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
2023-06-17 20:43:51 1
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包括樹種選擇、良種壯苗、合理密植、整地、營養缽苗造林、GGR綠色植物生調節劑使用以及地膜覆蓋造林。使用上述方法進行立地植樹造林,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實現快速成林,改善生態環境。
【專利說明】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植樹造林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西部的沙漠地帶、黃河沿岸的土石山區、貴州等西南地區的石漠地區、長江沿 岸和漢江沿岸的巖石裸露區域等均屬困難立地。這些區域既是生態治理的難點,也是重點。 漢江是安康人民的母親河,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漢江地處秦巴腹地,全長 1532公裡,是長江的第一大支流,途經安康市的7縣區。漢江兩岸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 繫到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的數量和質量,關係到京、津地區及沿線人民的飲水安全 問題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由於漢江兩岸山大溝深,自然陡坡和人為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 水土流失嚴重,土層瘠薄,絕地巖石裸露,立地條件差,植被稀少,生態環境差,人工造林難 度大,採用常規的造林技術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0003] 雖然當地多次開展造林綠化等生態治理,但由於主要採用的是常規的"一鋤法"造 林技術,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導致了年年造林不見林,部分地段仍赤地裸露,森林覆蓋 率僅為19. 46%,森林覆蓋率不到全市森林覆蓋率60. 2%的三分之一。據安康市水保站近 年監測數據表明:安康漢江流域水土侵蝕模數為4086噸/平方公裡.年,每年流入漢江泥 沙量達到6100餘萬噸。歷史上多次發生泥石流災害,導致大量房屋倒塌、公路被毀,人員死 亡和失蹤現象,給沿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可有效解決上述問 題,實現漢江沿岸困難林地的造林綠化,加快沿岸植被恢復。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6] 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栽植樹種的選擇、整地以及 栽植。
[0007] 具體為:對於巖石裸露、石質山地、土層瘠薄區域,選取的栽植樹種為側柏、黃連 木、櫟類、馬尾松;採用爆破整地方法進行整地;
[0008] 對於土層厚度達60cm以上的坡地,選取的栽植樹種為板慄、核桃、柑橘、枇杷;魚 鱗坑整地方法進行整地。
[0009] 栽植的方法為:將營養缽外側劃破,將營養缽取下,將營養苗放入已整好回填 後的栽植穴中,回填熟土,回填土達苗木營養土上方2-3cm時苗木四周用腳踏實並澆水 10-15kg,水下浸至苗基部土不沾手時用地膜進行覆蓋。將地膜(長X寬 :80cmX8〇Cm)沿 任意一邊的中點向中心開縫,中心打孔,樹木栽植後,分縫繞樹鋪展,使中心孔沿與樹皮留 有l-2cm間隙,縫對齊後用土覆壓,地膜四周壘土壓實,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蓄水型樹盤。
[0010] 栽植前,將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GGR6溶於水中,拌一定量細土用木棍攪動形成稀 泥漿,對裸根苗木進行根系浸根處理,浸根時間為〇. 5-2小時。
[0011] 爆破整地的具體操作為:在預設的栽植點打深80cm的炮眼,將250g的硝銨炸藥裝 於炮眼底部,裝藥量達2/3時放入帶90cm長導火索的雷管,炸藥裝完後,用黏土小心填充炮 眼搗實,讓導火索頂端露出地面l〇cm,點燃導火索後迅速進入安全區域,爆破後可以炸出一 個深為0. 8m,直徑為1. 0-1. 5m的虛渣穴,根據栽植坑規格將虛渣剷出,小石塊壘在坑的外 延,異地選熟土回填後栽植苗木。
[0012] 魚鱗坑整地的具體操作為:坡面自上而下沿等高線挖圓形或方形的坑穴,排列成 "品"字狀,挖坑時,先將表土放在一邊,再用裡切外墊的方法將心土培在魚鱗坑外沿,外沿 埂的高為20-30cm,然後將表土回填25-30cm,上留10-15cm,準備栽植。
[0013] 使用上述方法進行困難立地植樹造林,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實現快速成林, 改善生態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 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發明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並不對本發明 具體請求的保護範圍進行嚴格限定。
[0015] 以下以安康漢江沿岸的困難立地植樹造林為例來進行具體說明。
[0016] 通過對漢江沿岸自然生長和人工栽培的樹種資源的調查和試驗示範,選擇出適宜 於漢江沿岸不同立地栽培的優勢造林樹種。即:土層極薄、巖石裸露、石質山地區,主要選 擇:側柏、黃連木、櫟類、馬尾松等樹種;土層在60cm以上的坡地主要選擇:板慄、核桃、柑 橘、枇杷等樹種。
[0017] 種苗是造林的基礎,良種配以良法才能取得最佳造林效果。漢江沿岸自然植被稀 少,立地條件差,巖石裸露地作業和撫育管理困難,土層瘠薄,土壤養分含量低,植物生長緩 慢。通過對不同大小苗木多點重複試驗,研究確定了不同品種苗木在漢江沿岸造林的質量 標準。具體苗木標準見表1 :
[0018] 表1樹種苗木質量規格標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栽植樹種的選擇、整地以及 栽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對於巖石裸露、石質山地、土層瘠薄區域,選取的栽植樹種為側柏、黃連木、櫟類、馬尾 松; 對於土層達60cm以上的坡地,選取的栽植樹種為板慄、核桃、柑橘、枇杷。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對於巖石裸露、石質山地、土層瘠薄區域,採用爆破整地方法進行整地; 對於土層達60cm以上的坡地,魚鱗坑整地方法進行整地。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栽植的 方法為:將營養缽外側劃破,將營養缽取下,將營養苗放入已整好回填後的栽植穴中,回填 熟土,回填土達苗木營養土上方2-3cm時苗木四周用腳踏實並澆水10-15kg,水下浸至苗基 部土不沾手時用地膜覆蓋進行覆蓋。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栽植的方法為: 將地膜塊沿任意一邊的中點向中心開縫,中心打孔,樹木栽植後,分縫繞樹鋪展,使中心孔 沿與樹皮留有l-2cm間隙,縫對齊後用土覆壓,地膜四周壘土壓實,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 蓄水型樹盤。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栽植的方法為: 栽植前,將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GGR6溶於水中,拌一定量細土用木棍攪動形成稀泥漿,對 裸根苗木進行根系浸根處理,浸根時間為〇. 5-2小時。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爆破整地的具 體操作為: 在預設的栽植點打深80cm的炮眼,將250g的硝銨炸藥裝於炮眼底部,裝藥量達2/3 時放入帶90cm長導火索的雷管,炸藥裝完後,用黏土小心填充炮眼搗實,讓導火索頂端露 出地面10cm,點燃導火索後迅速進入安全區域,爆破後可以炸出一個深為0.8m,直徑為 1. 0-1. 5m的虛渣穴,根據栽植坑規格將虛渣剷出,小石塊壘在坑的外延,異地選熟土回填後 栽植苗木。
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魚鱗坑整地的 具體操作為:坡面自上而下沿等高線挖圓形或方形的坑穴,排列成"品"字狀,挖坑時,先將 表土放在一邊,再用裡切外墊的方法將心土培在魚鱗坑外沿,外沿埂的高為20-30cm,然後 將表土回填25-30cm,上留10-15cm,準備栽植。
9.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栽植樹種的規 格為
O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漢江沿岸困難立地造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栽植樹種的栽 植密度為:
O
【文檔編號】A01G23/00GK104429801SQ20141072953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4日
【發明者】曹席軼 申請人:曹席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