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7 22:48:46 1
專利名稱: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軋無縫鋼管的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技術,更具體地說是涉 及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
背景技術:
在無縫鋼管的生產過程中,冷軋生產是廣泛採用的冷變形加工生產方式,而高速 冷軋機是冷軋生產的常用設備,主要由主傳動機構、軋制機構、進給機構、迴轉機構、液壓機 構、氣動機構、潤滑機構、授出料機構、冷卻機構、電氣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其中潤滑機構 的內潤滑系統主要是採用高壓注射油脂方式,對管坯內部與頂頭接觸表面進行在線潤滑, 以減少軋制摩擦,防止管坯內壁表面拉毛。如圖1所示的現有內潤滑系統由潤滑泵1、輸油 裝置2、前支架3、後支架4、滑板裝置5、液壓缸6等組成,再請參見圖2所示的現有輸油裝置 2由導向套21、密封圈22、輸油搖臂23、端蓋24等零件組成,依靠芯棒7的尾錐外圓錐面與 導向套21內圓錐面呈30°配合作為動態密封,將輸油泵輸出的高壓下潤滑油脂通過進油 嘴8輸送到輸油搖臂23中的輸油腔25內,由輸油搖臂23在液壓作用下實現輸油腔25的 打開與閉合,將潤滑油脂傳送到芯棒7中,通過芯棒7的通孔輸送潤滑油脂,以潤滑頂頭與 管內壁;由於高速冷軋機軋制速度較高,一般都在每分鐘120次以上,因此變形加工時管坯 溫度較高,極限可達到450°C,所以必須保證無縫鋼管軋制中的冷卻與潤滑達到要求,一旦 潤滑缺失就易造成質量事故與設備故障。但目前該輸油裝置2存在下列不足1)由於芯棒 7的通孔直徑較小,長度一般在12M以上,而潤滑油脂黏度大,需要採用高壓注射方式加注, 壓力一般是30 50KG,且夏季較低、冬季較高,極限壓力可達到100KG。在此壓力下,僅依 靠芯棒7尾錐面與導向套21內圓錐孔的配合作為密封,由於圓錐面磨損,在高壓作用下潤 滑油脂從磨損處洩漏,既汙染設備周邊環境,又造成潤滑油脂無謂消耗,導致頂頭與管坯潤 滑油脂不足,造成鋼管內壁拉毛等質量缺陷;2)定位缺失,導向套21外型尺寸小於輸油搖 臂23的型腔孔26,造成導向套21在輸油腔25內軸向竄動,對中性能不足,導致在芯棒7插 入過程中,芯棒7尾錐頂撞導向套21內錐面,產生劃痕,劃痕較多、較深時引起錐面配合出 現縫隙,最終造成油脂洩漏;3)導向套21磨損快,導向套21在芯棒7正壓力的作用下,緊緊 貼住輸油腔25底面,芯棒7在轉角作用下時時旋轉,導向套21必須隨芯棒7旋轉而旋轉, 而由於導向套21端面與輸油腔25底面貼合,在芯棒7正壓力作用下導向套21在克服與輸 油腔25底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轉,導致導向套21端面以及密封圈22磨損快、更換頻繁;4) 密封圈22材質偏硬,密封圈22安裝在導向套21的端面,目的是起到密封補償作用,但由於 密封圈22採用尼龍材質,彈性變形量少,在實際使用中密封補償效果不佳,且磨損快、消耗 大,更換頻繁。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芯棒正壓力作用下導向套與型腔孔摩擦磨損,造成潤滑 油脂洩漏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可以避免因磨損引起的潤滑油脂洩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包括輸油搖臂、與輸油搖臂的型腔孔連接的 導向套,導向套內設有密封圈,在導向套外側設有端蓋,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凹槽以及彈性 圈,凹槽沿周向開設於導向套的外表面,彈性圈套設在凹槽上並緊靠型腔孔的內壁。所述凹槽為相互平行的兩條。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保護部件,保護部件設於密封圈前方,芯棒的尾錐套設在保 護部件內。所述保護部件包括滾動軸承以及端部墊片,端部墊片設於滾動軸承的內側。所述密封圈的材質為聚氟乙烯。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本實用新型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包括輸油 搖臂、與輸油搖臂的型腔孔連接的導向套,導向套內設有密封圈,在導向套外側設有端蓋, 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凹槽以及彈性圈,凹槽沿周向開設於導向套的外表面,彈性圈套設在 凹槽上並緊靠型腔孔的內壁。由於採用了彈性圈,不僅可以緩衝導向套與型腔孔內壁的磨 損,也起到了在兩者間密封的作用,而且還消除由於芯棒插入位置偏移對導向套的傷害,避 免因磨損引起的潤滑油脂洩漏,有效解決了因內潤滑油脂洩漏而導致的管坯與頂頭潤滑缺 失的問題,提高了導向套與密封件的使用壽命。本裝置結構緊湊、拆裝快捷、使用維護方便、 定位準確、安全可靠、實用高效,通用性強,可以防止潤滑油脂的洩漏、延長部件使用壽命, 為日常生產、運行、維護,創造條件。
圖1是現有技術的高速冷軋機內潤滑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輸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3所示的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30,包括輸油搖臂31、與輸 油搖臂31的型腔孔26連接的導向套32,導向套32內設有密封圈33,在導向套32外側設 有端蓋34,輸油裝置30還包括凹槽35以及彈性圈36,凹槽35沿周向開設於導向套32的 外表面,彈性圈36套設在凹槽35上並緊靠型腔孔26的內壁。導向套32通過內圓錐面與 芯棒40尾錐面無間隙的接觸,起到高壓密封作用。密封圈33的材質為聚氟乙烯,安裝在導 向套32內,對導向套32起圓錐面的密封補償作用。端蓋34在4枚內六角螺釘作用下固定 在輸油搖臂31的型腔孔26端面,軸向定位防止導向套32逃逸。所述凹槽35為相互平行 的兩條。輸油裝置30還包括保護部件37,保護部件37設於密封圈33前方,芯棒40的尾錐 套設在保護部件37內的。保護部件37包括滾動軸承371以及端部墊片372,端部墊片372 設於滾動軸承371的內側。滾動軸承371採用單向推力球軸承,端部墊片372修正導向套 32與輸油搖臂31輸油腔25的軸向尺寸,同時支撐滾動軸承371的內孔防止其偏離,並對密 封圈33起到軸向定位作用防止其逃逸與脫落。[0016]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 型的目的,而並非用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對以上所述 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包括輸油搖臂、與輸油搖臂的型腔孔連接的導向套,導向套內設有密封圈,在導向套外側設有端蓋,其特徵在於,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凹槽以及彈性圈,凹槽沿周向開設於導向套的外表面,彈性圈套設在凹槽上並緊靠型腔孔的內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油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凹槽為相互平行的兩條。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輸油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保護部件,保護部件設於密封圈前方,芯棒的尾錐套設在保護部 件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油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護部件包括滾動軸承以及端部墊片,端部墊片設於滾動軸承的內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油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密封圈的材質為聚氟乙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速冷軋機的內潤滑輸油裝置,包括輸油搖臂、與輸油搖臂的型腔孔連接的導向套,導向套內設有密封圈,在導向套外側設有端蓋,所述輸油裝置還包括凹槽以及彈性圈,凹槽沿周向開設於導向套的外表面,彈性圈套設在凹槽上並緊靠型腔孔的內壁。由於採用了彈性圈,不僅可以緩衝導向套與型腔孔內壁的磨損,也起到了在兩者間密封的作用,而且還消除由於芯棒插入位置偏移對導向套的傷害,避免因磨損引起的潤滑油脂洩漏,有效解決了因內潤滑油脂洩漏而導致的管坯與頂頭潤滑缺失的問題,提高了導向套與密封件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21B45/02GK201644523SQ20102003335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1日
發明者陳濤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