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以及具有該結構的車身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2:18:21 4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動車輛骨架結構技術領域,涉及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還涉及一種具有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車身。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能源汽車,具有節能環保的優勢,電動汽車越來越成為汽車領域研究的熱點。
目前電動汽車領域普遍存在的難題為電動汽車蓄電池續航裡程有限,這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現有車身上的動力電池多是通過鋼支架固定在車身底部梁上,鋼支架位於車身底部梁下部佔用電池布置空間;為了保證結構強度,固定結構重量大,不利於電動汽車輕量化,不利有效延長電動汽車續航裡程。
如一種專利號為201610605549.2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用於固定電動汽車電池的結構,包括螺母板安裝條和設在螺母板安裝條上的電池安裝螺母板,電池安裝螺母板上設有用於固定電池的螺母,螺母板安裝條上設有與螺母的螺孔相對應的孔。該用於固定電動汽車電池的結構設計合理,螺母板安裝條為鋁板條結構,重量小,有利於電動汽車輕量化,可有效延長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並且受力均勻,電池固定可靠。
但是這種結構,其不能夠與電池可拆卸連接,且結構強度不高,所以需要一種能夠與電池可拆卸連接,且具有較高強度的骨架結構,還需要一種具有該結構的車身。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車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包括:
支撐條組件,其底端與底盤車架可拆卸連接;
上框架,其固定在所述支撐條組件的上端部,所述上框架的上部形成有用於安裝電池的上安裝位;
下框架,其固定在所述支撐條組件的下側,並且所述上框架與所述下框架平行設置,所述上框架與所述下框架之間形成有安裝電池的下安裝位。
較佳的,還包括後靠架,所述後靠架豎直固定在所述上框架的邊緣上。
較佳的,所述上框架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第一側梁、第一中間梁以及若干第一連接梁,所述第一中間梁位於兩條所述第一側梁之間,所述第一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中間梁以及所述第一側梁連接。
較佳的,所述下框架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第二側梁、第二中間梁以及若干第二連接梁,所述第二中間梁位於兩條所述第二側梁之間,所述第二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中間梁以及所述第二側梁連接。
較佳的,所述後靠架包括第一豎梁以及第一橫梁,所述第一豎梁豎直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梁上,所述第一橫梁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梁上,所述第一橫梁上固定設置有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側梁的連接架。
較佳的,所述支撐條組件包括若干第二豎梁,所述第二豎梁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側梁上並且其下端穿過所述第二側梁與底盤車架連接。
較佳的,所述第二豎梁的下端設置有用於穿設螺栓的螺栓座,所述螺栓座牴觸在底盤車架上。
較佳的,所述上框架與所述下框架之間設置有豎支撐梁,所述豎支撐梁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中間梁以及所述第二中間梁上。
其次,提供了一種具有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車身,所述車身包括底盤車架,所述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設置在所述車身內並且與所述底盤車架連接。
較佳的,所述底盤車架上設置有對應所述螺栓座的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過所述螺栓座與所述底盤車架,從而將所述底盤車架與所述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能夠與電池可拆卸連接,且結構強度高。
2、通過後靠架不僅便於電池的安裝定位,也能夠使其安裝放置的更加平穩可靠。
3、連接架的作用有兩個,其能夠為後靠架提供支撐,使其得到另一個第一側梁的支撐,另一個作用為分隔上安裝位,使其分成三份,並給電池的左右兩側提供支撐,從而避免電池左右竄動。
4、第二豎條的豎梁優選為6個,其分成兩組分別對應兩個第一側梁,每個第一側梁上可以設置三個第二豎條,且優選為設置在第一側梁的兩側以及中部,這樣能夠使支撐條組件的連接更加穩固,進一步提高了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強度,並且使支撐條組件的受力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後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條組件與底盤車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車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底盤車架;210、第二豎梁;220、螺栓座;230、螺栓;300、上框架;310、上安裝位;320、第一側梁;330、第一中間梁;340、第一連接梁;400、下框架;410、下安裝位;420、第二側梁;430、第二中間梁;440、第二連接梁;500、後靠架;510、第一豎梁;520、第一橫梁;530、連接架;600、豎支撐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一種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包括:支撐條組件、上框架300以及下框架400,該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應用於電力機車上,例如電動公交車,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在生產安裝時,能夠可拆卸的安裝在車輛的底盤車架100上,這樣不僅能夠便於生產安裝,而且由於結構上是可拆卸結構,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底盤車架100的高度,便於運輸。
其中,支撐條組件的功能類似於支撐柱,其底端與底盤車架100可拆卸連接;從功能上來說,支撐條組件將上框架300與下框架400連接在一起,並且使整個安裝骨架結構可拆卸的連接在底盤車架100上,此處值得說明的是,將支撐條組件對應底盤車架100的一端限定為下端,另一端限定為上端。
上框架300為梯狀結構,其水平設置,上框架300固定在所述支撐條組件的上端部,此處優選為固定在支撐條組件的端面上,所述上框架300的上部形成有用於安裝電池的上安裝位310;簡單來說,上框架300結構的上端面能夠用來支撐電池。
下框架400也為梯狀結構,其形狀大小與上框架300類似;下框架400固定在所述支撐條組件的下側,簡單來說,支撐條組件的下端穿過下框架400,並且還向下延伸一小段距離,通過延伸出來的部分與底盤車架100連接。
所述上框架300與所述下框架400平行設置,兩者均是水平設置,所述上框架300與所述下框架400之間形成有安裝電池的下安裝位410,下安裝位410處在上安裝位310的下側,能夠用來放置電池,在放置電池時,電池位於下框架400的上端面。
此處值得說明的是,該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為鋼架結構,所以通過支撐條組件、上框架300以及下框架400的合理連接,從而實現較高的結構強度,用於支撐電池時也十分的穩定;並且由於結構上是可拆卸結構,所以能有效降低底盤車架100的高度,便於運輸。
如圖1、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還包括後靠架500,所述後靠架500豎直固定在所述上框架300的邊緣上,這樣就能夠使後靠架500位於上框架300的後側。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該後靠架500是對應上安裝位310的,從而為電池提供側向的支撐,防止電池從上框架300上滑落。
在實際安裝電池時,將電池的底部放置在上框架300的上端面,並且使電池的後側部緊貼住後靠架500,這樣不僅便於安裝定位,也能夠使安裝放置的更加平穩可靠。
如圖1、圖2、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上框架300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第一側梁320、第一中間梁330以及若干第一連接梁340,所述第一中間梁330位於兩條所述第一側梁320之間,所述第一連接梁34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中間梁330以及所述第一側梁320連接。
由於上框架300類似於梯狀結構,所以兩個第一側梁320構成梯狀結構的兩條側邊,第一中間梁330起到加強第一連接梁340撓度的效果,使得上框架300的結構更加穩定,強度更高。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兩條第一側梁320以及一條第一中間梁330的結構,所以第一連接梁340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連接在第一中間梁330與左側的第一側梁320上,另一部分連接在第一中間梁330與右側的第一側梁320上,這樣變相的縮短了第一連接梁340的長度,使其不容易變形,大大的提高了上框架300的受力能力與強度。
並且,優選的,第一側梁320、第一中間梁330以及第一連接梁340均為橫截面為矩形的方形鋼材製成,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其結構強度。
如圖1、圖2、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下框架400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第二側梁420、第二中間梁430以及若干第二連接梁440,所述第二中間梁430位於兩條所述第二側梁420之間,所述第二連接梁44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中間梁430以及所述第二側梁420連接。
由於下框架400類似於梯狀結構,並且類似於上框架300,所以兩個第二側梁420構成梯狀結構的兩條側邊,第二中間梁430起到加強第二連接梁440撓度的效果,使得下框架400的結構更加穩定,強度更高。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兩條第二側梁420以及一條第二中間梁430的結構,所以第二連接梁440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連接在第二中間梁430與左側的第二側梁420上,另一部分連接在第二中間梁430與右側的第二側梁420上,這樣變相的縮短了第二連接梁440的長度,使其不容易變形,大大的提高了下框架400的受力能力與強度。
值得說明的是,分成左右兩部分的第二連接梁440可以交錯設置。
並且,優選的,第二側梁420、第二中間梁430以及第二連接梁440均為橫截面為矩形的方形鋼材製成,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其結構強度。
如圖1、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後靠架500包括第一豎梁510以及第一橫梁520,所述第一豎梁510豎直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梁320上,所述第一橫梁520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梁320上,所述第一橫梁520上固定設置有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側梁320的連接架530。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第一豎梁510的豎梁為三個,分別位於第一側梁320兩側以及中部,這樣的話,受力更加均勻,第一橫梁520上均勻間隔的設置有三個連接架530,三個連接架530均對應三個第一豎梁510。
其中,連接架530的作用有兩個,其能夠為後靠架500提供支撐,使其得到另一個第一側梁320的支撐,另一個作用為分隔上安裝位310,使其分成三份,並給電池的左右兩側提供支撐,從而避免電池左右竄動。
優選的,連接架530具有一個橫邊以及斜邊,橫邊與斜邊之間形成鈍角,這樣能夠使連接架530的支撐效果更好。
並且在第一橫梁520上還可以設置一個框架結構,從而與電車的車廂結構更加適配,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這個框架結構牴觸車廂的車頂,避免骨架結構上下竄動。
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支撐條組件包括若干第二豎梁210,所述第二豎梁21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側梁320上並且其下端穿過所述第二側梁420與底盤車架100連接。
第二豎條的豎梁優選為6個,其分成兩組分別對應兩個第一側梁320,每個第一側梁320上可以設置三個第二豎條,且優選為設置在第一側梁320的兩側以及中部,這樣能夠使支撐條組件的連接更加穩固,進一步提高了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強度,並且使支撐條組件的受力更加均勻。
如圖3、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二豎梁210的下端設置有用於穿設螺栓230的螺栓座220,所述螺栓座220牴觸在底盤車架100上。
該螺栓座220為橫向延伸的座體結構,其具有螺孔,通過該螺栓座220能夠使該安裝骨架結構與車身連接,並且還能提高兩者接觸面積。
如圖2、圖3、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上框架300與所述下框架400之間設置有豎支撐梁600,所述豎支撐梁60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中間梁330以及所述第二中間梁430上。
這樣能夠使上框架300與下框架400之間保持間距,使下安裝位410更加穩定,並且豎支撐梁600優選為三個,分別位於第一中間梁330的兩側以及中間部分。
並且在上框架300與下框架400之間設置有V字形的加強架,該加強架上端與第一側梁320固定連接,下端與第二側梁420固定連接,從而提高結構強度。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優選的,本安裝骨架結構上,各梁的連接均可以通過螺栓230連接,這樣拆卸更加方便。
如圖1、圖5所示,其次,提供了一種具有該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的車身,所述車身包括底盤車架100,所述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設置在所述車身內並且與所述底盤車架100連接。
這樣能夠降低底盤車架100的高度,方便運輸,在安裝時也比較方便,首先搭建好電池安裝骨架結構,然後將其安裝在底盤車架100上,接著將電池安裝到上安裝位310與下安裝位410內。
如圖3、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底盤車架100上設置有對應所述螺栓座220的螺栓230,所述螺栓230依次穿過所述螺栓座220與所述底盤車架100,從而將所述底盤車架100與所述可拆卸的電池安裝骨架結構連接。
這種連接結構非常可靠,並且能夠有效降低底盤車架100的高度,使其便於運輸,並且連接方便,定位準確,拆卸時也很容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