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工具用夾子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2:33:36 3
專利名稱:筆記工具用夾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筆記工具用夾子。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 一種筆記工具用夾子是已知的,即,它具有夾子主體,在夾 子主體上形成容納孔,並在筆記工具主體的外面形成軸體,通過將軸體收 容在容納孔內將夾子主體和筆記工具主體能擺動地連接,容納孔的尺寸被 設定成大致和軸體相同。
另一種筆記工具用夾子也是公知的(參照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 — 190699號公報),它具有夾子主體,在夾子主體上安裝著軸體,並在筆記工 具主體的內部空間內設置容納孔,通過將軸體能擺動地收容在容納孔內使 夾子主體和筆記工具主體相互連接,將容納孔的尺寸設定成比軸體大,具 有將夾子主體推向初始位置的彈簧,能使夾子主體仍舊被連接在筆記工具 主體上的狀態下相對筆記工具主體而移動。
但是,前者筆記工具用夾子能夾持的物品厚度有限,存在很難可靠地夾 持厚度大的物品的問題。
另一方面,後者筆記工具用夾子由於夾子主體能沿著離開筆記工具主體 的方向移動,因而能可靠地夾持厚度大的物品。由於該夾子是將容納孔設 置在筆記工具主體的內部空間內,因而是在該內部空間內將容納孔和軸體相互連接。但由於該內部空間一般都是小的,因而在這個小的內部空間內 將夾子主體和筆記工具主體相互連接是困難的,即,存在在筆記工具上組 裝夾子是困難的這樣的問題。最初將容納孔和軸體收容在小的內部空間內 這原本就是困難的,若只為了收容容納孔和軸體而擴大內部空間也是不現 實的。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第1個發明而做成的筆記工具用夾子是具有 夾子主體,在該夾子主體上形成的夾子側連接部和在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 帽的外表面形成的筆記工具側連接部中的任意一方由軸體構成,而且另一 方由容納孔構成,藉助將該軸體收容在該容納孔內,使夾子主體和筆記工 具的主體或筆帽能擺動地連接,其特徵在於,容納孔的尺寸被設定成比軸 體還大,使夾子主體在與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仍舊連接的狀態下能相對 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而移動,同時通過使軸體與容納孔的周緣抵接能 限制夾子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移動,具有將夾子主體推向筆記 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彈簧。另外,根據基於第l個發明的第2個發明,在夾子主體的後端形成操 作部,上述彈簧由板簧構成,該板簧的一端被安裝在筆記工具側連接部內 或比它還後側的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上,同時該板簧的另一端被安裝比 夾子側連接部還前側的夾子主體上。另外,根據基於第2個發明的第3個發明,朝夾子主體開口的凹溝被 設置在上述筆記工具側連接部上,能使上述板簧位於該凹溝內。另外,根據基於第1個發明的第4個發明,上述容納孔的尺寸被設定 成夾子主體的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最大移動量至少為上述軸體 直徑的0.2倍。
另外,根據基於第4個發明的第5個發明,上述容納孔的尺寸被設定
成夾子主體的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最大移動量為上述軸體直徑
的0.5倍 2倍。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把筆記工具主體的前端側或筆帽的開口端側認為 前側;把筆記工具主體的末端或筆帽的閉塞端側認為後側。
根據本發明,能確保厚度大的物品的保持作用,而且能簡單地將夾子 組裝到筆記工具上。
圖1A是原子筆整體的平面圖。
圖1B是原子筆整體的側視圖。
圖2A是夾子的側視圖。
圖2B是夾子的縱斷面圖。
圖2C是沿著夾子的線IIC一IIC的橫斷面圖。
圖3A、 3B、 4A和4B是用於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夾子側視圖。
圖5是表示容納孔的示意圖。
圖6A 圖6L是表示容納孔的另一些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A和圖IB表示將本發明用於筆記工具的主體乃至軸筒上的場合。 但也可以將本發明用於筆記工具的筆帽上。
下面,參照圖1A和圖1B, 1是表示收容多種顏色的墨水收容管的多種 顏色原子筆主體,2是表示在原子筆主體1後側所設置的多個敲擊(knock) 構件。當用戶壓下敲擊構件2時,使對應的墨水收容管的筆尖從原子筆主 體l的前端突出而能使用。另外,原子筆主體l例如由合成樹脂形成。
在原子筆主體1的後側,與敲擊構件2鄰接地設置著夾子3,如圖2A 2C詳細示出,在原子筆主體1的外表面la成一體地形成凸狀部4。該凸狀 部4具有形成在它的兩側面上的一對軸體4a,和在這一對軸體4a之間沿著 長度軸線方向延伸而且朝夾子主體5開口的凹溝4b。另外,在圖2A中,L 一L表示原子筆主體1的中心軸線;在圖2C中,K一K表示軸體4a的中心 軸線。
夾子3具有例如合成樹脂制的夾子主體5。在該夾子主體5的前端成一 體地形成珠部5a,在夾子主體5的後端成一體地形成操作部5b。特別是從 圖2C可見,在夾子主體5的珠部5a和操作部5b之間具有一對側壁5c和 與這一對側壁5c連接的頂壁5d,在這一對側壁5c上分別形成容納孔5e。
夾子主體5的尺寸被設定成能將凸狀部4收容在由側壁5c和頂壁5d 劃定的內部空間內,因此通過使夾子主體5覆蓋在凸狀部4上並使一對軸 體4a收容在容納孔5e內,就能將夾子主體5和原子筆主體1擺動地連接。
當然也可以將容納孔形成在原子筆主體1上,將軸體形成在夾子主體5 上。而且還可以將容納孔5e形成在夾子主體5的後端周圍的側壁5c上, 不設置操作部5b。因此總之,通過在夾子主體上形成夾子側連接部,在筆記工具的主體上或者在筆帽上形成筆記工具側連接部,由軸體構成在筆記 工具的主體上或者在筆帽上形成的筆記工具側連接部中的任何一方,同時 由容納孔構成另一方,將軸體能擺動地收容在容納孔內,形成夾子主體和 筆記工具主體或筆帽的相互連接。如圖2A所示,容納孔5e的尺寸被設定成比軸體4a大,在本發明的實 施例中做成橢圓形狀。其結果是在軸體4a仍舊被收容在容納孔5e內的狀 態下,即,在夾子主體5與原子筆主體1連接的狀態下,夾子主體5能相 對於原子筆主體l而移動。另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容納孔5e是做成 其長軸線大致與原子筆主體1的中心軸線L一L(參照圖2A)垂直。夾子3還具有譬如用金屬制的彈簧6。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彈簧6是 由朝前側開口的U字形狀的一個板簧構成。板簧6的後端6a被壓入固定在 凸狀部4內形成的插入孔4c中,板簧6的前端6b被壓入固定在形成於珠 部5a周圍的夾子主體5上的插入孔5f內。由板簧6的作用將夾子主體5推向原子筆主體1。即,在本發明的實施 例中,如圖2A 2C所示,夾子主體5是通過板簧6的彈壓而使珠部5a與 原子筆主體1抵接,而且通過板簧6的彈壓使軸體4a與容納孔5e的頂緣 5ea抵接。另外,在夾子3不保持物品而且力不從外部作用到夾子3上的自 然狀態下,珠部5a也可以不與原子筆主體l抵接。這樣,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凸狀部4形成在原子筆主體的外表面 la上,含有板簧6的整個夾子3位於原子筆主體1的外部。其結果是能簡 單地使原子筆主體1和夾子主體5連接。另外,沒必要只為了夾子3而使 原子筆主體1的內部空間擴大。那麼,在要將書類或衣服等物品夾緊保持時,如圖3A中箭號X所示,
由用戶將操作部5b向原子筆主體1壓下。其結果是一邊使軸體4a與容納 孔5e的頂緣5ea抵接, 一邊使夾子主體5圍繞著軸體4a的中心軸線K一K (如圖2C)而擺動,使珠部5a脫離原子筆主體1,由此在珠部5a和圓珠 筆主體1之間形成空間7。接著將物品8插入該空間7內。在圖3A所示的 例子中,將物品8插入到與夾子主體5抵接。接著,倘若施加在操作部5b 上的力被除去,則使夾子主體5如圖3B所示那樣,以物品8和夾子主體5 之間抵接的部位9為中心而擺動,這時使軸體4a脫離容納孔5e的頂緣5ea 而在容納孔5e內移動。此後當珠部5a與物品8抵接時,停止夾子主體5 的擺動和軸體4a在容納孔5e內的移動,在夾子主體5從原子筆主體1脫 離的狀態下由夾子3將物品8保持。其結果是與夾子主體5不能相對於圓 珠筆主體1移動的場合相比,能可靠地保持厚度大的物品8。
或者在將操作部5b如圖4A所示地壓下之後,倘若由用戶將力如圖4B 箭頭所示地施加到比容納孔5e還前側的夾子主體5上,在這情況下,則使 夾子主體5以夾子主體5和原子筆主體1的抵接部分10為中心而擺動,這 時使軸體4a與容納孔5e的頂緣5ea脫離並在容納孔5e內移動。即,夾子 主體5移動而離開原子筆主體1。其結果是與夾子主體5不能相對於原子筆 主體l移動的情況相比,能使空間7增大,能可靠地保持厚度大的物品8。 無論在圖3A和3B的情況以及在圖4A和4B的情況下,當神體4A與容 納孔5e的底緣5eb抵接時,夾子主體5的朝脫離原子筆主體1方向的移動 就被限制。另一方面,當將物品8從夾子3除去時,使夾子主體5移動而 接近原子筆主體l,這時使軸體4a在容納孔5e內移動。此後,當珠部5a與原子筆主體l抵接,且軸體4a與容納孔5e的頂緣5ea抵接時,夾子主 體5就回歸到初始位置(如圖2A 2C所示)。這樣,軸體4a乃至夾子主體5的相對於原子筆主體1的移動被容納孔 5e的周緣限制。如上所述,容納孔5e是被做成它的長軸線大致與原子筆主 體1的中心軸線L一L垂直,在這種情況下,從頂緣5ea到底緣5eb的容納 孔5e的長方向長度L限定了夾子主體5的朝原子筆主體1半徑方向的相對 於原子筆主體l的最大移動量P。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最大 移動量P被設定為軸體4a的直徑D的1倍程度,容納孔5e的長方向長度L 被設定為軸體4a直徑D的2倍程度(L^ 2D)。優選將容納孔5e的尺寸設定成夾子主體5的最大移動量P至少是軸體 4a直徑D的0. 2倍;最好將容納孔5e的尺寸設定成夾子主體5的最大移動 量P是軸體4a直徑D的0. 5 2倍。倘若這種尺寸設定是如圖2A 2C所示, 在容納孔5e的長度軸線大致與原子筆主體1的中心軸線L一L垂直的情況 下而言,則將容納孔5e的縱長方向長度L設定成至少是軸體4a直徑D的 1. 2倍(1. 2D《L);優選設定成是軸體4a直徑D的1. 5倍 3倍(1. 5D《L《 3D)。在夾子主體5是能相對於原子筆主體1移動的範圍內,容納孔5e是什 麼形狀都沒關係。圖6A 6L表示容納孔5e的另一些實施例。圖6C 6G表 示將容納孔5e形成多角形狀的場合,圖6H 6K表示將容納孔5e形成多角 形中至少1個角或邊被弄圓了的形狀。但是,在上述圖3A和3B表示的例 子中,軸體4a是以物品8和夾子主體5之間的相接部位9為中心而移動; 在圖4A和4B表示的例子中,軸體4a是以夾子主體5和原子筆主體1的相接部位10為中心而移動。倘若將前者中的軸體4a的軌跡作為TB,將後者 中的軸體4a的軌跡作為TC,則圖6L是表示沿著這些軌跡TB、 TC形成容納 孔5e的周緣的情況。這樣就確保了軸體4a乃至夾子主體5平滑的移動。
如上所述,夾子主體5由板簧6的彈壓而將珠部5a與原子筆主體1抵 接,同吋彈壓軸體4a與容納孔5e的頂緣5ea抵接。為了得到這兩個彈壓 作用,將板簧6的前端6b安裝在比軸體4a還靠前側的夾子主體5上即可。 但是如本發明的實施例那樣,倘若將板簧6的前端6b安裝在夾子主體5的 前端或珠部5a周圍的插入孔5f中,將板簧6加長,則能減少為了張開夾 子3而需要施加在操作部5b上的力。
這樣,倘若將板簧6延伸到比軸體4a還靠前側,則會發生板簧6和凸狀 部4幹涉乃至抵接的危險性。特別是在為了增大夾子主體5相對於原子筆 主體1的移動量而提高軸體4a距原子筆主體1高度時,這種危險性就提高。 但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將凹溝4b形成在凸狀部4處,板簧6可以設置在 該凹溝4b內(參照圖2C)。其結果是一邊阻止了板簧6對凸狀部的幹涉一邊 能增大夾子主體5的移動量。因此不需要設置板簧6用的空間,能使夾子3 整體小型化。而且藉助形成凹溝4b,在使軸體4a收容到夾子主體5的容納 孔5e內時,就容易使軸體4a相互靠近那樣使凸狀部4變形,因此夾子主 體5的安裝就容易。此外,在將板簧6設置到凹溝4b內時,藉助板簧6卡 合到凹溝4b內壁面,能提高夾子主體5的橫向(軸線K一K方向,參照圖2C) 穩定性。
如上所述,即使在夾子主體5上不設置操作部5b也可以。但通過設置 操作部5b,作為筆記工具用夾子就容易使用。還由於本發明實施例的夾子零件個數少,不具有複雜的機構,因而能簡單而且廉價地製造。
到此為止所說明的本發明實施例中,彈簧6由朝前側開口的U字形狀的 一個板簧構成。但是,也可以用朝後側開口的U字形狀的一個板簧構成彈
簧6。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比凸狀部4還靠後側的原子筆 主體1上形成的插入孔內,將板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操作部5b周圍的夾子主 體5上形成的插入孔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筆記工具用夾子,具有夾子主體,由軸體構成了夾子側連接部和筆記工具側連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並且另一方由容納孔構成,該夾子側連接部是在該夾子主體上形成的,該筆記工具側連接部是在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外表面形成的,通過將該軸體收容在該容納孔內,將夾子主體和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能擺動地連接,其特徵在於,將容納孔的尺寸設定成比軸體還大,以使夾子主體在與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連接的狀態下,能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移動,並且通過使軸體與容納孔的周緣抵接,限制夾子主體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移動,具有將夾子主體推向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彈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工具用夾子,其特徵在於,在夾子主體的 後端形成操作部,上述彈簧由板簧構成,將該板簧的一端安裝在筆記工具 側連接部內或比它還靠後側的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上,並將該板簧的另 一端被安裝在比夾子側連接部還前側的夾子主體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筆記工具用夾子,其特徵在於,朝夾子主體開 口的凹溝設置在上述筆記工具側連接部上,能使上述板簧位於該凹溝內。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筆記工具用夾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容納孔的 尺寸被設定成夾子主體的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最大移動量至少 為上述軸體直徑的0.2倍。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筆記工具用夾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容納孔的尺寸被設定成夾子主體的相對於筆記工具的主體或筆帽的最大移動量為上 述軸體直徑的0.5倍 2倍。
全文摘要
一種筆記工具用夾子,本發明的筆記工具用夾子是在原子筆主體(1)上,在它的外表面(1a)成一體地形成凸狀部(4),在凸狀部(4)上形成一對軸體(4a);在珠部(5a)和操作部(5b)之間的夾子主體(5)上形成容納孔(5e);通過將軸體(4a)收容在容納孔(5e)內,將夾子主體(5)和原子筆主體(1)能擺動地連接;容納孔(5e)的尺寸被設定成比軸體還大,使夾子主體(5)在與原子筆主體(1)仍舊連接的狀態下能相對於原子筆主體(1)而移動;設有將夾子主體(5)推向原子筆主體(1)的彈簧(6)。
文檔編號B43K23/08GK101304888SQ20068004171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0日
發明者中村祐介, 古川和彥, 長岡鍵吾 申請人:三菱鉛筆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