的右側,且右阻隔板的前端長度介於0.1cm至70cm之間,右阻隔板的後端長度介於30cm至70cm之間,供封閉吸氣罩底部的大部分右側空間。
實施時,該左阻隔板的頂端連結於吸氣罩的左側底端,左阻隔板的底端為具有單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種曲率的曲面,該左阻隔板的底端也可為一斜面。而該右阻隔板的頂端連結於吸氣罩的右側底端,右阻隔板的底端為具有單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種曲率的曲面,右阻隔板的底端也可為一斜面。
實施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左導引部及一右導引部,左導引部結合於左阻隔板的底端右側面,右導引部結合於右阻隔板的底端左側面。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相互對稱的左三角頂板及右三角頂板,左三角頂板的頂邊結合於吸氣罩的底端左側,且左三角頂板位於至少一抽氣口與左導引部的頂端之間,而右三角頂板的頂邊結合於該氣罩的底端右側,且右三角頂板位於至少一抽氣口與右導引部的頂端之間。
實施時,該左阻隔板及該右阻隔板也可分別為長方形板。一左導引部結合於左阻隔板的前端右側面,一右導引部結合於右阻隔板的前端左側面。而一左三角頂板及一右三角頂板相互對稱,該左三角頂板的頂邊結合於吸氣罩的底端左側,且左三角頂板位於至少一抽氣口與左導引部的頂端之間,而右三角頂板的頂邊結合於吸氣罩的底端右側,且右三角頂板位於至少一抽氣口與右導引部的頂端之間。
實施時,上述吸氣罩的底面設有分別向下吹氣且分別呈長條狀的一左吹氣槽及一右吹氣槽,左吹氣槽及右吹氣槽呈直線狀間隔排列,且左吹氣槽與左三角頂板的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的後端,右吹氣槽與右三角頂板的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的後端。
本實用新型不僅能有效防止油煙或汙染物逸散、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升整體美觀以促進銷售。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本實用新型的抽氣口具有不同形狀及排列形式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5、6、7: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具有不同外形的左阻隔板及右阻隔板的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 2 吸氣罩
21 抽氣管 22 抽氣口
23 左吹氣槽 24 右吹氣槽
3 左阻隔板 4 右阻隔板
5 抽氣裝置 6 左導引部
7 右導引部 8 左三角頂板
9 右三角頂板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1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1,包括:一吸氣罩2、一左阻隔板3、一右阻隔板4、一抽氣裝置5、一左導引部6、一右導引部7、一左三角頂板8及一右三角頂板9。其中,排氣裝置1靠近用戶的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前端,反向並遠離使用者的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後端,在用戶面向排氣裝置1時,界定出左側及右側。
該吸氣罩2為框形的殼體,其內部形成一空間,吸氣罩2的頂面通過一抽氣管21以向上連接抽氣裝置5,抽氣裝置5為抽風扇、鼓風機或其它可抽氣的流體機械。實施時,抽氣裝置5定位於抽氣管21內,抽氣裝置5也可通過抽氣管21而安裝於室外或較遠的地方。該吸氣罩2的底面上設有呈水平且以長條形左、右直線延伸的一抽氣口22及可分別向下吹氣且呈長條狀的一左吹氣槽23及一右吹氣槽24。其中,抽氣口22與抽氣裝置5相互連通。實施時,該抽氣口22也可如圖4所示,為圓形孔,且設有兩個。而左吹氣槽23及右吹氣槽24呈直線狀間隔排列。
該左阻隔板3的頂端連結於吸氣罩2的左側底端,左阻隔板3的前端長度介於0.1cm至70cm之間,左阻隔板3的後端長度介於30cm至70cm之間,供封閉吸氣罩2底部的大部分左側空間。且左阻隔板3的底端為具有單曲率的弧形曲面。當左阻隔板3固定於吸氣罩2的左側時,可供封閉吸氣罩2底部的大部分左側空間。
該右阻隔板4的頂端連結於吸氣罩2的右側底端,右阻隔板4的前端長度介於0.1cm至70cm之間,右阻隔板4的後端長度介於30cm至70cm之間,供封閉吸氣罩2底部的大部分右側空間。且右阻隔板4的底端為具有單曲率的弧形曲面。當右阻隔板4固定於吸氣罩2的右側時,可供封閉吸氣罩2底部的大部分右側空間。
該左導引部6及該右導引部7分別為截面呈半弧形狀的長弧形條,左導引部6結合於左阻隔板3的底端右側面,右導引部7結合於右阻隔板4的底端左側面。該左三角頂板8及該右三角頂板9相互對稱於吸氣罩2的左右兩側,左三角頂板8的頂端結合於吸氣罩2的底端左側,左三角頂板8位於抽氣口22與左導引部6的頂端之間,左吹氣槽23與左三角頂板8的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的後端。而右三角頂板9的頂端結合於吸氣罩2的底端右側,右三角頂板9位於抽氣口22與右導引部7的頂端之間,且右吹氣槽24與右三角頂板9的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的後端。
藉此,當本實用新型固定在牆壁上,且一產氣裝置開始產生油煙或其他有害氣體時,抽氣裝置5的運轉將使抽氣口22開始抽氣,通過左導引部6及右導引部7的有效導引作用,使油煙或其他有害氣體向外排出。在排氣過程中,由於左阻隔板3及右阻隔板4的阻擋,可抵抗自來側向的擾動氣流,以防止進氣的氣流結構被破壞,從而使抽氣口22的前端風速加大,形成完整的導引氣流。另外,通過左三角頂板8、右三角頂板9的阻擋及左吹氣槽23與右吹氣槽24的分別向下吹氣,則可防止空氣由吸氣罩2的左、右兩側與左阻隔板3、右阻隔板4的交界處向外洩漏。
實施時,上述左阻隔板3的底端及右阻隔板4的底端也可如圖5所示,為具有多曲率的弧形曲面;或如圖6所示,分別形成一斜面,同樣可以達到阻擋側向擾動氣流的效果。
而如圖7所示,左阻隔板3及右阻隔板4也可分別為長方形板,且左導引部6結合於左阻隔板3的前端右側面,右導引部7結合於右阻隔板4的前端左側面。左三角頂板8的頂端結合於吸氣罩2的底端左側,左三角頂板8位於左吹氣槽23與左導引部6的頂端之間,而右三角頂板9的頂端結合於吸氣罩2的底端右側,右三角頂板9位於右吹氣槽24與右導引部7的頂端之間。同樣可以有效導引並帶動油煙或其他有害氣體流動、抵抗側向擾動氣流及防止洩漏。
綜上所述,根據上文所揭示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確可達到預期的目的,提供一種能使油煙及有害氣體順暢的排出以提升排氣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整體美觀以促進銷售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氣裝置,極具有產業上利用的價值,特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