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集郵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9:28:26 2
專利名稱:多功能集郵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郵用具,尤其與多功能的集郵用具有關。
隨著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集郵已逐漸成為人們的愛好。為了更好地保存郵票,取放郵票及觀賞郵票,人們需要各種集郵用的用具。如放大鏡、鑷子、齒度尺及筆。常用的這些用具大都是單件製品,集郵者使用時非常不方便,尤其在參加集郵活動時,往往需要攜帶多種集郵用具,這無疑是廣大集郵者深感不便的。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多功能的集郵用具,能集各種用具於一體,以解決攜帶及使用中的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集郵用具,這種用具結構簡單,攜帶和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多功能集郵用具,由主體及裝在主體各部位的放大鏡、筆及鑷子組成。主體的一端有沿徑向連通的兩個開口空腔,一個空腔內裝筆,一個空腔內裝鑷子,並有端套與主體適配,鑷子封在空腔內。主體的另一端裝有放大鏡。為了保護放大鏡不被弄髒或擦傷,在有放大鏡的主體端配有大端套。
為了避免裝在主體內的筆因易與主體分開而容易失落,在主體與筆相鄰的側面間有連接件。
在主體或筆的周表面再增設齒度尺,則可使多功能集郵用具還具有測定郵票齒孔的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多功能集郵用具的主視圖。
圖2是上述
圖1的背視圖。
圖3是
圖1中主體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
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6是圖3中C-C剖視圖。
圖7是圖3中B-B剖視圖。
圖8是另一種多功能集郵用具的主視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2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多功能集郵用具的主視圖和背視圖。它由主體2、與主體一端相連的放大鏡5,裝在主體空腔中的筆3和鑷子7組成。主體的一端有沿徑向連通的兩個開口空腔,一個空腔作為筆帽,可裝入各種筆,如鋼筆、園珠筆、水筆等;另一個空腔內裝鑷子。兩個空腔可以長短不一。圖3是空腔長度不同的主體的主視圖。主體的一端有放大鏡5,放大鏡由鏡片和鏡架組成,鏡架和主體可以是整體結構,也可以與主體連接成一體。另一端的短的主體空腔內插入筆,長的管狀空腔內裝入鑷子,鑷子可自由放入腔內然後用端套4適配在管狀空腔外;鑷子也可固定連接在端套4上,如先把鑷子粘接在連接件6內,然後將連接件6與端套粘接在一起,再將鑷子裝入管狀空腔中,這種安裝方式使用鑷子較方便。需要使用時,將端套4從主體上拔下的同時就可將鑷子取出,手握端套4就可用鑷子夾取郵票。另一手又可手持主體用放大鏡觀看和欣賞郵票。需要記錄時,將筆從主體中拔出。這種多功能集郵用兼具有筆、鑷子和放大鏡三種用具,對集郵者來說,不僅使用方便,而且攜帶也方便。放大鏡、筆和鑷子都組合在主體內,其外形如同一支雙排筆。為了防止放大鏡弄髒或被擦傷,還可在放大鏡的主體端外設置大端套1。大端套1外還可設置掛別8,這樣整個用具就可象鋼筆一樣別在胸前口袋中。
另一種主體內腔長度相同的多功能集郵用具,其它結構基本不變,只是縮短了主體的放置鑷子的內腔長度,同時為了不影響鑷子的長度和整個外形的美觀,可加長端套84的長度,使其整個長度與筆83的長度基本相同,鑷子87放置在端套84內,需要用鑷子時,只需從主體82上取下端套84,拿出鑷子87就可使用。
為了使裝配後用具中的筆不易與主體分開而失落,可在長的管形主體內腔部分與筆相鄰的側面間設置連接件,該連接件可以是類似普通鉛筆盒中常使用的互相吸合的磁性吸鐵塊,也可以在端套4和筆3的端部設楔形槽塊,使之互相吸合或將筆套掛在主體上。
集郵愛好者除了要觀看,取放郵票外,經常還要研究郵票四周的齒孔,為此,經常要用齒度尺。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多功能集郵用具上還可帶有齒度尺9,它可以刻制在主體和筆的周表面,例如,刻在正面,或刻在反面,對於採用楔形槽塊作為連接件的用具,為避免齒度尺受磨損,還可刻在主體和筆相鄰的側面,不論何種方式使用均很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集郵用具,其特徵是所說的多功能集郵用具由主體及裝在主體各部位的放大鏡、筆及鑷子組成,主體的一端有沿徑向連通的兩個開口空腔,一個空腔內裝筆,一個空腔內裝鑷子,並有端套與主體適配,主體的另一端裝有放大鏡。
2.按權利要求1所說的多功能集郵用具,其特徵是在所說的裝有放大鏡的主體端配有大端套。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說的多功能集郵用具,其特徵是在主體與筆相鄰的側面間有連接件。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說的多功能集郵用具,其特徵是在主體和/或筆的周表面上設有齒度尺。
5.按權利要求3所說的多功能集郵用具,其特徵是在主體和/或筆的周表面上設有齒度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集郵者專用的用具,它由主體及裝在主體各部位的放大鏡、筆及鑷子組成,放大鏡、筆和鑷子都組合在主體內,外形如同一支雙排筆,因此攜帶方便,帶有齒度尺的這種多功能集郵用具集筆、鑷子、放大鏡、齒度尺為一體,它是集郵者理想的集郵用具。
文檔編號B43K29/00GK2074711SQ9021838
公開日1991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28日
發明者馬太生, 劉士良, 康桐嶺 申請人:馬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