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光接頭盒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2:37: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光接頭盒。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信業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各種改進的新服務而經歷了快速發展,並且發展過程中對於接頭盒也有了很多的改進,但是在現有的技術存在下述的問題:
(1)常用接頭盒均為單面操作,做分光使用時,若後續需開通新的用戶,需開啟接頭盒,單面操作時及易損壞主幹光纜的密封,造成接頭盒在後續使用過程中進水。
(2)接頭盒的盒體閉合後,常用接頭盒多為螺栓鎖緊,施工維護困難。
(3)接頭盒的盒體閉合後,常用接頭盒多為橡膠或膠泥密封,橡膠密封結構對於不同直徑的光纜需設計多種密封件實現,膠泥密封接頭盒在封裝完成後,後續接頭盒開啟維護困難。
因此急需一種新的接頭盒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增加新用戶時容易損壞主幹光纜的密封,還有接頭盒的密封件需要根據不同的型號匹配不同粗細的光纜和接頭盒施工維護困難。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分光接頭盒,其特徵在於,包括主幹側盒蓋、中板、配線側盒蓋、鎖扣,所述主幹側盒蓋的內側、中板上下部分、配線側盒蓋的內側均設置有凹槽,主幹側盒蓋合蓋在中板的上部分且主幹側盒蓋內側的凹槽和中板上部分的凹槽相對設置形成上空腔,配線側盒蓋蓋合在中板的下部分且配線側盒蓋內側的凹槽和中板下部分的凹槽相對設置形成下空腔,所述主幹側盒蓋一側和配線側盒蓋一側分別與中板一側鉸接,主幹側盒蓋另一側和配線側盒蓋另一側分別與中板另一側通過鎖扣連接;
所述上空腔內設置熔接盤,所述下空腔內設置分光器固定盒和適配器固定板;所述熔接後的纖芯穿過中板上設置的孔與分光器固定盒上的輸入端連接;分光器固定盒輸出端與固定在適配器固定板上的適配器的輸入端連接。
優化的,所述分光器固定盒設置在適配器固定板的上方。
優化的,所述鎖扣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組成,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兩個且均設置在中板上,所述第二部分為兩個分別設置在主幹側盒蓋和配線側盒蓋上;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鎖扣連杆、鎖扣卡件,所述中板側面設置有橫杆,所述鎖扣連杆一端和鎖扣卡件中部鉸接,另一端鉸接在所述橫杆上,所述鎖扣卡件下部有突起,所述鎖扣卡件的上端均貼合於主幹側盒蓋和配線側盒蓋上,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卡件槽,所述主幹側盒蓋和配線側盒蓋分別與中板閉合時鎖扣卡件的凸起卡入卡件槽內。
優化的,所述分光器固定盒設置在適配器固定板的上方。
優化的,所述凸起並排設置有多個,所述卡件槽兩側設置有側壁,所述卡件槽並排設置有多個,所述卡件槽和凸起相對設置,側壁與兩凸起之間的縫隙嚙合。
優化的,所述設置有卡件槽的上蓋或下殼體上還設置有第一槽口,主幹側盒蓋和配線側盒蓋分別與中板閉合時鎖扣卡件上端貼合在第一槽口內,所述第一槽口的遠離卡件槽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槽口。
優化的,所述中板上部分設置有熔接盤支柱,所述熔接盤通過鉸接件與熔接盤的支柱連接,所述熔接盤為一層或疊加設置多層。
優化的,所述主幹側盒蓋和配線側盒蓋與中板鎖扣連接和鉸接分別設置在中板外的前後兩側,所述中板的左右兩側面開設有孔,左右兩側的孔均包括用戶光纜孔和主幹側光纜孔。
優化的,主幹側光纜孔處設置有主幹側光纜密封件,用戶光纜孔處設置有用戶光纜密封件。
優化的,所述中板的凹槽內還設置有用戶光纜固定裝置,用戶光纜固定裝置設置在用戶光纜孔和適配器固定板之間。
優化的,所述左右兩側的主幹側光纜孔均包括多個。
優化的,所述主幹側光纜密封件和用戶光纜密封件的材料為矽膠。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1)本實用新型中當後續需開通新的用戶,需開啟接頭盒,只需要開啟配線側盒蓋,接入新的用戶光纜或者更換分光器固定盒上的分光器或更換適配器固定塊增加新的適配器,而主幹側盒蓋不需要開啟,主幹側和配線側分兩面單獨操作,施工時互補影響,單獨操作其中一側不影響另一側的密封性。
(2)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鎖扣,上蓋和下殼體蓋合時第一部分的凸起卡入卡件槽內,這樣就不需要螺栓來鎖緊,並且凸起並排設置有多個,卡件槽兩側設置有側壁,卡件槽並排設置有多個,卡件槽和凸起相對設置,側壁與兩凸起之間的縫隙嚙合,這樣一個或者多個凸起斷裂後也能使用。
(3)本實用新型中設置有第二槽口,當鎖扣的鎖扣卡件上端貼合在第一槽口處後,手指可以從第二槽口來搬動鎖扣卡件,從而打開接頭盒。
(4)本實用新型中凝膠的材料設置為凝膠,因為凝膠的材質較軟,當更換更粗或更細的光纜後不需要更換凝膠,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5)本實用新型中熔接盤設置成一層或多層,這樣可以固定更多的熔接接頭。
(6)本實用新型中設置有多個主幹側光纜孔,這樣可以處理多根光纜。
附圖說明
圖1是接頭盒蓋合時結構側視圖。
圖2是配線側盒蓋打開時的主視圖。
圖3是配線側盒蓋打開取下分光器固定盒時的主視圖。
圖4是主幹側盒蓋打開時的主視圖。
圖5是鎖扣第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6是鎖扣第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7時配線側盒蓋的俯視圖。
1主幹側盒蓋、2中板、3配線側盒蓋、4主幹側光纜孔、5分光器固定盒、6用戶光纜、61用戶光纜密封件、62用戶光纜固定件、7鎖扣的第一部分、71鎖扣連杆、72鎖扣卡件、720凸起、8主幹側光纜密封件、9適配器固定板、10熔接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7所示,一種分光接頭盒,包括主幹側盒蓋1、中板2、配線側盒蓋3、鎖扣,主幹側盒蓋1的內側、中板2上下部分、配線側盒蓋3的內側均設置有凹槽,主幹側盒蓋1合蓋在中板2的上部分且主幹側盒蓋1內側的凹槽和中板2上部分的凹槽相對設置形成上空腔,配線側盒蓋3蓋合在中板2的下部分且配線側盒蓋3內側的凹槽和中板2下部分的凹槽相對設置形成下空腔,主幹側盒蓋1一側和配線側盒蓋3一側分別與中板2一側鉸接,該鉸接方式是通過主幹側盒蓋1的掛鈎(圖中未示出)和配線側盒蓋3上的掛鈎12掛在中板2上的鉸接杆(圖中未示出)上。主幹側盒蓋1另一側和配線側盒蓋3另一側分別與中板2另一側通過鎖扣連接。上空腔內設置熔接盤10,下空腔內設置分光器固定盒5和適配器固定板9;熔接後的纖芯穿過中板2上設置的孔與分光器固定盒5上的輸入端連接;分光器固定盒5輸出端與固定在適配器固定板9上的適配器的輸入端連接。這樣的設置在後續需開通新的用戶,需開啟接頭盒,只需要開啟配線側盒蓋3,接入新的用戶光纜或者維護分光器固定盒5上的分光器或更換適配器固定塊9增加新的適配器,而主幹側盒蓋1不需要開啟,主幹側和配線側分兩面單獨操作,施工時互補影響,單獨操作其中一側不影響另一側的密封性。
優化的,分光器固定盒5設置在適配器固定板9的上方。這樣可以節省空間。
優化的,鎖扣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組成,第一部分7包括兩個且均設置在中板2上,第二部分為兩個分別設置在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3上。第一部分7包括鎖扣連杆71、鎖扣卡件72,中板2側面設置有橫杆(圖中未示出),鎖扣連杆71一端和鎖扣卡件72中部鉸接,另一端鉸接在橫杆上,鎖扣卡件72下部有突起720,鎖扣卡件72的上端均貼合於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3上,第二部分包括卡件槽101,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3分別與中板2閉合時鎖扣卡件72的凸起720卡入卡件槽101內。
優化的,凸起720並排設置有多個,卡件槽101兩側設置有側壁,卡件槽101並排設置有多個,卡件槽101和凸起720相對設置,側壁與兩凸起720之間的縫隙嚙合。這樣一個或者多個凸起720斷裂後鎖扣也能使用。。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3與中板2鎖扣連接和鉸接分別設置在中板外的前後兩側,中板的左右兩側面開設有孔,左右兩側的孔均包括用戶光纜孔11和主幹側光纜孔4。主幹側光纜孔4處設置有主幹側光纜密封件8,用戶光纜孔11處設置有用戶光纜密封件62,主幹側光纜密封件8和用戶光纜密封件62的材料為矽膠,詳細地說為凝膠,凝膠的材質較軟,當更換更粗或更細的光纜後不需要更換凝膠,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中板2的凹槽內還設置有用戶光纜固定裝置62,用戶光纜固定裝置62設置在用戶光纜孔11和適配器固定板9之間。
優化的,左右兩側的主幹側光纜孔4均包括多個。這樣可以最多處理多根光纜,在該實施方式中,光纜為3根。
優化的,設置有卡件槽的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3上還設置有第一槽口102,主幹側盒蓋1和配線側盒蓋2分別與中板1閉合時鎖扣卡件72上端貼合在第一槽口102內,第一槽口102的遠離卡件槽10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槽口103。當鎖扣卡件72上端貼合在第一槽口102處後,手指可以從第二槽口103來搬動鎖扣卡件72,從而打開接頭盒。
優化的,中板2上部分設置有熔接盤支柱(圖中未示出),熔接盤10通過鉸接件與熔接盤的支柱連接,熔接盤10疊加設置多層。這樣可以固定更多的熔接接頭。
在上述方案中鎖扣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圖1-6中鎖扣為2個,圖7中鎖扣為3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創造,凡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