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06 14:48:41 2
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連接器包括:至少一道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的周緣的密接突緣,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金屬插接隧道期間,藉由密接突緣與金屬插接隧道的內壁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插接部與金屬插接隧道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與第一連接器構件之間的接地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尤指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應用於訊號傳輸之電子連接器,隨製造技術的進步及應用範圍的擴大,不但在傳輸速率上有明顯提升外,其電子連接器之體積也越來越小。
[0003]由於金屬元件在傳導或電磁場在傳導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從裸露或尖端部位逸出電磁波,這些外逸的電磁波不但會對其它電子設備產生電磁幹擾(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簡稱EMI),尤其是以連接器以及傳輸線電纜進行電訊號傳輸時,非常容易受到其他電子設備上所產生電磁場影響而產生電磁幹擾,一但傳輸的信號受到電磁幹擾,則收到訊號的一方則會產生噪聲、嚴重時甚至無法解讀其所夾帶的信息。特別是現代高速傳輸規格與界面的盛行,使得在傳輸這類高速的高頻訊號時面臨更高的電磁幹擾挑戰。例如HDMI 1.4〔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高解析度多媒體界面)〕傳輸速度的規格是10.2Gbps,而HDMI 2.0的傳輸速度甚至高達18Gbps,這類高頻訊號傳輸對於電磁幹擾相當敏感,且多種高頻訊號間很容易產生相互幹擾(Cross Talk),故防止傳輸高速的高頻訊號時受到電磁幹擾是不可或缺的預防手段。因此在許多國家,尤其在歐洲,對任何系統可能散發的電磁幹擾均制定有嚴格的限制。
[0004]通用序列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連接器具有隨插隨用以及高傳輸速度的便利特性,已普及於各式各樣電子裝置多年,亦可說是目前各類電子裝置上的基本零件。
[0005]目前由 USB 協會(USB Implementer Forum Inc.,USB-1F)所制定的 USB 2.0 傳輸協定是USB連接器的基本規格,而USB協會即將完成具有更高傳輸速度的USB3.0傳輸協定以便應付日益龐大的資料傳輸需求。USB3.0連接器除了可向下兼容USB2.0連接器之外,更能提供高達5Gbps的高速傳輸作業,在此傳輸規格之下,能夠允許更多原本須內建於計算機的裝置或是界面卡成為外接式外圍裝置。
[0006]然而,由於USB3.0連接器具有兩列端子來執行USB2.0以及3.0的傳輸協定,容易因高頻訊號傳輸端子之間的互相干擾而導致訊號傳輸失敗。因此USB3.0連接器的高頻傳輸更容易導致電磁幹擾。因此如何在設計時就有效地將可能的幹擾予以接地消除,遂成為連接器,特別是高頻連接器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0007]截至目前,所有連接器的防幹擾設計均只偏重於外殼的設計,卻忽略了連接器內部的幹擾問題,例如公母連接器在插接後,兩者的內壁之間所產生的電磁波逸漏的幹擾問題,導致防幹擾的工作做得不完整,且從未有連接器提出解決辦法。
【發明內容】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消除公母連接器在插接期間在兩者內外壁之間所產生電磁波而產生的幹擾的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連接器包括:金屬插接隧道,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具有插接部;其中,上述防電磁幹擾構件,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的周緣,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金屬插接隧道期間,藉由密接突緣與金屬插接隧道的內壁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插接部與金屬插接隧道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與第一連接器構件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優良構造。
[0010]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旨在於提供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包含:金屬插接隧道,系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具有插接部;其中,防電磁幹擾構件,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的金屬插接隧道的內壁及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周緣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金屬插接隧道後,藉由密接突緣與第一連接器構件及第二連接器構件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第一連接器構件及第二連接器構件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與第一連接器構件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優良構造。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針對公母連接器在插接期間在兩者內外壁之間邊所產生的電磁波逸漏的幹擾問題,提供了更周全的防制幹擾的優良構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構件的立體分解圖圖。
[0013]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構件的立體組合圖。
[0014]圖3是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構件與第二連接器構件互相插接前的立體圖。
[0015]圖4是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連接器構件與第二連接器構件互相插接後的立體圖。
[0016]圖5是圖4的5 —5剖面圖。
[0017]圖6是第二實施例之密接突緣突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的金屬插接隧道內壁的剖面圖。
[0018]附圖標號說明:
[0019]10-連接器;20_第一連接器構件;21_金屬插接隧道;30_第二連接器構件;31-插接部;32_密接突緣;40_防電磁幹擾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請參閱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連接器的防電磁幹擾構件,其中連接器10包含:金屬插接隧道21,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20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30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21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30具有插接部31 ;其中,上述防電磁幹擾構件40,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32,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二連接器構件30的插接部31的周緣,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30的插接部31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金屬插接隧道21期間,藉由密接突緣32與金屬插接隧道21的內壁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插接部31與金屬插接隧道21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30與第一連接器構件20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優良構造。
[0021]請參閱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10包括:金屬插接隧道21,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20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30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21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30具有插接部31 ;其中,上述防電磁幹擾構件40,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32,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的金屬插接隧道21的內壁及第二連接器構件30的插接部31周緣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附註:圖1-5所示,提供密接突緣32設於第二連接器構件30的第一實施例。圖6所示,提供密接突緣32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的第二實施例〕,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30的插接部31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20金屬插接隧道21後,藉由密接突緣32與第一連接器構件20及第二連接器構件30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第一連接器構件20及第二連接器構件30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30與第一連接器構件20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優良構造。
[0022]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包括:金屬插接隧道,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具有插接部;其特徵在於:上述防電磁幹擾構件,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二連接器構件之插接部的周緣,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的金屬插接隧道期間,藉由密接突緣與金屬插接隧道的內壁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插接部與金屬插接隧道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與第一連接器構件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構造。
2.一種防電磁幹擾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包括:金屬插接隧道,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可供能夠與第一連接器構件耦接的第二連接器構件插入該金屬插接隧道中進行電連接,第二連接器構件具有插接部;其特徵在於:上述防電磁幹擾構件,包括:至少一道密接突緣,整圈環繞地突設於第一連接器構件的金屬插接隧道的內壁及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周緣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以便在第二連接器構件的插接部插入於第一連接器構件金屬插接隧道後,藉由密接突緣與第一連接器構件及第二連接器構件等二個部位的其中任一個部位密接,而防止電磁波自第一連接器構件及第二連接器構件之間的間隙逸漏,並增強第二連接器構件與第一連接器構件之間的接地效果,提供了更周全之防制幹擾的構造。
【文檔編號】H01R24/00GK203707484SQ201420063740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2日
【發明者】黃欽雄, 黃欽基, 劉永燦, 梁政寅 申請人:東莞建瑋電子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