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電影深度解析(敢於說不徵服外星生物)
2023-06-17 21:06:37 3
最近上映的美國電影《不/虛無》(Nope)雖然依舊是好萊塢電影工廠的產物,但是導演喬丹·皮爾卻沒有遵循好萊塢的電影傳統。嚴格來講,整部影片更像是導演巧借好萊塢的殼子,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推銷著著自己的「私貨」。
如果有人把這部電影被定義成一部恐怖片,那麼只能說他只看到了影像的表面。唯有看穿導演喬丹·皮爾「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真實意圖,方能看透這部電影的本質。對待作者電影的基本態度,就是一定要找到貫穿導演電影思想和電影風格的規律性內核特徵。作者電影的內核特徵一般都是通過其多部電影的共性之處和影像的一貫作風來表現、凸顯的。從導演喬丹·皮爾的電影特徵來看,這部電影十之八九是與美國的種族問題脫不開關係的。在這裡我從三個反常一個隱喻解讀一下《不/虛無》(Nope)這部電影。
三個反常表現在哪裡,第一個反常是反好萊塢敘事,第二個反常是反好萊塢人設,第三個反常是反好萊塢結局。一個隱喻就是黑人文化對白人文化意識形態的對抗和打破。
好萊塢電影的常規模式是什麼,英雄美人拯救世界的敘事結構,是白人主角黑人襯託的人物設定,是英雄們千鈞一髮力挽狂瀾的完美結局。
細數那些千篇一律的電影劇本,類如《超人》、《蟻人》、《綠巨人》、《蜘蛛俠》、《蝙蝠俠》、《鋼鐵俠》之流,那些似曾相識的人物與情節收割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財富,養育著一代又一代好萊塢電影人。這些電影敘事的基本套路是名不見傳的普通人,甚至是具有嚴重性格缺陷的人因為某種契機突然具有了某種超能力,而這時候必須有一個超級邪的人來出現,否則具有超能力的英雄就沒有機會來承擔社會責任,更沒有機會去贏得美女的青睞,最後導致的後果就是屌絲反轉的戲碼就沒法上演。這些具有超能力的人都是電影的主角,而主角都是白人,電影的結局就是白人拯救了美女、拯救了社會、拯救了世界。
就拿當下賣的最火的電影《壯志凌雲2》來說,主角湯姆克魯斯是不是白人;主角是不是具有某種特長,比如擅長開飛機;主角是不是專業極強卻性格缺陷,比如開了這麼多年飛機,雖然業務很優秀,卻不會拍上級馬屁而不被提拔。劇情是不是在有個反面角色與主角對戲,比如敵國在生產核彈;白人主角是不是在千鈞一髮至最後打敗了反角,拯救了美國、拯救了世界?仍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就像肯德基、麥當勞快餐一樣,不算健康卻百吃不厭,這就是好萊塢式電影的快餐模式。
《不/虛無》(Nope)一反好萊塢電影在敘事、人設和結局方面的模式化設置,反觀導演的《逃出絕命鎮》(Get Out)、和《我們》(US)不難發現,導演確實給我們呈現出一道別樣的好萊塢電影風景。電影的主角換成了黑人兄妹,白人們成為了配角。電影情節中沒有英雄,更沒有超能力。電影結局裡不是白人打敗了邪惡的一方,而是黑人兄妹殺死了外星怪物,拯救了世界。是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反轉的。按照黑人導演喬丹·皮爾對白人及白人社會的一貫看法與主張來看的話,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簡單的恐怖片,更不是像某些影片人理解的一部環保片。而是一部反好萊塢文化模式的電影,或者說是一部反白人文化意識形態的電影。
接下來的我分析的這個電影橋段是OJ和妹妹初次到片場接活的片段。當OJ的父親被從天而降的硬幣砸入腦袋後離奇離世後,OJ繼承父親的衣缽參與了一個廣告的拍攝,比起自己的膽怯與害羞,妹妹及時救場,同時不忘記向在場的電影圈內人推銷父親的馬場和自己的身份。妹妹小埃向在場的人們介紹了世界上第一部由電影之父邁布裡奇拍攝的具有電影雛形的一組鏡頭《奔跑的馬》,其中的騎馬者是自己的曾曾祖父海伍德,這是注意妹妹宣講的對象,她的對面都是白人。人們只知道通過連續靜止的照片來呈現動態鏡頭的電影之父邁布裡奇,而不知道世界上首位電影演員是黑人。
首先,導演指責的是電影史記錄的是白人的電影史,怎麼書寫那是白人自己的抉擇。對於黑人或者黃種人的電影歷史,白人對此卻將其排斥在電影敘事之外,引入世界第一部電影雛形《奔跑的馬》就是在說明,電影是白人拍攝的,而騎馬者演員是黑人完成的。電影是由白人和黑人共同完成的,而沒有主次之分,白人黑人同樣重要,而不能將身份模糊掉,從歷史中給剔除掉,這是導演表達的第一層意思。
從這裡來看就明白導演在片頭電影名稱出現的部分從外形生物口中出現《奔跑的馬》畫面的用意了,外形怪物指代什麼也就不言自明了,外形怪物指代什麼後面我給大家做解答。
第二層含義則是暗諷當下的好萊塢電影現狀,1878年的《奔跑的馬》中OJ的曾曾祖父是騎馬者是電影主角,到了OJ這一代卻淪落成了牽馬者連配角都不算。OJ與曾曾祖父相對於馬的位置的變換是不是在隱喻當下電影生態中黑人越來越被邊緣化,從事的電影工作是不是越來越廉價、低端?為了拍攝記錄出獨一無二的外形生物影像,OJ無畏的騎上馬主動出引出外星生物。而白人攝影師霍爾斯和商場售後人員安傑爾則在隱藏在山坡上負責拍攝記錄這一偉大時刻。
這個場景是不是對一百多年前白人攝影師邁布裡奇拍設黑人騎手海伍德時候的再現,這個劇情設計是不是在向世界說明,要想拍攝出類似於外形生物一樣獨一無二的電影,黑人電影工作者(包括導演、製片、演員、編劇)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電影的結局也充分印證了這一事實,負責拍攝外形生物的白人攝影師被外形生物吃掉,突然闖入的TMZ八卦網站白人拍攝騎手被外形生物吞掉,而最後真正徵服、戰勝,並清晰完美的記錄下外形生物的一瞬間的影像的確是黑人兄妹二人共同完成的,這時倖存下來的白人小哥安傑爾見證並目睹了這一切。
順便說一句的是妹妹小埃是通過曾經的亞裔童星開設的主題公園中的充氣的黃色人種娃娃和井底攝影機,實現了對外形生物的殺死和拍攝的。導演是不是說在徵服、記錄外形生物方面黃種人也功不可沒。說到這裡,估計大家應該知道外形生物象徵什麼了。沒錯,這個外形生物就是象徵著電影的。當外形怪物變形的時候,變成了一個類似於章魚形狀,而它方形的嘴巴恰好就是一臺攝像機的鏡頭。正像之前解讀的一樣,最後誰徵服了外形生物(電影),誰拍攝了最美、最獨一無二的外星生物(電影),是不是黑人?
如果理解了外星生物就是電影的話,那麼,就很好解釋外星生物吃人的隱喻了。如果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觀眾駕馭不了電影這隻怪物,那麼就可能被其吞沒、毀掉。例如,那些曾經兒時家喻戶曉的電影童星(比如電影中的亞裔童星),長大卻混得差強人意的演員,細想一下,是不是駕馭不了電影而被電影毀掉了。再看OJ的父親被外形生物突出的硬幣砸死的情節,為什麼砸下來的是硬幣,為什麼砸中的偏偏是眼睛。是不是在說,電影確實能夠給你帶來金錢,如果把錢看的過重了,是不是就會身敗名裂。在細想那些混跡於電影市場賺快錢,而不注重電影質量和內容的人們,是不是最後都成了那種駕馭不了電影而被電影毀掉的人?當然,這只是我通過電影引申出的其他一些內涵。
說到底, 喬丹·皮爾確實有智慧、有勇氣,像電影中的兄妹二人一樣,勇敢地挑戰電影這隻巨大的怪獸。對於白人主導建立的電影秩序,從一開始的膽怯、彷徨、無助,到最後的果敢、冷靜與自信,正如喬丹·皮爾的電影之路一樣,他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成為了兼具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與一身的電影奇才。
電影作為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打破白人對好萊塢電影的壟斷,締造出別樣的電影敘事模式、敘事風格和敘事特點,開創屬於黑人電影的時代,敢於對白人的電影敘事說不(nope),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與宣言。正如電影開頭導演對《舊約-那鴻書》第三章第六節的引言:「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
(本文由「以馬為文」原創,作者李鵬,轉載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