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揚名立萬細節解析(電影楊名立萬觀後感)
2023-06-06 16:19:03 1
電影揚名立萬細節解析?故事時間是在民國時期,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一群表面光鮮實則落魄的電影人,受到上海灘大亨陸子野的邀請,來到一座大宅參加劇本討論會陸老爺請這群人合作,將上海灘前不久發生的「三老案「拍成電影:三位牢牢掌握上海灘經濟命脈的大佬,一夜之間被人殺害兇手雖然已經抓到了,卻無人知道原因隨著討論的進行,他們突然發現,這座大宅其實就是案發現場,兇手就在他們中間而此時,大宅的門已經被鎖上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電影揚名立萬細節解析?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揚名立萬細節解析
故事時間是在民國時期,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一群表面光鮮實則落魄的電影人,受到上海灘大亨陸子野的邀請,來到一座大宅參加劇本討論會。陸老爺請這群人合作,將上海灘前不久發生的「三老案「拍成電影:三位牢牢掌握上海灘經濟命脈的大佬,一夜之間被人殺害。兇手雖然已經抓到了,卻無人知道原因。隨著討論的進行,他們突然發現,這座大宅其實就是案發現場,兇手就在他們中間。而此時,大宅的門已經被鎖上了……
影片宣傳時,常見各方說這是一出「劇本殺。(半)密閉空間裡的懸疑故事,有難以捉摸的兇手,有臨時上陣的偵探,也有兇案背後的隱情。甚至連形式,前三分之一的影片,都是歸歸整整一群人圍著一張圓桌討論劇本的「神還原」。房間裡的人有:難以施展才華的編劇家輝、很會拍商業片的鄭導、紅極一時的女演員夢蝶、默片時代的名角老關、好萊塢回來的武打演員小達、神秘的劇本顧問齊樂山和大海。在座之人幾乎都是混跡影視圈多年的人精,雖然彼此間相互輕視,但還是維持了半真半假的面子上的和諧。但編劇李家輝是個硬茬,也很看不慣這些應酬場面。影片的轉折點來自李家輝的偶然發現:俯身在桌下撿筆的時候,他發現齊樂山的腳上拴著鐵鏈。原來他們是三老案的兇手和負責緝拿的警察。為了更好的創作,陸爺動用人脈請他們來當顧問。眾人惶恐震驚,但還是硬著頭皮留下,不斷向齊樂山提問兇案的始末,以構建劇本的血脈。很快,大家發現這棟豪宅竟然就是三老案的兇案現場。這下,他們都想著趕緊離開,不料大門早就被陸爺的人從外面鎖死。另一邊,由於大海的疏忽,單獨留在房間的齊樂山掙脫了枷鎖。於是,劇本會議變成了密室逃生,兇手在明變成了兇手在暗。
但這部電影又不只是這樣。《揚名立萬》最早的名字是《一部電影的誕生》,講得也是一群電影工作者齊聚一堂還原血案並且翻拍電影的故事。所以實際上這是一部關於「人」的電影。每個人物都有自己來到此地的目的,光鮮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些許難堪的處境,但底色都是溫暖。李家輝(尹正飾)是記者也是影評人,相比起其他人想要「揚名立萬」,他更在乎的是案件的真相。爛片導演鄭千裡在名利和文藝中掙扎半生,其實很真誠地想去拍好一部電影;最終還是喊出了那句「我也是個有良心的藝術家」……演技堪憂的復出女演員蘇夢蝶,表面上左右逢源,實際上強大善良、堅定柔軟。對同為女藝人的夜鶯有著很大的同理心,所以她能夠在知道兇手在場的時候鎮定地給兇手點菸,在知道真相後問出那句「那個女孩是你什麼人」。還有壓根拿不穩槍的文職警察堅守了理所應當的正義……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每個人都真誠地去踐行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揚名立萬》的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不僅做到了真實而且道出了現實。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的、流動變化的。關靜年因為一個巴掌得罪了鄭千裡,鄭千裡用一個巴掌回敬了他也救了他。人情之外,導演和編劇之間、編劇和演員之間、演員和導演之間,職業的不同也帶來了天然的矛盾和對立。雖然是一部男性為主的電影,但《揚名立萬》不論是人物設定、案情發展還是故事的最終結局,都充分尊重了女性在那個時代下的飄搖。電影中只有兩個女性角色,雖然戲份不重,但恰到好處的起到了題眼的作用。鄧家佳扮演的過氣女演員蘇夢蝶,在夜鶯因盛裝打扮而被嘲諷之後,為她說話,「一個女人站在舞臺上需要花費很多功夫,你們只看到她的漂亮。」正是因為身處演藝圈,她比其他人更知道夜鶯的悲劇性,「一個女孩子喜歡唱歌想要演戲到底有什麼錯。」而兇手是為了夜鶯受辱而殺人,更是為了讓夜鶯逃走選擇被抓。在結局,李家輝驚訝地發現夜鶯沒死,他雖然追了上去,卻在真相與保護這個女孩中選擇了後者。這部電影用李家輝的選擇,表達了對女性的寬厚和溫柔。
影片處處充滿了對比和諷刺,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映射了一種社會現象。蘇夢蝶諷刺了當今社會只靠顏值行天下的網絡現狀,鄭千裡諷刺了拍攝短視頻爆米花影片毫無意義卻總能商業大賺的圈錢製作者,關靜年諷刺了因為小有成就卻驕傲自負的網紅,陸子野諷刺了那些當面一套背面一套的陰陽笑面虎,陳小達諷刺了那些崇洋媚外的中國人。當然,既然是對比,那一定有壞也有好。相比之下,李家輝代表了即使因為得罪資本而被流放卻依然想要尋求真相的才子,海兆豐則代表了即使身微力小卻依然貫徹正義到底的警察,而齊樂山則代表了為了想要保護的人願意付出一切的軍人。
《揚名立萬》還對娛樂圈現象進行了犀利的反諷。有時,用的是戲謔的臺詞。「把這個(噱頭)作為預告片,電影能不火嗎?」「我雖然(在好萊塢)被打,但我演的是日本人,不算丟中國人的臉。」「十個項目九個涼,商業投資很正常。」有時,用的是悲涼的底色。
「諷」的越深,「刺」的也就越極致。「愛」的越深,「恨」的也就越極致。在名為社會的劇本下,人性的弱強善惡被勾勒地惟妙惟肖,鮮血淋漓。不過或許人性並沒有善惡這一說,只有趨善避害,但在沒有規則可以約束的情況下,真的能將一個人原始的本能暴露無遺。也不知道是不是演員們演技好很有代入感,還是這個劇本過於黑暗寫實,又或許兩者都有,在齊樂山的視角看見屍體的時候,一股冷氣從我的腳底直衝頭頂,久久不能散去。我都不敢代入想像,齊樂山到底是懷著怎麼樣的心情處理屍體的。雖然說後續交代了這其實是齊樂山編出來想讓眾人相信的故事,但在現實中有些場景只會比這更加黑暗。不過電影終究還是服務於大眾的藝術,有黑暗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光明。即使在知道殘酷的真相併受到威脅到生命的脅迫後,一眾藝術家們在經歷激烈掙扎後還是能守住他心中屬於自己的那份善與正義,並團結在一起挺身而出,這確實令人動容。而在電影的結尾,導演採用了開放式的結局任憑觀眾自由想像,從影片當中的伏筆(比如「財報洗劫一空」和「越南兩船相撞」)都能解讀出不同的結局和發展,這也是一種能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的手法。
整部電影,「揚名立萬」的標題本來就是黑色幽默,諷刺至極。《孝經.開宗明義》有言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就是揚名立萬的出處,簡單點說就是遵從仁義道德有所功成並留芳萬年。從古至今,幾乎所有人的目標都出奇的一致,而在歷史上又能有多少人成功了呢?他們真的都是守仁盡德,而功成名就的嗎?他們成功之後真的有克己奉公,而留芳千年嗎?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難道你覺得骯髒的事情在那些冠冕堂皇的辦公室裡就沒有嗎?」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再想來,真的是十分貼合現實。每當人們意識到這點,就會覺得一定要去改變什麼,但是卻沒有這個力量,而在大多數時候,上天只是給了我們一顆憐憫眾生的心而已。說實話,就拿我做比方,我生在這個家庭,這個國家真的很幸運。就算是通過影片,我都無法想像一個毫無根基,支離破碎的家庭是怎麼樣的。
當然我也不會像某些只了解一面就嫉世如仇的熱血青年,對社會的陰暗口誅筆伐。我也知道人可以有多友善,多麼溫暖。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這些人都是知足的人,都是明白的人。只是你得知道,當人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渴望的時候,就越來越會暴露本性。而這就是人性。這並不可怕,但也不值得歌頌。渴望是好事,但你追求的方式可以讓你走向光明,亦或是推入深淵。
但是我想請大家能夠知道,雖然咱們沒有人是救世主,但起碼能夠留住一份想要幫助他人的心。就算人性非常真實,不可把控也不可測試,但是至少這份想要幫助他人的心是確實存在的。不一定需要做偉大的事情,也沒有這個能力,哪怕只是友善地對待別人,或者當一個網民,遇到不公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發聲,對於自己來說,也是盡了自己的仁義道德,對這個世界都是「揚名立萬」的存在。希望大家越來越明白這個世界後並不會對它冷嘲熱諷,避世絕俗,亦或是渾渾噩噩,同流合汙,而是能堅持自我,腳踏實地,堅持自己想做且有趣的事情。麵包當然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晚霞。當褶皺的紫浪翻起粉紅的赤沙,當金瑩的橙黃掠過深邃的幽藍,當熠熠的白糖撒在黑糕的甜芳,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何嘗不是一種玫瑰色的浪漫芬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