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移動式千斤頂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0:50: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於移動式千斤頂。
背景技術:
現有的千斤頂,當工作完成撤離工作場所時,主要採取的方式是握住手柄來推動或拖拉千斤頂來移動千斤頂,或者直接用人工搬運千斤頂。這兩種搬運方式,第一種用手柄推拉千斤頂,用力比較彆扭且不好控制。而人工搬運,比較費力,特別是對大噸位的千斤頂,重量大,經常需要二人來抬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的千斤頂搬運困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搬運方便的便於移動式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便於移動式千斤頂,包括底架、油泵、起升臂、手柄和託盤,所述的底架的前後端均安裝輪子,所述的起升臂的底部通過轉軸與所述的底架鉸接,所述的起升臂的自由端鉸接託盤座底部,所述的託盤座上部配有託盤;所述的油泵的底部用螺栓聯接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油泵的活塞杆與所述的起升臂鉸接,所述的手柄與撳手上部螺接,所述的撳手底部鉸接在所述的底架上,並且所述的撳手底部的滾輪按壓在油泵的泵芯頂部;所述的手柄插入撳手內的端部與萬向節上端鉸接,所述的萬向節下端的放油閥杆與所述的油泵的進油口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架的後側面設有多個輔助萬向輪。
所述的底架的前端安裝的輪子為滾輪,所述的底架的後端安裝的輪子為主萬向輪,其中所述的滾輪安裝在底架前端的前輪軸上,主萬向輪安裝在底架後部兩側的後輪架上。
所述的底架的後側面對稱設有一對輔助萬向輪,其中後端面為後輪架的後側面或者底架側板的後端面。
使用時,將千斤頂的前端滾輪和後端主萬向輪同時著地,而此時輔助萬向輪懸空,作為正常千斤頂使用,而使用完畢之後需要移動千斤頂時,只需用手握住千斤頂的前輪軸,將千斤頂豎起來讓安裝在千斤頂後側面上的輔助萬向輪著地,前端滾輪和後端主萬向輪同時懸空,即可在在輔助萬向輪的作用下,將千斤頂推或拉至所需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省時省力。另外,在不工作時,也可將千斤頂豎直存放,減少貯存用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狀態圖一。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狀態圖二。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狀態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照附圖: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便於移動式千斤頂,包括底架1、油泵2、起升臂3、手柄4和託盤5,所述的底架1的前後端均安裝輪子,所述的起升臂3的底部通過轉軸與所述的底架1鉸接,所述的起升臂3的自由端鉸接託盤座6底部,所述的託盤座6上部配有託盤5;所述的油泵2的底部用螺栓聯接在所述的底架1上,所述的油泵2的活塞杆與所述的起升臂3鉸接,所述的手柄4與撳手7上部螺接,所述的撳手7底部鉸接在所述的底架1上,並且所述的撳手7底部的滾輪按壓在油泵2的泵芯頂部;所述的手柄4插入撳手內的端部與萬向節上端鉸接,所述的萬向節下端的放油閥杆與所述的油泵2的進油口相連,所述的底架1的後側面設有多個輔助萬向輪13。
所述的底架1的前端安裝的輪子為滾輪11,所述的底架的後端安裝的輪子為主萬向輪12,其中所述的滾輪11安裝在底架前端的前輪軸14上,主萬向輪12安裝在底架後部兩側的後輪架15上。
所述的底架1的後側面對稱設有一對輔助萬向輪13,其中後端面為後輪架15的後側面或者底架1側板16的後端面。
使用時,將千斤頂的前端滾輪11和後端主萬向輪12同時著地,而此時輔助萬向輪13懸空,作為正常千斤頂使用,而使用完畢之後需要移動千斤頂時,只需用手握住千斤頂的前輪軸14,將千斤頂豎起來讓安裝在千斤頂後側面上的輔助萬向輪13著地,前端滾輪11和後端主萬向輪12同時懸空,即所述的底架1後端的輪子與所述的輔助萬向輪13錯時著地,即可在在輔助萬向輪13的作用下,將千斤頂推或拉至所需位置。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於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也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