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4:36:11 1
專利名稱: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裝置,具體指一種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一款車上的部分外裝飾件由金屬骨架2、裝飾面i、卡扣座3和將卡扣附著在金屬骨架上的連接層4組成,請參見圖3,金屬骨架2位於裝飾面1之下,用來支撐裝飾面,而卡扣座3用來安裝卡扣,以便通過卡扣將裝飾件固定在車身鈑金上。
目前在製作這類裝飾件時,通常採用兩付獨立的注塑模具,分為第一次注塑模具和第二次注塑模具,第一次注塑模具包含有相對開合的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與第一下模之間形成有第一型腔,同樣第二次注塑模具包含有相對開合的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第二上模與第二下模之間形成有第二型腔。各注塑模具安裝在各自的注塑機上,加工時,先將金屬骨架2和卡扣座3作為嵌件放置在第一次注塑模具的第一型腔中,接著第一臺注塑機往第一型腔中注入PVC,形成將金屬骨架和卡扣座相連的連接層4,即將金屬骨架、卡扣座、連接層製成一體的半成品;然後將該半成品放置在第二次注塑模具的第二型腔中,同樣以此為嵌件,在第二臺注塑機中注塑成所需的產
PI
叩o
可在上述注塑工藝中發現(1)由於第二次注塑時半成品是處於懸空狀態的,因而在注塑過程中受注塑壓力和注塑材料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下,該半成品難免會產生移位、變形或金屬骨架外露等現象,結果將影響裝飾件的表面質量而最終降低了產品的合格率。(2)由於兩注塑模具是獨立的,因此需要將半成品從一臺注塑機上轉移到另一臺注塑機上,從而造成半成品流轉時間長,操作人員多,設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該模具裝置可有效防止注塑過程中懸空骨架和卡扣座移位、變形或外露等現象發生,並能明顯地提高產品合格率和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包括相互開合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模由第一、第二、第三下模組成,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模分別帶有供裝飾件中的骨架、卡扣座定位且具有與
3裝飾件兩側唇邊相吻合的凹槽,並且相互同心安裝在一轉盤上;而所述的上模由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構成,該第一、第二上模分別位於其中兩下模的上方,而且,所述的第一上模具有用來壓持裝飾件中骨架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上模則具有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與對應下模上的凹槽之間形成有與裝飾件相匹配的型腔。
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下模結構完全相同,且均布在所述轉盤上為佳,這樣便於製作,又方便控制轉盤的旋轉運動。
所述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可以固定在同一上模板上,這樣在注塑機上的閉合高度完全一致,以便於操作控制。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本實用新型可藉助於各下模的凹槽和第一上模中的第一凹部,將骨架和卡扣座定位、壓緊在其中,因而在第一次注塑時,就可防止骨架和卡扣座的移位、變形及外露,並在第一次注塑完成後,由於注塑件自身的收縮性能,半成品作為嵌件已包緊在下模的凹槽中;同時由於三個相同的下模可依賴於轉盤能相對於上模旋轉,因而無需將半成品從下模中取出,只要通過旋轉運動,將帶有該半成品的下模與第二上模作第二次合模注塑即可獲得所需產品,顯然,在第二次注塑中,半成品也不會受注塑壓力、材料流動的影響進行移位或變形,因而本實用新型有效地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能明顯地提高產品質量及其合格率,並還具有加工流程簡化,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剖面圖3為圖2中I部分的放大圖4為圖3中取走產品後的結構示意圖5圖1中B-B向剖面圖6為圖5中n部分的放大圖7為圖6中的去掉半成品後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1中C-C向剖面圖9為圖8中m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9所示,該模具裝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下模由三個結構相同且相互同心安裝在一轉盤8上的第一下模5a、第二下模5b、第三下模5c組成,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模分別帶有供裝飾件中的骨架2、卡扣座3定位且具有與裝飾件兩側唇邊相
4吻合的凹槽ll,請參見圖4,並且,第一、第二、第三下模以間隔是以120°的間隔均布在上述轉盤8上,轉盤又設置在注塑機上。而上模又由第一上模6和第二上模7構成,該第一、第二上模分別位於上述第二下模5b、第三下模5c的上方,在第一上模6上具有與裝飾件中的骨架2外表相配合併用來壓持該骨架的第一凹部12,請參見圖7;第二上模則具有第二凹部13,請參見圖9,該第二凹部與第三下模上的凹槽之間形成有與裝飾件相匹配的型腔。該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與注塑機對應的上模板9相連,上模板通過導柱10可上下移動,以帶動第一、第二上模相對於各自的下模作開合運動。
加工時,操作人員先在無上模的開始位置處往下模中放置骨架2和卡扣座3,在本實施例中,即在第一下模的凹槽中放入卡扣座和骨架,使骨架和卡扣座定位在凹槽ll中;接著逆時針轉動轉盤,帶動第一下模5a轉至第一上模6之下,同時第二下模5b轉至第二上模7之下,而第三下模5c轉至原第一下模處,也就是開始位置處;然後,操作人員以同樣的方式,在第三下模5c中放置骨架和卡扣座,同時,第一下模和第一上模進行合模注塑,在這第一次注塑中,由於第一上模的凹部ll壓緊骨架,請參見圖6,因此骨架和卡扣座在注塑過程中不會產生變形等缺陷,待第一次注塑完成後,骨架和卡扣座通過連接層4已粘接成半成品,請參見圖9,且該半成品因自身的收縮,包緊在第一下模的凹槽中;接著,在第一上模開模後,轉盤繼續逆時針轉動,此時帶有半成品的第一下模5a轉至第二上模7之下,與第二上模7合模後,即可進行第二次注塑,以將裝飾面l附著在骨架上,請參見圖3。由於此時的半成品已緊緊地位於第一下模的凹槽中,因此在第二次注塑時,半成品也不會因注塑壓力和材料流動等因素而發生變形、移位或骨架外露等問題;同時原第二下模轉至開始位置處,操作人員也以同樣的方式,在第二下模中放置骨架和卡扣座,而第三下模轉至第一上模之下,這時,第一上模與第三下模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第一次注塑。就這樣周而復始,開始不斷地從開始位置處取下產品,並放置骨架和卡扣座,而在第一上模、第二上模處分別進行第一次注塑和第二次注塑,顯然,本實用新型在連續加工中,僅需一次注塑時間,且節省了半成品的流轉時間,生產人員也由原來的3人調整為一人一機,且節省了加工設備,因而具有降低生產成本,明顯地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包括相互開合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模由第一、第二、第三下模(5a、5b、5c)組成,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模分別帶有供裝飾件中的骨架(2)、卡扣座(3)定位且具有與裝飾件兩側唇邊相吻合的凹槽(11),並且相互同心安裝在一轉盤(8)上;而所述的上模由第一上模(6)和第二上模(7)構成,該第一、第二上模分別位於其中兩下模的上方,而且,所述的第一上模具有用來壓持裝飾件中骨架(2)的第一凹部(12),所述第二上模則具有第二凹部(13),該第二凹部與對應下模上的凹槽之間形成有與裝飾件相匹配的型腔。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第一、第二、第三下模(5a、 5b、 5c)結構完全相同,且均布在所述的轉盤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第一上模(6)和第二上模(7)固定在同一上模板上。
專利摘要一種用來注塑車輛裝飾件的模具裝置,其特徵在於下模由第一、第二、第三下模組成,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模分別帶有供裝飾件中的骨架、卡扣座定位且具有與裝飾件兩側唇邊相吻合的凹槽,並且相互同心安裝在一轉盤上;而上模由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構成,該第一、第二上模分別位於其中兩下模的上方,而且,第一上模具有用來壓持裝飾件中骨架的第一凹部,第二上模則具有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與對應下模上的凹槽之間形成有與裝飾件相匹配的型腔。採用上述結構的模具用來注塑裝飾件時,既不會使骨架和卡扣座發生移位、變形或外露等現象,又無需將注塑過程中的半成品從下模中取下,因而本實用新型能明顯地提高產品質量及其合格率,並還具有加工流程簡化,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1275850SQ200820165800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0日
發明者劉芝鴻, 房鶴崗 申請人:寧波信泰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