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構圖講解(修煉電影移花接木大法)
2023-06-12 07:07:09 2
剪一剪,去平淡取精華,拼一拼,變零散為傳奇。這就是分鏡頭!
今天咱們來聊聊分鏡頭。
電影畫面構成的基礎,就是一個個鏡頭。
分鏡頭,是指各種影像媒體,在實際拍攝前,以安排好的段落方式來說明影像的整體構成,將連續的畫面以一次運鏡作為單位分解,並標註運鏡的細節。
在電影發明的初期,並沒有分鏡的概念,都是一鏡到底的。比如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館」公映的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50秒的長度,完全是對現實的記錄。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
那時的電影的敘事方式非常簡單,架上機器開機就好,全程沒有移動,就放在巴黎蕭達車站月臺上拍。鏡頭像個監視器一樣,不挪窩也不停頓,逮著什麼拍什麼。剪輯?不存在的!
後來人們發現,這拍好的膠片可以剪斷再跟別的拼起來,於是在原有的記錄敘事上,電影開始有了表演的拼接設計。
比如在《胡迪尼劇院的消失女子》,原本的魔術故事,拍著拍著,停,把人換走,然後魔術家掀開布。這關鍵的一停,就使一個運鏡,變成了兩個被銜接的分開的鏡頭。
這種分開鏡頭的片段化敘事,便是分鏡頭的雛形。導演設計好的一段段,讓演員該做什麼,該走到哪裡,段落在哪兒結束,便是電影概念中的分鏡頭。
1903年,美國導演鮑特開創了正式的電影分鏡頭。他在《火車大劫案》中,把他認為重要的地方,掐頭去尾單拎了出來。
《火車大劫案》
分開的鏡頭不單是為了講故事而服務,更多是在展現導演要強調的重點。屋裡、車廂裡的、野外外景,多條故事線發生的事情在這部影片中被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對比前面提過的《胡迪尼劇院的消失女子》,在這部片子中,分鏡頭的使用擺脫了過去舞臺化的敘事,帶領影片正式進入了電影化的敘事。
分鏡頭的出現,打散了拍攝的整體。把拍攝對象剪切、重新排序,有選擇地突出了重點,甚至能通過排序產生不一樣的解讀。
比如《重慶森林》開頭部分是逃跑的嫌犯、以及追逐嫌犯的何志武,這明明該是講警察捉犯人的片段,但通過分鏡頭的組合後,時鐘的特寫、命運的相撞,和金髮女殺手的回首,這才突出了導演的重點:墨鏡王並不想講編號233是個警察,他想講的是,你愛過的每一個人都曾只是你生命裡的過客。
《重慶森林》
這樣的分鏡頭使用,不同於用遠景單純記錄下所有的東西,而是拼接重點鏡頭形成了非單一線性敘事,最終突顯了人們生活中的迷失感,以及共處也無法排解的寂寞。這種在原有敘事上放大個別點,從而產生不同含義的移花接木大法,也正是最基礎的、通過分鏡頭而來的蒙太奇敘事原理。
而關於蒙太奇是什麼呢?關注本鯊,下篇安排!
好!簡單總結一下,鏡頭就像學習的課本,分鏡頭就是老師給劃好的,一個個小而精巧的重點。只要像玩積木一樣,準備好這些素材,便能為電影故事的無限變化,創造契機。找準這一個個分鏡頭片段,說不定就能看出更多,導演在故事裡藏好的小心機。
今天分鏡頭就先講到這裡!
影海點滴,匯集理論之意,聚鯊成影,立娛不敗之地!
鯊魚電影四大分身抖音 | 西瓜視頻 | 豆瓣 | bilib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