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5:08:56 2
專利名稱: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的偵查機器人,屬於機器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可拋擲機器人在變形、抗衝擊、運動靈活、攝像頭視野範圍大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其體積相對來說,還比較大,且由於自身結構的關係,結構強度還不夠高,抗衝擊性能還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拋擲過程中抗衝擊、體積小、強度高的微型了拋擲變形機器人。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包括
主安裝架;
設置於主安裝架頂部的攝像機構;
對稱設置於主安裝架兩側、實現機器人變形的兩個滑塊;
包括電機和充電電池的驅動機構;
殼體機構,
所述的主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導軌和彈性部件,所述的滑塊套裝在導軌上,同時與彈性部件連接,此外,滑塊在水平方向上還設置有通過電機驅動而進行旋轉的輪軸,而輪軸在臨近主安裝架的端部還設置有閉鎖機構,所述的閉鎖機構與主安裝架配合連接,而輪軸在遠離主安裝架的另一端部則與殼體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的殼體機構包括與輪軸同步旋轉的半球形殼體和緩衝殼,所述的緩衝殼粘結在半球形殼體上。上述的主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和電池固定孔,其中,所述的電池固定孔設置在主安裝架的中間位置,而所述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則分別設置有兩個,且對稱設置於電池固定孔的兩側,所述的導軌對應設置在導軌通孔內,而所述的彈性部件為彈簧,也分別對應設置於彈簧通孔內,而電池固定孔中則設置有充電電池,充電電池與電池固定孔之間還設置有電池緩衝墊。此外,上述的導軌的兩端還設置有滑塊止動端。進一步,上述的滑塊的中部位置設置有輪軸孔,輪軸孔的兩側對稱設置有電機孔、 導軌孔、彈簧孔,所述的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分別與所述的主安裝架上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一一對應,所述的輪軸孔內設置有輪軸,且在輪軸上還固定有輪軸帶輪,所述的電機孔內固定有外部包覆電機緩衝墊的電機,而所述的電機軸上還固定有電機帶輪, 電機帶輪與所述的輪軸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所述的導軌孔內穿入主安裝架上的導軌,而所述的彈簧孔內頂入主安裝架上的彈簧。
且所述的兩個滑塊中其中一個滑塊的頂端固定有控制電路,而另一滑塊的頂端則固定有接收機。此外,上述的主安裝架的底部一側還設置有扭簧,所述的扭簧的末端固定有尾撐, 所述的尾撐與扭簧的末端過盈配合。上述的閉鎖機構包括滑輪A和滑輪B,所述的滑輪A和滑輪B同軸固定在輪軸臨近主安裝架的端部。上述的緩衝殼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指示標誌。從所述的指示標誌向輪軸做垂線, 則該垂線應與輪軸上的滑輪A和滑輪B的軸向旋轉的轉軸線平行。這樣可以用於指示滑輪 A滑輪B在圓周上的方向。上述的攝像機構包括兩個攝像頭支架、攝像頭、攝像頭固定框和直線舵機,兩攝像頭支架分別位於攝像頭固定框的兩側,與攝像頭固定框軸接,且兩攝像頭支架固定在主安裝架頂部,所述的攝像頭固定在攝像頭固定框中,此外,所述的直線舵機設置在攝像頭固定框背面的主安裝架的上表面上,其輸出端通過連杆與攝像頭固定框背面上端軸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傳統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優化了結構布局,提高了結構強度,在保持傳統機器人能變形、抗衝擊、運動靈活、攝像頭視野範圍大等優點的前提下減小了體積,此外,本發明增加了柔性材料製成的緩衝殼,在不影響使用人員對機器人的抓握的同時,又大大提高了本發明所述的機器人的抗衝擊性能。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導軌的結構示意圖5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與導軌和彈性部件連接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與充電電池連接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的電池緩衝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9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0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法蘭軸承和直線軸承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輪軸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電機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主安裝架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主安裝架的組裝完成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所述的粘結電路和接收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所述的扭簧和尾撐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與輪軸的安裝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0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支架與攝像頭固定框軸承的組裝過程示意21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的耳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和攝像頭的組裝過程示意圖; 圖M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機構與主安裝架的組裝過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所述的連杆的結構示意圖沈為本發明所述的直線舵機與主安裝架和攝像結構的組裝過程示意27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標記含義如下
1、主安裝架2、導軌3A、左彈簧 3B、右彈簧
4、攝像頭支架 5、攝像頭緩衝墊 6、攝像頭固定框軸承 8、攝像頭固定框 13、輪軸帶輪 15B、滑輪B 18、電機緩衝墊 21、直線舵機 24、電池緩衝墊 27、扭簧 30、墊片
7、攝像頭 12、輪軸 15A、滑輪A 17、同步帶 20、滑塊止動端 23、充電電池 26、接收機四、半球形殼體
9、滑塊
14、輪軸止動端 16、電機帶輪 19、電機 22、連杆 25、控制電路 W、尾撐 31、緩衝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
示意圖二 ;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包括主安裝架1 ;設置於主安裝架1 頂部的攝像機構;對稱設置於主安裝架1兩側、實現機器人變形的兩個滑塊9 ;包括電機19 和充電電池23的驅動機構;殼體機構,
所述的主安裝架1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導軌2和彈性部件,所述的滑塊9套裝在導軌 2上,同時與彈性部件連接,此外,滑塊9在水平方向上還設置有通過電機19驅動而進行旋轉的輪軸12,而輪軸12在臨近主安裝架1的端部還設置有閉鎖機構,所述的閉鎖機構與主安裝架1配合連接,而輪軸12在遠離主安裝架1的另一端部則與殼體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的殼體機構包括與輪軸12同步旋轉的半球形殼體和緩衝殼31,所述的緩衝殼31粘結在半球形殼體上。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導軌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與導軌和彈性部件連接的分體結構示意圖。如圖3-圖5所示上述的主安裝架1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和電池固定孔107,其中,所述的電池固定孔107設置在主安裝架1的中間位置,而所述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則分別設置有兩個,即左電機通孔101和右電機通孔 102、左導軌通孔103和右導軌通孔104、左彈簧通孔105和右彈簧通孔106,其中,所述的左電機通孔101和右電機通孔102、左導軌通孔103和右導軌通孔104、左彈簧通孔105和右彈簧通孔106兩兩對稱設置於電池固定孔107的兩側,所述的導軌2設置在導軌通孔內,即左導軌通孔103和右導軌通孔104內分別穿入左導軌2A和右導軌2B,其中,所述的導軌2 中央開有軸向固定用的凹槽201,在導軌2穿入導軌通孔後,從主安裝架1上穿入螺絲頂住導軌2上的軸向固定用的凹槽201,實現導軌2與主安裝架1的固定連接,而在導軌2的兩端還設置有滑塊止動端20,用於滑塊9的移動限位。而所述的彈性部件為彈簧,也具有兩根,左彈簧3A和右彈簧3B,分別對應設置於左彈簧通孔105和右彈簧通孔106內。圖6為本發明所述的主安裝架與充電電池連接的分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所述的電池緩衝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和圖7所示而電池固定孔107中則設置有充電電池23,充電電池23與電池固定孔107之間還設置有電池緩衝墊對,在實際的安裝過程中,首先將電池緩衝墊對裝入主安裝架1上的電池固定孔107內,且通過粘結方式固定,然後將充電電池23插入電池緩衝墊M中,兩者也以粘結方式固定。圖8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一;圖9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二。如圖8和圖9所示所述的滑塊9的中部位置設置有輪軸孔901,輪軸孔901的兩側對稱設置有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所述的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也分別為兩個,即為左電機孔903和右電機孔904、左導軌孔905和右導軌孔906、左彈簧孔907和右彈簧孔908, 所述的左電機孔903和右電機孔904、左導軌孔905和右導軌孔906、左彈簧孔907和右彈簧孔908兩兩對稱設置,其中,所述的彈簧孔為盲孔,且所述的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分別與所述的主安裝架1上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一一對應,即,導軌同時穿過主安裝架1上的導軌通孔,同時穿過滑塊9上的導軌孔,在導軌孔和導軌2之間還設置有直線軸承,即左直線軸承IlA和右直線軸承11B,此外,彈簧同時穿過主安裝架上的彈簧通孔,同時頂入滑塊9上的彈簧孔內。圖10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法蘭軸承和直線軸承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圖11 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輪軸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電機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主安裝架的組裝過程結構示意圖;圖14 為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與主安裝架的組裝完成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0-圖14所示所述的輪軸孔901內設置有輪軸12,首先,在輪軸孔901的前後兩端以過硬配合的方式固定前法蘭軸承IOB和後法蘭軸承10A,然後,將輪軸12穿過後法蘭軸承10A、然後再穿過一輪軸帶輪13後,再穿過前法蘭軸承10B,其中,輪軸帶輪13是通過頂絲與輪軸12固定連接的,然後,在輪軸12的後端還通過螺釘固定有輪軸止動端14,實現輪軸12的軸向固定,此外,所述的閉鎖機構包括滑輪A15A和滑輪B15B,所述的滑輪A15A 和滑輪B15B通過螺絲同軸固定在輪軸12臨近主安裝架1的端部,滑輪A15A和滑輪B15B 可繞螺絲轉動。所述的電機孔內固定有外部包覆電機緩衝墊18的電機19,即首先將電機緩衝墊 18通過粘結方式固定在滑塊9的電機孔內,然後,將電機19以粘結方法固定在電機緩衝墊 18中,而所述的電機軸上還以焊接的方式固定有電機帶輪16,電機帶輪16與所述的輪軸帶輪13通過同步帶17連接,電機19啟動後,其通過電機帶輪16帶動輪軸帶輪13轉動,進而帶動輪軸12轉動,而輪軸12末端的滑輪A15A和滑輪B15B—並跟隨輪軸12轉動,同時,滑輪A15A和滑輪B15B也可繞螺絲轉動。圖15為本發明所述的粘結電路和接收機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本發明所述的扭簧和尾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5和圖16所示所述的兩個滑塊9中其中一個滑塊的頂端以粘結方式固定有控制電路25,而另一滑塊的頂端則以粘結方式固定有接收機沈。此外,上述的主安裝架1的底部一側還設置有扭簧27,所述的扭簧27通過一螺釘安裝在主安裝架1的底部一側,所述的扭簧27的末端固定有尾撐觀,所述的尾撐觀與扭簧 27的末端過盈配合。圖17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與輪軸的安裝過程結構示意圖。如圖17-18所示殼體機構中的半球形殼體四與輪軸12固定連接,即輪軸12的末端為六角形固定端1201,所述的半球形殼體四的中心開有六角形安裝孔四01,所述的輪軸 12的六角形固定端1201插入半球形殼體四的六角形安裝孔四01中,然後通過螺絲將墊片 30與輪軸12固定,從而在外部用墊片30壓緊半球形殼體四與輪軸12,實現輪軸12與半球形殼體四的軸向和周向固定,輪軸12通過相互配合的六角形固定端1201和六角形安裝孔四01帶動半球形殼體四轉動。此外,在半球形殼體四的外部通過粘結方式固定緩衝殼 31,此外,上述的緩衝殼31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指示標誌3101,所述的指示標誌3101向輪軸做垂線,則該垂線應與輪軸12上的滑輪A15A和滑輪B15B的軸向旋轉的轉軸線平行,在粘結時,確保緩衝殼31外表面上的指示標誌3101正對輪軸12上的滑輪A15A和滑輪B15B 的旋轉軸,即螺絲,指示標誌3101能指示滑輪A15A、滑輪B15B的在圓周上的轉動方向。圖19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0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支架與攝像頭固定框軸承的組裝過程示意圖;圖21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的結構示意圖;圖22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的耳軸的結構示意圖;圖23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固定框和攝像頭的組裝過程示意圖;圖M為本發明所述的攝像頭機構與主安裝架的組裝過程示意圖;圖25為本發明所述的連杆的結構示意圖;圖沈為本發明所述的直線舵機與主安裝架和攝像結構的組裝過程示意圖。如圖1946所示上述的攝像機構包括兩個攝像頭支架4、攝像頭7、攝像頭固定框8和直線舵機21,兩攝像頭支架4分別位於攝像頭固定框8的兩側,與攝像頭固定框8軸接,且兩攝像頭支架4固定在主安裝架1頂部,所述的攝像頭7固定在攝像頭固定框8中, 此外,所述的直線舵機21設置在攝像頭固定框8背面的主安裝架1的上表面上,其輸出端 2101通過連杆22與攝像頭固定框8背面上端軸接。具體為攝像頭支架4上設置有耳軸通孔401,其內部通過膠粘方式固定有攝像頭緩衝墊5,而攝像頭固定框軸承6以膠粘的方式固定在攝像頭緩衝墊5中,而在攝像頭固定框8的兩側設置有左耳軸801和右耳802,左耳軸801和右耳軸802分別插入兩個攝像頭支架4的耳軸通孔401的攝像頭固定框軸承8內,實現攝像頭支架4和攝像頭固定框6之間的軸接,攝像頭支架4通過螺釘固定在主安裝架1上,而攝像頭7以膠粘的方式固定在攝像頭固定框8中。此外,直線舵機21以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攝像頭固定框8背部的主安裝架1上,其輸出端2101安裝孔與連杆22的下光孔2202通過螺絲和螺母軸向固定,而上述的攝像頭固定框8的後面上部還設置有左安裝孔804和右安裝孔803,連杆22的上光孔2201設置在左安裝孔804和右安裝孔803中間,並通過螺絲和螺母軸向固定,且連杆22的上光孔2201和下光孔2202分別與各自的螺絲之間形成間隙配合。本發明工作過程為
當本發明由兩輪狀態變為球形狀態時首先轉動兩個半球形殼體四,即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直到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各自的緩衝殼31上的指示標誌3101 分別位於主安裝架1的前方和後方,然後用手按壓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上的緩衝殼31,使它們彼此向中央的主安裝架1方向移動,直至閉合;在半球形殼體四閉合前,按壓尾撐觀使扭簧27摺疊,並使尾撐觀的末端撐在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的內表面; 此時開始將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以相反方向轉動,直至它們各自的緩衝殼31上的指示標誌3101轉動至機器人下方並大致處於一條直線。在轉動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的過程中,由於轉動它們的力矩方向相反,因此可保證主安裝架1保持不動;在此過程中,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分別帶動各自固定連接的滑塊9上的輪軸12轉動,輪軸 12的轉動使得位於其末端的滑輪A15A、滑輪B15B也一起旋轉,當緩衝殼31上的指示標誌 3101轉動至機器人下方時,滑輪A15A、滑輪B15B將鉤住主安裝架1,滑輪A15A、滑輪B15B 將鉤住主安裝架1後形成的支持力可以抵消彈簧因壓縮而產生的彈力,從而形成閉鎖。機器人由球形狀態變形為兩輪狀態時兩個滑塊9上的電機19分別通過電機帶輪
16、同步帶17,輪軸帶輪13驅動輪軸12,帶動兩根輪軸12旋轉,因此使得輪軸12末端的滑輪A15A、滑輪B15B不再鉤住主安裝架1,此時由於受彈簧的彈力作用,兩個方向相反的滑塊 9嚮導軌2的末端滑動,直至為滑塊止動端20限位,從而完成變形。圖27為本發明所述的殼體機構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7所示在兩個滑塊9的的滑動過程中,尾撐觀失去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的支撐,扭簧27將在彈力作用下使之彈出並接地,使機器人具備第三接地點,在變形過程中,兩個電機19的旋轉方向相同或不同都能實現機器人的解鎖和變形。機器人的行走原理是當兩個滑塊9上的電機19分別通過電機帶輪16、同步帶
17、輪軸帶輪13帶動輪軸12旋轉,並由此驅動左半球形殼體和右半球形殼體轉動,實現機器人的運動,由於機器人在兩輪狀態時具有第三接地點,因此機器人能平穩運動。機器人攝像頭上下仰俯的原理是直線舵機21的輸出端2101沿直線前後移動,通過連杆22帶動攝像頭7實現上下仰俯運動。本發明的體積小、在拋擲變形的過程中,抗衝擊性能強,且具有很好的結構強度, 增強了本發明所述機器人的使用範圍。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9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包括主安裝架;設置於主安裝架頂部的攝像機構;對稱設置於主安裝架兩側、實現機器人變形的兩個滑塊;包括電機和充電電池的驅動機構;殼體機構,所述的主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導軌和彈性部件,所述的滑塊套裝在導軌上,同時與彈性部件連接,此外,滑塊在水平方向上還設置有通過電機驅動而進行旋轉的輪軸,而輪軸在臨近主安裝架的端部還設置有閉鎖機構,所述的閉鎖機構與主安裝架配合連接,而輪軸在遠離主安裝架的另一端部則與殼體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的殼體機構包括與輪軸同步旋轉的半球形殼體和緩衝殼,所述的緩衝殼粘結在半球形殼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和電池固定孔,其中,所述的電池固定孔設置在主安裝架的中間位置,而所述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則分別設置有兩個,且對稱設置於電池固定孔的兩側,所述的導軌對應設置在導軌通孔內,而所述的彈性部件為彈簧,也分別對應設置於彈簧通孔內,而電池固定孔中則設置有充電電池,充電電池與電池固定孔之間還設置有電池緩衝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軌的兩端還設置有滑塊止動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塊的中部位置設置有輪軸孔,輪軸孔的兩側對稱設置有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所述的電機孔、導軌孔、彈簧孔分別與所述的主安裝架上的電機通孔、導軌通孔、彈簧通孔一一對應,所述的輪軸孔內設置有輪軸,且在輪軸上還固定有輪軸帶輪,所述的電機孔內固定有外部包覆電機緩衝墊的電機,而所述的電機軸上還固定有電機帶輪,電機帶輪與所述的輪軸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所述的導軌孔內穿入主安裝架上的導軌,而所述的彈簧孔內頂入主安裝架上的彈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個滑塊中其中一個滑塊的頂端固定有控制電路,而另一滑塊的頂端則固定有接收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安裝架的底部一側還設置有扭簧,所述的扭簧的末端固定有尾撐,所述的尾撐與扭簧的末端過盈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閉鎖機構包括滑輪A和滑輪B,所述的滑輪A和滑輪B同軸固定在輪軸臨近主安裝架的端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緩衝殼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指示標誌,所述的指示標誌向輪軸方向的垂線與輪軸上的滑輪A和滑輪 B的軸向旋轉的轉軸線平行。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攝像機構包括兩個攝像頭支架、攝像頭、攝像頭固定框和直線舵機,兩攝像頭支架分別位於攝像頭固定框的兩側,與攝像頭固定框軸接,且兩攝像頭支架固定在主安裝架頂部,所述的攝像頭固定在攝像頭固定框中,此外,所述的直線舵機設置在攝像頭固定框背面的主安裝架的上表面上,其輸出端通過連杆與攝像頭固定框背面上端軸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型可拋擲變形機器人,包括主安裝架;設置於主安裝架頂部的攝像機構;對稱設置於主安裝架兩側、實現機器人變形的兩個滑塊;包括電機和充電電池的驅動機構和殼體機構,主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導軌和彈性部件,滑塊套裝在導軌上,同時與彈性部件連接,滑塊在水平方向上還設置有輪軸,而輪軸的端部還設置有閉鎖機構,閉鎖機構與主安裝架配合連接,輪軸的另一端部則與殼體機構固定連接,殼體機構包括半球形殼體和粘結在半球形殼體上和緩衝殼。本發明優化了結構布局,提高了結構強度,減小了體積,此外,本發明增加了柔性材料製成的緩衝殼,在不影響使用人員對機器人的抓握的同時,又大大提高了本發明所述的機器人的抗衝擊性能。
文檔編號H04N5/225GK102307276SQ20111022258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4日
發明者劉榮, 張建偉, 渠源, 王魯單, 程勝, 肖飛雨 申請人:崑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