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6:22:51 1
專利名稱: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基站用同軸電纜,尤其涉及射頻同軸電纜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移動通信已成為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我國移動通信事業將出現一個突飛猛 進的發展時期。而作為通信發射設備與發射天線之間的連接饋線、跳線、附件以及其它為移 動通信系統配套的各種射頻電纜的需求量也相應地急劇增加。據資料顯示,現在我國每年 要新增基站幾千個,年需求射頻同軸電纜達五萬公裡以上;今後幾年每年射頻同軸電纜的 需求量將超過六萬公裡。可見移動通信的高速發展將帶來射頻同軸電纜需求的增加,這也 為移動通信用射頻同軸電纜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射頻同軸電纜主要包括內導體、絕緣體、外導體以及護套層組成。其外導體大都由 銅帶切邊、成型,形成管狀,再經氬弧焊焊管定徑,形成所需求直徑的銅管;絕緣層大都採用 物理髮泡絕緣層,該絕緣層置於管狀的外導體內,在絕緣層中心位置又穿有內導體;外導體 與內導體處於同心圓位置上。內導體採用實心銅線,或在鋁芯材上包裹銅管材,其厚度大都 均較為厚,以7/8"射頻同軸電纜為例,銅管管壁厚度為O. 57mm。這種銅管結構的內導體雖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銅材的消耗,但由於並未考慮其厚度與其工作頻率的關聯性,因而其 銅材利用率並不理想。然而對於移動通信領域來說,射頻同軸電纜的工作頻率均在100MHz 以上,由於趨膚效應的存在,電流均集中在導體表面流過,而非均勻分布於整個導體的截面 積中,其芯部材料對電流的傳輸並不發揮作用,而且工作頻率越高,趨膚效用越顯著。
隨著銅材使用量和使用範圍的增大,銅資源緊缺,銅價格不斷上漲,造成電纜成本 的大幅提升,因此應當在保證電纜傳輸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電纜成本,以獲得最 為理想的性能價格比。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 不僅能有效保證電纜的傳輸性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電纜銅材料的消耗,具有理想性 價比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包括從內向外依次 設置的內導體、絕緣層、外導體以及外護套,內導體和外導體處於同心圓位置上,所述內導 體採用銅材管結構,其銅管壁厚S與工作頻率F之比S/F = 0. 12 0. 22iim/腿z ;在銅 管狀的內導體芯部置於填充體。 採用上述結構後,由於內導體採用銅管結構,且其銅管壁厚與電纜的工作頻率之 比控制在0. 12 ii m/腿z 0. 22 ii m/腿z之間,使得內導體銅管的壁厚與電纜的工作頻率直 接相關,工作頻率越高,則可採用相對較薄的內導體銅管管壁厚度,而工作頻率相對較低, 則選用較厚的內導體銅管管壁厚度。由於趨膚效應的作用,在移動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 纜的工作頻率範圍一般均在100MHz以上,如在100 800MHz,採用與工作頻率相關的內導體銅管壁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銅導體的效益,使得在保證電纜良好的傳輸性能前提 下,耗用最少的銅資源,該結構的射頻用同軸電纜具有最為理想的情能價格比;從而有效地 控制了銅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電纜成本增加問題。電纜用銅量的減少,使電纜重量變輕,也給 電纜的敷設和運輸帶來了方便。 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外導體由銅包鋁線或銅包鋼線交叉編織而成。 外導體採用銅包鋁線或銅包鋼線,既可保證了電纜的電性能,也增強了電纜抗拉等機械強 度。 本發明的又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填充體為纖維編織繩。所述填充體為鋁材線。
在內導體芯部置有填充體,銅管內增加填充體,不僅保留原厚度內導體同軸電纜電性能,而
且使其銅管截面形狀能穩定地保持圓整而不變形,也增加電纜的機械強度。 本發明又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外導體的螺旋形皺紋銅管的螺旋節距為t =
2 12mm,螺旋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採用合理的螺旋節距和峰谷高度差,即可以
使電纜施工中能自如地彎曲,便於敷設,又合理地減少因節距和峰谷高度差所帶來的金屬
材料耗用量變大的問題。 本發明還有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絕緣層從內向外依次為實心內皮層,發泡絕 緣層以及外皮層的三層結構。所述的發泡絕緣層的發泡度為75 85%。實心內皮層增加 了絕緣層與內導體的粘附力,提高絕緣層的氣密性,防潮性。發泡層且發泡度控制在75 85%之間,大大降低了介電常數,實心外皮層增強了絕緣層的強度,提高了絕緣層的防潮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_外護套,2-外導體,3-絕緣層,4-內導體,5-填充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所示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從外向裡依次為外護套1、外 導體2、絕緣層3、內導體4以及填充體5。外護套1採用低煙無滷阻燃聚烯烴材料;外導體 2為螺旋形皺紋銅管或者軋紋成環形皺紋銅管;絕緣層3採用三層結構,從內向外依次為絕 緣聚乙烯實心內皮層,中層為發泡絕緣層,該發泡絕緣層為物理髮泡聚乙烯絕緣層或化學 發泡絕緣層,該發泡層的發泡度控制在75 85%之間。外層為絕緣聚乙烯實心外皮層;內 導體4為薄銅帶通過氬弧焊焊接而成的光滑銅管;填充體5則採用鋁線並充滿內導體4的 銅管管芯位置。內導體的銅管壁厚S應當與其工作頻率F直接關聯,因而銅管壁厚S與 工作頻率F之比S /F = 0. 12 ii m/MHz 0. 22 y m/MHz之間,且工作頻率F越高,其銅管壁 厚S則應越薄,例如當工作頻率F = 800腿z時,其銅管壁厚S = 100iim ;工作頻率F = lOOMHz時,銅管壁厚S = 200iim。螺旋管的節距t以及螺紋峰谷高度差h則應與外導體 的直徑大小相關,當外導體2採用螺旋形皺紋銅管結構時,其螺旋節距t = 2 12mm,螺紋 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
4
圖2示出了另一種結構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除外導體2和填充體5結構 不同外,其他相同。在本實施例中,其外導體2採用銅包鋁線或者銅包鋼線交叉編織而成; 填充體5則採用纖維編織繩。 上述僅舉出了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從本 專利的公開內容直接聯想到的改進或變換,或者從現有技術常用手段替代,具有相同的功 能和技術效果,均屬於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包括從內向外依次設置的內導體(4)、絕緣層(3)、外導體(2)以及外護套(1),內導體(4)和外導體(2)處於同心圓位置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導體(4)採用銅材管結構,其銅管壁厚δ與工作頻率F之比δ/F=0.12~0.22μm/MHZ;在銅管狀的內導體(4)芯部置於填充體(5)。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導體(2)由 銅包鋁線或銅包鋼線交叉編織而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導體(2)為 螺旋形皺紋銅管。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填充體(5)為 纖維編織繩。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填充體(5)為鋁材線。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導體(2)的 螺旋形皺紋銅管的螺旋節距為t = 2 12mm,螺旋峰谷高度差h = 1. 5 5. 5mm。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3)採 用物理髮泡聚乙烯絕緣層或採用化學發泡絕緣層。
8. 要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3)從 內向外依次為實心內皮層,發泡絕緣層以及外皮層的三層結構。
9. 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發泡絕 緣層的發泡度為75 8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信基站用射頻同軸電纜,包括從內向外依次設置的內導體、絕緣層、外導體以及外護套,內導體和外導體處於同心圓位置上,所述內導體採用銅材管結構,其銅管壁厚δ與工作頻率F之比δ/F=0.12~0.22μm/MHz;在銅管狀的內導體芯部置於填充體。所述填充體為纖維編織繩。該射頻同軸電纜,結構合理,性價比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電纜成本,並保持優良的傳輸性能。
文檔編號H01P3/06GK101694902SQ200910035608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8日
發明者徐亞東, 王子純, 王皓, 陳子洪, 陳彩雲 申請人: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