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0:16:41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通常用於大功率的電加熱容器,如電水壺、咖啡壺
等中的電加熱元件——電熱盤,其包括盤體l、導熱板2、環形電熱管3 (參見圖l、圖2),盤體l為倒置的盤狀,從下往上看,在盤體l的下方平貼著導熱板2,導熱板2的表面上安裝著電熱管3,在導熱板2的中部有被電熱管3環繞著的溫控器裝配區4,其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異形,溫控器在該區域內至少設置一個溫控器取樣點5, 一般,以設置兩個對稱分布的溫控器取樣點的情況居多。
在上述結構中,為了保證電熱管的熱量最大程度的傳導到導熱板上,只能是加大電熱管與導熱板接觸之間的面積(稱為電熱管的焊接面),要有足夠的電熱管焊接面,又要滿足電熱管內電熱絲與管壁之間的安全距離,因而不得不將電熱管的截面加大,以此來平衡電熱盤的設計與加大熱傳導和產品壽命的要求。這樣的結構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陷由於增大了電熱管的截面,導致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電熱管散發到空中的熱量增加,損耗電熱管的熱能增加,使得現有的電熱盤普遍存在幹燒時間長、導熱效率低的缺點,以上缺陷則直接導致產品安全性能差,耐老化能力差,從而影響其使用壽命,並且沒有達到節能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成倍增加電熱管與導熱板接觸面積的可減少幹燒時間從而提高電熱盤安全性能和使用壽命的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它包括盤體、導熱板和電熱管,所述盤體的底面和所述導熱板的底面對應電熱管的位置均設有凹槽,且二凹槽相適配;所述電熱管嵌裝固定在所述導熱板上設有的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外壁與所述盤體上的凹槽內壁
相貼合,所述導熱板上的平板上表面與所述盤體上的平板下表面相貼合。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熱管的外表面至少被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包覆1/2。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熱管的中心輪廓線為圓弧形或由直線和圓弧組成的形狀。
本實用新型還可改進為所述電熱管的截面為梯形,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的截面與所述電熱管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從而增加導熱板與電熱管的有效接觸面積,並方便裝配。
進一步的,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的兩側面與頂面分別成一鈍角。本實用新型還可改進為所述電熱管的截面為圓形,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的截面與所述電熱管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從而增加導熱板與電熱管的有效接觸面積,並方便裝配。
進一步的,所述導熱板上的凹槽的內壁為弧形面。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電熱管兩管口之間的距離為4~25mm。本實用新型在導熱板中部還設有被電熱管環繞著的溫控器裝配區,溫控器在該區域內至少設置一個溫控器取樣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由於採用了導熱板與盤體以及導熱板與電熱管之間的凹槽嵌入式安裝結構,實現了成倍增大電熱管與導熱板之間接觸面積的目的,還能使導熱管中的熱量通過傳熱板快速的傳遞到盤體,有效降低了電熱管的表面負荷,電熱管損耗的功率直線下降,提高了電熱管傳導到導熱板上的有效熱能,使電熱管的熱量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傳導到溫控器的取樣點上及盤體上,縮短了嵌入式電熱盤在幹燒狀態的時間,提高了嵌入式電熱盤的耐老化能力,提高了嵌入式電熱盤的安全性能及其使用壽命,同時可以節省電能近20%。
圖1是現有電熱盤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一的電熱盤結構示意圖4是圖3的B-B向剖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熱盤的分解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二的電熱盤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C-C向剖視其中,1、盤體;2、導熱板;3、電熱管;4、溫控器裝配區;5、溫控器取樣點;6、盤體上的凹槽;7、導熱板上的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3-5所示的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它包括盤體l、導熱板2和電熱管3,導熱板2設置在盤體1上預製的凹槽6內,導熱板2上設有用於嵌裝電熱管3的凹槽7,電熱管安裝在凹槽7內,其中,導熱板2上的凹槽7外壁與盤體1上的凹槽6內壁相貼合,導熱板2上的平板上表面與盤體1上的平板下表面相貼合。
在導熱板2中部有被電熱管3環繞著的溫控器裝配區4,溫控器在該區域內設置有2個溫控器取樣點5。
在本實施例中,盤體1為圓盤形,在盤體1上設有外輪廓稍小於盤體直徑的凹槽6,在凹槽6中通過焊接安裝有導熱板2,也可採用其它安裝方式,導熱板2也設置為圓盤形,在導熱板2上設有凹槽7,本實施例中通過焊接電熱管3,也可採用本領域其它常規技術,本實施例中電熱管3的中心輪廓線為圓弧形,或由直線和圓弧組成的其它形狀也可,本實施例中電熱管3的截面為梯形,電熱管兩管口之間的距離為4 25mm,相應的導熱板上的凹槽7也為相應的形狀,具體為凹槽的兩側面與頂面成一鈍角,使電熱管的梯形外表面形狀相吻合,使導熱面積倍增,且便於安裝。其中,凹槽6和導熱板2的形狀並不局限於盤體1的形狀,其形狀視具體使用時候的需要而定,凹槽7的形狀隨電熱管3的形狀而變化,而電熱管3的截面形狀並不局限於本實施例中列舉的形狀。
安裝時,電熱管3先是嵌入到導熱板2的凹槽7內,再連同導熱板2—起焊接到盤體1的凹槽6中,使電熱管3由現有技術中只是普通型一面與導熱板2相接觸,轉變成本實施例中的三面接觸,即增加了 2倍電熱管與導熱板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在保證電熱管兩電極間距離不變、滿足溫控器裝配區域4尺寸的同時,還能使電熱管的能量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傳導到溫控器上,縮短了嵌入式電熱盤在幹燒狀態的時間,提高了嵌入式電熱盤的安全性能及其使用壽命,同時也提高了嵌入式電熱盤的耐老化能力。
圖6-7所示的用於家用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二,與上述實施例l不同的是,電熱管的形狀由梯形變成了圓形,與電熱管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導熱板上的凹槽的內壁設計為弧形面,電熱管表面與導熱板的接觸的面積為電熱管外表面積的1/2以上。
其中,電熱管的形狀除了以上實施例中列舉的梯形或圓形外,還可以為其它任意形狀,同時,導熱板上與其相適配的凹槽也設計為相應的形狀,便於安裝,而盤體上的凹槽的形狀隨導熱板的凹槽形狀而變化。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的實施方案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前文的描述,就能夠根據各自需要找到不同的調整方案,這些調整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它包括盤體(1)、導熱板(2)和電熱管(3),其特徵在於,所述盤體(1)的底面和所述導熱板(2)的底面對應電熱管(3)的位置均設有凹槽,且二凹槽相適配;所述電熱管(3)嵌裝固定在所述導熱板(2)上設有的凹槽(7)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其特 徵在於,所述導熱板(2)上的凹槽(7)外壁與所述盤體(O上的 凹槽(6)內壁相貼合,所述導熱板(2)上的平板上表面與所述盤體(1)上的平板下表面相貼合。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其特 徵在於,所述電熱管(3)的外表面至少被所述導熱板(2)上的凹槽(7)包覆1/2。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 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熱管(3)的中心輪廓線為圓弧形或由直線 和圓弧組成的形狀。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 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熱管(3)的截面為梯形,所述導熱板(2) 上的凹槽(7)的截面與所述電熱管(3)的截面形狀相適配。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其特 徵在於,所述導熱板(2)上的凹槽(7)的兩側面與頂面分別成一 鈍角。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 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熱管(3)的截面為圓形,所述導熱板(2) 上的凹槽(7)的截面與所述電熱管(3)的截面形狀相適配。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其特 徵在於,所述導熱板(2)上的凹槽(7)的內壁為弧形面。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 盤,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熱管(3)兩管口之間的距離為4 25mm。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其特 徵在於,在導熱板(2)中部還設有被電熱管(3)環繞著的溫控器裝 配區(4),溫控器在該區域內至少設置一個溫控器取樣點(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家用電熱容器的嵌入式電熱盤,它包括盤體、導熱板和電熱管,所述盤體的底面和所述導熱板的底面對應發熱管的位置均設有凹槽,且二凹槽相適配;所述電熱管嵌裝固定在所述導熱板上設有的凹槽內。該裝置通過導熱板與盤體以及導熱板與電熱管之間的凹槽嵌入式安裝結構,實現了成倍增大電熱管與導熱板之間接觸面積的目的,還能使導熱管中的熱量通過傳熱板快速的傳遞到盤體,縮短了電熱盤在幹燒狀態的時間,提高了其耐老化能力和安全性能及使用壽命,同時也可以節電近20%。
文檔編號H05B3/68GK201403218SQ20092005544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7日
發明者劉攸華 申請人:廣州市益德電熱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