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20:37:02

本發明涉及輪圈的輔助加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輪圈鋼絲定位機,目前市場上有兩種,一種是輪圈採用臥式水平放置,上下兩組氣缸帶動前端固定的法蘭分別上下動作,對輪圈鋼絲進行壓緊放鬆的震動。這種方法只能消除鋼絲鎖緊後的部份殘存應力和部份假鎖現象,不能全部消除,而且是純手動操作,不能與自動化生產線對接;另一種是輪圈採用立式垂直放置,夾緊花鼓芯軸,通過輪圈旋轉,兩側氣缸對輪圈鋼絲進行壓緊放鬆的震動,這種方法加工的輪圈形式範圍較小,只適用於常規自行車輪圈,對輪椅車輪圈、電動車輪圈等無法滿足,且因輪圈的規格尺寸大小變化後機構調整複雜、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該釋放裝置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應力釋放不完全、適用範圍小以及機構調整複雜的問題。
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包括基座、位於基座兩側對稱布置的機架、固定於任一側機架頂部的支架以及用於固定輪圈的第一固定機構和位於第一固定機構上方的第二固定機構,所述第一固定機構設於所述基座上並與伺服機組連接,所述伺服機組能夠帶動所述第一固定機構在基座上轉動,所述兩側的機架內側相向地設有一對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能夠沿所述機架進行上下運動和相對於機架進行水平運動,所述第二固定機構設於所述支架上並能夠沿所述支架進行上下運動。
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機構能夠沿所述支架進行上下運動的機構為,所述支架上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滑軌,在所述第一滑軌上下兩端分別設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固定機構包括與所述支架垂直的橫梁、連接於橫梁兩側的側臂以及與側臂下端固定連接的第二滾輪組,在所述橫梁水平方向的中部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上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卡合於所述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二固定機構連接第一升降氣缸。
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機構為第一滾輪組。
優選地,所述夾緊機構兩端各設有活動杆,所述活動杆穿設於固定板上的通孔中,所述固定板滑動連接於所述機架上。
優選地,所述夾緊機構能夠沿所述機架進行上下運動的機構為,所述固定板兩端設有第二滑塊,所述機架內側兩端設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上、下側分別設有限位塊,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卡槽卡合於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夾緊機構連接馬達,所述馬達驅動螺杆螺母旋轉進而帶動一對夾緊機構同時沿所述第二滑軌上下運動。
優選地,所述夾緊機構能夠相對於機架進行水平運動的機構為,所述夾緊機構兩側的活動杆之間水平地連接驅動氣缸的活塞。
優選地,至少在一側的所述夾緊機構下方設有鋼絲的感應裝置。
優選地,在兩個夾緊機構的下方各設一鋼絲的感應裝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採用第一滾輪組和兩個第二滾輪組固定於輪圈不同的三個位置,並可以通過第一升降氣缸調節第二滾輪組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以此來滿足不同直徑大小的輪圈的使用需求,所以在使用過程中,輪圈的花鼓芯軸無須固定,從而能夠適用於各種類型與規格的輪圈,並可連接在任意輪圈(如自行車輪圈、輪椅輪圈、電動車輪圈等等)的自動加工生產線中,不需要反覆的調試,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操作簡單;所述兩側的夾緊機構沿水平方向運動不停地撞擊輪圈內的鋼絲,從而可以徹底消除鋼絲鎖緊後的殘存應力和假鎖現象,同時夾緊結構還可以進行上下調節以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輪圈,進一步提高了本裝置撞擊的準確性和使用效率;另還設有鋼絲的感應裝置可以感應和記錄鋼絲的數量和位置,提高了裝置的自動化程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使用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座,2-機架,3-支架,31-第一滑軌,32-定位柱,4-第一固定機構,5-第二固定機構,51-橫梁,52-側臂,53-第二滾輪組,54-第一滑塊,6-夾緊機構,61-固定板,62-活動杆,7-第一升降氣缸,8-伺服機組,9-驅動氣缸,10-感應裝置,11-輪圈,12-鋼絲,13-花鼓芯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包括基座1、位於基座兩側對稱布置的機架2、固定於任一側機架2頂部的支架3以及用於固定輪圈的第一固定機構4和位於第一固定機構4上方的第二固定機構5,所述第一固定機構4設於所述基座1上並與伺服機組8連接,所述伺服機組能夠帶動所述第一固定機構4在基座上轉動,所述兩側的機架2內側相向地設有一對夾緊機構6,所述夾緊機構6能夠沿所述機架2進行上下運動和相對於機架2進行水平運動,所述第二固定機構5設於所述支架3上並能夠沿所述支架3進行上下運動。所述第一固定機構4為第一滾輪組。所述輪圈的底部固定於第一滾輪組上,當伺服機組驅動第一滾輪組在基座上轉動時,位於其上的輪圈也被帶著一起轉動,操作簡單便捷。本發明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通過第一固定機構4和第二固定機構5將輪圈11固定,伺服機組8可以帶動第一固定機構4在基座上轉動,進而帶動輪圈轉動,在輪圈的轉動過程中,兩側的夾緊機構6沿水平方向運動從而不停地撞擊輪圈內的鋼絲12,即可徹底消除鋼絲鎖緊後的殘存應力和假鎖現象。所述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都可以進行上下運動以適用不同大小的鋼圈,而且在應力釋放過程中,輪圈的花鼓芯軸13無須固定,因此可以適用於多種類型與規格的輪圈,可連接在任意輪圈(如自行車輪圈、輪椅輪圈、電動車輪圈等等)的自動加工生產線中,不需要反覆的調試,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機構5能夠沿所述支架3進行上下運動的機構為,所述支架3上設有豎直方向的第一滑軌31,在所述第一滑軌31上下兩端分別設有定位柱32,所述第二固定機構5包括與所述支架3垂直的橫梁51、連接於橫梁兩側的側臂52以及與側臂下端固定連接的第二滾輪組53,在所述橫梁51水平方向的中部設有第一滑塊54,所述第一滑塊54上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卡合於所述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二固定機構5連接第一升降氣缸7。所述第一升降氣缸7能夠驅動所述第二固定機構5通過第一滑塊54沿著所述支架3上的第一滑軌31進行上下運動,運動軌跡限於兩個定位柱32之間,以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鋼圈。所述支架3通過底板與所述機架的底面螺接固定,根據需要所述支架3還可以採用手動調整的方式將支架固定在機架不同的水平位置,也就是說第二固定機構可以在水平方向適當地調整位置。
其中,所述夾緊機構6兩端各設有活動杆62,所述活動杆穿設於固定板61上的通孔中,所述固定板滑動連接於所述機架2上。所述夾緊機構6能夠沿所述機架2進行上下運動的機構為,所述固定板61兩端設有第二滑塊,所述機架2內側兩端設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上、下側分別設有限位塊,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卡槽卡合於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夾緊機構6連接馬達,所述馬達驅動螺杆螺母旋轉進而帶動一對夾緊機構同時沿所述第二滑軌上下運動。所述馬達能夠驅動兩側夾緊機構同時沿所述第二滑軌在所述上下兩個限位塊之間進行上下運動,以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鋼圈。因為一般夾緊機構撞擊輪圈的半徑的中間處,所以不同直徑的輪圈需要撞擊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因此該上下調節機構能夠提高本裝置撞擊的準確性。所述夾緊機構6能夠相對於機架2進行水平運動的機構為,所述夾緊機構6兩側的活動杆62之間水平地連接驅動氣缸9的活塞。所述驅動氣缸9驅動活塞進行水平方向的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夾緊機構的活動杆通過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做水平方向的往復運動,即所述兩個夾緊機構能夠靠近並碰撞鋼絲或遠離鋼絲,通過夾緊機構不停碰撞鋼絲,而徹底消除鋼絲鎖緊後的殘存應力和假鎖現象。
其中,至少在一側的所述夾緊機構6下方設有鋼絲的感應裝置10。所述鋼絲的感應裝置10可以感應鋼絲的數量和位置,並將結果輸送至輪圈鋼絲應力釋放裝置的控制中心。如可設定程序先讓輪圈旋轉一圈,從而通過鋼絲感應裝置記錄鋼絲的數量,然後控制中心根據鋼絲的數量來自動設定伺服機組8每一次轉動的角度,或記錄每次夾緊機構撞擊鋼絲的位置,提高了裝置的自動化程序。在本實施例中,在兩個夾緊機構6的下方各設一鋼絲的感應裝置10。
本發明的操作過程是:首先輪圈通過進料軌道進入第一滾輪組,第一升降氣缸7驅動第二固定機構5兩側的第二滾輪組53下降並壓緊輪圈11,根據設定好的程序,啟動伺服機組8帶動第一滾輪組轉動從而驅動輪圈旋轉,第二固定機構上的第二滾輪組53也隨著輪圈的旋轉而轉動,開始先旋轉一圈,與此同時鋼絲感應裝置記錄鋼絲12的數量,根據鋼絲的數量,伺服機組8再次轉動時每次轉動一定的角度(例如鋼絲的總數量為36根,每次夾緊機構撞擊的鋼絲數量為4根,則伺服機組每次轉動40°,轉動9次後輪圈完成一次操作),啟動夾緊機構對鋼絲進行多次撞擊以消除鋼絲鎖緊後的殘存應力,當輪圈轉動一圈後即完成所有鋼絲的應力釋放過程。根據實際情況,可設定一個輪圈進行多圈操作,以模擬輪圈的使用狀態,從而徹底消除鋼絲鎖緊後的殘存應力和假鎖現象。
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