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印度電影(聆雨子印度電影的)

2023-06-14 05:32:34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聆雨子】

去年內地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總票房399.27億元,美國進口電影總票房僅為55.6億(這數字還比不過單部《長津湖》的成績)。

在好萊塢幾成電影代名詞的世界文化版圖裡,這現象相當罕見——除去徹底對美國電影說不的地方,但凡正常開放,少有哪國能讓本土電影收益壓倒美國片,何況以如此優勢。

但這背後集合了諸多難以複製的因素:疫情、新的國際關係、觀眾自身要求變化、引進數量銳減,等等等等。所以,也不能就此胡亂樂觀地做出一些過於絕對的比較論斷。

不過說到對美國電影的逆襲,亞洲範圍內,還真是早有一個神奇存在。也許「逆襲」這詞都不適合,因為它壓根不用去「逆」,它一直都毫無懸念地贏著。

它就是全球僅有的、好萊塢電影始終僅佔3.5%左右市場份額的——

印度。

「印度電影正越來越好」

印度坐擁一個和好萊塢幾近「諧音梗」的品牌:寶萊塢。

其實「寶萊塢」本是個小概念,在(Bollywood)廣義上指向「印地語電影」,狹義上指向印度首都孟買西北郊外的一座電影城。

印度人移花接木,把「好萊塢」(Hollywood)打頭字母「H」換成孟買(Bombay)的字頭「B」,這說法便從此沿用、廣為人知,直至代言整個印度娛樂。

「寶菜塢」作為詞語的泛化,來自一個由國家主導的文化產業政策,和一個碩果纍纍的全球輸出戰略:傾舉國之力進行文化產品和軟實力打造,貫穿出版、電視、廣播、音樂、設計、遊戲和主題公園……電影酷似其中的領頭羊與錨地,統攝群雄,號令江湖。

至於「寶萊塢」仨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極能體現印度電影性格:歡脫、熱烈、燦爛、又有點山寨的窮開心味道,還能披上國際潮流的面罩。

當然,之所以要談印度電影,還是因為,它這些年驚喜連連、在國人心中印象持續走高。

如果你的認知依然停留在四十年前首入中國的那部《大篷車》,如果依舊想當然地將之描述為「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和「一股咖喱味兒」,你可能忽略了某種越來越無從否認的事實——

印度電影正進入它最好的時代。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地球上的星星》開始,國人對印片的重新發現,不知不覺已走過一整輪天幹地支:若以「引發廣泛熱議、收穫極高口碑和美譽度」為篩選標準,《神秘巨星》《嗝嗝老師》《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廁所英雄》《印度合伙人》《一代巨星桑傑君》《我的個神啊》《巴霍巴利王》《調音師》《傑伊·比姆》……隨手列舉,就有如數家珍般的琳琅滿目。

圖出自電影《摔跤吧!爸爸》

濃鬱的本土風情和鮮明的辨識度,聚焦社會焦慮、直擊人心痛點卻又總能回歸到正能量的勵志和催淚,受人尊敬的標杆性演員,完備的類型建構和類型涉獵,這種盛況,好像又讓人想起了當年電影黃金期的香港和韓國。

統計顯示,電影已成印度經濟發展最快部門之一,堪比其聞名天下的信息技術產業。

印度每年都有高達300億以上的觀眾人次,略作換算,差不多等於每天有9000萬以上觀眾看印度電影,這驚人數值,足以使印度成為全球佼佼者。

幾十年來,印度以年產電影一千部左右的驕人業績,鎖定世界最大電影產區,數量是好萊塢兩倍多。

還是那句話,這種規模和效應的他山之石擺在面前,若能細做分析,總會提供經驗。

「印度電影哪裡做得好」

作為一種內容美學,首先要觀照的總是藝術表達的特徵。

落到印度電影上,大約有兩點難以代替處。

其一,是鮮明到極致的本土風貌。

有個真實笑話,去年印度一部音樂劇叫《搖滾悉達多》,前年則有一部《萬世巨星耶穌》,就連佛祖和上帝,在印度人手裡都無從躲過跳舞的命運。

圖出自音樂劇《搖滾悉達多》

其實,歌舞在印度電影內的有機嵌入(注意「有機」這個詞,它本身就強調了這種穿插並非生硬呆板地組合),更接近一種多維的意義綜合體和效果綜合體演繹。

比如,它特別像是某種向心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明,在以當代視聽媒介為契機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再造裡,沒有傲慢或輕佻地,放棄民族骨血裡的愛好和儀式。換言之,他們等於是一邊拍著電影,一邊用電影強調著自己的心理根系。

比如,印度電影體量較長、動輒跨度三小時以上,印度普通觀眾的文化水平又參差不齊、未必能撐住長時間的高強度投入,於是歌舞就一次次地提供著「下課十分鐘」,起到調節氣氛、舒緩節奏、幫助大家適度放鬆神經的「中場休息」作用。

比如,印度是多民族、多語種國家,那還有比歌舞更具有普適性、更沒有欣賞障礙、更能跨越語言差異、更能實現信息公約數和情緒公約數的載體嗎?

此外,明豔的暖色調,華美的服裝,奔放的肢體語言,激烈的直來直去的戲劇衝突,浮世繪般鋪開的、極具南亞次大陸風情的美食、建築、動植物、田園村舍,所有這些和歌舞之間達成的感官協調性非常強,總能彼此烘託,起到「1 1>2」的快感助燃。

何況,與歌舞這「表象技藝」內外相映的,還有「原型意識」——印度電影雖然通俗,卻總有破屏而出的民族主體性:它是如此熱衷於家族和父子的問題、道德榮譽和自尊的問題、致命誘惑和內心準繩的問題、對神之信仰所遭遇的挑戰和考驗的問題,這些仿佛從遠古就盤旋在印度人靈魂族譜間的「元命題」,一次次把大家帶回屬於《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沙恭達羅》的洪荒次元,帶回到一個由溼婆、毗溼奴、梵天和阿育王、泰姬陵、聖雄甘地所組成的印度。

那裡有關於苦難、生存和死亡的複雜態度,能對我們現今絕大多數務實觀念構成補益和參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英雄,什麼是眾生。於是歌舞也更接近一個哲學隱喻,每當正反兩面的角色跳到一起,我總能想到人性一體兩面的善與惡。

更神奇的是,和任何已成熟的電影工業機制一樣,印度電影正表現出超預期的學習、轉移、挪用的能力,獲得了全球性的敘事資源和套路:

《一代巨星桑傑君》是傳記題材,《摔跤吧爸爸》是運動題材,《地球上的星星》是兒童題材,《嗝嗝老師》是教育題材,《神秘巨星》是音樂題材,《我的名字叫可汗》是漫長旅途中尋找和解的公路片,《調音師》是多達五十次反轉的驚悚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讓人想起《神偷奶爸》和《這個殺手不太冷》……

圖出自《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於是你會驚訝,為啥印度人唱著歌跳著舞外加時不時來段詭異的降神,就能把那麼多國際通用類型駕輕就熟地把玩順暢,前後二者還毫無違和感。

做個這般假設:現在要求把中國戲曲或武術無縫銜接進懸疑推理片、都市愛情片、商戰片、律政片裡,還要完全不影響其本身的類型特徵。這難度有多大?這能做成又有多不容易?

其二,是現實主義的穿透力。

百味交集的社會:嘈雜喧鬧、人潮洶湧,停電、缺水、腐敗、公開索賄、貧民窟、資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疾病、極端的髒亂差,貪婪、欲望、嫉妒和構陷。這都是印度電影正面直擊的東西。

潛藏在混亂之中的美好:淳樸的人情味、單純的快樂感、家庭成員間的彼此依存和保護、不同種族和宗教間的和解嘗試。這同樣是印度電影正面直擊的東西。

美好所不能掩蓋的缺陷和挑戰,沉重的、深刻的甚至是危險的命題:殖民統治,要求種性平權,伸張底層尊嚴,倡導鄉村建設,呼籲教育改革,反思本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前進與失去、所受之衝擊和變化。這依然是印度電影正面直擊的東西。

《我的個神啊》講商業欺詐和信仰的淪喪,《廁所英雄》講鄉村的落後,《印度合伙人》講女性遭遇的歧視,《三傻大鬧寶萊塢》講教育製造的不公,去年和今年的兩部熱門《傑伊·比姆》與《宿敵》都在講冤假錯案、權錢交易、刑訊逼供、政治黑幕、還有律師尋求真相的孤勇。

《傑伊·比姆》劇照

當這樣的電影以集群規模出現,對一個國家、社會、族群及世道人心的意義,不容否認與低估。

以上兩點,等於呈現了一個,和中國具有一定相似性和參考價值的對照標本:

一方面,也許有助於更清晰地思考,中國電影乃至整個大眾文化產業,對古老文明體之現代化過程,到底意味著怎樣的機會。

到底有沒有更恰切的形式與思維,將傳統文化資源化育於視聽語言內部,讓其散射世俗化獨特魅力的同時,又不失原汁原味的本真。

另一方面,也許能提供更準確的樣板,幫中國電影人看到,如何通過一種穩固的商業敘事範型,去處理和承擔那些具有挑戰性的尖銳議題。

相比於好萊塢動不動開啟主角光環、用「超級英雄」來不由分說地拯救危難,印度電影裡極為常見的「社會英雄」形象(嗝嗝老師、猴神大叔、為妻子建廁所的凱沙夫、「護墊俠」穆魯加南薩姆,都是典型的平民身份的「社會英雄」),無疑和我們的習慣,靠得更攏。

「印度電影為什麼能好」

印度電影厚積薄發,很大程度取決於良好的底子,一早淪為英屬殖民地的屈辱,反倒給了與西方發達國家同步分享聲光電技術最新成果的機會,這也算「江山不幸詩家幸」之意外玩笑。

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最早那批電影,就已在孟買第一時間放映。1913年,被譽為「印度電影之父」的Dada Saheb Phase就已拍出了印度第一部自產電影《哈裡什•昌德拉國王》(當然,沒有中國早,但已經非常早了)。

《哈裡什·昌德拉國王》劇照(資料圖)

這是歷史基礎。

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內生市場,外加電影消費整體較平民化,普羅大眾在經濟水平、宗教信仰等諸多限制下也沒有其它特別好的休閒選擇。

何況如你所見,印度人品味獨特,他們愛看的電影形態,也只有印度自己能拍。

這是觀眾基礎。

印度政體與國體相對鬆散的聯邦制,給了電影路數百花齊放的局面。

除去「寶萊塢」,泰米爾納德邦還有被稱為「考萊塢」(Kollywood)泰米爾語電影基地,安德拉邦還有被稱為「託萊塢」(Tollywood)的泰盧固語電影基地,此外又有孟加拉語基地、馬拉雅拉姆語電影基地等等。

良性競爭、彼此促進,為了贏過別家,各大邦都推出支持電影發展的政策,如放寬審核標準、減稅、補貼、主動建造電影產業園區和影城。

這是政策基礎。

印度大量「電影世家」的存在,源源不斷輸送著優秀的演員導演。

特別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人很熟悉的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主演):父親是製片人,叔叔是前面提及過的著名影片《大篷車》的導演,弟弟也是著名演員,名副其實的「星光滿門」。

阿米爾·汗(資料圖/印媒)

這是人才基礎。

印度文明至今已有近4000年,這樣級別的文化富礦,除去中國之外,亞洲範圍內其它幾個重要的電影產地均無法望其項背。

印度文明的對外散射也有一定影響範圍,與其相鄰的國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乃至中東,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地方如英美、澳洲、非洲,也紛紛成為它電影票房的次要來源。

這是文化基礎。

只是,分析了上述成功因子,你是否像我一樣產生了微妙的辯證感,找到不少「東頭不亮西頭亮」的陰差陽錯?

電影世家這玩意兒,是不是意味著階層固化?

聯邦制這局面,是不是意味著各自為政一盤散沙?

起步較早這優勢,是不是竟乃外來侵略的附加產物?

它們簡直都屬於「也說不清到底算優點還是缺點」的存在。

大概印度電影真是一種神奇的魔幻現實主義。

那麼,雖然誇了許多,但至少,它應該還沒到完美無暇、被奉若神明的地步。

「印度電影也還沒那麼好」

看別國電影,等同於對他者的打望:日韓,與我們有儒家文化同源性;歐美雖非我族類,卻畢竟是諸多現代科技、觀念、生活方式的發源地;唯獨印度,近在咫尺又如此陌生,沒人能說清,它可刺激出多少劑量好奇心、又能共情出多少劑量同理心。

有位網友說得好:看印度電影,竟會帶一種「還好咱國家不是這樣」的心理優越——好比,我們農村雖也有重男輕女現象,但好歹沒到「不許女性在室內上廁所」(《廁所英雄》)的地步。

《廁所英雄》的中文海報(資料圖)

的確,印度的擰巴就在,號稱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然而漫長歲月裡積下的幾乎所有問題和弊端,幾乎都沒解決。

就說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已觸目驚心又臭名昭著的、怎麼看都該歸入史前沉渣的「種姓制度」,經歷三百年莫臥兒帝國、二百年西方殖民、一百年西化和精英化,仍舊屹立不倒,仍舊是電影裡的重要素材!

大量印度電影都對底層種姓的苦難和掙扎有相當濃墨重彩、無所畏懼的展示,但耐人尋味的是,這種銀幕內外的反抗,最終到達的,永遠只是「提升低種姓群體的地位和尊嚴」,而不是「徹底擺脫和否棄種姓這一社會痼疾」。

啥都沒搞定,只好拍電影,啥都沒搞定,卻利於拍出越來越多的電影。你瞧,再一次「江山不幸詩家幸」了。

正是對現實階序的束手無策,又掉過頭來加劇了影像自身的烏託邦色彩,也正好對應其慣用的美學技巧:別較真,沒什麼不是跳一場舞就能放下的。

還要看到,始終有一個「倖存者偏差」的存在:我們會進行口耳相傳的、在院線引進的,已是印度電影裡最出色的那些,是印度電影對外輸送過程中汰弱留強、去粗取精、接受過口碑沉澱和風評篩選後的最終勝出者們。

就像,一個歐洲人能想起的中國電影,也逃不過張藝謀、李安、姜文、賈樟柯……(這還得是一位很愛看電影的歐洲人),他大約也會感嘆中國電影真是佳作頻出、要深度有深度要誠意有誠意要情懷有情懷,因為他肯定沒機會知道《富春山居圖》《逐夢演藝圈》和《小時代》。

所以還是客觀一點:印度和中國,都各有各的好片,也各有各的爛片。

因此我們提出的,是向印度電影適當地學習,而不是一昧地獵奇或嘲笑,更不是向印度電影稱臣認輸。

歸根結底,中國和印度作為兩個古老又正擁抱現代機遇的國家,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在講述自身故事過程中,其電影產品和產業背後,一定蘊含著諸多可思考比對的交集。

印度電影為什麼會選擇這種模式和質地?它的特殊性是什麼?它在這種模式和質地下取得了什麼?我們的共同困境和共同機會是什麼?中國電影能從中學習什麼和規避什麼?有什麼值得相互借鑑的東西?

這,才是本文最突出的目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