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釋放開關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0:25:16 3
專利名稱:井下釋放開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油田作業修井用的工具,是一種井下釋放開關。
技術背景
油田作業修井時要向井內充填物品,目前的填充方法是將光油 管下至井底,通過攜帶液將充填物品經油管輸送至井底,攜帶液與 充填物品分離,攜帶液返出地面,充填物品存留井底,這種方法工 序多,施工時間長,攜帶液容易汙染油層,並且費用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井下釋放開關,不需要攜帶液, 將充填物品直接送至井底,減少作業工序,節省修井費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由內管、上密封圈、覆蓋套、 下密封圈組成,內管上開有孔槽,內管下部封閉,在內管上安裝上 密封圈、下密封圈,上密封圈處於孔槽之上,下密封圈處於孔槽之 下,內管上有凸臺,凸臺下端為圓錐面,覆蓋套上端處於凸臺下端 的圓錐面之下,覆蓋套上端內徑小於凸臺的外徑,覆蓋套上部銑開 成條體,覆蓋套上開有豎槽。
防轉柱穿過豎槽固定在內管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內管處於封閉狀態,其內可以存裝 充填物品,下到井底後覆蓋套被推開,內管上的孔槽和覆蓋套上的 豎槽對齊,內管與外部聯通,充填物品落入井底實現充填,充填方 便快捷,省時省力,節省修井作業費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由內管1、上密封圈2、覆蓋套3、下密封圈4組成,內管1上 開有孔槽8,內管l下部封閉,在內管1上安裝上密封圈2、下密封圈4,上密封圈2處於孔槽8之上,下密封圈4處於孔槽8之下,內 管1上有凸臺6,凸臺6下端為圓錐面,覆蓋套3上端處於凸臺6下 端的圓錐面之下,覆蓋套3上端內徑小於凸臺6的外徑,覆蓋套3 上部銑開成條體7,覆蓋套3上開有豎槽9。防轉柱穿過豎槽9固定 在內管1上,可使覆蓋套3上行後孔槽8與豎槽9對齊。
本實用新型下至井底後,覆蓋套3底部接觸井底,覆蓋套3被 向上推動,在內管1上的凸臺6的下端圓錐面作用下,使覆蓋套3 上部銑開的條體7產生徑向力,條體7向外擴張,覆蓋套3可以上 行並懸掛在凸臺6的上端,使內管與外部聯通,充填物品從內管裡 落入井底實現充填。
權利要求1、一種井下釋放開關,由內管(1)、上密封圈(2)、覆蓋套(3)、下密封圈(4)組成,其特徵是內管(1)上開有孔槽(8),內管(1)下部封閉,在內管(1) 上安裝上密封圈(2)、下密封圈(4),上密封圈(2)處於孔槽(8)之上,下密封圈(4)處於孔槽(8)之下,內管(1)上有凸臺(6),凸臺(6)下端為圓錐面,覆蓋套(3)上端處於凸臺(6)下端的圓錐面之下,覆蓋套(3)上端內徑小於凸臺(6)的外徑,覆蓋套(3)上部銑開成條體(7),覆蓋套(3)上開有豎槽(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釋放開關,其特徵是防轉柱穿 過豎槽(9)固定在內管(1)上。
專利摘要一種井下釋放開關,由內管、上密封圈、覆蓋套、下密封圈組成,內管上開有孔槽,內管下部封閉,在內管上安裝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上密封圈處於孔槽之上,下密封圈處於孔槽之下,內管上有凸臺,凸臺下端為圓錐面,覆蓋套上端處於凸臺下端的圓錐面之下,覆蓋套上端內徑小於凸臺的外徑,覆蓋套上部銑開成條體,覆蓋套上開有豎槽。防轉柱穿過豎槽固定在內管上。內管處於封閉狀態,其內可以存裝充填物品,下到井底後覆蓋套被推開,內管上的孔槽和覆蓋套上的豎槽對齊,內管與外部聯通,充填物品落入井底實現充填,充填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節省修井作業費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21B43/00GK201347739SQ20082023295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3日
發明者劉家旭, 張宏偉, 磊 戴, 瑞 王, 申成俊, 羅志文, 勤 趙 申請人:李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