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21:25:11 5
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環形底板通過第一電機、第一蝸輪帶動下轉動板轉動;下轉動板外圍沿周向均布有2或3個天線組件,天線組件中的天線俯仰角度和周向角度可調;上轉動板頂面蓋有一個安裝罩,上轉動板通過軸承套裝在豎直軸中上部,並可在蝸輪蝸杆機構帶動下轉動;第一蝸輪軸與第二蝸輪軸平行,這兩根蝸輪軸的兩端部均分別穿設在安裝罩上的安裝孔中,其中第一蝸輪軸的兩端通過U型支耳和連接板安裝有一個微波;第二蝸輪軸的伸出端固定有一根避雷針。本實用新型加載有天線、微波和避雷針,不僅這些設備的周向角度可調,而且它們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這樣就能保證通信效果,從而很好地滿足應急通信要求。
【專利說明】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移動應急通信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
T D ο
【背景技術】
[0002]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國家建設了數量眾多的大型通信設施用於保證正常通信,進而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然而,遇到一些緊急事件或者地震、雪災等特大自然災害,這些固定的大型通信設施往往不能滿足通信要求,這時就需要進行應急通信,於是便提出設計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的設計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該移動通信平臺能夠實現應急通信。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其特徵在於:包括環形底板(I)、上轉動板(22)和第一蝸輪軸(27),其中環形底板(I)呈水平設置,在環形底板的頂面上安裝有一個第一電機(2),該第一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一主動齒輪(3)與第一蝸杆
[4]上的第一從動齒輪(5)嚙合,該第一蝸杆通過軸承支撐在環形底板(I)頂面上,且第一蝸杆(4)與第一蝸輪(6)常嚙合;所述第一蝸輪(6)固設在下轉動板(7)的中心孔內,該第一蝸輪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豎直軸(8 )下部,且豎直軸(8 )下端固設在所述環形底板(I)的中心孔內;
[0005]所述下轉動板(7)外圍沿周向均布有2或3個天線組件,每個天線組件包括安裝座(9)和中抱箍(18),其中安裝座(9)的內端與所述下轉動板(7)頂面固定,該安裝座的外端通過軸承豎直安裝有一根支撐杆(10);所述支撐杆(10)中部固套有一個第二從動齒輪
(11),該第二從動齒輪與第二電機(12)輸出軸下端部的第二主動齒輪(13)相嚙合,且第二電機(12)豎直安裝在所述安裝座(9)上;每根所述支撐杆(10)外側設有一塊天線安裝板
(14),該天線安裝板的外板面覆蓋有一塊天線,且天線安裝板(14)的內板面下端通過一個鉸鏈(15)與下抱箍(16)相連,該下抱箍箍緊在所述支撐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線安裝板
(14)內板面的中部與氣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鉸接,該氣缸的缸體與所述中抱箍(18)相鉸接,且中抱箍箍緊在支撐杆(10)中部;所述天線安裝板(14)內板面的上端與第一連杆(19)上端鉸接,該第一連杆下端與第二連杆(20)下端鉸接,該第二連杆上端與上抱箍(21)鉸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撐杆(10)上端部,當所述氣缸(17)的活塞杆伸縮時,所述天線能夠實現俯仰;
[0006]所述上轉動板(22)頂面蓋有一個安裝罩(23),該上轉動板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所述豎直軸(8)中上部,並在豎直軸(8)上端部固套有一個第二蝸輪(24);所述第二蝸輪
(24)與第二蝸杆(25 )常嚙合,該第二蝸杆通過軸承安裝在所述上轉動板(22 )頂面上,且第二蝸杆(25)上的從動齒輪與第三電機(26)輸出軸上的主動齒輪嚙合,該第三電機安裝在上轉動板(22)頂面上;
[0007]所述第一蝸輪軸(27)與第二蝸輪軸(28)平行,並呈水平設置,這兩根蝸輪軸的兩端部均分別穿設在所述安裝罩(23)上對應的安裝孔中,其中第一蝸輪軸(27)兩端均伸到安裝罩(23)外,U型支耳(29)的兩個側邊分別與第一蝸輪軸(27)對應的伸出端固定,該U型支耳的連接邊通過一塊連接板(30)安裝有一個微波(31);所述第二蝸輪軸(28)的一端伸到安裝罩(23)外,該伸出端通過一塊接板(32)固定有一根避雷針(33);所述第一、二蝸輪軸(27、28)上的蝸輪分別與對應的一根蝸杆相嚙合,這兩根蝸杆均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安裝罩(23)的內壁上,且這兩根蝸杆均分別與對應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而兩個驅動電機均固定安裝在安裝罩(23)的內壁上。
[0008]使用時,所述環形底板(I)可以固定在升降杆系統的頂部,也可以固定在電線桿等的頂部。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加載有天線、微波和避雷針,不僅這些設備的周向角度可調,而且它們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這樣就能保證通信效果,從而很好地滿足應急通信要求,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易於實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0009]在本案中,所述天線組件的數目為3個。
[00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加載有天線、微波和避雷針,不僅這些設備的周向角度可調,而且它們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這樣就能保證通信效果,從而很好地滿足應急通信要求,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易於實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2]圖2圖1的A向視圖;
[0013]圖3為圖1中天線組件的示意圖;
[0014]圖4為圖3中的第二蝸輪24與第二蝸杆25嚙合示意圖;
[0015]圖5為圖3中第一蝸杆4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至5所示,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主要由環形底板1、第一電機2、第一主動齒輪3、第一蝸杆4、第一從動齒輪5、第一蝸輪6、下轉動板7、豎直軸8和天線組件等構成。其中,所述環形底板I呈水平設置,使用時該環形底板I可安裝在升降杆系統或電線桿的頂部。所述環形底板I的頂面上安裝有一個第一電機2,該第一電機2輸出軸上的第一主動齒輪3與第一蝸杆4上的第一從動齒輪5哨合,該第一蝸杆5通過軸承支撐在環形底板I頂面上,且第一蝸杆4與第一蝸輪6常嚙合。所述第一蝸輪6固設在下轉動板7的中心孔內,該第一蝸輪6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豎直軸8下部,且豎直軸8下端固設在所述環形底板I的中心孔內。採用上述結構,就能通過第一電機2、第一蝸杆5和第一蝸輪6帶動所述下轉動板7轉動。
[0018]所述下轉動板7為天線組件的安裝基礎,該下轉動板7的外圍沿周向均布有2或3個天線組件,在本案中,所述天線組件的數目為3個。每個所述天線組件主要由安裝座9、支撐杆10、第二從動齒輪11、第二電機12、第二主動齒輪13、天線安裝板14、鉸鏈15、下抱箍16、氣缸17、中抱箍18、第一連杆19、第二連杆20和上抱箍21構成。其中,所述安裝座9的內端通過豎直設置的螺釘與所述下轉動板7的頂面固定,該安裝座9的外端通過軸承豎直安裝有一根支撐杆10。所述支撐杆10的中部固套有一個第二從動齒輪11,該第二從動齒輪11與第二電機12輸出軸下端部的第二主動齒輪13相嚙合,且第二電機12豎直安裝在所述安裝座9上,這樣就能通過第二電機12帶動所述支撐杆10自轉。
[0019]每根所述支撐杆10的外側設有一塊天線安裝板14,該天線安裝板14的外板面覆蓋有一塊天線(圖紙中未畫出),且天線安裝板14的內板面下端通過一個鉸鏈15與下抱箍16相連,該下抱箍16箍緊在所述支撐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線安裝板14內板面的中部與氣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鉸接,該氣缸17的缸體與所述中抱箍18相鉸接,且中抱箍箍緊在支撐杆10中部。所述天線安裝板14內板面的上端與第一連杆19上端鉸接,該第一連杆杆19下端與第二連杆20下端鉸接,該第二連杆20上端與上抱箍21鉸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撐杆10上端部,當所述氣缸17的活塞杆伸縮時,所述天線能夠實現俯仰,且俯仰動作結合支撐杆10的自轉、下轉動板7的轉動就能根據需要調整天線的位置,以便天線處於最佳收發位置。
[0020]如圖1至5所示,所述上轉動板22頂面蓋有一個安裝罩23,該上轉動板22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所述豎直軸8中上部,並在豎直軸8上端部固套有一個第二蝸輪24。所述第二蝸輪24與第二蝸杆25常嚙合,該第二蝸杆25通過軸承安裝在所述上轉動板22的頂面上,且第二蝸杆25上的從動齒輪與第三電機26輸出軸上的主動齒輪嚙合,該第三電機26安裝在上轉動板22頂面上,這樣就能通過第三電機26、第二蝸杆25和第二蝸輪24帶動上轉動板22自轉。
[0021]所述第一蝸輪軸27與第二蝸輪軸28平行,並呈水平設置,這兩根蝸輪軸的兩端部均分別穿設在所述安裝罩23上對應的安裝孔中,其中第一蝸輪軸27兩端均伸到安裝罩23夕卜,所述U型支耳29的兩個側邊分別與第一蝸輪軸27對應的伸出端固定,該U型支耳29的連接邊通過一塊連接板30安裝有一個微波31。所述第二蝸輪軸28的一端伸到安裝罩23夕卜,該第二蝸輪軸28的伸出端通過一塊接板32固定有一根避雷針33。
[0022]所述第一蝸輪軸27和第二蝸輪軸28上的蝸輪分別與對應的一根蝸杆相嚙合,這兩根蝸杆均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安裝罩23的內壁上,且這兩根蝸杆均分別與對應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而兩個驅動電機均固定安裝在安裝罩23的內壁上,這樣就通過對應的蝸輪蝸杆機構帶動對應的微波31和避雷針33實現俯仰,以便在豎直方向調整角度。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其特徵在於:包括環形底板(I)、上轉動板(22)和第一蝸輪軸(27),其中環形底板(I)呈水平設置,在環形底板的頂面上安裝有一個第一電機(2),該第一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一主動齒輪(3)與第一蝸杆(4)上的第一從動齒輪(5)哨合,該第一蝸杆通過軸承支撐在環形底板(I)頂面上,且第一蝸杆(4)與第一蝸輪(6)常嚙合;所述第一蝸輪(6)固設在下轉動板(7)的中心孔內,該第一蝸輪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豎直軸(8 )下部,且豎直軸(8 )下端固設在所述環形底板(I)的中心孔內; 所述下轉動板(7)外圍沿周向均布有2或3個天線組件,每個天線組件包括安裝座(9)和中抱箍(18),其中安裝座(9)的內端與所述下轉動板(7)頂面固定,該安裝座的外端通過軸承豎直安裝有一根支撐杆(10);所述支撐杆(10)中部固套有一個第二從動齒輪(11),該第二從動齒輪與第二電機(12)輸出軸下端部的第二主動齒輪(13)相嚙合,且第二電機(12)豎直安裝在所述安裝座(9)上;每根所述支撐杆(10)外側設有一塊天線安裝板(14),該天線安裝板的外板面覆蓋有一塊天線,且天線安裝板(14)的內板面下端通過一個鉸鏈(15)與下抱箍(16)相連,該下抱箍箍緊在所述支撐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線安裝板(14)內板面的中部與氣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鉸接,該氣缸的缸體與所述中抱箍(18)相鉸接,且中抱箍箍緊在支撐杆(10)中部;所述天線安裝板(14)內板面的上端與第一連杆(19)上端鉸接,該第一連杆下端與第二連杆(20)下端鉸接,該第二連杆上端與上抱箍(21)鉸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撐杆(10)上端部,當所述氣缸(17)的活塞杆伸縮時,所述天線能夠實現俯仰; 所述上轉動板(22)頂面蓋有一個安裝罩(23),該上轉動板同時通過軸承套裝在所述豎直軸(8)中上部,並在豎直軸(8)上端部固套有一個第二蝸輪(24);所述第二蝸輪(24)與第二蝸杆(25)常嚙合,該第二蝸杆通過軸承安裝在所述上轉動板(22)頂面上,且第二蝸杆(25)上的從動齒輪與第三電機(26)輸出軸上的主動齒輪嚙合,該第三電機安裝在上轉動板(22)頂面上; 所述第一蝸輪軸(27 )與第二蝸輪軸(28 )平行,並呈水平設置,這兩根蝸輪軸的兩端部均分別穿設在所述安裝罩(23)上對應的安裝孔中,其中第一蝸輪軸(27)兩端均伸到安裝罩(23 )外,U型支耳(29 )的兩個側邊分別與第一蝸輪軸(27 )對應的伸出端固定,該U型支耳的連接邊通過一塊連接板(30)安裝有一個微波(31);所述第二蝸輪軸(28)的一端伸到安裝罩(23)外,該伸出端通過一塊接板(32)固定有一根避雷針(33);所述第一、二蝸輪軸(27、28)上的蝸輪分別與對應的一根蝸杆相嚙合,這兩根蝸杆均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安裝罩(23)的內壁上,且這兩根蝸杆均分別與對應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而兩個驅動電機均固定安裝在安裝罩(23)的內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移動應急通信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天線組件的數目為3個。
【文檔編號】H01Q3/02GK203747014SQ201420075104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明者】陳自生 申請人:重慶鼎基機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