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切清廢設備及清廢方法與流程
2023-06-14 11:56:26 2

本發明涉及印刷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模切清廢設備及清廢方法。
背景技術:
模切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電子行業,尤其是在平面顯示行業,更是用到了層狀薄型材料。絕緣材料、防震材料、耐熱隔熱材料、膠貼產品、防塵材料、屏蔽材料等均需採用模切技術加工製造。
模切生產用模切刀根據產品設計要求的圖樣組合成模切板,在壓力的作用下,將印刷品切成所需形狀或切痕的成型工藝。壓痕工藝則是利用壓線刀或壓線模,通過壓力的作用在印刷材料上壓出線痕。通常模切壓痕工藝是把模切刀和壓線刀組合在同一個模板內,在模切機上同時進行模切和壓痕加工的工藝,簡稱為模切。
經過模切工藝後,印刷品非有效圖文區域會留下模切後的廢料,並且廢料依然保留在印刷品上,目前一般通過人工將廢料和印刷品分離。但人工分離的方式對工人來說勞動強度比較高,而且有些印刷品需要去除的廢料比較多,通過手工方式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人力成本比較高。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模切清廢設備及清廢方法,能通過吹氣方式自動清除模切後的廢料,提高生產效率,且通過高效集料裝置收集廢料,有利於廢料的回收再利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切清廢設備,包括:用於輸送模切後的印刷品的輸送帶,其中,還包括:
用於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分離裝置;
廢料口,其寬度大於廢料的寬度,且小於印刷品的寬度;
用於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內的吹氣裝置;
以及用於壓住印刷品兩側的邊緣,並將印刷品邊緣處的廢料送入廢料口的壓片;
所述壓片位於所述輸送帶的兩側,所述吹氣裝置的出氣口位於所述廢料分離裝置之後,且位於廢料口的上方;
所述輸送帶的平臺上設置有吸風裝置,將印刷品吸附在輸送帶的平臺上;
所述輸送帶的出料側還設置有用於收集廢料的集料裝置,所述集料裝置位於所述廢料口的下方,所述集料裝置包括集料罩、集料管和吸塵器,所述集料罩的進料口完全包覆所述廢料口,所述集料罩的出料口連接集料管的一端,所述集料管的另一端連接吸塵器。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其中,所述廢料分離裝置為一對滾筒:相對轉動的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
所述第一滾筒上設置有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對應的凸起結構,所述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與第一滾筒對應的凹陷結構。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其中,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供氣裝置、供氣管和用於調節氣壓的電氣比例閥,所述吹氣嘴位於所述廢料口的上方,並通過所述供氣管連接所述供氣裝置,所述電氣比例閥安裝於所述供氣管上。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其中,在輸送帶的出料側還設置有用於將印刷品堆疊的堆疊裝置。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其中,所述壓片呈倒l型。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其中,還包括一用於調節吹氣嘴在廢料口上方位置的調節裝置。
一種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的清廢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驟:
s1、所述輸送帶將輸送模切後的印刷品至廢料分離裝置,同時,壓片壓住印刷品兩側的邊緣,防止印刷品翹起來,由吸風裝置將印刷品吸附在輸送帶的平臺上;
s2、廢料分離裝置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
s3、吹氣裝置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壓片將印刷品邊緣處的廢料也送入廢料口中;
s4、輸送帶將與廢料分離的印刷品輸送出去;
s5、集料裝置收集從廢料口輸送出的廢料,具體由集料罩收集從廢料口輸送出的廢料,之後吸塵器通過集塵管收集集料罩中的廢料。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的清廢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2具體包括:
當印刷品通過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時,通過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的相互轉動,使得印刷品向前運動的同時,第一滾筒上的凸起結構和第二滾筒上的凹陷結構令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斷開,廢料與印刷品分離。
所述的模切清廢設備的清廢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3中吹氣裝置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具體包括:
吹風嘴採用間歇性的工作方式:通過預先編訂的程序,當有廢料與印刷品經過時,通過控制裝置控制對應廢料區域進行吹風,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內。當印刷品經過時,吹風嘴停止工作,印刷品進入後面的收集區域。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模切清廢設備及其清廢方法,由輸送帶將模切後的印刷品輸送到廢料分離裝置,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再通過吹氣裝置使廢料從廢料口掉落,實現了印刷品與廢料的自動分離,無需人工分離廢料,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且還降低了人力成本,且通過高效集料裝置收集廢料,有利於廢料的回收再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模切清廢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模切清廢設備中集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模切清廢設備的廢料分離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模切清廢設備的廢料分離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模切清廢設備的廢料分離裝置的清廢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切清廢設備及清廢方法,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的模切清廢設備設置於模切設備的出料側,如圖1所示,其包括:輸送帶10、廢料分離裝置20、廢料口30、吹氣裝置40和壓片50;其中,所述壓片50位於所述輸送帶的兩側,所述吹氣裝置的出氣口位於所述廢料分離裝置20之後,且位於廢料口的上方。
具體來說,所述輸送帶10於輸送模切後的印刷品至廢料分離裝置20,再將與廢料分離的印刷品輸送出去。所述廢料分離裝置20用於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經過模切工藝後,印刷品非有效圖文區域會留下模切後的廢料,並且廢料依然保留在印刷品上)。所述廢料口30的寬度大於廢料的寬度,且小於印刷品的寬度(可以理解地是,如果廢料的寬度大於廢料口的寬度,可以在模切刀版上的廢料區域增加模切刀,來把廢料切短,使其寬度小於廢料口的寬度)。所述吹氣裝置40用於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30內。所述壓片50用於壓住印刷品兩側的邊緣,防止印刷品翹起來,並將印刷品邊緣處的廢料送入廢料口。
輸送帶將模切後的印刷品送至廢料分離裝置20處,通過廢料分離裝置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然後,吹氣裝置40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30內,然後輸送帶再將印刷品送至堆疊裝置處,將印刷品堆疊起來。實現了自動分離廢料,提高了設備的智能化程度和生產效率,並且還降低了人力成本。
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印刷品在輸送帶10上的運動更穩定,並不會被吹氣裝置吹散或者吹飛,可以在輸送帶10的平臺上設置若干吸風裝置11,用於將印刷品吸附在輸送帶10的平臺上。
更進一步地,請一併參閱圖2,所述輸送帶10的出料側還設置有用於收集廢料的集料裝置60,所述集料裝置60位於所述廢料口30的下方,所述集料裝置60包括集料罩601、集料管602和吸塵器603,所述集料罩601的進料口完全包覆所述廢料口30,所述集料罩601的出料口連接集料管602的一端,所述集料管602的另一端連接吸塵器603,吹氣裝置40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30內,由於集料罩601的進料口完全包覆所述廢料口30,因此全部的廢料均能掉入集料罩601中,同時通過開啟吸塵器603,將落入集料罩601中的廢料全部吸附到吸塵器603中,方便廢料的集中回收,提高了廢料的回收利用率。
具體實施時,所述廢料分離裝置為一對滾筒,其包括:相對轉動的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所述第一滾筒21上設置有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對應的凸起結構211,所述第二滾筒22上設置有與第一滾筒對應的凹陷結構221。當印刷品通過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時,通過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的相互轉動,使得印刷品向前運動的同時,第一滾筒上21的凸起結構211和第二滾筒22上的凹陷結構令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廢料與印刷品模切出來後,之間會存在連接點)斷開,廢料與印刷品分離。
應當理解地是,所述凸起結構211與凹陷結構221是和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對應設置的,對於不同的模切產品,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不同,則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的位置也不同。所述凸起結構211與凹陷結構221可以通過在滾筒表面安裝相應的橡膠凸起結構或凹陷結構來實現,根據廢料的位置來設置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的數量和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該凸起和凹陷結構對應的是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
另外,所述凸起結構和凹陷結構也可以採用如圖2所示的方式實現。通過在第一滾筒21外套設一橡膠層,其上面有與廢料位置對應的凸條212(其厚度可以設置為3-5mm),所述第二滾筒22外也套設一橡膠層,其上面有與廢料位置對應的(必然與第一滾筒的凸條對應)凹條222。通過凸條212和凹條222相互作用,令廢料與印刷品分離。
進一步地,還可以通過在所述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外面套設橡膠環來實現相應的凸起結構和凹陷結構。如圖3所示,準備三種不同厚度的橡膠環:第一橡膠環223、第二橡膠環224和第三橡膠環225;第一橡膠環223的厚度最小,第三橡膠環225的厚度最大。根據廢料位置,將第一橡膠環223、第二橡膠環224和第三橡膠環225套設在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上,形成相應的凸起(第二橡膠環224和第三橡膠環225的厚度差形成凸起)或凹陷(第一橡膠環223和第二橡膠環224的厚度差形成凹陷),其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印刷品上的廢料位置相對應,用於令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滾筒21和第二滾筒2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橡膠環的固定結構(例如可以採用卡合或者蓋的方式)。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片呈倒l型,其與印刷品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如0.5-2mm),在不防礙印刷品輸出的同時,防止印刷品翹曲。並且所述壓片上還設置有用於調節壓片高度的調節裝置,從而能滿足不同厚度的印刷品的壓邊需要;同時,所述壓片還用於將印刷品邊緣處的廢料送入廢料口中。另外,壓片的形狀也可以不限制於倒l型,只要能實現壓住印刷品的邊緣即可。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401、供氣裝置402、供氣管403和用於調節氣壓的電氣比例閥404,所述吹氣嘴401位於所述廢料口30的上方,並通過所述供氣管403連接所述供氣裝置402,所述電氣比例閥404安裝於所述供氣管上,通過電氣比例閥調節吹氣嘴輸出的氣壓,使廢料從廢料口30吹落。
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吹氣嘴401的位置為可調的(通過一調節裝置,調節其在廢料口上方的位置),其垂直於輸送帶10方向排布,優選形狀為扁的,寬度可以為3-5mm。因為對不同的產品來說,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位置不同,通過調節吹氣嘴401的位置,便於更好地將廢料與印刷品吹開。另外,還可以設置一控制裝置,通過控制裝置控制調節裝置調節吹氣嘴在廢料口上方位置以及吹氣嘴的吹氣量。
另外,我們也可以設置一排吹氣嘴在廢料口的上方,當有廢料與印刷品經過時,通過控制裝置控制對應廢料與印刷品連接位的吹氣嘴進行吹風,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內: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在控制裝置內寫入相應的控制程序(關於控制程序的編寫為現有技術,這裡不多做贅述了),令控制裝置控制吹氣嘴間隔進行吹氣:當廢料經過時,與廢料對應的吹氣嘴(位於其上方)開始吹氣,將廢料吹入廢料口內,而當印刷品經過時,則吹氣嘴不進行吹氣。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模切清廢設備的清廢方法。如圖4所示,具體來說,所述方法包括步驟:
s1、所述輸送帶將輸送模切後的印刷品至廢料分離裝置,同時,壓片壓住印刷品兩側的邊緣,防止印刷品翹起來,由吸風裝置將印刷品吸附在輸送帶的平臺上;
s2、廢料分離裝置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
s3、吹氣裝置將與印刷品分離開的廢料吹入廢料口,壓片將印刷品邊緣處的廢料也送入廢料口中;
s4、輸送帶將與廢料分離的印刷品輸送出去;
s5、集料裝置收集從廢料口輸送出的廢料,具體由集料罩收集從廢料口輸送出的廢料,之後吸塵器通過集塵管收集集料罩中的廢料。
通過本發明的模切清廢設備的清廢方法,實現了印刷品與廢料的自動分離,無需人工分離廢料,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且還降低了人力成本,且通過高效集料裝置收集廢料,有利於廢料的回收再利用。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具體包括:
當印刷品通過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時,通過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的相互轉動,使得印刷品向前運動的同時,第一滾筒上的凸起結構和第二滾筒上的凹陷結構令廢料與印刷品的連接點斷開,廢料與印刷品分離。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模切清廢設備及其清廢方法,由輸送帶將模切後的印刷品輸送到廢料分離裝置,將模切後的印刷品的廢料與印刷品分離開,再通過吹氣裝置使廢料從廢料口掉落,實現了印刷品與廢料的自動分離,無需人工分離廢料,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且還降低了人力成本,且通過高效集料裝置收集廢料,有利於廢料的回收再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