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注脂閥的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22:34: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密封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帶有注脂閥的設備。
背景技術:
在具有機械運動的機械設備上,如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油(氣)井場閥門和採氣樹或採油樹上,為了降低機械摩擦,降低或防止機械摩擦帶來的磨損,多數機械設備上設置有連通機械運動零部件的注脂孔,在注脂孔上安裝有注脂閥;通過注脂閥向運動的機械零部件中注入潤滑脂,潤滑脂可對運動的機械零部件起到潤滑、降溫等作用。
現有的注脂閥通常與設備本體上的注脂孔螺紋連接,並通過端部錐面實現與注脂孔密封。但是,在機械設備長期的運行過程中,由于震動、溫差、腐蝕等原因,注脂閥與注脂孔之間的密封效果逐漸降低,使得潤滑脂從注脂閥與注脂孔之間的縫隙外洩。
現有技術,對外洩潤滑脂的注脂閥進行維修時,先將機械設備停機,將注脂閥從注脂孔上拆卸下來,在注脂閥的外螺紋上纏繞數圈的密封帶,然後再將纏繞有密封帶的注脂閥旋擰進注脂孔的內螺紋上,即完成了對外洩潤滑脂或油氣的注脂閥的密封維修。
但是,現有技術在使用密封帶對外洩潤滑脂或油氣的注脂閥維修中,需要停機,然後將注脂閥從注脂孔上拆卸下來,使得整個維修的過程繁瑣,並且降低石油天然氣的開採的時效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注脂閥的設備,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當機械設備中的注脂閥外漏時,需要停機,從機械設備中取出注脂閥,再對注脂閥進行維修,使得整個過程繁瑣,並影響油氣井開採效率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注脂閥的設備,包括:設備本體和注脂閥,所述設備本體包括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和連通所述容納空間的注脂孔,所述注脂閥固定在所述注脂孔中;
在所述注脂閥和所述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設置有密封層,所述密封層為由所述潤滑脂中的密封顆粒構成的環形密封層。
進一步的,所述注脂閥的側壁上靠近所述容納空間的位置處設置有分支通道,所述分支通道與所述容納空間連通,所述潤滑脂經所述分支通道進入所述容納空間中。
可選的,所述密封層為聚四氟乙烯顆粒密封層。
可選的,所述注脂閥為單向閥。
進一步的,所述注脂閥包括頂蓋和設置在所述注脂孔中的閥門本體,所述頂蓋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閥門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正對且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容納空間連通;
所述第二通孔中設置一閥芯和與所述閥芯連接的彈性部件。
可選的,所述機械設備為油井場閥門、氣井場閥門、採氣樹和採油樹中的任一種。
可選的,所述頂蓋與所述設備本體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圈。
優選的,所述注脂孔為錐形孔或柱形孔。
優選的,所述頂蓋為圓形形狀,且所述頂蓋的直徑大於所述注脂孔的底面直徑。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密封注脂閥的方法,所述方法適合上述的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判斷所述設備的注脂閥與注脂孔之間的連接縫隙處是否洩漏潤滑脂;
若是,則指示用戶通過所述注脂閥向所述設備的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中注入潤滑脂,所述潤滑脂為具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通過判斷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是否有潤滑脂或者油氣洩露,若有,則向注脂閥中注入具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使得密封顆粒在內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形成密封層,防止潤滑脂或者油氣通過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外漏,進而在機械設備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實現了注脂閥和注脂孔的密封連接,進而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油氣井的生產時效性和生產安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注脂閥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設備本體;
20:注脂閥;
30:容納空間;
40:注脂孔;
50:密封層;
101: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
60:分支通道;
21:注脂閥的側壁;
201:頂蓋;
202:閥門本體;
203:第一通孔;
204:第二通孔;
205:閥芯;
206:彈性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注脂閥的設備,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當機械設備中的注脂閥外漏時,需要停機,從機械設備中取出注脂閥,再對注脂閥進行維修,使得整個過程繁瑣,並影響油氣井開採的時效性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向注脂閥中注入帶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使得潤滑脂中的密封顆粒進入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並在縫隙中形成環形的密封層,進而防止機械設備中的潤滑脂或高壓油氣通過注脂閥與注脂孔的連接縫隙流出。即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機械設備運行的過程中即可實現對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進行封堵,其操作簡單,在保證石油開採的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了石油開採的時效性。
下面以具體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下面這幾個具體的實施例可以相互結合,對於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過程可能在某些實施例不再贅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設備,包括:設備本體10和注脂閥20,所述設備本體10包括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30和連通所述容納空間30的注脂孔40,所述注脂閥20固定在所述注脂孔40中;在所述注脂閥20和所述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設置有密封層50,所述密封層50為由所述潤滑脂中的密封顆粒構成的環形密封層50。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設備為帶有注脂閥20的機械設備,例如採油氣樹等,為了方便闡述,以下簡稱機械設備。
具體的,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包括設備本體10和注脂閥20,在設備本體10上設置容納空間30和注脂孔40,注脂孔40設置在機械設備的外壁上,並與設備內部的容納空間30連通,該容納空間30用於容納潤滑脂。注脂孔40中固定設置有注脂閥20,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注脂閥20向機械設備中注入潤滑脂,潤滑脂隨著注脂閥20進入到機械設備的容納空間30中,該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對運動的機械進行潤滑,降低機械部件之間的摩擦,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作。
本實施例中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固定連接可以是螺紋連接,還可以是卡設連接,或者是粘接,本實施例對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做限制。在機械的長期運行過程中,由于震動等環境因素,導致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之間的連接鬆動,使得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通過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外漏,造成資源的浪費,並且可能產生生產事故的發生。本實施例的設備,在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設置有密封層50,防止潤滑脂或者油氣通過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外漏,進而在機械設備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實現了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密封連接,進而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油氣井的生產時效性和生產安全性。
下面簡述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機械設備實時檢測(可以藉助傳感器、檢測器等設備進行檢測)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漏,當發現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漏時,使用外界設備,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從注脂閥20注入到機械設備內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30中,其中,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在容納空間30內部的壓力逼迫下會流向注脂孔40與注脂閥20的連接縫隙101處,使密封顆粒在連接縫隙101處形成環形的密封層50,以將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密封,而潤滑脂中的油脂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容納空間30中。
可選的,為了保證容納空間30中的密封顆粒可以進入到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中,則可以在潤滑脂中施壓預設的壓力,使得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的壓力大於外界大氣壓,潤滑脂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到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中,並在重力作用下,潤滑脂中的油脂回落至容納空間30,而密封顆粒粘連在注脂閥20和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的側壁上,形成密封層50,進而防止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或者油氣外洩。即本實施例的方法,當發現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漏時,通過外部設備向注脂閥20中注入帶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密封顆粒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而形成密封層50,進而在機械設備運行的情況下,實現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密封,其方法簡單,進而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油氣井開採的時效性和安全性。
其中,上述預設的壓力可以為1.1-1.5個大氣壓(或更高),使得密封顆粒在內部壓力下更加牢固的在環形縫隙處的空隙形成密封層50。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密封顆粒的大小以及材質根據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的大小和具體生產情況進行確定。
優選的,本實施例的密封顆粒可以是聚四氟乙烯顆粒,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可以為潤滑脂733。
可選的,本實施例的密封層50的數目可以是多個,即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可以多次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漏。例如,機械設備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若有,則使用外界設備,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滿容納空間30,此時,密封顆粒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形成第一層密封層50。接著,機械設備再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若有,則使用外界設備,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滿容納空間30,使得密封顆粒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形成第二層密封層50。參照上述步驟,機械設備連續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當有時,則指示用戶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滿容納空間30,直到機械設備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沒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為止,每次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滿容納空間30時,形成一層密封層50,因此,本實施例的密封層50的個數可以為多個,也可以為一個。
其中,可以使用注脂槍等設備向注脂閥20中注入潤滑脂。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通過判斷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是否有潤滑脂或者油氣洩露,若有,則向注脂閥中注入具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使得密封顆粒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形成密封層,防止潤滑脂或者油氣通過注脂閥和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外漏,進而在機械設備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實現了注脂閥和注脂孔的密封連接,進而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油氣井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在注脂閥的側壁21上靠近所述容納空間30的位置處設置有分支通道60,所述分支通道60與所述容納空間30連通,所述潤滑脂經所述分支通道60進入所述容納空間30中。
具體的,如圖2所示,為了便於注脂閥20中的密封顆粒更加方便地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之間的連接縫隙101中,則本實施例在注脂閥的側壁21上靠近所述容納空間30的位置處設置有分支通道60,該分支通道60與所述容納空間30連通,所述潤滑脂經所述分支通道60進入所述容納空間30中。該分支通道60靠近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進而使得密封顆粒在壓力作用下更加方便地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形成密封層50,進而提高密封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效率。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分支通道60的數量可以為多個,即可以繞著注脂閥20的出口端設置多個等間距的分支通道60。本實施例對分支通道60的具體數量和分布不做限制,具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本實施例的分支通道60還增大了進入容納空間30的潤滑脂的流量,進而提高了形成密封層50的效率,提高了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密封效率。
繼續參照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注脂閥20可以為單向閥,該單向閥可以保證外界的潤滑脂進入到容納空間30中,而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無法通過注脂閥20倒流,進而保證了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
可選的,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注脂閥20可以包括頂蓋201和設置在所述注脂孔40中的閥門本體202,所述頂蓋201上設置有第一通孔203,所述閥門本體202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通孔203正對且連通的第二通孔204,所述第二通孔204與所述容納空間30連通;所述第二通孔204中設置一閥芯205和與所述閥芯205連接的彈性部件206。
具體的,本實施例的注脂閥20包括頂蓋201和閥門本體202,注脂閥20本體上設置有貫穿注脂閥20本體的第二通孔204,在第二通孔204中設置有閥芯205和彈性部件206,閥芯205與彈性部件206連接。頂蓋201上設置有與第二通孔204正對連通的第一通孔203,頂蓋201與注脂閥20的本體的連接可以為螺紋連接或者卡口連接。在安裝過程中,將注脂閥20本體設置在注脂孔40中,接著將頂蓋201安裝在注脂閥20本體遠離容納空間30的一端上。可選的,頂蓋201與注脂閥20還可以為一體成型。
在實際使用時,使用注脂槍向注脂閥20中注入帶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在潤滑脂的壓力作用下,閥芯205向下運動,彈性部件206被壓縮,潤滑脂通過第二通孔204進入到容納空間30中,當注脂完成後,彈性部件206與內部壓力作用下推動閥芯205向上運動,閥芯205密封注脂閥20的進液口,進而防止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通過第二通孔204流出。
本實施例的注脂孔40可以是柱形孔、方形孔等,本實施例對注脂孔40的形狀不做限制,具體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優選的,本實施例的注脂孔40為錐形孔,這樣方便注脂閥20的安裝和拆卸。
可選的,本實施例的容納空間30靠近注脂孔40的一側為凹槽,該凹槽可以為U形凹槽或V形凹槽。如圖2所示,注脂閥20的一端伸入該容納空間30中,並與容納空間30的內壁之間的夾角可以為30-60°,方便密封顆粒在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中形成環形密封層50。
為了進一步提高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密封連接,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在頂蓋201與所述設備本體10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圈,防止潤滑脂或者油氣通過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外漏。
可選的,如圖2所述,本實施例的頂蓋201為圓形形狀,且所述頂蓋201的直徑大於所述注脂孔40的底面直徑,使得頂蓋201可以啟動密封的作用,進一步防止潤滑脂或者油氣通過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外漏。
可選的,本實施例機械設備可以為油井場閥門、氣井場閥門、採氣樹或採油樹中的任一種,還可以為其他需要潤滑的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注脂閥的設備,通過在注脂閥的側壁上靠近所述容納空間的位置處設置分支通道,該分支通道與所述容納空間連通,使得潤滑脂經所述分支通道進入所述容納空間中,進而使得密封顆粒在壓力作用下更加快速、方便地進入到注脂閥與注脂孔的連接縫隙處,形成密封層,進而提高密封注脂閥與注脂孔的效率。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注脂閥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執行主體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機械設備。本實施例涉及的是機械設備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洩漏潤滑脂或油氣的具體過程。如圖3所述,本實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判斷所述設備的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洩漏潤滑脂。
S102、若是,則指示用戶通過所述注脂閥20向所述設備的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30中注入潤滑脂,所述潤滑脂為具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可以包括處理器和傳感器等設備,用於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洩漏潤滑脂或油氣,並用於指示用戶在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有潤滑脂或油氣洩漏時,向注脂閥20注入帶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
目前,機械設備中的潤滑脂或油氣洩露的情形有兩種:第一種是,在機械設備運行一段時間之後,或是注脂閥20或注脂孔40存在缺陷,導致注脂閥20外壁與注脂孔40內壁之間密封不嚴實,或是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產生鬆動,使得位於機械設備內部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或油氣從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之間的連接縫隙101處外洩。第二種是,注脂閥20的閥芯205損壞,無法密封第二通孔204,使得容納空間30中的潤滑脂或油氣通過第二通孔204外洩。
本實施例的機械設備首先判斷是上述那種情況導致潤滑脂或者油氣的洩露。當判斷是注脂閥20損壞時,則需要更換注脂閥20或修復、復位內部閥芯205,如更換單向閥的閥芯205。
若判斷在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洩漏潤滑脂或者油氣時,則指示用戶擰緊注脂閥20。接著,再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洩漏潤滑脂或者油氣,若有,則指示用戶通過所述注脂閥20向所述設備的用於容納潤滑脂的容納空間30中注入潤滑脂,所述潤滑脂為具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
其中,潤滑脂中的密封顆粒在內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形成密封層50,進而實現了在機械設備沒有停機的狀態下,實現了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密封,其方法簡單,進而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油氣井開採的時效性和安全性。
接著,機械設備繼續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是否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若有,則繼續指示用戶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滿容納空間30,直到機械設備判斷注脂閥20與注脂孔40的連接縫隙101處沒有潤滑脂或油氣外洩為止。
本實施例將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加入注脂槍,將注脂槍的槍頭對接入頂蓋201中的第一通孔203中,將注脂槍內摻雜有密封顆粒的潤滑脂注入注脂閥20中的第二通孔204中。
本實施例提供的密封注脂閥的方法,用於上述實施例的機械設備,其實現原理和技術效果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