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2 16:25:16 1
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按鍵結構包括殼體,具有第一固定元件;電路板;及按鍵。電路板上具有第一開孔;及第一長形孔,與第一固定元件對應,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及第二固定位置。按鍵包括:觸動元件;止擋件,第一開孔與止擋件對應設置;及開關元件,設置於電路板上,開關元件與觸動元件對應。當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第一固定位置時,止擋件與對應的第一開孔相對,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電路板使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第二固定位置時,止擋件與對應的第一開孔錯位,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本發明的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因用力過大導致按鍵損壞失效的問題。
【專利說明】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避免按鍵損壞的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的屏.顯不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OSD的全寫是「On-Screen Display」,中文譯作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它的意思是指顯示器、電視機、機頂盒等數碼設備,於屏幕上顯示的設定選單。而控制OSD的裝置,主要是透過器材上的按鍵(BTN)或遙控器,對該器材作出設定,讓用戶可調整自己所喜歡的畫質。
[0003]目前在習知技術上按鍵結構的設計手段上會存在一些缺失。例如為:當用戶在按壓按鍵時,若施力過大超過原本按鍵所可承受的設計時,則會導致按鍵失效(例如斷裂、內陷…等),尤其家中有小朋友的用戶更易發生此情形,因其對之不了解,故造成使用不當,進而使之損壞。因此針對此情形若能增加一些防範的設計,應該是現在本行業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0004]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及電子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用力過大導致按鍵損壞失效的問題。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殼體,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電路板;以及至少一按鍵。該電路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至少一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對應,每一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每一按鍵包括:觸動元件,固設於該殼體上;至少一止擋件,固設於該殼體上,每一第一開孔與每一止擋件對應設置;以及開關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該開關元件與該觸動元件對應,當該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並按壓該按鍵時該觸動元件觸動該開關元件。其中,該按鍵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距離小於該觸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之間的距離;且當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對,該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該電路板使該第一固定兀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錯位並被該電路板止擋,該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0006]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按鍵結構還包括底板,該止擋件以及該觸發元件位於該底板上,且該底板固定於該殼體的容置空間,該止擋件以及該觸發元件通過該底板固設於該殼體上。
[0007]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上具有第二固定元件,該殼體上具有第三固定元件,該底板與該殼體通過第二固定元件與該第三固定元件結合固定。
[0008]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或該殼體上具有第四固定元件,該電路板上具有第五固定元件,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可拆卸地結合於該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位置或該第四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位置;且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三固定位置;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四固定位置。
[0009]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第四固定元件為第二長形孔或由兩個圓孔相交形成的異形孔;該第五固定元件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一固定孔以及第四固定部,該第三固定部穿過第一固定孔與該第四固定部結合,當該第五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四固定元件時,該第三固定部與該第四固定部分別位於該電路板的兩側,該第四固定部遠離該電路板的一側插入該第四固定元件中,且該第三固定部與該第四固定部之間的間隙等於該電路板的厚度。
[0010]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殼體上具有按壓件,該按壓件設置於該殼體背離該電路板的表面,且該按壓件與該觸動元件連動;或者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孔,每一第二開孔對應至少一個該按鍵,該按鍵暴露於該第二開孔。
[0011]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固定兀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與該第一固定部結合的第二固定部,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一長形孔結合時,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分別位於該電路板的兩側,且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之間的間隙大於該電路板的厚度,其中該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殼體上。
[0012]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固定部為具有內螺紋的柱體,該第二固定部位具有外螺紋的螺栓,該第二固定部穿過該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部結合;或者該第一固定部為具有外螺紋的螺柱,該第二固定部為具有內螺紋的螺帽。
[001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殼體,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至少一觸動元件,固設於該殼體上;至少一止擋件,固設於該殼體上;以及電路板。該電路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孔,每一第一開孔與每一止擋件對應設置;至少一開關元件,該開關元件與該觸動元件對應,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並被按壓時觸動該開關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對應,每一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其中,該觸動元件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距離小於該觸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之間的距離;且當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對,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該電路板使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錯位並被該電路板止擋,該觸動元件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0014]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屏幕顯示控制系統,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為使用者與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進行信息交互的外設控制項。
[0015]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屏幕顯示控制系統。
[0016]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按鍵結構及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將電路板設置為可作動的組件,當使用者要使用按鍵來啟動OSD時,只需要將電路板移動到所需的第一位置,此時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反之,當使用者使用完畢後,只要將電路板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即啟動防範措施,以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將按鍵使用至失效。
[0017]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A和圖1B所示分別為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正面及背面示意圖;
[0019]圖2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按鍵結構處於可按壓狀態的示意圖;
[0020]圖3所示為圖2中的按鍵結構的電路板的示意圖;
[0021]圖4所示為圖2中的按鍵結構的底板的示意圖;
[0022]圖5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按鍵結構處於不可按壓狀態的示意圖;
[0023]圖6A為根據本發明的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時的按鍵結構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6B為根據本發明的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時的按鍵結構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7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固定元件與第四固定元件結合的示意圖;
[0026]圖8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固定元件的示意圖;
[0027]圖9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固定元件與第一長形孔結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請參見圖1A和圖1B,圖1A和圖1B所示分別為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正面及背面示意圖,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1,該電子裝置I包括屏幕顯示控制系統,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包括如下所述的按鍵結構10,按鍵結構10為使用者與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進行信息交互的外設控制項,即按鍵結構用於啟動0SD,0SD顯示菜單用以顯示各顯示特性,且OSD顯示菜單包括多個用來設定與調節各顯示特性的圖標,且每一圖標與一按鍵對應設置。通常OSD按鍵包括有主菜單鍵、增量鍵、減量鍵等等。其中上述電子裝置I可為顯示器、電視機、機頂盒等數碼設備,本實施方式中是以電子裝置I為顯示器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顯示器I具有顯示器本體2以及支撐裝置3,一般來說,按鍵結構10安裝於顯示器本體2的下方21或側邊,當然也可以安裝也支撐裝置3上,本實施方式中的按鍵結構10安裝於顯示器本體2的下方21。
[0029]請繼續參見圖2-5,圖2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按鍵結構處於可按壓狀態的示意圖;圖3所示為圖2中的按鍵結構的電路板的示意圖;圖4所示為圖2中的按鍵結構的底板及按鍵的示意圖。按鍵結構10包括殼體11、底板12、至少一 36以及電路板14。每一按鍵36包括觸動元件16、至少一止擋件13以及開關元件26。另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按鍵結構10不包括底板12,這些觸動元件16以及止擋件13都固定設置於殼體11上。其中殼體11例如可固定於顯示器本體2的下方21,殼體11具有容置區,殼體11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111 ;底板12固定於殼體11的容置區。本實施方式中,止擋件13以及觸發元件16位於底板12上,且底板12固定於殼體11的容置空間,止擋件13以及觸發元件16通過底板12固設於殼體11上。本實施方式中,這些止擋件13以及觸動元件16均設置於底板12上,其中,這些止擋件13以及/或這些觸動元件16可以是與底板12 —體成型;另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固設於底板12上的凸起。
[0030]電路板14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孔141、至少一開關元件26以及至少一第一長形孔142,其中,每一第一開孔141與每一止擋件13對應設置,這裡的對應可以是一個第一開孔141對應一個止擋件13,也可以是一個第一開孔141對應多個止擋件13,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開關元件26設置於電路板14上,開關元件26與觸動元件16對應,當按鍵36處於可按壓狀態時按壓按鍵36可使觸動元件16觸動開關元件26,藉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的功能。另外,第一長形孔142與第一固定元件111對應,每一個第一長形孔142都具有第一固定位置A以及第二固定位置B。
[0031]其中,按鍵36未被按壓時,止擋件13與電路板14之間的距離小於觸發元件16與開關元件26之間的距離。如圖2和圖6A所示,圖6A為按鍵36處於可按壓狀態時的按鍵結構的局部放大圖,當第一固定元件111結合於第一長形孔142的第一固定位置A時,止擋件13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41相對,按鍵36處於可按壓狀態,也就是說止擋件13可穿過對應的第一開孔141從而使得底板12上的觸動元件16可靠近並觸發電路板14上的開關元件26以實現按鍵36的可按壓動作。另外如圖5和圖6B所示,圖6B為按鍵36處於不可按壓狀態時的按鍵結構的局部放大圖,沿第一方向Rl移動電路板14使第一固定兀件111結合於第一長形孔142的第二固定位置B時,止擋件13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41錯位並被電路板14止擋,按鍵36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也就是說止擋件13被電路板14阻擋其無法穿過對應的第一開孔141,而且由於止擋件13與電路板14之間的距離小於觸發元件16與開關元件26之間的距離,因而底板12上的觸動元件16因為阻擋件13的存在無法靠近並接觸電路板14上的開關元件26,因為無法實現按鍵36的可按壓動作。
[0032]另外,請繼續參見圖6A,在殼體11上還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孔121,每一第二開孔121對應至少一個按鍵36,按鍵36暴露於第二開孔121,如此以便於使用者能接觸按鍵36以按壓按鍵36。另一實施方式中,殼體11上可具有按壓件,該按壓件設置於殼體11背離電路板14的表面,且該按壓件與觸動元件16連動,以實現使用者對按鍵36的按壓。
[0033]底板12上具有第二固定元件122,該殼體11上具有第三固定元件,該底板12與該殼體11通過第二固定元件122與該第三固定元件結合固定。其中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元件例如為卡勾或卡孔的其中之一,該第三固定元件為卡勾或卡孔的其中之另一;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元件122以及第三固定元件均為螺孔,該第二固定元件與該第三固定元件通過螺絲或螺釘結合。
[0034]此外,請參見圖7,圖7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固定元件與第四固定元件結合的示意圖,底板12或該殼體11上具有第四固定元件123,電路板14上具有第五固定元件142,第五固定元件與第四固定元件可拆卸地結合於第三固定位置與第四固定位置。其中,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第一長形孔142的第一固定位置A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位置C ;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142的該第二固定位置B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四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位置D0
[0035]具體的,第四固定元件123例如為第二長形孔或由兩個圓孔相交形成的異形孔,如圖8所示,圖8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固定元件的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中是以第四固定元件123為由兩個圓孔相交形成的異形孔為例進行說明,其中異形孔可便於第五固定元件於第三固定位置與第四固定位置之間的切換。且本實施方式中,第四固定元件123設置於殼體11上,第五固定元件142包括第三固定部143、第一固定孔144以及第四固定部145,第三固定部143穿過第一固定孔144與該第四固定部145結合,當第五固定元件142結合於第四固定元件123時,第三固定部143與第四固定部145分別位於電路板14的兩側,第四固定部145遠離電路板的一側146插入第四固定元件123中,且第三固定部143與該第四固定部145之間的間隙dl等於該電路板的厚度hi。如此當需要將第五固定元件142與第四固定元件123的結合位置由第三固定位置C變更為第四固定位置D時,只需要將第四固定部145的端部146自第三固定位置C移動至第四固定位置D即可,其中採用的移動方式例如為直接將第四固定部145的端部146自第三固定位置C撥動至第四固定位置D,或者將第四固定部145的端部拔出第三固定位置C後再插入第四固定位置D。
[0036]具體的,例如,第三固定部143為具有外螺紋的螺栓,第四固定部145為具有內螺紋的柱體,第三固定部143穿過第一固定孔144與第四固定部145螺合。
[0037]當然,另一實施方式中,第四固定元件與第五固定元件亦可採用卡勾和卡孔配合的形式結合,或者採用螺釘和螺孔的形式結合,並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0038]如圖9所示,圖9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固定元件與第一長形孔結合的示意圖。第一固定元件111包括第一固定部112以及與第一固定部112結合的第二固定部113,且該第一固定元件111與該第一長形孔142結合時,該第一固定部112與該第二固定部113分別位於該電路板14的兩側,且該第一固定部112與該第二固定部113之間的間隙d2大於該電路板14的厚度hi,其中該第一固定部112設置於該殼體11上,例如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12可與殼體11 一體成型,又或者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12採用其他固定方式如螺合、卡合等固定於殼體11上。具體的,例如第一固定部112為具有內螺紋的柱體,該第二固定部113為具有外螺紋的螺栓,該第二固定部113穿過該第一長形孔142與該第一固定部112結合。另外,如圖2所示,也可以是第一固定部為具有外螺紋的螺柱,第二固定部為具有內螺紋的螺帽(圖2中未示出)。
[0039]如上,也就是說,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111與電路板14之間的配合為間隙配合,如此可方便第一固定元件111自第一固定位置A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B。另外,第五固定元件與電路板之間的配合為緊密配合,如此又能保證電路板的穩定度。
[0040]本發明還提供另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殼體、至少一觸動元件、至少一止擋件以及電路板。殼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觸動元件固設於殼體上;止擋件固設於殼體上。電路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孔,每一第一開孔與每一止擋件對應設置;至少一開關元件,該開關元件與該觸動元件對應,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並被按壓時觸動該開關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對應,每一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其中,該觸動元件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距離小於該觸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之間的距離;且當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對,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該電路板使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錯位並被該電路板止擋,該觸動元件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0041]同樣的,相對應的觸動元件、止擋件以及開關元件即組成一按鍵,觸動元件的可不可按壓即對應按鍵的可不可按壓。
[0042]另外,止擋件以及觸發元件也可以位於底板上,且底板固定於殼體的容置空間,止擋件以及觸發元件通過底板固設於殼體上。
[0043]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按鍵結構及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將電路板設置為可作動的組件,當使用者要使用按鍵來啟動OSD時,只需要將電路板移動到所需的第一位置,此時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反之,當使用者使用完畢後,只要將電路板移動到第二位置,此時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即啟動防範措施,以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將按鍵使用至失效。
[0044]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的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權利要求】
1.一種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按鍵結構包括 殼體,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 電路板,該電路板上具有 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 至少一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對應,每一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 至少一按鍵,每一按鍵包括: 觸動元件,固設於該殼體上; 至少一止擋件,固設於該殼體上,每一第一開孔與每一止擋件對應設置;以及 開關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該開關元件與該觸動元件對應,當該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時按壓該按鍵使該觸動元件觸動該開關元件; 其中,該按鍵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距離小於該觸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之間的距離;且當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對,該按鍵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該電路板使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錯位並被該電路板止擋,該按鍵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按鍵結構還包括底板,該止擋件以及該觸發元件位於該底板上,且該底板固定於該殼體的容置空間,該止擋件以及該觸發元件通過該底板固設於該殼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板上具有第二固定元件,該殼體上具有第三固定元件,該底板與該殼體通過第二固定元件與該第三固定元件結合固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板或該殼體上具有第四固定元件,該電路板上具有第五固定元件,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可拆卸地結合於該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三固定位置或該第四固定元件的第四固定位置;且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三固定位置;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第五固定元件與該第四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四固定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四固定元件為第二長形孔或由兩個圓孔相交形成的異形孔;該第五固定元件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一固定孔以及第四固定部,該第三固定部穿過第一固定孔與該第四固定部結合,當該第五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四固定元件時,該第三固定部與該第四固定部分別位於該電路板的兩側,該第四固定部遠離該電路板的一側插入該第四固定元件中,且該第三固定部與該第四固定部之間的間隙等於該電路板的厚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殼體上具有按壓件,該按壓件設置於該殼體背離該電路板的表面,且該按壓件與該觸動元件連動;或者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開孔,每一第二開孔對應至少一個該按鍵,該按鍵暴露於該第二開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固定元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與該第一固定部結合的第二固定部,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一長形孔結合時,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分別位於該電路板的兩側,且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之間的間隙大於該電路板的厚度,其中該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殼體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固定部為具有內螺紋的柱體,該第二固定部位具有外螺紋的螺栓,該第二固定部穿過該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部結合;或者該第一固定部為具有外螺紋的螺柱,該第二固定部為具有內螺紋的螺帽。
9.一種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按鍵結構包括 殼體,該殼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 至少一觸動元件,固設於該殼體上; 至少一止擋件,固設於該殼體上;以及 電路板,該電路板上具有 至少一第一開孔,每一第一開孔與每一止擋件對應設置; 至少一開關元件,該開關元件與該觸動元件對應,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並被按壓時觸動該開關元件;以及 至少一第一長形孔,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對應,每一第一長形孔具有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 其中,該觸動元件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距離小於該觸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之間的距離;且當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一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對,該觸動元件處於可按壓狀態;沿第一方向移動該電路板使該第一固定元件結合於該第一長形孔的該第二固定位置時,該止擋件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錯位並被該電路板止擋,該觸動元件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10.一種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包括如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為使用者與該屏幕顯示控制系統進行信息交互的外設控制項。
11.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電子裝置包括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屏幕顯示控制系統。
【文檔編號】H01H13/02GK104282468SQ201410524504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蘇永俊, 蔡盈宗 申請人: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