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置箱式激振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20:38:0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激振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內置箱式激振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選礦生產中的經常會用到直線篩,現有技術中給直線篩提供激振力的是激振器,現有技術中的激振器大多不能提供完全直線運動的激振器,現有技術中的激振器通過電機直接帶動偏心塊旋轉產生圓激振力,這種激振器的缺點是振動速度慢,效率低、且軸承易損壞;專利號為201020594624.8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箱式雙軸激振器,該種激振器也是用於給直線篩提供激振力,其缺點是,雙軸分別由不同的電機提供動力,雙軸上的偏心塊很難保證同步轉動,因此其激振力並不是理想的上下一條線上的振動力,還會出現一些甩動力,這種甩動力在日積月累下會損壞直線篩,使得直線篩的結構鬆散,因此這種激振器並不適合給直線篩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於直線篩的內置箱式激振器。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置箱式激振器,包括箱體和設置在箱體外的底座;所述箱體內形成激振腔;所述激振腔內平行安裝有長軸和短軸,所述長軸和短軸通過軸承固定在箱體壁;所述長軸和短軸通過固定在二者中心的齒輪嚙合連接;所述短軸和長軸上均對稱於所述齒輪安裝有兩個偏心塊;所述長軸兩端均伸出所述箱體外且在任一端部通過聯軸器連接有驅動電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箱體在短軸的兩端均安裝有密封的端蓋;由於偏心塊內置且本裝置用於直線篩,使用環境乾淨,因此長軸與箱體的連接處使用油封密封即可,這可降低成本;由於長軸和短軸上的偏心塊可同步反向轉動,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的激振器產生的激振力是直線上下的,不會產生甩動力,可延長直線篩的使用壽命;同時也由於激振力的直線上下,無抖動力,對於電機的輸出軸來說,只需要提供轉動力即可,不會產生偏心與軸心的扭力,因此可提高電機和長軸的使用壽命,在使用過程中的維修成本低,每次維修只需要更換箱體內的潤滑油即可;同時由於長軸的兩端均伸出箱體外,長軸的一端連接驅動電機,其另一端可串聯另外一臺激振器以增強激振力;在不需要增強激振力的時候,長軸的空置端用端蓋封住即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了均衡長軸和短軸上的受力,提高長軸和短軸的使用壽命,所述短軸上的偏心塊靠近所述齒輪安裝;所述長軸上的偏心塊靠近所述箱體立壁安裝。
作為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使得本裝置的激振力可調,所述偏心塊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配重鉛塊注入通孔;可根據激振力大小的需求選擇在偏心塊的通孔內注入多少配重鉛塊,提高了本裝置的應用範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長軸和短軸表面安裝偏心塊和齒輪的安裝鍵槽均位於同一軸向線上,所述長軸上安裝鍵槽的連線和短軸上安裝鍵槽的連線以垂直於長軸和短軸軸向連線的平面對稱。所述長軸表面在一條軸向線上設置有5個鍵槽,其中中間鍵槽用於安裝齒輪,齒輪安裝鍵槽相鄰的鍵槽用於安裝偏心塊,長軸兩端的鍵槽分別用於安裝驅動電機和與另一臺激振器連接的聯軸器;所述短軸表面在一條軸向線上設置有3個鍵槽,其中中間鍵槽用於安裝齒輪,齒輪安裝鍵槽相鄰的鍵槽用於安裝偏心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長軸上偏心塊的安裝鍵槽和短軸上偏心塊的安裝鍵槽相對安裝放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了方便安裝,所述箱體由兩個對稱的殼體組裝而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了進一步提高本裝置使用的方便性,所述殼體垂直於長軸的立壁上對應箱體的頂角設置有油位孔。所述殼體平行於長軸的立壁上靠近箱體的頂角處對應每個頂角設置有一個注/排油孔;根據安裝的位置不同,位於最底部的注/排油孔充當排油孔,位於最頂部的注/排油孔充當注油孔,位於底部的油位孔充當實際的油位孔。上述油位孔和注/排油孔的設置使得本裝置可任意角度的安裝在直線篩上,使用者可根據直線篩的便利安裝位置選擇安裝的角度。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上技術方案,即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的激振器產生的激振力是直線上下的,不會產生甩動力,可延長直線篩的使用壽命;同時也由於激振力的直線上下,無抖動力,對於電機的輸出軸來說,只需要提供轉動力即可,不會產生偏心與軸心的扭力,因此可提高電機和長軸的使用壽命,在使用過程中的維修成本低,每次維修只需要更換箱體內的潤滑油即可;同時由於長軸的兩端均伸出箱體外,長軸的一端連接驅動電機,其另一端可串聯另外一臺激振器以增強激振力;在不需要增強激振力的時候,長軸的空置端用端蓋封住即可。油位孔和注/排油孔的設置使得本裝置可任意角度的安裝在直線篩上,使用者可根據直線篩的便利安裝位置選擇安裝的角度。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偏心塊內置使得激振器的結構緊湊、使用空間小、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可多角度及串聯安裝,應用範圍廣泛,使用方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以及由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所帶來的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所能解決的其他技術問題、技術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術特徵以及這些技術特徵所帶來的優點,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偏心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的中部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應用在直線篩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激振器在大梁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在直線篩傾斜大梁上的不同位置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9-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置式箱式激振器在直線篩傾斜大梁上的不同位置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箱體;20、長軸;30、短軸;40、齒輪;50、偏心塊;51通孔;11、油位孔;12、注/排油孔;12-1、注油孔;12-2、排油孔;13、端蓋;60、激振器;70、直線篩;71、大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內置箱式激振器的組裝結構示意圖,該激振器包括箱體10和設置在箱體10外的底座;所述箱體10內形成激振腔;所述激振腔內平行安裝有長軸20和短軸30,所述長軸20和短軸30通過軸承固定在箱體10壁;所述長軸20和短軸30通過固定在二者中心的齒輪40嚙合連接;所述長軸20和短軸30上均對稱於所述齒輪40安裝有兩個偏心塊50;所述長軸20兩端均伸出所述箱體10外且在任一端部通過聯軸器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短軸30上的偏心塊50靠近所述齒輪40安裝;所述長軸20上的偏心塊50靠近所述箱體10立壁安裝。
長軸20和短軸30通過軸承固定在箱體10上,箱體外在短軸30的兩端通過密封端蓋13封住;長軸20的另一端也通過端蓋13封住。
如圖2所示,所述偏心塊50上均勻設置有5個配重鉛塊注入通孔51。為了避免注入的配重鉛塊在旋轉過程中被甩出,通孔51的側壁中部設置有一圈凸緣。
所述長軸20和短軸30表面安裝偏心塊50和齒輪40的安裝鍵槽均位於同一軸向線上,所述長軸20上安裝鍵槽的連線和短軸30上安裝鍵槽的連線以垂直於長軸20和短軸30軸向連線的平面對稱。所述長軸20表面在一條軸向線上設置有5個鍵槽,其中中間鍵槽用於安裝齒輪,與齒輪安裝鍵槽相鄰的鍵槽用於安裝偏心塊50,長軸20兩端的鍵槽分別用於安裝驅動電機和與另一臺激振器連接的聯軸器;所述短軸30表面在一條軸向線上設置有3個鍵槽,其中中間鍵槽用於安裝齒輪,齒輪安裝鍵槽相鄰的鍵槽用於安裝偏心塊50;如圖3所示,長軸20上偏心塊50的安裝鍵槽80和短軸30上偏心塊50的安裝鍵槽80相對安裝放置。
所述箱體10由兩個對稱的殼體組裝而成,兩個殼體在對接邊沿向外延伸有連接凸臺,並在連接凸臺上通過螺釘連接。
所述殼體垂直於長軸20的立壁上對應箱體10的頂角設置有油位孔11。
所述殼體平行於長軸20的立壁上靠近箱體10的頂角處對應每個頂角設置有一個注/排油孔12。由於上述油位孔11以及注/排油孔12的設置,本實施例中的激振器60可以任意角度安裝在直線篩70上,如圖4所示為本實施例的激振器60安裝在直線篩70上的結構示意圖,此時直線篩60的大梁71傾斜安裝,激振器60也傾斜安裝在直線篩70上,此時油位孔11、注油孔12-1、排油孔12-2的位置如圖5所示。
當直線篩70的大梁71傾斜安裝的時候,激振器也可以如圖6-8所示的任意一種方式安裝;當直線篩70的大梁71水平安裝的時候,激振器60可以以如圖9-12所示的任意一種方式安裝,不同的安裝方式下油位孔11、注油孔12-1、排油孔12-2的位置分別如圖中標示的位置所示。
添加潤滑油的時候,可從最頂上的注油孔12-1注入潤滑油,並在最底端的油位孔11觀察潤滑油的注入量是否達到油位;排油的時候打開排油孔12-2即可。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出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仍落入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