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支架方形吸熱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6:06:11 1
專利名稱:無支架方形吸熱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不用支架平行於地面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裝置,尤其是水箱 是方形結構,不用金屬外桶,而將保溫層的外層處理成具有吸收陽光熱量的「鎖熱式」外桶。 內膽為方形可開蓋式的、保溫層與內膽可分離的太陽能熱水器。真空集熱管安裝在方形水 箱的側面。或者只在一個側面,或者兩個側面、或者三個側面、或者四個側面同時安裝真空集熱管。
二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太陽能熱水器它的水箱和真空集熱管需要用支架支撐,真空集熱管 只在水箱的一個側面以一定角度傾斜安裝的形式,其水箱均採用不吸收陽光熱量的金屬 外桶,內外桶之間採用整體發泡.它的缺點是1、易鏽蝕的金屬支架和金屬外桶既增加了 成本,又縮短了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壽命,且高高的支架也減弱了太陽能熱水器的抗風性 能.如用不鏽鋼做外桶時除了成本高以外,其閃閃反光的外桶也形成了不環保的「光汙 染」。2、與平行於地面安裝的真空集熱管相比,傾斜安裝的真空集熱管其有效採光面積在陽 光垂直照射時大為減少.3、內外膽之間整體發泡的水箱,是整臺太陽能熱水器中造價最為 昂貴的部分,但其缺陷是一旦內膽大量積垢及腐蝕滲漏,將使水箱整體報廢.嚴重影響太 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壽命。
三、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熱水器,該實 用新型不僅不用支架和金屬外桶,而且其水箱內膽與保溫層為可分離結構。將保溫層的外 層處理成具有吸收陽光熱量的黑色「鎖熱式」外桶,更進一步減少桶內熱水的熱量散失。本 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1、水箱和真空集熱管平行於地面安裝,不 用支架。真空集熱管安裝在水箱側面靠近底部的地方。經實踐檢驗真空集熱管與水箱中的 冷熱水循環也非常的好。與傾斜安裝的真空集熱管相比,臥式安裝的有效採光面積更大,安 裝維護更加簡單,抗風性更好,因無支架腐蝕之憂其使用壽命更長。2、內膽和保溫層分開制 作,均採用方形結構,內膽可輕易的放入保溫層,也可輕易的從保溫層中取出。如有結垢和 滲漏,可極為方便的將內膽取出清洗和修復。3、因無支架限制且屬方形結構,真空集熱管的 安裝可以根據用戶地形和需要,選取採用在方形水箱的一側安裝,或者呈「非」字形的雙側 安裝,或者呈「品」字形的三側安裝,甚至在四個側面均安裝真空集熱管。利用真空集熱管價 格低廉的優勢,低成本的增大採光面積,使太陽能資源不很豐富的地區,太陽能熱水器變得 更為實用.4、因無支架可不考慮承重限制,且內膽屬可開蓋的方形結構易於製作,內膽除了 用金屬材料外,也可用陶瓷,其防滲漏防腐蝕性能和使用壽命,金屬內膽無法與之相比.5、 本實用新型的水箱只用內膽和保溫層,不用金屬外桶,而將保溫層外層處理成黑色,使其成 為具有吸收陽光熱量的「鎖熱式」水箱外桶.為水箱添加一道「保溫牆」。這樣一是降低成 本,二是保溫層可採用硬泡沫等廉價保溫材料,通過增加保溫層厚度和外桶的吸熱處理可達到很可觀的保溫效果。這種水箱外桶抗腐蝕性和使用壽命也大大超過傳統的金屬外桶, 同時其造價與傳統水箱相比大大的降低,使太陽能熱水器更易普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平行於地面無支架安裝,以及改進水 箱,用陶瓷內膽時整機主體結構不用任何金屬材料。這樣可極大地降低成本,延長太陽能熱 水器的使用壽命。同時安裝與維護變得更簡單,抗風和採光性能也得到提高。
四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_水箱內膽;2-水箱保溫層兼外桶;3-真空集熱管;4-硬泡沫尾託; 5—水才苜蓋。
五、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參見附圖,圖中無支架方形吸熱水箱太陽能熱水 器,包括由可與保溫層分離的水箱內膽1、水箱保溫層兼外桶2、真空集熱管3、硬泡沫尾託 4及水箱蓋5構成的無支架方形吸熱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水箱和真空集熱管平 行於地面安裝,不用支架。真空集熱管安裝在水箱側面靠近底部的地方。水箱內膽可從保 溫層中取出,保溫層外層為可吸收陽光熱量的黑色水箱外桶。
權利要求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其特徵是水箱和真空集熱管不用支架平行於地面安裝,水箱為方形,內膽與保溫層為可分離的開蓋式結構,保溫層的外層為可吸收陽光熱量的黑色外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其特徵在於真空集熱管安置在方形水箱的 一個側面,或兩個側面、或三個側面、或四個側面均同時安裝真空集熱管。
專利摘要一種不用支架平行於地面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裝置,尤其是水箱保溫層的外層為可吸收陽光熱量的黑色「鎖熱式」外桶,內膽為可開蓋式的方形結構、保溫層與內膽可輕易分離的太陽能熱水器。真空集熱管安裝在方形水箱的一個側面,或者兩個側面、或者三個側面、或者四個側面同時安裝真空集熱管。
文檔編號F24J2/24GK201628402SQ200920127540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日
發明者李星言 申請人: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