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06:49:21 2
專利名稱: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集熱管裝配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的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能源緊缺和環境汙染形式日益嚴峻,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和責任。太陽能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清潔可再生資源,對其開發利用是實現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途徑。太陽能集熱管作為一種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的產品,得到了廣泛應用。太陽能集熱管的管體由外管及插設於外管中的內管組成,在外管內腔的端部設有用於固定內管的固定卡具。現有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固定卡具都是由人工控制安裝的,這種安裝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勞動強度高。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效率高,且勞動強度低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集熱管後定位機構、集熱管頂升機構、管口定位機構、固定卡轉換機構、插杆機構、插杆驅動機構;所述機架上設有一用於輸送集熱管的集熱管輸送帶;所述集熱管頂升機構包括頂升氣缸和齒型分隔塊,所述頂升氣缸安裝在機架上, 其動力臂朝向上方且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豎直,所述齒型分隔塊固定在頂升氣缸的動力臂上端且低於集熱管輸送帶的輸送面,其上端設有等高並從前至後排列成齒形的多個左右貫通的直線形分隔凹槽,各分隔凹槽的軸線均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的管口定位機構包括管口定位氣缸和管口定位構件,所述管口定位氣缸安裝在機架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管口定位構件固定在管口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上,其上端設有與齒型分隔塊上的各分隔凹槽一一對應的多個左右貫通且等高的定位孔,每個定位孔的軸線均與其對應分隔凹槽的軸線平行且位於同一豎面上, 每個定位孔內均設有一左一右共兩個左右貫通的滑套,且每個定位孔內的兩個滑套之間均通過彈簧彈性連接,各左滑套的左套口及各右滑套的右套口均為向外擴張的喇叭形口 ;所述集熱管後定位機構包括後定位氣缸、後定位板、手輪,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後定位座、一轉動的調節絲杆、一用於監測後定位座滑動距離的刻度尺,所述後定位氣缸安裝在後定位座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的伸縮行程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所述後定位板固定在後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上,在後定位板前端固定有一用於託持待裝配集熱管的託管座,所述調節絲杆通過螺紋連接後定位座, 調節絲杆的轉動軸線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手輪與調節絲杆軸接;[0010]所述固定卡轉換機構包括轉換氣缸、雙杆氣缸和過渡體,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前後滑動的轉換平臺,及用於轉換平臺滑動導向的直線形轉換導軌,所述轉換氣缸安裝在機架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前後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與轉換平臺固接;所述雙杆氣缸安裝在轉換平臺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過渡體固定在雙杆氣缸的動力臂上,且在過渡體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定位孔一一對應的多個向右開口的固定卡過渡槽,各固定卡過渡槽的軸線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各定位孔的軸線等高,且各固定卡過渡槽的軸線之間的間距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各定位孔的軸線之間的間距一致;所述插杆驅動機構包括插杆電機和直線形插杆齒條,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插杆平臺,及用於插杆平臺滑動導向的直線形插杆導軌,所述插杆齒條固定在機架上,且與插杆導軌平行,所述插杆平臺上設有一轉動的插杆直齒輪,該插杆直齒輪與插杆齒條齒合;所述插杆電機安裝在插杆平臺上,其動力軸傳動連接插杆直齒輪;所述插杆機構包括推桿氣缸,所述插杆平臺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定位孔一一對應的多支左右兩端開口的直形空心插管,所述空心插管的長度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每根空心插管的軸線均與對應定位孔的軸線重合,所述推桿氣缸安裝在插杆平臺上, 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每根空心插管中均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推桿,各推桿的左端各設有一向左開口的圓管形插管頭,右端均與推桿氣缸的動力臂固接,每個插管頭的外壁上均軸對稱設有兩個託輪,每根推桿的左端均套設有0型橡膠圈及0型毛刷圈;所述機架上裝有用於控制各機構運行的電控箱,及配合電控箱控制各機構運行的多個光電傳感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利用電控箱控制各機構運行,光電傳感器與各個機構之間的配合,能將內管卡具自動安裝在太陽能集熱管的內腔端部,整個安裝過程中人工介入很少,具有安裝效率高,且勞動強度低的有益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中的管口定位機構的主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中的固定卡轉換機構的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中的插杆機構及插杆驅動機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其相似變化,均應列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0021]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1,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機架1上的集熱管後定位機構、集熱管頂升機構、管口定位機構3、固定卡轉換機構5、插杆機構7、插杆驅動機構6 ;所述機架1上設有一用於輸送集熱管的集熱管輸送帶11 ;所述集熱管頂升機構包括頂升氣缸21和齒型分隔塊22,所述頂升氣缸21安裝在機架1上,其動力臂朝向上方且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豎直,所述齒型分隔塊22固定在頂升氣缸21的動力臂上端且低於集熱管輸送帶11的輸送面,其上端設有等高並從前至後排列成齒形的多個左右貫通的直線形分隔凹槽,各分隔凹槽的軸線均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的管口定位機構包括管口定位氣缸31和管口定位構件32,所述管口定位氣缸31安裝在機架1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管口定位構件 32固定在管口定位氣缸31的動力臂上,其上端設有與齒型分隔塊22上的各分隔凹槽一一對應的多個左右貫通且等高的定位孔33,每個定位孔33的軸線均與其對應分隔凹槽的軸線平行且位於同一豎面上,每個定位孔33內均設有一左一右共兩個左右貫通的滑套,且每個定位孔33內的兩個滑套之間均通過彈簧彈性連接,各左滑套的左套口及各右滑套的右套口均為向外擴張的喇叭形口;所述集熱管後定位機構包括後定位氣缸41、後定位板、手輪43,所述機架1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後定位座45、一轉動的調節絲杆44、一用於監測後定位座滑動距離的刻度尺,所述後定位氣缸41安裝在後定位座45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的伸縮行程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所述後定位板固定在後定位氣缸41 的動力臂上,在後定位板前端固定有一用於託持待裝配集熱管的託管座42,所述調節絲杆 44通過螺紋連接後定位座45,調節絲杆44的轉動軸線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手輪 43與調節絲杆44軸接;所述固定卡轉換機構包括轉換氣缸51、雙杆氣缸M和過渡體55,所述機架1上設有一前後滑動的轉換平臺53,及用於轉換平臺53滑動導向的直線形轉換導軌52,所述轉換氣缸51安裝在機架1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前後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與轉換平臺53固接;所述雙杆氣缸M安裝在轉換平臺53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過渡體陽固定在雙杆氣缸M的動力臂上,且在過渡體55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32上的定位孔33 —一對應的多個向右開口的固定卡過渡槽56,各固定卡過渡槽56的軸線與管口定位構件32上的各定位孔33的軸線等高,且各固定卡過渡槽56的軸線之間的間距與管口定位構件32上的各定位孔33的軸線之間的間距一致;所述插杆驅動機構包括插杆電機61和直線形插杆齒條64,所述機架1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插杆平臺65,及用於插杆平臺65滑動導向的直線形插杆導軌63,所述插杆齒條64 固定在機架1上,且與插杆導軌63平行,所述插杆平臺65上設有一轉動的插杆直齒輪62, 該插杆直齒輪62與插杆齒條64齒合;所述插杆電機61安裝在插杆平臺65上,其動力軸傳動連接插杆直齒輪62 ;所述插杆機構包括推桿氣缸71,所述插杆平臺65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32上的定位孔33 —一對應的多支左右兩端開口的直形空心插管72,所述空心插管72的長度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每根空心插管72的軸線均與對應定位孔33的軸線重合,所述推桿氣缸71安裝在插杆平臺65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每根空心插管 72中均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推桿73,各推桿73的左端各設有一向左開口的圓管形插管頭74, 右端均與推桿氣缸71的動力臂固接,每個插管頭74的外壁上均軸對稱設有兩個託輪,每根推桿的左端均套設有0型橡膠圈及0型毛刷圈;所述機架1上裝有用於控制各機構運行的電控箱(圖中未示),及配合電控箱控制各機構運行的多個光電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實施在初始狀態下,頂升氣缸的動力臂、後定位氣缸的動力臂及推桿氣缸的動力臂均處於縮回狀態,管口定位氣缸的動力臂、轉換氣缸的動力臂、雙杆氣缸的動力臂均處於伸出狀態,此時過渡體位於機架前方;本實用新型實施的工作流程如下1)待裝配集熱管放置在集熱管輸送帶上,通過集熱管輸送帶將待裝配集熱管輸送至裝配位置;2)光電傳感器檢測到裝配位置上的待裝配集熱管滿位後,頂升氣缸的動力臂伸出,使齒型分隔塊上升至將裝配位置的各待裝配集熱管向上託離集熱管輸送帶,各待裝配集熱管則在齒型分隔塊上升過程中分別滾入齒型分隔塊的各分隔凹槽內;3)光電傳感器檢測到齒型分隔塊頂升至各待裝配集熱管的軸線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定位孔等高后,管口定位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管口定位構件上各定位孔內的左滑套分別緊扣在各待裝配集熱管的右端管口上;4)光電傳感器檢測到管口定位構件上各定位孔內的左滑套緊扣各待裝配集熱管的右端管口後,後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伸出,使後定位板上的託管座託持住待裝配集熱管的左端,此時各待裝配集熱管被定位在機架上,並分別對準與各空心插管,各待裝配集熱管之間的長度誤差也通過各定位孔內的兩個滑套之間的連接彈簧消除;5)人工在過渡體的各固定卡過渡槽內各放置一個固定卡具;6)轉換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過渡體向後移動至各固定卡過渡槽分別對準各空心插管;7)雙杆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過渡體上各固定卡過渡槽內的各固定卡具分別插入到各推桿左端的插管頭內;8)雙杆氣缸的動力臂、轉換氣缸的動力臂依次縮回,使過度體回復至機架前方的初始位置;9)插杆電機正轉,使插杆平臺左移,進而帶動各空心插管及各推桿分別插入各待裝配集熱管內,直至到達各待裝配集熱管管腔的左端;在各空心插管及各推桿進入待裝配集熱管後,通過各插管頭外壁的託輪滾動能防止各插管頭與集熱管內壁碰擦,各推桿左端的0型橡膠圈及0型毛刷圈能使插管頭進入集熱管後能穩定在集熱管軸心部位;10)推桿氣缸的動力臂伸出,同時插杆電機慢速反轉,使插杆平臺慢速右移,使各推桿向左伸出,將各推桿左端插管頭內的各固定卡具推入各集熱管管腔的左端;11)推桿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各推桿右移回至各空心插管左端,同時插杆電機快速反轉,使插杆平臺快速右移,直至回復至初始位置;12)管口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伸出,使各集熱管的右端管口從管口定位構件上各定位孔內脫出,後定位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後定位板上的託管座釋放各集熱管的左端;13)頂升氣缸的動力臂縮回,使齒型分隔塊下降並帶動各集熱管回到集熱管輸送帶上;14)集熱管輸送帶帶動已裝配完畢的集熱管移出機架。本實用新型實施中,通過轉動手輪帶動調節絲杆轉動,能帶動後定位座左右滑動, 以適應不同長度集熱管的裝配,後定位座的滑動距離可通過刻度尺來監測。
權利要求1. 一種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集熱管後定位機構、集熱管頂升機構、管口定位機構、固定卡轉換機構、插杆機構、插杆驅動機構;所述機架上設有一用於輸送集熱管的集熱管輸送帶;所述集熱管頂升機構包括頂升氣缸和齒型分隔塊,所述頂升氣缸安裝在機架上,其動力臂朝向上方且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豎直,所述齒型分隔塊固定在頂升氣缸的動力臂上端且低於集熱管輸送帶的輸送面,其上端設有等高並從前至後排列成齒形的多個左右貫通的直線形分隔凹槽,各分隔凹槽的軸線均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的管口定位機構包括管口定位氣缸和管口定位構件,所述管口定位氣缸安裝在機架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管口定位構件固定在管口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上,其上端設有與齒型分隔塊上的各分隔凹槽一一對應的多個左右貫通且等高的定位孔,每個定位孔的軸線均與其對應分隔凹槽的軸線平行且位於同一豎面上,每個定位孔內均設有一左一右共兩個左右貫通的滑套,且每個定位孔內的兩個滑套之間均通過彈簧彈性連接,各左滑套的左套口及各右滑套的右套口均為向外擴張的喇叭形口 ;所述集熱管後定位機構包括後定位氣缸、後定位板、手輪,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後定位座、一轉動的調節絲杆、一用於監測後定位座滑動距離的刻度尺,所述後定位氣缸安裝在後定位座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的伸縮行程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所述後定位板固定在後定位氣缸的動力臂上,在後定位板前端固定有一用於託持待裝配集熱管的託管座,所述調節絲杆通過螺紋連接後定位座,調節絲杆的轉動軸線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手輪與調節絲杆軸接;所述固定卡轉換機構包括轉換氣缸、雙杆氣缸和過渡體,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前後滑動的轉換平臺,及用於轉換平臺滑動導向的直線形轉換導軌,所述轉換氣缸安裝在機架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前後向的水平軸線,且其動力臂與轉換平臺固接;所述雙杆氣缸安裝在轉換平臺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所述過渡體固定在雙杆氣缸的動力臂上,且在過渡體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定位孔一一對應的多個向右開口的固定卡過渡槽,各固定卡過渡槽的軸線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各定位孔的軸線等高, 且各固定卡過渡槽的軸線之間的間距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各定位孔的軸線之間的間距一致;所述插杆驅動機構包括插杆電機和直線形插杆齒條,所述機架上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插杆平臺,及用於插杆平臺滑動導向的直線形插杆導軌,所述插杆齒條固定在機架上,且與插杆導軌平行,所述插杆平臺上設有一轉動的插杆直齒輪,該插杆直齒輪與插杆齒條齒合;所述插杆電機安裝在插杆平臺上,其動力軸傳動連接插杆直齒輪;所述插杆機構包括推桿氣缸,所述插杆平臺上設有與管口定位構件上的定位孔一一對應的多支左右兩端開口的直形空心插管,所述空心插管的長度大於待裝配集熱管的長度, 每根空心插管的軸線均與對應定位孔的軸線重合,所述推桿氣缸安裝在插杆平臺上,其動力臂的伸縮方向平行於左右向的水平軸線,每根空心插管中均設有一左右滑動的推桿,各推桿的左端各設有一向左開口的圓管形插管頭,右端均與推桿氣缸的動力臂固接,每個插管頭的外壁上均軸對稱設有兩個託輪,每根推桿的左端均套設有0型橡膠圈及0型毛刷圈;所述機架上裝有用於控制各機構運行的電控箱,及配合電控箱控制各機構運行的多個光電傳感器。
專利摘要一種太陽能集熱管的內管卡具裝配機,涉及太陽能集熱管裝配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是提高安裝效率,及降低勞動強度的技術問題。該裝配機包括機架,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集熱管後定位機構、集熱管頂升機構、管口定位機構、固定卡轉換機構、插杆機構、插杆驅動機構;所述機架上設有一用於輸送集熱管的集熱管輸送帶;所述集熱管頂升機構用於頂升集熱管及將集熱管整理齊整,所述管口定位機構及集熱管後定位機構用於將集熱管定位,所述固定卡轉換機構用於將固定卡具裝入插杆機構,所述插杆機構及插杆驅動機構用於將固定卡具裝集熱管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機,安裝效率高,且勞動強度低。
文檔編號B23P19/04GK202070898SQ20112014340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9日
發明者丁鴻年, 俞永祥, 塗德磊, 肖培彥, 黃亮 申請人:上海星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