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
2023-06-12 05:46:21 5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和質量控制 方法。
背景技術: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復發性、頑固性皮膚病,臨床難以根治。相當 於祖國醫學的「白庀」、「松皮癬」。我國人群發病率達0.7%,且近年來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 勢。並存在男性多於女性,北方多於南方,城市高於農村的特點。該病頑固難治,病因不明, 發病機理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與遺傳、感染、免疫紊亂、精神因素有關。西醫目前系統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有甲氨蝶呤(MTX)、阿維A、環孢素、雷公藤、抗生 素等製劑。外用藥物有潤膚劑、角質松解劑,潤膚劑中的尿素可減輕表皮增生和搔癢症狀, 角質松解劑可藉助清除增後的鱗屑,使其它藥物進入皮膚通透性增加。外用皮質類固醇治 療銀屑病見效快,特別對皮損面積小於體表面積5 %的患者效果很好。但有停藥反跳和局部 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紫紋等激素樣副作用。由於治療銀屑病的藥物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器官毒性,包括脊髓抑制、肝、腎毒性、致畸性和其它不良反應。聯合使用不同作用機 制、不同作用靶點和不良反應無重疊的藥物能提高療效。聯合用藥一是系統藥物之間聯用, 二是系統用藥與局部外用藥物聯用。總之,銀屑病是多因素引起、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藥 物治療方法很多,療效各異,不良反應輕重不一。而尋找治療銀屑病療效好安全性高的藥物 仍是今後努力的方向。中醫對銀屑病有多種辯證和治法。認為本病之所發,內因七情化火或秉素血熱,擾 動營血,外撲肌表,毛竅閉塞,氣滯血瘀,或過食腥發,脾胃不和,溼熱互結,外透皮膚而發; 外因感受淫邪(風熱、風溼、風寒、風燥)搏於肌膚,或化熱損傷絡脈,或成瘀成溼熱壅阻絡 脈,局部肌腠失濡養所致。正如《諸病源侯論》所謂「腠理虛受,風與氣並,血澀而不能榮肌 肉故也」,以及「皆是風溼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溼,與血氣相搏而生」。溼熱內蘊,浸淫血 脈,脈絡阻滯,故見皮疹好發於皮膚皺褶處,且有溼潤或有滲液。熱毒壅盛,故見心煩,身熱, 小便短黃。血熱熾盛,迫血妄行,血溢脈外,故皮疹表面鱗屑剝刮後可見點狀出血,並可見丘 疹、斑丘疹或大小不等的斑片,鮮紅或深紅。淫邪殘存故見微癢。舌質紅赤、苔黃膩,脈弦滑 或滑數均為溼熱和熱毒之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0 15 份、拔葜5 10份、秦皮5 10份、苦地丁 5 10份、金銀花5 10份、連翹5 10份、 紫草5 10份、牡丹皮5 10份、赤芍5 10份、地黃10 15份、桅子3 10份、黃芩 3 10份、土大黃3 10份、鱉甲(制)5 10份、黃芪5 10份和甘草3 10份。
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1)原料處理將全部藥材粉碎成超微細粉(粉體粒徑< 75 μ m);或者先向土茯 苓、拔葜、黃芪和甘草中加四者質量6-25倍的水煎煮2-4次,過濾,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 為0.8-1.35(50-8(TC )的濃縮液備用,再將其它藥材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 丹皮、赤芍、地黃、桅子、黃芩、土大黃和鱉甲(制)粉碎成60-120目的細藥粉;(2)制丸將步驟(1)製得的超微細粉以粘合劑制丸,所用的超微細粉與粘合劑的用量質量比例為1 0.8-1. 6;或者將濃縮液與步驟(1)製得的細藥粉及粘合劑按照一 定比例混勻,制丸,細藥粉與濃縮液、粘合劑的質量比例為細藥粉(濃縮液+粘合劑)= 1 0. 8-1. 6,乾燥,每 10 丸重 0. 6-1. 5g。上述粘合劑均為0. 5-5% (wt% )澱粉漿或者0. 5-5% (wt% )煉蜜。本發明藥物為純中藥製成,製備工藝簡單。本發明中藥針對銀屑病溼熱內蘊,熱毒壅盛,血熱熾盛的病機特點,以土茯苓、拔 葜、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丹皮、赤芍、地黃、桅子、黃芩、土大黃、鱉甲(制)、 黃芪、甘草為組方治療銀屑病。方中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腎、脾、胃經。性開散降洩。《藥性切用》言其 「滲利溼熱,解毒」;《綱目》載其「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本草正》稱其「療癰腫、喉痺, 除周身寒溼,惡瘡」。故方中重用為君。菝葜味甘、酸,性平。歸肝、腎經。《本經逢原》言其「祛溼熱,利水」;《醫林纂要 藥 性》謂其「清小腸火,化膀胱水。治惡瘡,毒瘡,蟲毒」;江西《中草藥學》載其「解毒祛風,為 瘡癰要藥。……(治)牛皮癬。」苦地丁味苦,性寒。歸心、肝、大腸經。《全國中草藥彙編》載有「清熱解毒,活血 消腫。主治……疔瘡腫毒。」秦皮味苦、澀,性寒。歸肝、膽、大腸、肺經。質堅斂降。《山西中草藥》「清熱,燥 溼,明目,止痢」;南藥《中草藥學》稱其「(主治)牛皮癬。」金銀花味甘、微苦,性寒。歸肺、心、胃經。體輕芳香,清透內外。《生草藥性備要》 稱其「消癰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瘡,去皮膚血熱」;《重慶堂隨筆 論藥性》載其「清絡中風 火溼熱,解溫疫穢惡濁邪」;《藥性通考》言其「治癰疽疥癬。」連翹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膽經。清熱解毒,《醫學啟源》載其為「瘡瘍須用」; 李東垣稱其「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以上五味合用共助土茯苓清熱、利溼、解毒為臣。生地黃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質潤降洩。《本草從新》謂其「養陰退 熱,涼血生血」;《藥性切用》稱其「瀉血中之熱……瘡瘍痘疹並重之」。赤芍酸、苦,微寒。歸肝、心、脾經。入血分,斂降而微散。《滇南本草》稱其「洩脾 火,降氣,行血,退血熱」;《本草述錄》言其「利溼熱,散瘀血,解煩熱。」牡丹皮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清香散洩,入血分。《綱目》謂之「和血、 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紫草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入血分,可升可降。《藥性論》稱之「治惡瘡,病癬」; 《綱目》謂其「治斑疹,活血涼血,利大腸。」桅子味苦,性寒。歸心、胃、肝、三焦經。其性可升可降。《本經》謂之「主五內邪 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鈹鼻,白癩赤癩,瘡瘍」;《醫學啟源》載其「去心經客熱一也,除煩躁二也;去上焦虛熱三也;治風熱四也」;《藥性論》曰其「去熱毒風」。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心、肝、膽、大腸經。體輕氣清,可升可降。《本經》載其「主 諸熱,黃疸,腸擗,洩痢,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本草正》謂之「尤祛肌表 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 結,便血,漏血」;《赤水玄珠》稱其「得連翹則消毒」。土大黃味苦、辛,性涼。歸肺、大腸經。《質問本草》謂之「清熱,可敷火毒」,「治疥 癬最效」;《綱目拾遺》稱其「愈疥癬」;《湖南藥物志》載其「疏風祛溼,殺蟲止癢,清熱解毒, 行血活血,破瘀。主治……皮膚脫屑,疥瘡,小兒清水瘡,腳腫爛,癬癩。」以上七味合用涼血 清熱,解毒祛溼,並可涼血散瘀以防熱盛致瘀和防止因用藥過於涼遏而致瘀,可為佐藥。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入氣分,可升可降。功可託裡透邪。《本草備要》 言其可「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醫學啟源》載其「補肺氣,實皮毛,瀉肺中火,脈弦自汗。 善治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託陰證瘡瘍。」《本草備要》「生血,生肌,排膿內託,瘡癰聖 藥。」鱉甲味鹹,性微寒。歸肝、腎經。質堅潛降,善入陰血。《日華子》稱其「去血氣, 破癥結、惡血,墮胎,消瘡腫並撲損瘀血、瘧疾、腸癰。」與生地合用清熱滋陰,以防方中諸多 滲利之品耗傷陰血。與黃芪合用可增強其託裡透邪之力。兩味共用,亦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著重清熱解毒利溼,輔以涼血,並稍佐滋養陰血和託裡透邪之品,則使 在皮膚肌腠之熱毒得清,溼邪得去,血熱得涼,而達到恢復皮膚肌腠正常生理的作用。配伍 特點攻補兼施,驅邪不傷正。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牡丹皮和桅子的定性鑑 別和浸出物含量測定,定性鑑別步驟如下(1)取本發明中藥0. 5_5g,研細,加乙醚20_100ml,加熱回流10-30分鐘,濾過,棄 去乙醚,殘渣揮去乙醚後加甲醇10-50ml,加熱回流2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甲 醇2-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0. 1-0. 5mg秦 皮甲素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_5μ 1,對照品溶液1_5μ 1,分別點於同 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4-8) (0.5-1.5) (0. 1-0.8)的三氯甲烷-甲醇-甲酸為展開 齊U,展開,取出,晾乾,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 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2_8g,研細,加乙醚20_100ml,加熱回流10-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揮去乙醚後加甲醇30-100ml,加熱回流2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水 20-50ml使其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2-4次,合併正丁醇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 5-10ml使溶解,加l_3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柱上,用乙酸乙酯20-50ml 洗脫,棄去洗脫液,用1 1的乙酸乙酯-甲醇30-6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 醇l_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l_2mg芍藥苷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5 μ 1、對照品溶液2-5 μ 1,分別點樣於同一矽 膠G薄層板上,以(30-50) (2-10) (5-15) (0. 1-0. 6)的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 醇-甲酸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5% (wt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 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發明中藥2_8g,研細,加乙醚20_50ml,加熱回流20-30分鐘,濾過,棄去 乙醚,殘渣揮去乙醚後加乙酸乙酯20-100ml,加熱回流3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 無水乙醇20-60ml使其溶解,加活性碳0. 1-0. 3g,,加熱回流2_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 渣加甲醇l_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l_2mg 桅子苷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5 μ 1、對照品溶液2-5 μ 1,分別點樣於 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5-15) (3-10) (1-5) (0. 1-0. 8)的乙酸乙酯-丙酮-甲 酸-水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10% (wt% )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 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浸出物含量測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 附錄X A)測定,用75-95%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不得少於20. 0% (ww% )。該質量檢測控制方法保證了製劑質量檢測標準的準確性和先進性,能夠 有效控制 製劑的質量,可作為製劑質量控制和考察工藝穩定性的指標。上述定性鑑別步驟(1)為組方中秦皮的鑑別,試驗中模擬樣品的製備工藝及供試 液的製備方法製得了秦皮藥材對照液、缺秦皮空白對照液,層析結果表明,供試品色譜、對 照藥材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缺秦皮空白在相應的 位置上則無此斑點,見圖1。上述定性鑑別步驟(2)為組方中赤芍、牡丹皮的鑑別,赤芍、牡丹皮中均含有芍藥 苷,因此採用芍藥苷為對照,對二者進行鑑別。試驗中模擬樣品的製備工藝及供試液的制 備方法製得了赤芍藥材、牡丹皮藥材、缺赤芍、牡丹皮空白對照液,層析結果表明,供試品色 譜、對照藥材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赤芍、牡丹皮空 白在相應的位置上則無此斑點,見圖2。上述定性鑑別步驟(3)為組方中桅子的鑑別。試驗中模擬樣品的製備工藝及供試 液的製備方法製得了桅子藥材、缺桅子空白對照液,層析結果表明,供試品色譜、對照藥材 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缺桅子空白在相應的位置上 則無此斑點,見圖3。
圖1為鑑別秦皮的TLC圖,其中1.缺秦皮空白2.秦皮甲素3.秦皮4. 5. 6.三 批供試品;圖2為鑑別赤芍、牡丹皮的TLC圖,其中1.缺赤芍、牧丹皮空白2.芍藥苷3.赤 芍4.牡丹皮5.6.7.三批供試品;圖3為鑑別桅子的TLC圖,其中1.缺桅子空白2.桅子苷3.桅子4. 5. 6.三 批供試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00g、拔葜 70g、秦皮50g、苦地丁 50g、金銀花50g、連翹50g、紫草50g、牡丹皮50g、赤芍70g、地黃100g、 桅子40g、黃芩40g、土大黃40g、鱉甲(制)70g、黃芪70g和甘草40g。
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全部藥材粉碎成超微細粉(粉體 粒徑<75 μ m),以4%澱粉漿(藥粉澱粉漿=1 1. 2wt)制丸,乾燥,每10丸重lg。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和桅子的定性鑑別和浸出物 含量測定,定性鑑別步驟如下(1)取本發明中藥1.5g,研細,加乙醚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 渣揮去乙醚,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Oml使溶解,作為 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1,對照品溶 液1 μ 1,分別點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 醇-甲酸6 1 0.5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 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5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 殘渣揮去乙醚,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40ml使其溶 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第一次40ml,第二次30ml,第三次30ml,合併正丁醇 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加2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柱 (100 200目,7g,內徑1. 5cm)上,用乙酸乙酯3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用乙酸乙酯-甲醇 (1 1) 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 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 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1、對照品溶液2μ1,分別點樣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0 5 10 0. 2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發明中藥5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加乙酸乙酯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40ml使其溶 解,加活性碳0. 2g,,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 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Img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μ 1、對照品溶液2μ 1,分別點 樣於同一 0.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 10 6 2 0.5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浸出物含量測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 附錄X Α)測定,用80%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為24. 32%。實施例2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00g、拔葜 70g、秦皮50g、苦地丁 50g、金銀花50g、連翹50g、紫草50g、牡丹皮50g、赤芍70g、地黃100g、 桅子40g、黃芩40g、土大黃40g、鱉甲(制)70g、黃芪70g和甘草40g。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全部藥材超微粉碎成超微細粉 (粉體粒徑<75 μ m),以4%澱粉漿(藥粉澱粉漿=1 1.2wt)制丸,乾燥。每10丸重 Ig0
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和桅子的定性鑑別和浸出物 含量測定,定性鑑別步驟如下(1)取本發明中藥1.5g,研細,加乙醚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揮去乙醚,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Oml使溶解,作為 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1,對照品溶 液1 μ 1,分別點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 醇-甲酸6 1 0.5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 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5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 殘渣揮去乙醚,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40ml使其溶 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第一次40ml,第二次30ml,第三次30ml,合併正丁醇 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加2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柱 (100 200目,7g,內徑1. 5cm)上,用乙酸乙酯3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用乙酸乙酯-甲醇 (1 1) 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 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 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1、對照品溶液2μ1,分別點樣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0 5 10 0. 2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發明中藥5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加乙酸乙酯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40ml使其溶 解,加活性碳0. 2g,,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 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Img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μ 1、對照品溶液2μ 1,分別點 樣於同一 0.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 10 6 2 0.5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浸出物含量測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 附錄X Α)測定,用80%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為23. 56%。實施例3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00g、拔葜 70g、秦皮50g、苦地丁 50g、金銀花50g、連翹50g、紫草50g、牡丹皮50g、赤芍70g、地黃100g、 桅子40g、黃芩40g、土大黃40g、鱉甲(制)70g、黃芪70g和甘草40g。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1)向土茯苓、拔葜、黃芪和甘草 中加四者質量12倍的水煎煮2次,過濾,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0 (600C )的濃縮液,備 用;(2)將其它藥材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丹皮、赤芍、地黃、桅子、黃芩、土大 黃和鱉甲(制)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3)將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步驟(2)製得的 細粉及0. 3% (wt% )澱粉漿50ml混勻,制丸,乾燥。每10丸重lg。
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和桅子的定性鑑別和浸出物 含量測定,定性鑑別步驟如下(1)取本發明中藥1.2g,研細,加乙醚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 渣揮去乙醚,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Oml使溶解,作為 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1,對照品溶 液1 μ 1,分別點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 醇-甲酸6 1 0.5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 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4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 殘渣揮去乙醚,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40ml使其溶 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第一次40ml,第二次30ml,第三次30ml,合併正丁醇 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加2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柱 (100 200目,7g,內徑1. 5cm)上,用乙酸乙酯3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用乙酸乙酯-甲醇 (1 1) 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 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 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 μ 1、對照品溶液2 μ 1,分別點樣於同一 0. 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0 5 10 0. 2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發明中藥4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加乙酸乙酯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40ml使其溶 解,加活性碳0. 2g,,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 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Img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μ 1、對照品溶液2μ 1,分別點 樣於同一 0.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 10 6 2 0.5 (V V V V)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浸出物含量測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 附錄X Α)測定,用80%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為26. 48%。實施例4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50g、拔葜 50g、秦皮100g、苦地丁 100g、金銀花100g、連翹100g、紫草100g、牡丹皮100g、赤芍50g、地 黃150g、桅子100g、黃芩30g、土大黃300g、鱉甲(制)100g、黃芪IOOg和甘草IOOgo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步驟如下(1)向土茯苓、拔葜、黃芪和甘草 中加四者質量20倍的水煎煮3次,過濾,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2 (80°C )的濃縮液,備 用;(2)將其它藥材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丹皮、赤芍、地黃、桅子、黃芩、土大 黃和鱉甲(制)粉碎成過120目的細粉;(3)將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步驟(2)製得的細 粉及0. (wt% )澱粉漿55ml混勻,制丸,乾燥,每10丸重lg。
上述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和桅子的定性鑑別和浸 出物含量測定,定性鑑別步驟如下 (1)取本發明中藥lg,研細,加乙醚IOO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後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甲醇IOml使溶解,作為 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0. 5mg秦皮甲素的溶液,作為對照品 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ι μ 1,對照品溶液ι μ 1,分別點於同一 0. 3% (wt% )羧甲基纖維素 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6 1 0.5的三氯甲烷-甲醇-甲酸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晾乾,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 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3g,研細,加乙醚IOO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後加甲醇100ml,加熱回流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水50ml使其溶解,用 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第一次用20-40ml,第二次20_30ml,第三次20_30ml,合併正 丁醇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10ml使溶解,加3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 柱(100 200目,5-10g,內徑1.5cm)上,用乙酸乙酯5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用1 1的 乙酸乙酯-甲醇6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 取芍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2mg芍藥苷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 液5μ1、對照品溶液5μ1,分別點樣於同一 0.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 G薄層板上,以40 5 10 0.2的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為展開劑,展開,取 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 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發明中藥3g,研細,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殘渣 揮去乙醚後加乙酸乙酯40ml,加熱回流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60ml使其 溶解,加活性碳0. 3g,,加熱回流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 品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Iml含2mg桅子苷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 取供試品溶液5 μ 1、對照品溶液5 μ 1,分別點樣於同一 0.3%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 矽膠G薄層板上,以10 6 2 0.5的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為展開劑,展開,取出, 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 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浸出物含量測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 附錄X Α)測定,用80%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為26. 85%。實施例5本發明中藥臨床觀察總結應用本發明中藥對60例銀屑病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總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 效。臨床一般資料60例為2007年1月-2007年12月門診病例,男40例,女20例, 年齡最小20歲,最大60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2個月,平均6. 5年。診斷標準符合西醫尋常型銀屑病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標準(屬溼熱內蘊,熱毒 壅盛之血熱證,熾盛者)。排除病例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藥物成分過敏者,關節型、膿包型、紅皮病型銀屑病,近2周內內服過類固醇藥、和/或1周內內服過維甲酸類藥物或外用過類固醇製劑,合 並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中藥(實施例1製得的中藥)。1次6g,一日2次。4周為 1療程,服用3療程。療效判定標準參考PASI評分法進行療效判定。評分標準如下皮損面積評分皮損面積佔體表面積百分比(% )分數00906紅斑評分紅斑分數無紅斑0紅斑色淡或暗1皮損紅色2皮損鮮紅3鱗屑評分鱗屑分數無鱗屑0可見鱗屑1鱗屑較厚2鱗屑堆積3浸潤評分浸潤分數無浸潤肥厚0略高出皮面,外觀不顯1明顯高出皮面,中度浸潤硬度2中度肥厚或苔蘚化3呢莫地平法計算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X 100%。痊癒積分下降彡90%。顯效積分下降60-89%。有效積分下降30-59%。無效積分下降< 30%。治療效果60例中,痊癒41例,佔68. 3% ;顯效12例,佔20. 0% ;有效4例,佔6. 7% ;無效3例,佔5.0%,總有效率88.3%。不良反應無明顯毒付作用,個別患者出現輕度腹瀉。實施例6本發明中藥臨床觀察總結應用本發明中藥對60例銀屑病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總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 效。臨床一般資料60例為2007年1月-2007年12月門診病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0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最長31年,最短2. 5個月,平均6. 8年。診斷標準同實施例5。排除病例同實施例5。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中藥(實施例3製得的中藥)。1次5g,一日2次。4周為 1療程,服用3療程。療效判定標準同實施例5。治療效果60例中,痊癒39例,佔65. 0% ;顯效14例,佔21. 7% ;有效3例,佔5. 0% ;無效4 例,佔6.6%,總有效率86.7%。不良反應無明顯毒付作用,個別患者出現輕度腹瀉。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其特徵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主要原料製成土茯苓10~15份、拔葜5~10份、秦皮5~10份、苦地丁5~10份、金銀花5~10份、連翹5~10份、紫草5~10份、牡丹皮5~10份、赤芍5~10份、地黃10~15份、梔子3~10份、黃芩3~10份、土大黃3~10份、鱉甲5~10份、黃芪5~10份和甘草3~1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如下(1)原料處理將全部藥材粉碎成超微細粉;或者先向土茯苓、拔葜、黃芪和甘草中加 四者質量6-25倍的水煎煮2-4次,過濾,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0. 8-1. 35的濃縮液備 用,再將其它藥材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丹皮、赤芍、地黃、桅子、黃芩、土大黃 和鱉甲粉碎成細藥粉;(2)制丸將步驟⑴製得的超微細粉以粘合劑制丸;或者將濃縮液與步驟⑴製得的 細藥粉及粘合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勻制丸。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2)所用的超 微細粉與粘合劑的用量質量比例為1 0. 8-1. 6 ;細藥粉與濃縮液、粘合劑的質量比例為細 藥粉(濃縮液+粘合劑)=1 0.8-1.6 ;所用的粘合劑均為0.5-5%澱粉漿或者0.5-5% 太東蠻o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牡丹皮 和桅子的定性鑑別和浸出物含量測定,其特徵是,定性鑑別步驟如下(1)取本發明中藥適量,研細,加乙醚20-100ml,加熱回流10-30分鐘,濾過,棄去乙 醚,殘渣揮去乙醚後加甲醇10-50ml,加熱回流2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甲醇 2-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秦皮甲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 1-0. 5mg秦 皮甲素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5^1,對照品溶液1-5y 1,分別點於同 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4-8) (0.5-1.5) (0. 1-0.8)的三氯甲烷-甲醇-甲酸為展開 劑,展開,取出,晾乾,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 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2)取本發明中藥適量,研細,加乙醚20-100ml,加熱回流10-30分鐘,濾過,棄去乙 醚,殘渣揮去乙醚後加甲醇30-100ml,加熱回流2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後殘渣加水 20-50ml使其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2-4次,合併正丁醇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 5-10ml使溶解,加l_3g中性氧化鋁,拌勻,乾燥,置中性氧化鋁柱上,用乙酸乙酯20-50ml 洗脫,棄去洗脫液,用1 1的乙酸乙酯-甲醇30-6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 醇l_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l_2mg芍藥苷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5 yl、對照品溶液2-5 iU,分別點樣於同一矽 膠G薄層板上,以(30-50) (2-10) (5-15) (0. 1-0. 6)的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 醇-甲酸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 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發明中藥適量,研細,加乙醚20-50ml,加熱回流20-30分鐘,濾過,棄去乙醚, 殘渣揮去乙醚後加乙酸乙酯20-100ml,加熱回流30-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 乙醇20-60ml使其溶解,加活性碳0. 1-0. 3g,,加熱回流2_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 甲醇l-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桅子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l_2mg桅子 苷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5 yl、對照品溶液2-5 yl,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5-15) (3-10) (1-5) (0. 1-0.8)的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 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其特徵是,步驟(1)取本 發明中藥量為0. 5-5g ;步驟(2)取本發明中藥量為2-8g ;步驟(3)取本發明中藥量為2-8g。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銀屑病的中藥的質量控制方法,其特徵是,浸出物含量 測定用75-95%乙醇作溶劑,浸出物含量不得少於20. 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銀屑病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該中藥以土茯苓、拔葜、秦皮、苦地丁、金銀花、連翹、紫草、牡丹皮、赤芍、地黃、梔子、黃芩、土大黃、鱉甲、黃芪等為主要成分;其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秦皮、赤芍和梔子的定性測定和浸出物含量測定。該種藥物著重清熱解毒利溼,輔以涼血,並稍佐滋養陰血和託裡透邪之品,則使在皮膚肌腠之熱毒得清,溼邪得去,血熱得涼,而達到恢復皮膚肌腠正常生理的作用;質量檢測控制方法保證了製劑質量檢測標準的準確性和先進性,能夠有效控制製劑的質量,可作為製劑質量控制和考察工藝的穩定性的指標。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1829261SQ20101017195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劉善新, 林金來, 靳光乾 申請人: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