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2:03:16 1
專利名稱: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印刷機控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攪墨裝置,具體涉及一 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
背景技術:
凹版印刷通過墨斗裡面旋轉的墨斗輥與印版滾筒對滾,將墨斗輥上的油 墨傳遞給印版滾筒。為了使得墨斗中的油墨在印刷過程均勻的附著在墨斗輥 上,並且使得油墨一直處於均勻的分散狀態,所以墨斗中設有油墨攪拌裝置。 由於空間的限制, 一般油墨攪拌裝置必須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常用做法是 靠人工拿墨刀去攪拌油墨,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還有一些凹版印刷機墨斗裡 面設置了攪墨棒,這種攪墨棒一般是用鋁合金製成的空心棒狀物,表面有螺 旋狀的連續突起(所謂波紋或展開線),兩端有磁性,可以吸附在版輥上, 攪墨棒漂浮在油墨的表面來攪勻油墨,但是由於攪墨棒在使用過程中磁性會 降低,導致達不到攪拌油墨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採用電機帶動 齒輪的結構,從而帶動攪墨棒轉動達到攪拌的目的,解決了人工攪拌油墨費 時費力,以及攪墨棒磁性降低不能攪拌油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包括 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有電位器,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一齒輪傳動機構相連接,其中的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相嚙合且幾何結構參數相同的動力輸入 齒輪和動力輸出齒輪,其中的動力輸出齒輪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攪墨棒。
本實用新型的墨斗攪墨裝置,採用電機帶動齒輪的結構,從而帶動攪墨
棒轉動達到攪拌的目的;同時改變電位器的大小,可以實現對攪墨棒速度的控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攪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攪墨裝置的攪墨原理示意圖。
圖中,1.電位器,2.電機,3.動力輸入齒輪,4.動力輸出齒輪,5.軸 承,6.攪墨棒,7.墨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的結構,如圖l所示,包括電機2, 電機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有電位器1,還包括一齒輪傳動機構,此齒輪傳動 機構包括動力輸入齒輪3和動力輸出齒輪4,動力輸入齒輪3和動力輸出齒 輪4相互嚙合且幾何結構參數相同,動力輸入齒輪3和電機2的動力輸出端 連接,動力輸出齒輪4和攪墨棒6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攪墨棒6通過軸承5 安裝在墨斗7的牆板上,如圖2所示。
工作時,接通系統電源,調節電位器l的大小,使得電機2以特定的速 度旋轉,電機2帶動動力輸入齒輪3轉動,動力輸入齒輪3帶動動力輸出齒 輪4轉動,動力輸出齒輪4帶動攪墨棒6在墨斗7中轉動,達到攪墨的目的, 同時還可以防止油墨表面結成墨皮和墨塊。
本實用新型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採用電機帶動齒輪的結構,從而帶動攪墨棒轉動達到攪拌的目的;同時採用電位器與電機連接,改變電位器 的大小來控制電機的轉速,可以實現對攪墨棒速度的控制。
權利要求1. 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電機(2),電機(2)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有電位器(1),電機(2)的動力輸出端與一齒輪傳動機構相連接,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相嚙合且幾何結構參數相同的動力輸入齒輪(3)和動力輸出齒輪(4),所述動力輸出齒輪(4)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攪墨棒(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包括電機,電機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有電位器,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一齒輪傳動機構相連接,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相嚙合且幾何結構參數相同的動力輸入齒輪和動力輸出齒輪,所述動力輸出齒輪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有攪墨棒。本實用新型的凹版印刷機墨斗攪墨裝置,採用電機帶動齒輪的結構,從而帶動攪墨棒轉動達到攪拌的目的;同時採用電位器與電機連接,改變電位器的大小來控制電機的轉速,可以實現對攪墨棒速度的控制。
文檔編號B41F31/02GK201296094SQ20082022265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7日
發明者劉國棟, 曼 張, 楊保宏, 簡秉文 申請人:陝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